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城打工妹的創業經歷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一無所有未必是創業的障礙,沒有眼光,沒有勇氣才是最可怕的事,一個女孩用她的經歷驗證了這一點。想知道更多詳細的內容,請看下文,小編將為您作詳細的解答。

  這是一個令人稱奇的創業故事:一個既沒有技術、又沒有資金、從鄉下進城的打工妹,憑著自己精明的頭腦,善於捕捉商機利用借雞生蛋的高超經商之道,巧妙地發了財,在城裡住上了大洋房,開起了小轎車,成了古城安陽最年輕的百萬富翁。也許她那頗具傳奇特色的創業經歷,更能讓那些在生意場上掙扎打拼的人們從中受到啟迪。

  鮮花鋪路

  丁世燕出生在河南省宜陽縣的鄉下農村。1998年初中畢業後,她在家裡幫父母侍弄了一段田地。單調的農村生活令丁世燕感到非常失望。那時候,中央電視臺正在播放《紅旗渠的故事》,看完電視劇,丁世燕突發奇想,到安陽去看看紅旗渠,然後再到北京去打工。她懷揣著父母親給她湊的800元錢,興沖沖地趕到古城安陽。誰知樂極生悲,她來到安陽的第二天,錢包就被偷了。那一刻,年僅16歲的丁世燕眼淚嘩嘩地流了下來,要知道在安陽她可是舉目無親,連一個認識的人都沒有啊!想打電話向家裡求援,可爸媽當初就不同意她到處亂跑,現在還不知道爸媽怎麼訓斥她呢。

  回到10元錢一宿的旅館,她一夜沒睡,心裡反覆琢磨著下一步該怎麼辦。反正北京是去不成了,不如就先在安陽落個腳,找個包吃包住的地方。晨光大亮,丁世燕用僅剩的3元錢買了一份早點。吃飽了,人變得有精神了,就四處尋找哪裡用人。

  說來她的運氣竟然出奇地好,當她找到一家鮮花店時,這家鮮花店正需要人手,於是女老闆收留了她,管吃管住。而且還有500元錢工資。丁世燕心中說不出有多激動,從小就喜歡各種花花草草的她,如今終於能和花草打交道了。丁世燕不僅虛心向比她早來的姐妹們學習鮮花護理、插花藝術,而且還特別留心女老闆的經營之道。

  當時光進入2000年的時候,在安陽從事鮮花服務的店鋪如雨後春筍般地在大街小巷冒出。各家鮮花店為了爭取顧客竟相壓價,曾經輝煌一時溢香鮮花店舉步維艱。

  2000年8月,花店倒閉了。沒有領到分文工資的丁世燕並不想為難老闆,因為當初在她流落安陽、身無分文的時候是女老闆收留了她。

  當天晚上,丁世燕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她想不通一個曾經如此輝煌的鮮花店,怎麼說倒閉就倒閉了呢?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她想首先是市場飽和、供大於求,激烈競爭,造成了溢香鮮花店經營困難。其次是女老闆鋪得攤子過大,造成入不敷出。如果女老闆能把花卉苗圃賣掉,直接去批發花木出售,最起碼不至於虧損。如果再把鮮花店的8名服務員,換成鐘點工,在生意忙時按點付酬,沒有生意時放他們回家,豈不節約一大筆開支?如此一來,溢香鮮花店起死回生是不成問題的。想到這裡,丁世燕感到非常興奮。她當即找到女老闆希望接手這個花店。女老闆看丁世燕是個幹事業的人,對她說:“我把店子轉讓給你,就等於給你付清了6個月拖欠的工資,祝願你能成功。”

  要好的姐妹給自己打工。她騎著一輛自行車,頭頂烈日每天騎車上百公里,終於以較理想的價格郊區的一些鮮花種植基地談妥了合作事項。事實證明,溢香鮮花店的客戶資源確實是一筆不菲的財產,轉眼到了國慶節,安陽市各大單位慶賀節日都要擺放鮮花裝飾,以前與溢香建立合作關係的老客戶,紛紛前來訂貨,丁世燕忙得不亦樂乎,她緊急招聘了10名鐘點工,僱了6輛貨車到市郊拉送鮮花,一個國慶節下來,她輕輕鬆鬆賺了1萬多元。

  2002年3月的一天,一位老顧客在買花木時抱怨說:“唉,這花好看是好看,就是不好養,在你們這裡這花木都水靈靈的,可一到家沒幾天就蔫了。”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丁世燕想:是啊,許多人都不懂得如何養花護花,一些很名貴的花卉由於買花人不懂得養護知識,買回家沒多久就死了。如此一來,許多買花者的積極性受到了挫傷。何不為顧客提供“免費花木護理服務”呢?這樣既解決了養花的後顧之憂,又能提高自身的競爭力。

  想到就做。丁世燕隨即又聘請了一位有經驗的養花工,每天義務為溢香花店的客戶提供免費花木護理。這一項措施推出後,受到了養花戶的普遍歡迎,來她這買花的人一下子就多了起來,當月的營業額就翻了兩番。

  一年下來,她輕輕鬆鬆贏利7多萬元。她私下算了一筆賬:僅“溢香鮮花店”以前的客戶資源就給她帶來了4萬多元收益。看來她當初“借雞生蛋”這一著棋真是走對了。

  雨中商機

  2002年5月的一天,丁世燕辦事途經安陽市制傘廠,看見廠門口許多職工在擺攤賣傘。五顏六色的雨傘撐滿了街道兩邊,像一朵朵盛開的鮮花煞是好看。丁世燕禁不住看呆了,她還以為是傘廠在舉辦什麼促銷活動呢。上前一問情況,才聽一位賣傘的大嫂嘆著氣說:“傘廠倒閉了,廠子裡半年多時間沒給工人發一分錢工資,沒辦法只好給每個工人發1000把雨傘,以每把2元的價格頂工資呢,你說這麼多的雨傘讓人上哪兒去賣呢!”這麼漂亮的雨傘,才2元錢一把,在商場每把傘少說也得六七元,如果自己把這些雨傘倒賣出去肯定能大賺一筆。

  她首先想到把雨傘批發給商場,可這些日常用品,各大商場早有固定的供貨渠道,要能批發出去,還能輪到她這個門外漢嗎?也許是福至心靈的緣故,“雨中送傘”這個古老的成語闖進了丁世燕的腦海。對,專在下雨的時候,把傘賣給那些沒帶雨具的人,肯定能行。想到這裡,她禁不住為自己的想法叫好。她找到賣傘的大嫂,讓她先送100把雨傘過來。隨後的日子,丁世燕特別留心天氣預報。

  點多鐘,安陽的天氣驟然突變。丁世燕不敢怠慢,趕緊穿上雨披,發動摩托車,戴著一大捆沉甸甸的雨傘,風馳電掣地向安陽市少兒遊樂中心駛去。她心想今天是六一兒童節,許多家長帶著孩子出來遊玩,出來時天氣晴朗,許多父母肯定想不起帶雨傘。10分鐘後,丁世燕來到兒童遊樂園時,天空也霹靂啪啦地下起了雨點,一時間毫無準備的父母們帶著孩子四處躲雨。正在他們驚慌失措的時候,丁世燕從容地打開了一把漂亮的雨傘叫賣起來,人們蜂湧而至圍了個水洩不通。只是一眨眼功夫100把雨傘便被搶購一空,每把雨傘她賣了7元錢,前後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她就輕輕鬆鬆地賺了500元錢。

  初試成功,於是她又進了1000把雨傘。雨傘進回來後,丁世燕一下子變成了個氣象迷,每天到晚捧著個半導體收音機,時刻關注著安陽人民廣播電臺的《天氣預報》節目。只要一聽到天要下雨,心中就感到異常地興奮。因為對她來說,老天爺下雨就等於在給她下鈔票呢。

  就在她進回1000把雨傘的第三天中午,她收聽到安陽人民廣播電臺的天氣預報:下午將有暴雨,丁世燕興奮極了,她又緊急聯絡了4名鐘點工,匆匆忙忙地叫來4名摩的司機,讓他們每人帶200把雨傘到安陽市紡織廠門口集合,可當他們興沖沖地趕到紡織廠門口時,天絲毫沒有要下雨的跡象。一直等到晚上6點多鐘,天氣仍然沒有變化。丁世燕在心中暗叫倒黴,只好又費了好些力氣將雨傘送回去。在採訪時,丁世燕笑著告訴筆者:“也許對別人來說,商機或許是幾周、幾個月,而對於當時賣傘的我來說,商機只有短短的十幾分鍾,轉瞬即逝。”

  機遇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半個月後的一天,丁世燕終於恰到好處地逮住了一次下雨的機會,在安陽市紡織廠門口她用了短短半個多小時的時間,就將1000把雨傘賣了個乾乾淨淨,除去僱人僱車的成本,丁世燕賺了4200元錢。

  從2002年6月到10月,短短4個月的時間裡,丁世燕如法炮製,先後在安陽市機床廠、亞西亞商場、安陽市技工學校、新華書店門口賣出10000多把雨傘,淨賺4萬多元,她不僅為自己賺來了大把的鈔票。

  進入10月份以後,降雨量減少,賣雨傘賺錢這條道路已經走不通了,可是丁世燕已經養成了收聽收音機的習慣。她的生活中已經離不開收音機了。令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收聽廣播使丁世燕又發現了一條輕鬆賺錢的商機,說來真叫人眼紅。

  2002年10月份以來,一連一個多月,電臺中午的保健節目讓瀋陽一家鈣廠給包了。這是個熱線節目,可是沒有聽眾打進電話來,任憑伶牙俐齒的主持人說破嘴皮也無濟於事,丁世燕著急了:“這不是浪費嗎?浪費了廠家的廣告費,也浪費了電臺的時間,我得跟他們談談。”

  話,跟女經理談了自己的想法,“你們廠的產品是適合中老年人的,可中年人中午在單位,老年人中午在午睡,他們都聽不到你們的節目,所以沒有人蔘與你們的節目……”

  丁世燕的一席話讓女經理茅塞頓開。女經理虛心請教,丁世燕幫她設計了幾個廣告方案。方案針對性強,效果非常好。事後,女經理執意把1000元的廣告費送給她作酬費,丁世燕推辭不下,只好收了下來。她這樣做是出於幫助人的善良動機,沒想到這一善意之舉會讓她闖進廣告領域,又賺來一筆令人眼饞的財富。

  從那以後,半年多的時間裡,丁世燕都在給一些廠家出主意,告訴他們去電臺做廣告如何才能既省錢又有好的效果。僅此一項,她每月的收入就高達3000多元。這下一傳十,十傳百,許多廠家都知道溢香花店年輕漂亮的女老闆還是個很有實力的廣告策劃人,紛紛上門來讓其出謀劃策。丁世燕每月的廣告收入3000、4000、5000元的速度遞增,在安陽市廣告界引起了巨大的震盪。

  致富有方

  2003年初,受非典病毒的影響,丁世燕的鮮花店門庭冷清,2個多月分文未進,花店面臨關門歇業的困境。

  10多名服務員也不能幹坐著呀,總要找點事做才行。心急如焚的丁世燕首先發現藥店發財了,賣口罩的也脫銷了,自己做什麼才能賺錢呢?丁世燕發覺那幾天,從他花店門前走過的人,許多人都帶著“出入證”。那時為了管理方便,安陽市幾乎所有單位、企業、工廠、學校都要求職工佩帶出入證。一時間,各個製作胸卡的列印店門庭若市。瞭解到這一資訊後,丁世燕暗暗為自己沒有及時捕捉到這條致富的商機而惋惜。

  然而,就在她在痛惜不已的時候,一位從她身邊走過的行人佩帶的胸卡竟然掉在了她的面前,丁世燕叫住了那位行人將拾到的胸卡還給了她,那位行人道謝後說:“唉,這胸卡總夾不緊,如果能掛在脖子上該多方便啊。”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丁世燕當時眼前一亮:對啊,安陽市這麼多人戴胸卡,如果製作些胸卡套出售,一定是個不小的市場。

  她立即趕到安陽市皮革廠聯絡製作胸卡套。經過半個多小時的洽談,最終以一個胸卡套5角錢的價格談成,一下子她訂做了1萬個。第二天下午,她帶著花店的10多名員工來到安陽市最大的一家國營企業——安陽鋼鐵集團公司的門口出售胸卡套,下午3點正是該廠上下班的高峰期。丁世燕把12名員工分別安排在3個大門口出售胸卡套。也許是她的胸卡套正好解決了職工容易丟失胸卡的煩惱,職工們爭相購買,一個胸卡套她只賣4元錢,前後一個小時,丁世燕帶去的1萬個胸卡套所剩無幾,從制卡到銷售僅一天時間,一個小小的胸卡套讓丁世燕賺了3萬多元。那一刻丁世燕光奮得幾乎要昏厥過去,即便天上下鈔票也沒有來得這麼快呀。

  衝昏頭腦,事不宜遲她火速趕到了皮革廠又預定了10萬個胸卡套,隨後幾天,她又緊急僱傭了100名鐘點工在安陽市各大廠礦、學校、小區門口擺攤銷售卡套。一星期後,她的10萬個胸卡套銷售一空。安陽市許多個體戶見賣胸卡套市場火爆,紛紛訂做銷售,可惜偌大的市場幾近飽和,他們訂做的胸卡套大部分積壓在了手中。這就是商業市場的遊戲規則。

  短短半個月的時間,一個小小的胸卡套,讓丁世燕賺了30多萬元,這簡直就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可它卻真實而又幸運地降臨到了丁世燕的頭上,她那善於捕捉商機的精明頭腦,讓我們在驚歎之餘,怎不深受啟發?

  幾年摸爬滾打下來,丁世燕從一個一貧如洗的打工妹,成了一個身家百萬的大富翁。眼下腰包鼓漲的丁世燕正準備上補習班,她說物質豐富了,頭腦也不能貧困呀。她打算今後一邊學習,一邊捕捉商機做生意。將來條件在成熟的時候,她還要自費進大學深造呢。

喬布斯創業經歷小故事
小藍鯨的創業故事
相關知識
進城打工妹的創業經歷
打工者的創業之路
一位下崗職工的創業經歷
真實的創業經歷
大學成功人士的創業經歷
馬雲的三次沒錢的創業經歷
四川首富的創業經歷
比爾蓋茨有著怎樣的創業經歷***2***
成功人士的創業經歷有哪些
喬布斯的創業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