微信消費營銷案例分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不作充分的分析研究,處理事物就容易產生畸輕畸重的現象。那麼下面是小編整理關於相關資料,供您參考。

  一

  前一天晚上開啟微信公共平臺“土撥鼠送菜”下單,第二天“土撥鼠”就會把菜送上門,自己在家就可以享受烹飪的樂趣,如今這樣的生活方式在安徽蕪湖已成為越來越多白領的選擇。

  帶來這樣生活方式的“土撥鼠”是來自安徽工程大學創業的大學生,他們與通常的“賣菜”不同,接到微信訂單後,要經過清洗、切削,最後按要烹製的菜品裝盤,上班族們買回家就可以直接下鍋。

  “土撥鼠送菜”的創辦者楊同舟說:“電子商務正在滲透我們生活,免費的微信無論是作為推廣平臺還是銷售平臺都非常適合,使用者群體又主要是年輕的上班族,他們幾乎沒有走進菜場的時間,"微信送菜"就是我們發現的商機。”

  另外兩位“合夥人”是楊同舟的室友嚴景生和焦亮。每天早上6點,他們就要把農戶送來的蔬菜放到加工間暫放,午休時間把菜肉清洗配好包裝,下午下課後再配送到蕪湖市區各地。由於運營大部分利用的是課餘時間,他們的創業行動也得到了學校的支援,學校為他們在高教園區的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找了辦公室,前9個月免費使用。

  經過一個多月的運營,微信送菜平臺每日的營業額可以達到2000元左右,然而目前面臨的資金短缺讓幾位大學生創業者十分為難。負責管理財務的焦亮告訴記者,雖然每天的流水聽上去不少,但利潤微薄,前期投入的資金尚未回收,創業貸款審批手續煩瑣,週期長,願意投資合作的人提出的條件又十分苛刻。

  談到未來,楊同舟覺得現在與當初預期的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蕪湖的上班族和務工群體畢竟有限,暑期我們準備去合肥拓展業務,希望能把微信送菜發展成區域性的品牌,最終能實現"土撥鼠聯產承包地"的夢想,實現完全的私人訂製。”***作者:楊丁淼***

  後續報道:日前,晚報報道了安徽工程大學3位大學生自主創業,利用微信營銷創辦微信賣菜平臺的經過,引起不少關注。如今,他們的平臺已經正式上線半個月了,目前發展情況如何?消費者是否接受這種新鮮的消費方式呢?記者再次走進了幾位大學生之中。

  推出半月受年輕白領歡迎

  記者在安徽工程大學校門口見到了嚴景生和楊同舟兩位同學,未及打招呼,楊同舟就一直在打手機。嚴景生說,最近找他們談合作、加盟的人不少,楊同學正在與人接洽,另一位焦亮同學因為要送菜的緣故就不能來與記者見面了。看得出來,半月未見,他們已然成了忙碌的大學生“商人”。

  兩位同學告訴記者,他們的“土撥鼠送菜”4月15日正式在微信平臺上線,經過一段時間的推廣、宣傳,目前每天平均能接到80單左右的訂單,週末時能達到100多單,一天的營業額有一千六、七百元左右。每天早上6點,他們聯絡的蔬菜種植基地的農戶就會把前一天預定的蔬菜送到學校來,接到後他們便把蔬菜送到租賃的加工間暫時存放,然後再去上課學習。中午休息時把菜肉清洗配好包裝,下午4點以後騎車送到各處的客戶手裡。“現在我們的菜品有70多種,客人只要在微信上新增我們,就可以選擇訂購自己喜歡的菜品。”嚴景生說。

  他們表示,現在的客戶群體與當初的設想基本一致,主要是一些二三十歲工作比較忙的白領,這些人對這種新穎的購物方式接受度比較高,而且在價格、便捷性上也較為滿意。“一位在市二院附近工作的客戶現在已經成了我們的忠實顧客,一週至少要訂購3次,還經常在微信上與我們互動。還有一位住在綠地小區的張先生,有回朋友聚會一次就下了180元的訂單。”嚴景生表示。

  未來之路還很漫長

  如今,3位同學也成了“名人”,不僅市裡的報紙、電視臺採訪他們,安徽電視臺公共頻道也在新聞中播出了他們的事情。一些本地以及合肥、馬鞍山的人士也不斷聯絡他們談合作加盟。楊同舟說,他們正在註冊自己的公司和商標,並會在“五一”後製定詳細的加盟細則,努力擴大影響和規模。他們還表示,他們創業的事情也得到了很多人的關心和幫助,學校幾次找他們談話給予鼓勵和支援,很快,他們就將在高教園區的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擁有自己的辦公室了。

  創業之路才剛起步,困難也是不可避免的。楊同舟說,當前制約他們發展的最大瓶頸還是資金問題,要做大做強沒有充足的資金支援顯然很難。同時,蕪湖本地的電子商務發展還不很成熟,很多市民對微信購物還很陌生,有些人聽說過“土撥鼠送菜”卻不會購買。“根據我們的調查,蕪湖本地一天能有200到500份訂單算是比較合適的,距離這個水平我們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談到未來,楊同舟表示,將來發展壯大後,他們想推出一項名為“土撥鼠聯產承包地”的服務,顧客想吃什麼菜他們會聯絡農戶劃出一塊地出租給客人,農戶代顧客種植,通過田地裡的實時攝像頭,顧客可以隨時觀察自己菜地的情況。蔬菜成熟後,就可以收割包裝送給顧客,並且在包裝上會列印有包含蔬菜整個種植過程資訊的二維碼,實現完全的“私人定製”。“現在的消費方式可以稱為‘所見即所得’,就是看到什麼買什麼。將來我們要推廣‘所想即所得’的消費新模式。”楊同舟說。

  二

  浙師大大學生創業開送奶“微店”月銷售額兩萬多

  最近幾個月,每天夜幕降臨,在浙師大校園裡,經常能看到一些學生妹子,提著箱子,敲開各寢室大門,給學生送去鮮牛奶。原來,去年10月,浙師大文傳學院廣告學四個大三學生,在“微店網”上開了一家店,專門為學生派送鮮牛奶。別看這是小生意,他們每月銷售額也有兩萬多。

  四個大學生,怎麼會想到開“微店”送鮮牛奶?合夥人之一餘艾潔告訴記者,其實他們已經不是第一次“合夥”創業,此前他們曾在校園裡製作發行了明信片、建立了校園二手交易線上平臺。

  後來他們做了個300例樣本的小調查,發現超過一半的同學,喜歡睡前喝牛奶,這給了他們創業的靈感。

  他們想到了“微店”,在“微店網”上面開店,只需幾張商品圖片,基本的資訊介紹,不用設計網頁,也的不用繳納保證金,顧客直接在微店下訂單,使用支付寶付款,方便快捷,成本低,比較適合大學生創業。

  說幹就幹。

  他們僱了10來個學生,聯絡了本土一家奶製品企業。每天下午5點半接收鮮奶,8點半至9點半送奶。

  鮮牛奶4.5元一杯,20天一個套餐,每送一杯,他們能賺約9毛錢,3個月時間裡,他們已經有200多個學生客戶。浙師大共有3萬多學生,還有老師,在他們看來,市場潛力很大。

  為了擴大微店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四個合夥人還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做圖配文,掃樓發傳單;在學校最繁華的地方擺攤,提供試吃,在社交網站上推廣。

  除了送奶,他們還通過微信平臺,推送各種服務資訊,開展活動與學生互動,比如女生節送贈語,送驚喜,送禮物,推出各種精緻的牛奶杯、牛奶勺等等。

  “現在還是草創階段,微店還在推廣中,有這樣的成績也比較滿意了,”餘艾潔說,“也不光是為了掙錢,更多是創業的樂趣。”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

  

微信宣傳推廣營銷案例
微信營銷案例分析範文
相關知識
微信消費營銷案例分析
個人微信成功營銷案例分析
個人微信市場營銷案例分析
微信商人營銷案例分析
微信服務營銷案例分析
個人微信進行營銷案例分析
微信平臺營銷案例分析
微信粉絲營銷案例分析
用微信平臺營銷案例分析
微信資訊營銷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