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創業路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創業活動是人類商品生產活動中的最高層次的複雜勞動形態,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創業活動與經濟增長、勞動就業等都表現出了愈來愈緊密的聯絡。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有必要再創業嗎?”杜瑩問自己。不是沒有成功過。2002年,她建立了和記黃埔醫藥***Hutchison MediPharma***,2011年她離開時,這家新藥公司已有5個在研藥物,並創造了本土多個第一:第一個把化學藥拿到國外做二期;

  第一個把植物藥做到了全球三期臨床;第一個去澳大利亞做一期臨床;

  第一個把早期研發成果轉讓給全球大藥廠;

  第一個向全球大藥廠轉讓候選藥物,總金額1億多美元,創本土當時最高紀錄……

  在男性主導的醫藥創業圈裡,這位女性創業家幾乎贏得了所有同行的尊重,“能幹”、“有本事”是她經常被貼上的標籤。

  不是沒有誘惑,還有很多其他的選擇。她已50歲,這是大部分女性準備退休的年紀。她還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小的那個才10歲,她也希望多些時間給孩子。在她的成長中,父親曾為了她們放棄某段仕途。孩子們的照片擺放在她辦公桌後的書架上,並排的是和黃時期的一些照片及榮譽證書。

  “你還想要什麼?你最想要什麼?”杜瑩接著問自己。

  “中國非常需要好的企業家和創業家,而我的熱情以及最能發揮價值的地方在於做企業,所以我最終選擇了回來。”

  2014年1月,再鼎醫藥***Zai Lab***正式成立。顧名思義,再來一次,再次問鼎。

  兩次創業大不同

  “第二次創業和第一次創業還是有蠻大區別的。”杜瑩說。

  成立一年多時間,再鼎醫藥用於治療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創新藥物ZL-2102已在澳大利亞開始一期臨床,同時在國內也開始申請一期臨床。中國是呼吸道疾病大國,目前尚無好的藥物可以治療。

  這一藥物是再鼎醫藥從賽諾菲公司引進的,同時引進的還有另一個呼吸道藥物,再鼎擁有它們的全球專利。再鼎的目標是成為一家國際性的新藥研發企業,成立初期,採用了對外合作的模式。之前,再鼎還與百時施貴寶開展了合作,引進了一個用於治療肝癌的藥物,該藥物已在三期臨床中,再鼎擁有亞太地區專利。

  “第二次創業,基點不一樣了。”杜瑩說。相較第一次創業,全球醫藥研發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中國醫藥研發環境、人才情況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再鼎採用了不同於第一次創業時的模式。

  “不像以前那樣大部分都要自建,過去十年,中國建立了CRO資源。以前如果哪部分沒有的話,在外面找都覺得不可靠。”杜瑩說。和黃成立時,以藥明康德為代表的CRO產業才剛起步,現在再鼎與包括藥明康德在內的多家CRO公司合作。

  利用CRO資源,使公司的運營更為高效、靈活。“一個看起來很小的公司,也可以是一個很龐大的系統。不想進行一個專案,只要裁減對外服務需求,而不用裁員,這對員工也比較好。”杜說。再鼎醫藥現有20多名員工,辦公地點在上海張江的一棟別墅裡。隔壁那棟別墅裡是一家生物醫藥風投基金。

  創辦再鼎前,杜瑩曾做過兩年風投,是紅杉資本的合夥人,投資醫療健康行業。創辦再鼎後,她接受了啟明創投、凱鵬華盈、紅杉資本和泰福資本等基金的投資。

  拿到投資,再鼎團隊很快組建完畢。而第一次創業時,“招人是很大的瓶頸,那時候大家還沒有看到中國的發展方向”。杜瑩為和黃招來的第一個人是曾為她工作過的人,第一批人也大多出於輝瑞。

  一年一年,人才吸引逐漸變得容易,和黃在成長,中國新藥生態也在變好,引來了更多的海歸。那些年間,杜瑩等人也常作為國內創新藥的代表活躍在海外相關的行業會議中,為她贏來了更多朋友及信任。

  再鼎醫藥營運長巫薈博士就是2005年時在美國認識杜瑩的,當時做風投的巫薈在臺下聽杜瑩做創業報告,被杜感染。後來,巫一直很關注杜,巫的一些朋友也加入到杜的公司中,杜巫兩人的生活、事業開始有了交集。

  “她的個性是希望開創些什麼,大家走到一起,是因為她能給大家一個夢想。”巫薈說,“還有她很大度,願意跟大家分享,認可每個人在專業領域的優點,給一定的自主權。小事放手,大事掌舵,沿著藍圖帶大家向目標駛去。”

  “我在製藥領域至少做了二十五年了。”杜瑩說,“有很多經驗,國內國外大家也都知道,有這個信任。大家願意一起奮鬥,一起打造中國最好的企業。”

  杜瑩的領導力

  不同於李革、魯先平等人,杜瑩回國的最初目的不是創業,而是幫助李嘉誠旗下的和黃集團尋找一個併購標的。獵頭找到她時,她正在美國輝瑞公司全球戰略收購部工作,主管全球代謝類疾病專案轉讓及相關兼併收購。

  一番調研後,杜瑩認為和黃的原計劃並不可行,以當時的國內水平,通過併購走向國際化是很困難的。她寫了一個建議:自建研發中心,成立公司。由此,杜開始了有和黃支援的創業路,是和黃唯一的創始人。

  從職業生涯第一天起,杜瑩就展現出一種主動的特質。這種特質不僅幫助了和黃的建立,也使得和黃在成長中不斷影響新藥產業政策,讓後來者受益。

  第一次去輝瑞面試,她被責問:“誰叫你來的?”杜瑩博士畢業於辛辛那提大學,而當時輝瑞只招聘常春藤盟校的畢業生。加入輝瑞後,杜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訴人力資源這種招聘不合理:以來自中國的學生為例,很多優秀的留學生並沒有機會進入盟校……她的建議最終被採納,她也因此參與了一些招聘。

  在輝瑞做第一個專案時,她發現專案小組開會不合理,主動提議改變開會流程。在大公司裡,通常都有明確的層級,輝瑞也是。但這個剛來的博士,別人眼中的小姑娘,逐漸憑藉一個個行動及其影響力,成為了這個專案小組的領導。

  “有人會覺得自己的位置低,就不願去做這個事,或是覺得做了別人也不會搭理你。但我只要參與了這個事,只要看到有問題,就不會因為我的位置低而不去改變現狀。”杜瑩回憶那段日子稱,有一位領導的話對她後來有很大啟發。“領導力決定位置。你有多大的領導力就能做到多大的位置。”

  對她影響深遠的父親也常對她說“領導力是天生的”。“其他才能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課程訓練,但領導力是天生的。領導力就是你要有一種感染力,你要有決斷力。”杜的父親曾在政府工作,一度管理當地的大型企業。

  篇二

  “以創業帶動就業”是解決女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途徑之一,然而,大學生需正確認識“創業”的概念,中國大學生在創業路上,最缺的不是資金和政策,而是管理等實戰經驗。因此,大中小企業的推動作用舉足輕重,鼓勵女大學生“先進行深入的社會實踐,再去選擇就業和創業”,轉變女大學生的擇業觀念,減輕社會、企業對女大學生的就業歧視,喚起全社會對女大學生的關注,方能真正達到“以創業帶動就業”的目的。

  在女大學生們的創業路上有不少問題值得思考。

  一、雖然選手素質高,但成熟的創業專案少之甚少。

  選手社會經驗的缺乏,不利於扶持其從創業起步。***1***選手缺乏實踐意識。選手多半停留在創業計劃書本身,更多的注重專案書理論上的撰寫,缺乏實踐能力與創新;***2***自我認識不夠。選手不能正確清楚認識自身在創業專案上的角色和能力;***3***參賽專案異想天開,缺乏盈利性。2011創業季初期目標是希望能找到100個優秀專案進行導師一對一的培訓孵化,同時尋找優秀專案,直接投資現金進入創業期。然而,在比賽中發現很多選手創業專案不夠成熟,很難馬上進入創業的實施階段,直接投入現金讓學生獨立創業基本不可能;***4***經驗的缺乏導致思維的侷限,專案的目標人群多半還停留在大學校園。

  目前大學生就業和創業都面臨一個共同的問題,不是創業啟動資金,而是缺乏社會實踐經驗。沒有投資者願意把資金放在一個不成熟的專案上,然而,成熟的專案和強能力的創業者,從來都不擔心沒有風險投資商青睞。

  因此,參加創業大賽是讓學生感受企業運營,體驗創業過程的最佳方式。作為大學生而言,無論是否創業,都需要參加創業教育,從而更加深刻理解企業管理流程、各部門協作關係及決策模式,增長實踐經驗。作為院校應將創業教育納入教學體系,幫助大學生增強社會體驗,提升就業能力。

  二、校企互動的缺乏,不利於高校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提升。

  ***1***高校教材單一。課程設定不合理,缺乏與實際相結合的高校教材,課堂以理論教學為,缺少實戰案例分析;***2***教授隊伍單一。各高校以理論專家為主,缺少“企業家型”或“實戰型”教授;***3***教學模式單一。學生在課堂以聽為主,很難帶著問題走進課堂,缺少討論性氛圍,害怕在課堂上提出問題,更畏懼置疑教授的觀點,以致於學生缺乏主動思考的能力或動手能力;***4***實習機會較少。目前各高校的教育和企業或其它機構崗位的需求基本脫節,由於缺乏校企互動,缺乏“職業技術教育”、“實戰演練”、“落地實習”、“經驗交流”,由此,即使是高學歷學生,在實戰能力上亦成了“井底之蛙”。

  IBM大中華區女性技術社團主席宋歌博士強調:大學生創業前期的準備,實踐能力的提升尤為重要,我們這些國際型大企業,應該全面肩負起這個社會使命,同樣,中小企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一批成功的創業家。通過各類渠道,如“女大學生創業季”的創業大賽,就是大學生感知企業的社會實訓活動的較好途徑,可以讓選手在比賽過程中,明白創業的艱辛,更加理性地面對自身的創業與就業問題。目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創業環境也是步步艱辛。大學生更應該理智創業,理性就業。IBM作為全國婦聯的“女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2011年至今,連續兩年與“女大學生創業季”進行戰略合作,為女大學生提供近500個實習實踐職位,400多個工作崗位專案,目的也是為了全面響應中國政府的號召“先進行深入的社會實踐,再去選擇就業和創業”,也希望更多的大中小企業參與到“提升大學生創業就業實踐能力”當中來,為“以創業帶動就業”真正出一份力。

  三、政府資訊渠道建設的滯後,不利於大學生有效獲得政策的指導與支援。

  國家出臺了不少支援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但這些資訊的獲得渠道卻比較單一,主要來源渠道是從網路上搜取,導致比較難全面地第一時間瞭解所有關於創業相關的政策;比如小額貸款,不僅知道的大學生少,好不容易得知了此資訊的大學生,卻不知通過何種渠道和程式去申請,政府優惠政策資訊不對稱,不利於大學生有效獲得政策的指導與支援。

  四、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的獨立性,不利於扶持大學生成功創業。

  目前,已經建立起了不少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但大多為獨立的孵化園,很難形成統一可持續性的孵化機制,扶持行動多半為培訓和諮詢服務,較難達到最終孵化的作用,就目前而言,由於大學生實戰能力的缺乏,獨立創業,是一個艱苦的旅程,要衝破阻礙,還需更多社會力量,包括成功創業者、企業家等的大力支援。

  篇三

  繪館的老闆是叫舒丹,1986年出生,大學是學動畫專業的,老家在重慶涪陵,父母在大渡口開餃子館。昨日下午,重慶晚報記者來到觀音橋建新南路浩博天庭14-1。這裡還在裝修,設計、材料、窗簾……都是舒丹自己張羅。

  “新繪館4月份就能開館。”舒丹說,她想向大家傳遞“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的理念,給沒有繪畫基礎的成年人一個畫油畫的空間,讓他們到這裡來畫油畫,親手製作手工藝品。

  舒丹的繪館已經開了兩家,現在有20多個會員,收入是她以前工作的2倍。“這是我第二次創業,5年前第一次創業,3個月就失敗了,那次經歷讓我學到很多。”

  “第一次失敗

  讓我學到很多”

  現在回想,第一次在專案選擇上並沒有慎重考慮,沒有市場調研、沒有明確的策劃,就盲目投入。在經營管理上,沒有統一的目標,工作室的定位、發展方向沒有事先達成共識。在分工上也不夠明確,很容易出現矛盾,相互干擾。在銷售渠道上,沒有系統的營銷計劃,不知道怎樣做宣傳,吸引不了顧客。在成本控制上,首先投資合作的方式就不正規,在資金的管理上,沒有規劃和預算。

  第一次的失敗,讓我學到很多,比如要形成自己的顧客群,先要懂得怎樣多方位的吸引人;比如要想盈利,一定要懂得怎樣控制成本。都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失敗後一定要知道失敗在哪兒,才有可能迎來成功。

  專案選擇

  合作模式

  朋友邀她一起創業

  2008年8月,舒丹大學畢業,對工作去向很糾結。“我不想考公務員,想從事與美術相關的工作,做自己喜歡的事。”舒丹說,這個想法讓她一心想創業。

  在選擇專案時,有兩個搞攝影的朋友邀她一起開攝影工作室。兩人的年齡都比舒丹大,並且都有工作經驗,舒丹覺得有經驗的人應該靠得住,而且他們兩人已經投資12萬,先把工作室建立起來了。

  工作室在重慶沙坪壩三峽廣場的寫字樓裡,裝置、服裝、場地都齊了,就缺一個管理人。朋友承諾,舒丹加入後專門負責運營管理。就這樣,舒丹向父母借了3萬元,入股攝影工作室,開始了第一次創業。

  合作模式

  口頭商定各自分工

  入股後,三個合夥人進行了口頭分工。一個負責攝影,一個負責後期製作,舒丹負責管理和運營。

  “我們只是口頭上商定了,沒有明確細緻的分工。”舒丹說,當時說好她負責工作室的管理和運營,但是合夥人總是要在這方面“插一腳”。合夥人想走大眾路線,讓顧客免費拍照,洗相片時再收費。但舒丹想走中端路線,明碼報價,讓消費者自己選擇。

  有一次,合夥人提出在街上開影展,但是舒丹堅決反對,“品質沒有做出來,怎麼開影展,我不想還沒做好就宣傳。”最後三人投票表決,兩人各持己見,一人棄權,最終無疾而終。

  銷售渠道

  主要客戶是身邊親友

  “雖然我們製作了網站,但最主要的客戶群還是身邊的親友。”舒丹說。

  “一聽說誰誰結婚,就趕緊去跟人家推薦自己的工作室。”舒丹說,就連她的父母聽說親戚結婚,都推薦去她的工作室。

  沒過多久,這部分資源漸漸用完了,接單子更困難。舒丹回憶,攝影工作室開張3個月總共只接下5筆單子,只發過一次錢,“我記得當時好像領了2000多元。”

  成本控制

  投資十多萬哪去了

  舒丹告訴記者,三個人加起來一共投資了十多萬,平時只有入賬和出賬記錄,沒有成本預算。接一筆業務入賬多少錢?交水電房租又支出多少?沒有計算過業務花費的成本。

  工作室開張3個月,眼看就要交下一季度的房租,但賬上已經沒有錢了,要繼續只能繼續投錢。“我不願意再投錢,之前的3萬,是我父母跟親戚東拼西湊借的。”舒丹說。

  三個人僵持不下,決定把工作室現有物品折現兌換。“我們把所有的東西編號,電腦、照相機、鏡頭、空調、禮服……全部編號,大家來抽籤,抽到什麼就是什麼,用來抵兌大家的成本。”最終,舒丹抽到了一臺電腦、一臺相機、一臺舊空調。

  專案選擇

  合作模式

  去很多城市調查市場

  “選擇開繪室,教成年人畫畫,是個偶然。”舒丹說,第一次創業雖然失敗了,但她一直沒放棄夢想,“創業並不是想賺錢,是想堅持做自己最喜歡的事。”

  去年7月,一個30多歲的朋友說想學畫畫,舒丹當時在幼兒園當美術老師,他讓這個朋友到自己班上跟小朋友一起學畫,沒想到朋友真的去了。

  “我突然意識到,成年人也渴望藝術,尤其是上班族,在現實壓力下喪失了很多興趣愛好,藝術可以讓他們的生活充滿樂趣。”舒丹說,她先在自己住的地方開了零基礎油畫班。很多成年人來學畫畫———有建築行業的人、有公司白領、有醫生。

  第一次創業失敗後蘇丹在酒店做過活動策劃,當時她就發現,很多白領下班後不是唱歌,就是看電視、睡覺,生活已經單調到沒有其他內容和色彩。

  於是,她去了很多城市調查成年人繪畫教學的市場。“北京、上海、廣州的文藝氛圍很濃,週末很多年輕人聚在一起,製作手工藝、看電影。相當於是給上班族提供一個溫馨、輕鬆的環境,讓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

  合作模式

  可以投資不能參與管理

  2013年8月,舒丹開辦了拾朵創意繪館,開始了第二次創業。有了第一次創業失敗的經驗,讓舒丹在選擇合作伙伴上很慎重。“我現在基本上是自己一個人在操持整個繪館。”舒丹說。

  “我並不是以賺錢為目的,我喜歡畫畫,喜歡自己動手做東西,我希望把藝術帶到大家的生活中。”抱著這樣的態度,舒丹不想有人干涉她的管理方式,如果有興趣,其他人也可以投資,但是不能參與管理。

  現在,舒丹的繪館,除了她還有4個聘請來的兼職老師,只負責教畫畫,活動安排、經營管理不用管,按照工資、課時發薪水。

  銷售渠道

  每月組織不同主題活動

  人氣、客戶從哪裡來?有了上次創業的教訓,現在舒丹每個月都會組織一兩次不同主題的活動。比如請大家免費到工作室看電影、動畫片,製作手工藝品、外出寫生……她給繪室申請了微信賬號,經常在微信上釋出活動,同時在貼吧、論壇發起活動,尋找志同道合的人。

  “除了這些,我還找一些房地產開發商,在他們搞活動的時候,把學員的作品拿去展覽,還可以吸引更多有興趣的朋友;一些街道搞活動,我也主動聯絡,比如義務教居民製作紙花、髮夾等手工藝品。”舒丹說,通過活動可以讓更多人瞭解她的繪室,成為她的潛在客戶。

  蘇丹說,成為繪室會員後,可以不定時的到這裡來畫畫,參加各種主題活動。繪室按照畫幅大小收費,材料由繪室提供,你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作品,自己帶走,畫了多大尺寸就付多少錢。

  成本控制

  搞活動儘量找人合作

  舒丹說,在她的繪室,最大的成本就是她自己。

  “第一家繪館是在自己的單間小戶型房子裡開的,不要房租,也不需要裝修。我只花了幾千元購買畫畫的顏料、紙張、畫框。”舒丹說,第一次創業失敗抽得的電腦、空調、相機,也成了她第二次創業的原始資本。

  在經營中,舒丹也很注意成本控制,尤其是在搞活動的時候,她會盡量找一些合作單位或者商家,雙方可以共同利用資源,節約活動成本。舒丹說,在組織活動的時候,她會特別注重跟合作方詳細說明,什麼東西是自己提供,什麼物品需要對方提供。

  成本控制好了,盈利就自然而然了。現在舒丹不但將開設第二家繪館,而之前欠父母的3萬元錢也已還清。

  

女人如何白手起家
女人帶孩子怎麼創業
相關知識
女人的創業路
堅強女人的創業之路
平凡女人的創業之路
女人的創業勵志故事
下崗工人的創業路
最適合女人的創業專案
一個女人的創業事蹟
女人的創業故事
成功女人的創業經歷
成功女人的創業致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