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飼養實用技術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8日

  蚯蚓是一種常見的陸生環節動物,富含豐富的蛋白質,可作畜禽和水產養殖業飼料,也是常見的中藥材,有解熱、鎮痙、活絡、平喘、降壓和利尿等作用,其運動和排洩物可使土壤疏鬆、提高肥力。那麼蚯蚓要怎麼飼養?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詳細瞭解下吧。

  高產飼餵方式

  分期飼養按蚯蚓個體的發育階段而給予不同的養殖管理,是蚯蚓人工養殖能否取得高產的關鍵。傳統的“幾世同堂”混養法,會因為在採收利用時無法分別大小,使已超過最佳收穫期的成蚓來不及採收,導致浪費餌料和養殖裝置;或未到最佳收穫期的幼蚓,提前採收降低產量,人工分揀又增加勞動強度。因此,人工養殖時,須建立專門的種蚓池與生產蚓池。

  薄飼勤除成蚓每月投料2次,除蚓糞、取蚓繭或倒翻飼育床3~4次,每次給料厚度為15~20釐米,始終保持餌料新鮮透氣,創造蚯蚓最佳生態環境。

  適時採收按以往的經驗,蚯蚓一般年收穫3~5次。但在生產實踐中發現,在飼料充足的情況下,利用蚯蚓生長繁殖的優勢期***性成熟前後,以蚓體出現環節為標誌***實行短期***一般以1個月為宜***高密度養殖,同時增加採收次數,及時調節和降低種群密度,保持生長量和採收量的動態平衡,是奪取蚯蚓高產的關鍵。

  輪換更新通過種蚓的不斷更新和養殖床的週期輪換,不僅保證了種群的旺盛,而且也避免了在同一床位長期養殖同一蚓群而形成的種群自然衰退。種蚓宜每3~4月更新一次。

  養殖管理蚯蚓養殖分種蚓、蚓繭孵化、前期幼蚓、後期幼蚓和成蚓等幾個時期。種蚓養殖密度宜控制在每平方米2~2.5公斤或每平方米1~1.5萬條,每隔6~7天清除一次蚓糞,採收的蚓繭投入孵化床保溼孵化,同時翻倒種蚓床,用側投法補料,以改善飼育床生態條件,以利繁殖。

  孵化床孵化基厚度以10~15釐米為宜,孵化基要保持碎細和溼潤,每平方米可孵蚓繭5~6萬個,孵化基每月用鐵叉鬆動1~2次,以利通氣與幼蚓成活。

  前期幼蚓管理待孵化基大部分糞化時,要及時除糞,用下投法補料並及時擴床,以降低幼蚓密度。

  後期幼蚓和成蚓管理後期幼蚓生長迅速,要增加除糞補料次數,用下投法補料並及時擴床養殖;當蚯蚓性成熟進入繁殖期後,要發揮蚯蚓生產和產繭優勢,不失時機地降低養殖密度或及時採收利用,或取代舊的種蚓。

  密度控制蚯蚓養殖的最佳密度,以每平方米2.8~3.1公斤或每平方米2萬條為宜,在此範圍內,投種少、產量高。前期幼蚓養殖密度可稍大於每平米3萬條或每平方米2.5公斤;後期幼蚓至成蚓養殖密度可逐漸降至每平方米2萬條左右。進行密度控制應與輪換更新結合起來,將種蚓床、孵化床、前期幼蚓床、後期幼蚓床按1∶1∶2:4的面積比建造,結合擴床養殖,即可達到控制密度的要求。

  科學利用沼渣飼餵蚯蚓

  蚯蚓的蛋白質含量高並具有多種營養物質,它既是雞、鴨、豬、魚的良好飼料,也是人類的有益食品。蚯蚓糞能活化土壤,是高階園藝肥料。蚯蚓糞含腐殖酸高達11%~68%,可以促進作物對磷的吸收,可使油菜、棉花增產10%以上。用蚯蚓作為飼料新增劑,肉雞提早7~10天上市,產蛋率提高15%~30%。

  蚓床製作蚯蚓的養殖方式很多,有室內、室外養殖,室內有坑養、盆養和箱養;室外以坑養為主。根據農村現有條件,可採用室內地面養殖床和室外養殖床兩種方式。室內地面要求為水泥地面和堅實的泥土面,房間要求通風透氣,黑暗安靜;室外應選擇朝陽、地勢稍高的地方,床下泥土要拍緊壓實。夏季需搭簡易涼棚遮陽防雨,在餌料上蓋溼草,厚度10~15釐米,以避免水分大量揮發。

  餌料配製將從沼氣池中撈出的沼渣瀝乾、攤開,讓沼渣中的氨氣和沼氣逸出,然後將80%晾乾的沼渣和20%的爛碎草、樹葉及有機生活垃圾等拌勻上床堆放,其厚度為20~25釐米,溼度65%。

  蚓床管理蚯蚓生活的適宜溫度是15~30℃,低於12℃就停止繁殖,超過35℃就有熱死的危險。因此,高溫季節應注意灑水降溫,冬季注意覆蓋,增溫保暖。一年中,4~5月份是生長繁殖旺季。在適宜條件下,蚯蚓每隔7~8天產卵一次,每卵可孵出3~4條小蚓,幼蚓一般60~90天可成蟲,4個月長成。在養殖過程中,一般情況下每月添料一次。要定期清理蚓糞並將蚯蚓分離出來,這是促進蚯蚓正常生長的重要環節。最好將大小蚯蚓分開飼養,因為混養可能造成成蚓自溶而影響產量。

  防止傷害蚯蚓的天敵很多,如水蛭、蟾蜍、蛇、鼠、鳥、蟻、蟎等。養殖床***地***要遮光,切忌強光直射,不要隨意翻動養殖床,保持安靜的環境,避免農藥、工業廢氣***包括煤氣***的汙染。

  蚯蚓的採收方式

  蚯蚓養到一定程度,除了一部分用於繼續繁殖以外,其餘採收用來飼養蜈蚣,飼養方法不同採收方法也不一樣。

  光照驅趕法此法適於室內飼養床、飼養箱和飼養池的採收。在飼養床內的蚯蚓,大部分達400~600毫克,每平方米密度達1.5~2.0萬條的情況下,可以採收一部分,以免影響增殖。採收的方法可利用蚯蚓避光性,在光照下用刮糞板逐層刮料,驅使蚯蚓鑽到飼養床下層,並聚整合團。然後?羊球局糜誑拙?5毫米的大筐上,筐下放收集容器,在光照下,蚯蚓自動鑽入篩下容器。蚯蚓外表黏附的糞粒和有機物,殘留在篩上。

  紅光夜捕法此法適於田問飼養蚯蚓的採收,利用蚯蚓夜間爬到地表採食和活動的習性,在凌晨3~4點,攜帶紅光或弱光的電筒,在田間撿收。

  誘捕法此法用在室內飼養床,也可以用於大田飼養蚯蚓的採收。採收前在舊飼料表面放一層蚯蚓愛吃的食物,如腐爛的水果等,經2~3天蚯蚓大量聚集在爛水果裡,這時迅速將成群的蚯蚓取出,經篩網清理雜質即可。

  在田間可選擇蚯蚓喜愛吃的飼料,堆放在飼養槽附近,次日凌晨在飼料堆中收集蚯蚓。也可以沿飼養池或飼養池邊緣挖1條深10釐米以下的小溝,溝的兩端埋2個深約30釐米的陶瓷缸,或挖2個土坑,部分蚯蚓夜間沿溝槽爬行,進入瓷缸內或土坑中,黎明前即可收集。

  蚯蚓加工技術

  根據不同用途,可將蚯蚓加工成蚯蚓幹、蚯蚓粉或膨化蚯蚓。前兩種製品主要供藥用***地龍***和飼用,而膨化蚯蚓質地疏鬆、體積大,主要供出口或作餌料使用。

  蚯蚓幹把收穫的成蚓分散在乾淨水泥地面上曝晒,使其快速脫水晒乾,即製成蚯蚓幹***含水量20%以下***。因蚯蚓在適溫、適水條件下有尸解現象,必須快速致死晒乾,否則會減少重量而受損失。

  蚯蚓粉將蚯蚓幹用粉碎機,加80目的篩網,粉碎即成。

  膨化蚯蚓冬季利用嚴寒氣溫,夏季可用冰箱,把蚯蚓冰凍***利用結冰水體增大原理,蚯蚓體腔已達膨脹目的***,之後速晒乾或烘乾,即成膨大、疏鬆的蚯蚓幹。

  夏季降溫方法

  搭棚遮蔭夏季氣候炎熱,蚯蚓喜歡陰涼潮溼的環境,棚上用麥稈、稻草編成簾子遮蔭效果比較好。棚建成南低北高,草簾由棚頂中心先掛,蚓床上蓋草簾子,最好蓋水葫蘆、水花生、青草等。氣溫34℃時,棚內蚓床上蓋草簾子,蚓床表層下6釐米處溫度為30℃;蓋40~50釐米厚的水花生,溫度為28℃;無棚只蓋舊席子的溫度為35℃。所以搭棚後蚓床再蓋草簾子,特別是蓋水葫蘆、水花生降溫,不僅蚯蚓生長快,而且產卵量大大增加。

  蚓床蓋草氣溫漸高時,在遮蔭的蚓床上必須蓋草簾子,最好蓋水葫蘆、水花生、青草等。

  澆水降溫蚓床溫度宜在30℃以內,避免蚯蚓受高溫休眠而影響產量。高溫期必須每天下午澆水一次,以利蚯蚓晚上在潮溼環境中爬到蚓床表層覓食,有條件的早晚澆水2次效果更好,但須注意不能用晒得很熱的稻田水或嚴重汙染的工業廢水。


  看過的人還:

韓國化妝品哪些牌子好
蚯蚓人工養殖技術
相關知識
蚯蚓飼養實用技術
養殖黑豬的實用技術
羊羔的飼養管理技術
羊的飼養管理技術視訊
小龍蝦的飼養管理技術
種公羊的飼養管理技術
舍飼養羊的技術視訊有什麼
舍飼養羊飼養管理技術
舍飼養羊的技術是什麼
舍飼養羊的技術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