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養殖地鱉蟲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地鱉***ground beetle ***,又叫泡蟲、地鱉蟲、土鱉、過街、地烏龜、節節蟲、臭蟲母、土元,要怎樣飼養它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地鱉蟲的養殖方法。

  地鱉蟲的養殖:揀雄交配的管理

  地鱉蟲的幼蟲期公母一樣,在蛻第9次皮時,雄蟲隨之羽化。羽化後的雄蟲7~10天性成熟,尋找母蟲交配。一隻雄地鱉蟲可與20~30只母地鱉蟲交配。雄地鱉蟲數量佔總量的40%左右。母地鱉蟲需再經3次蛻皮才性成熟,這樣雄地鱉蟲就顯得過多。人工飼養者利用地鱉蟲生長的參差不齊的特性,在雄地鱉蟲蛻第8次皮後,分揀出生長快,但未羽化的雄地鱉蟲,製成幹品出售,這一舉措可增加產出效益。

  雄地鱉蟲蛻7次皮後,背部的兩片背甲邊緣出現2個尖角,而母地鱉蟲沒有;雄地鱉蟲的後腹部生殖厴***生殖口蓋***較小,母地鱉蟲生殖厴較大。我們根據以上特徵,揀出雄地鱉蟲。

  揀雄工作在飼養池***盆***內出現羽化雄蟲後15~20天開始進行。分揀時把蟲子篩出,放置盆內逐個分揀,分揀完後把飼養土與揀後留下的母蟲一齊放回坑池內繼續飼養。因地鱉蟲的生長總有參差不齊及人工揀制的不完全,較小的還未體現雄蟲特徵的與漏揀的雄蟲便足夠供應母蟲交配的需要了。

  地鱉蟲的養殖:幼蟲、中蟲的管理

  地鱉蟲幼蟲孵化出來後,便與卵塊分離。篩出的幼蟲連同飼養土一起放入坑池內或盆內飼養。放養密度為每平方米8~10萬隻,飼養土深8釐米即可,以後隨著分池飼養逐漸加深,中蟲10~12釐米。幼蟲飼養適宜溫度為32℃,中蟲為30℃。

  幼蟲出殼後5天開始吃食。這時需喂部分麥麩,瓜果的花,小青菜,南瓜絲等。麥麩最好用細眼篩篩過後泡製。幼蟲期需新增麵粉,豆粉等更優質的粉料,用量不需過大。

  幼蟲經7天飼養後蛻第一次皮。蛻皮的1~2天期間不吃食,再經過20天后蛻第二次皮,此時的幼蟲吃食量大增,活動量也大,這時便需第一次分池。分池時連土帶蟲扒出二分之一放入另備的空池或盆內,括平,然後填放入新的飼養土,略超過原來的飼養土深度,分池飼養土如果溫差太大,應預熱才能進池。

  隨著幼蟲不斷長大,養殖密度也顯得過大。如果用手翻動飼養土,蟲子和飼養土的比例達到1:4,餵食時飼料撒下去,坑土表面呈波浪形翻動,就表示要重新分池了。

  幼蟲經過3~4次分池便長成中蟲,這時預算的坑池內可養滿,經揀雄後中蟲不再分池,直接長成成蟲。中蟲的管理較為粗放,飼料也是需粗放一些,能吃飽就行。

  地鱉蟲的養殖:成蟲的管理

  溫室飼養地鱉蟲6個月揀雄,揀雄後2個月為交配期,2個月後50%以上的母蟲開始產卵。一般每平方分米麵積有2粒卵塊便可篩孵了。篩卵由人工操作。一般自第一次篩卵後每隔20~25天篩一次。先括去飼養土表面的雜質,一人從飼養池裡把蟲、土一起扒出來,倒入另一人所持的1目篩裡過篩,1目篩下面放置6目篩。1目篩把成蟲篩出,倒入旁邊預先放置了飼養土的盆裡,再用6目篩把卵塊篩出倒入另一個專門放置卵塊的空盆。一個坑池篩完後,把飼養土與成蟲倒入飼養池飼養。

  篩出的卵塊夾雜著部分地鱉蟲糞便等雜物,可放在水中淘洗。卵塊入水會浮起來,一般雜物都下沉。把卵塊撈出,用清水沖洗後陰乾、過篩、簸去空殼、揀雜,這樣的卵塊就可留種孵化了。卵塊除自己留種外,多餘部分可作種出售。一時不能出售應用飼養土拌起來,放置在陰涼處儲存。-5~10℃可儲存半年。

  經6個月產卵後,母地鱉蟲體重明顯減輕,大批量死亡。這時便可採收成品蟲了。在採收前3個月第二批幼蟲已孵化好並等著分池,這樣飼養池始終不空置,周而復始,以達到最佳效益。

  地鱉蟲的養殖:溫、溼度的控制

  地鱉蟲各齡段對溫度要求孵化卵塊為28~30℃,幼蟲、中蟲為28~32℃,成蟲為25~28℃。溼度要求孵卵時為35%~40%,幼蟲為35%,中蟲為40%,成蟲為45%。立體飼養池內上下層坑池有2~3℃溫差。人工放養地鱉蟲時應始終將成蟲放置下層坑池,幼蟲放置上層坑池飼養。

  地鱉蟲的養殖:飼餵管理

  人工飼養地鱉蟲需每天傍晚5~6時投餵食料。餵食量應根據蟲子的各個生長階段的食量靈活掌握。餵食方法分為3種:

  1.把飼料製成小團,分點餵食***適用於幼蟲***。

  2.把飼料撒在飼養土表面***適用於中蟲***。

  3.用15×15釐米的塑料薄膜做成食臺,飼料放在食臺上***適用於成蟲***。

人工養殖地鱉蟲的技術要點有哪些
蛤蚧的養殖前景和投資效益怎麼樣
相關知識
如何養殖地鱉蟲
人工養殖地鱉蟲的技術要點有哪些
如何養殖落地生根
發財樹如何養殖
紫蝴蝶的養殖方法_紫蝴蝶如何養殖
如何養殖泥鰍
文竹什麼時候開花如何養殖
室內如何養殖盆栽蘭花
紫薇花的養殖方法_紫薇花如何養殖
如何養殖鬥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