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創業小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以下是小編的具體介紹,歡迎閱讀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故事一、創業從收酒瓶開始 窮小夥從2塊錢到2個億

  闖省城先修自行車

  劉玉棟的家,和其它農村家庭一樣:貧窮、兄弟姐妹多。與許多農村孩子不同的是,他雖然是家庭中的老么,但從小獨立性強。1987年,只有16歲的劉玉棟,唸完初中帶著兩塊錢來濟南“打天下”。

  那時他沒什麼手藝,找個工作異常難,最後只能跟著一個師傅學修理自行車。當時,他的想法很淳樸:“藝不壓人,學點手藝,以後能混口飯吃。

  2年多的學徒,掙了2萬元,“當時白天除了在店裡修自行車,晚上還要到自行車廠去裝自行車,工作雖然辛苦,但收穫大。”這個“成績”讓他至今記憶猶新,“一個不到20歲的年輕人有2萬元,那個時候很少見。

  回家蓋房子結婚,還是繼續在那裡做?當時,他困惑,在農村,男孩子一般20歲就要結婚了,父母也勸他回去。但他最終還是“違背”了家人的意願,在濟南大廈附近花300元/月租了一個門頭,專門修理自行車。

  當時來修理自行車的人大多喜歡吸菸和喝酒,細心的劉玉棟,專門從別處進來一些菸酒放在店鋪裡輔助經營。這成了他做酒類代理的原始起點,時間長了他感覺從別人那裡進貨成本高,頭腦靈活的他把眼光盯到代理上。

  生意從收酒瓶開始

  做代理何嘗容易,誰也不會把大批量的貨放給這個只有19歲的年輕人,而且,當時許多酒廠都有專門的代理,酒廠對一車兩車的貨也不在乎,再說他沒有多少資金,實力不行。

  膽大的劉玉棟帶著1萬多塊錢,來到當年旺銷的蘭陵白酒的酒廠。廠長毫無商量地把他拒絕了。劉玉棟並沒有氣餒,“他不賣酒給我,我就不走,”劉玉棟回憶說在廠長的點撥下,他跑遍了整個濟南,包括商河、濟陽等地方收酒瓶。廠長沒有失信,最終把酒賣給了他。“想做的事,就要不惜代價去做,應該把困難當作機遇,當作鍛鍊的機會。”現在,劉玉棟還慶幸自己的堅持,“這與我在農村生活養成的勤奮、努力分不開。

  1992年,在得知美國兩家洋行開始從事可口可樂、德芙等產品中國代理貿易後,21歲的劉玉棟跑到北京與這兩家洋行談判,要求在濟南代理經銷“洋牌子”。精明加上努力,劉玉棟如願以償。

  後來,他又陸續代理了費縣老白乾、景芝白乾、泰山特曲等山東的白酒。到了1994年,公司每年的銷售額達到上百萬。劉玉棟完成了原始積累。

  打造自己的百年品牌

  劉玉棟聯手瀘州老窖,開發了瀘州老窖“古釀”、“窖藏”兩個系列共二十多個新產品,並取得其全國獨家代理權,在全國各主要省市設立分公司,建立了自己的銷售渠道和物流配送網路,形成了以濟南為中心、依託山東、輻射全國的市場佈局。

  至今已是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郎酒等50多個著名品牌、2000多個單品的濟南代理商。不過,這並沒有讓他滿足,“我們還要做外國名酒的中國區總代理,讓中國老百姓與洋酒真正的親密接觸。”

  目前,劉玉棟代理的產品不僅在酒水,還涉及副食調料、熟肉製品、保健食品、日用百貨等領域。“我們除了做流通環節,現在還進入了生產環節,並打造了自己的食品品牌‘達達’牌,這標誌著我們正式進入生產環節,具有標誌價值。”2003年,劉玉棟僅在濟南地區的銷售就達到1。5億元,全國銷售超過2億元。

  “只有專業化才能取勝,”劉玉棟有著自己一套特殊的經營思路。雖然目前,劉玉棟經營的這個企業建成了全國最大的專業酒類網路,但他們仍在強化、延展自己的網路,“現在我們的網路已覆蓋了山東70%的縣級城市,不過還在建設更深層次的營銷網路,對於流通行業,網路是最有價值的。

  目前,劉玉棟正在自己專業化的路上奔跑。“我們在酒類代理上要向國美看齊,有自己完善的網路,專業化,打造自己的百年品牌。”

  創業寄語

  進城打工的年輕人,不要放棄學習

  也許因為沒有上高中、沒有上大學,一直沒有得到系統的學習,劉玉棟感到很遺憾,在與筆者的對話中,他時常提到這個詞:“學習”。在他的生活中,學習是一個永遠貫穿的關鍵詞。

  現在,他感到欣慰的是有了學習的時間和條件。“我現在正在讀MBA,希望多學習一些經濟管理的知識,這樣才能有利於企業的快速、穩定的發展。”“學習應該成為一種習慣。”人最大的財富不是結果,而是走過的路,而是學習積累的經驗。

  除了學習一些理論,“還要向你的客戶、家人、員工學習,他們往往能讓你得到意想不到的啟發。對於1970年代的年輕創業者,應多學習五六十出生的企業家身上的一些精華,彌補自己時代的不足,避免走一些彎路,”劉玉棟說。

  作為農村出來的人,劉玉棟對農村有著特殊的感情,對農村人的經歷有特殊的理解。他提醒:對於很多農村進城打工的年輕人,不要放棄學習,要敬業,這樣才可能成功;對於大學生來說,不要放棄打工,鍛鍊自己的能力很關鍵。

  創業心得

  企業經營的加減乘除加,就是加強企業管理;減,就是減去傳統管理模式;乘,就是要走資本之路,成倍擴張;除,就是除掉家族觀念。

  僅僅以數字來衡量企業發展,除了數字還有別的。我們公司的三年目標就是讓中層幹部買上別墅,開上自己的私家車,讓停車場比辦公區還大。因為,從長遠看,這不僅是為員工負責,更是為他們的家庭和我的企業負責。

  最大的財富是系統。一個企業最大的財富是系統。系統就是一種無紙化管理、一種制度化管理。用系統去管理,不僅有序、快速、高效,而且還能節省成本。

  敬業不要忘本。由於出身農村,劉玉棟總是強調“敬業不忘本”。他專門為一所殘疾學校捐助了幾萬元。到目前為止,他已捐助了50多萬元。他最大的心願,建設山東最好的孤兒院和養老院。

  故事二、高考落榜生創業故事:小小洗車行成就大理想

  一位高考落榜生的創業故事

  2004年高考失利,曾經對未來充滿憧憬、心高志遠的李想,陷入了無邊的失落和消沉中,他整天躲在家裡,不願見人,不想說話。望著靠出賣低廉的勞動力為生、雙鬢漸白的雙親,他怎麼也不忍心選擇復讀。高考結束一個月後,拖著疲憊的身心,懷著對未來的茫然,李想離開了家鄉。

  不甘寂寞毅然走上創業路

  迎接他的是一段艱難的日子,從青島到煙臺,從賣苦力的物流搬運到臭氣熏天的小漁具廠,再到單調枯燥的造紙廠……在繁雜忙亂、跌跌碰碰的打工生活中,李想的心裡總有一絲煩躁與壓抑,揮之不去。

  那時,唯一能給他帶去慰藉的是讀著書中成功人士的故事,想象著自己成了主人公,在開創著屬於自己的事業……

  “我的人生絕不能這樣!我要通過創業來實現自己的夢想。”李想終於耐不住內心的孤獨與寂寞,開始了創業生涯。由於沒有太多資金,那時李想手裡僅有2萬多元浸透著他的汗水甚至是淚水,並且是從極其艱苦的工作環境中掙回來的血汗錢;他也沒有經營的經驗,“有自知之明”的他開始從生活周圍和網際網路上尋找適宜的小本創業專案,這樣即使創業失敗,在經濟上也不會損失太大。

  “貨”比三家精心開辦洗車行

  偶然間,李想接觸了一個上門洗車的小本創業專案,通過網上了解情況後,久違了的激動重又“包圍”了他,李想強烈地感覺到:創業的機會終於來了,他能在汽車服務這個朝陽行業中開拓一番事業。

  一番思考過後,李想決定加盟一家連鎖經營的洗車公司,因為這樣的公司已經具備了成熟的市場運作模式,加盟後,接受了他們的培訓,自己的公司很快就可以開始運作。

  困擾很快出現了,李想通過網上查詢發現,上門洗車的公司很多,諸如“洗車人家”、“車保姆”、“車潔士”……網路上騙子公司很多,不少人加盟後才發現自己上當受騙了,究竟哪一家比較可靠呢?

  經過綜合比較後,李想傾向於選擇“洗車人家”或“車保姆”,“洗車人家”給人的感覺比較實在,而“車保姆”給人的感覺則比較大氣。通過電話進行簡單諮詢比較後,李想決定去上海實地考察“車保姆”。

  大都市,激動又興奮。李想直接從火車站去了位於上海徐彙區的“車保姆”總部。一位負責人向他介紹了專案的有關情況,他更有信心了。他看到有一個人籤合同了,李想後來和這個人成了朋友,但是他的這位朋友後來並沒有做起來。

  李想曾經問他“這個專案可靠嗎”,他說他認可這個行業,並且投資不大,賠了也損失不大。這讓李想當時差點就衝動地籤合同了,但是後來他決定還是再多瞭解瞭解情況。他又問那位負責人:“有那麼多同類公司,你跟他們比有什麼優勢?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在網上罵你們公司呢?”結果那位負責人拉下了臉說:“專案就這個樣子,你加盟以後,我們給你培訓光碟,自己回去學就可以了。”他對這家公司的做法感到不滿意。

  又坐了一夜的火車,李想來到了濟南的“洗車人家”。他直接告訴對方肯定要做這個專案,之前去了上海,想多考察幾家,以免自己遭受損失。對方首先帶他去了培訓場地,現場洗了個整車給他看,並且告訴他洗車裝置專業才能洗好車,同時還告訴了他一些經營上的技巧,如如何向客戶推銷洗車卡,如何讓其持續辦卡,專案如何進小區,如何開發酒店模式,等等,李想感覺這家公司很專業。並且對方還同意了他檢視加盟商經營情況的請求。李想發現加盟商大多經營狀況良好,並且對這家公司也很滿意。李想終於作出了決定:加盟“洗車人家”。

  在加盟之前,他問公司能不能對他進行培訓?對方笑著說:“‘洗車人家’要求加盟商必須接受培訓,否則怎麼能提高洗車效率,怎麼能規避一些問題呢?加盟以後主要看會不會經營,如果不會經營,怎麼做好洗車這個專案呢?”

  於是李想加盟了“洗車人家”。兩天的培訓結束後,他踏上了回煙臺創業的路……

  真誠服務贏得顧客和口碑

  李想回到煙臺後,辦理了辭職手續。他在煙臺開發區租了房子,同時邀請以前在物流公司上班的三位同事一起創業,他們答應了。於是,李想四人開始了創業的征程。他說,他沒有餘地可以選擇,必須成功……

  現在的李想已經是一位成功的創業者,他用真誠和高質量的洗車服務顧客,他贏得了顧客的口碑,贏得了信任,很多車主還和他建立了友誼,成了他的長期顧客。李想通過洗車這個服務代理了一個節油產品和車內消毒產品,經營產品的利潤一點也不比洗車的少。李想公司的工人數量已達到了9個,他信心十足。手裡的積蓄日漸增多起來,李想把年邁的父母從條件艱苦的農村接到了城市,讓他們過上了清閒舒適的生活。

  創業期間所經歷的辛苦只有李想自己最知道。一連幾年的春節他都沒有回家,因為那個時候洗車業最忙,外面也最冷,刺骨的寒風時常浸透他全身。當然,創業的艱辛遠不止這些,起步的艱難、同行業間的非正當競爭……回想起來不禁讓李想感慨萬千,他感激這些艱辛,因為艱辛讓他懂得了生活的意義,學會了成長。

發生在身邊的創業故事
喬布斯創業經歷小故事
相關知識
真實的創業小故事
短篇真實的勵志小故事
真實的勵志小故事精選
真實的勵志小故事
縣城的創業小故事
白手起家的創業小故事
有大道理的創業小故事
最真實的愛情小故事
真實的恐怖小故事
勵志的創業小故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