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創業的勵志事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對所有創業者來說,每天要面對的是困難和失敗,而不是成功。看看那些農村創業的事蹟,感受他們勇於創業的精神,激勵自己面對困難。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

  留學生養豬回鄉當“豬倌”

  樂亭縣龐各莊鎮王莊子村東南的生豬養殖基地陸續迎來全國各地的客戶。1月29日,記者走進這片有著9個大棚的野豬養殖基地,看到大小不等的黑、白、黃三種顏色的野豬,在各自的豬舍內有的吃著飼料,有的在晒太陽,有的用嘴含住自來水龍頭喝水解渴。然而,令記者驚奇的是,這個養豬場的場主竟是一位曾留學韓國的大學生。他就是年僅31歲的劉凱。

  劉凱,曾就讀於唐山學院,隨後又到韓國留學學習國際貿易專業,2007年學成回國。作為一個對生活懷著滿腔熱血的80後,他嘗試過工程建築、銷售等多種職業。2008年“三聚氰胺”這個詞彙一夜間傳遍了世界的各個角落,食品安全問題倍受政府和老百姓的關注。偶然一次機會,劉凱在吉林一個養野豬的朋友那裡吃的豬肉,味道鮮美,令人回味無窮。當時,他便想到留學時韓國的野生鮮豬肉120多元一公斤,非常昂貴。“能不能從吉林引進野豬帶回唐山來養,這樣家人、朋友就能吃到自家養的安全放心的豬肉。”劉凱從那時起就萌生了養豬的想法。

  “留學生要養豬?這大學不就白上了嗎!”在和家人一番爭論後,執著於生態養殖業的劉凱逐漸佔了上風。作為一名碩士研究生,已有機會留在省、市大醫院工作的妻子蒙豔鳳,為了支援丈夫創業,也選擇回到了樂亭家鄉。2009年,劉凱開始籌集資金,修建豬場,通過朋友以平均一頭一萬元的價格引進了108頭長白山原始森林的純種野豬,與中國原生態家豬雜交繁殖。等到家人和朋友吃到這種豬肉之後,個個讚不絕口,向他訂豬肉的人越來越多,豬肉價格也很穩定。面對大眾對生態豬肉的反應,劉凱考慮擴建豬場將養殖範圍擴大。

  談起綠色養殖,劉凱說,基於對綠色養殖的考慮,他組織成立了“牧康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吸納了102名合作社社員共同致富。由於實施了生態養殖方法,飼料全部採用自種的青貯玉米芯、玉米、大豆等純天然綠色無汙染植物,能夠提供豬生長所需的多種維生素,而且生長週期是現代養殖豬生長週期的三倍。所以,這種奔跑鮮豬肉肥而不膩。

  然而,出乎他預料的是養豬也是一門風險行業。2014年冬天,因氣溫驟降,劉凱的豬場凍死了400多頭小豬。為解決室溫問題,他修建了9個溫室大棚作豬舍。6年來,他們已經先後投資1600萬元,僅去年一年就投入400萬元。往年野豬產量大都在2萬公斤左右,銷售不成問題。由於去年野豬養殖規模產量都有所加大,現有存欄野豬2600頭。年底宰殺後,約5萬公斤的切割冷凍野豬肉被存放在冷庫裡。為幫助村民開啟銷路,近日劉凱一直在忙著利用網路、電話、微信等方式聯絡買家。目前,他已把野豬肉打進了北京、山西、天津、石家莊和唐山荷花坑等市場,深受消費者歡迎。

  劉凱說,我們的目的是讓更多的人吃上健康的肉食,但面對眼下銷售市場遇冷的現狀,我們急需得到大家的支援和幫助。100多戶村民一年的收成希望都在這裡,他們盼著儘快將庫存的野豬肉賣出去回家過年。

  二:

  大學畢業生回鄉養驢創業年賺百萬

  日前,記者慕名來到陝西省三原縣魯橋鎮三牧關中驢養殖場,只見老鄉們正在成群結隊地往場里拉玉米秸稈。王大爺一邊卸車,一邊高興地說,往年每到秋收時,玉米秸稈扔沒處扔、燒不能燒,堆得村裡村外到處都是。現在好了,把玉米秸稈送到養殖場,還能換錢。村裡出了個好後生,我們都跟著沾光嘞!

  王大爺說的後生就是三牧關中驢養殖場老闆刁龍。2009年,刁龍從西安外事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畢業後,在西安某公司做運營主管,月薪5000多元,幹得如魚得水;愛人在西安開了家旅行社,事業蒸蒸日上。小夫妻倆的日子過得安逸溫馨,成為同學鄉鄰羨慕的物件,刁龍的父母為此感到很自豪。

  然而,時間一長,刁龍覺得這種平穩的生活單調乏味,就琢磨著能不能自己乾點啥事?一次回到家鄉武家村,看到父母為家裡養的十幾頭關中驢在忙活著,他心頭一動,發揚光大這一產業不正可以成為自己的創業之路嗎?辭職回家養驢,既能子承父業,又能陪在雙親身邊盡孝,豈不是兩全其美?

  回鄉養驢

  父親反對說“看驢養得了你?”

  回到老家後,刁龍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父親刁照民。不出意外,父親怒了:“啥?養驢!你連驢都沒見過,還養驢?看驢養得了你?”

  “養驢能賺大錢!我要做的不是你想象的那種養法,我要成規模養,要形成產業鏈條……”刁龍耐心地將自己的規劃說給父親聽,父親勉強算是答應了。但是父親和刁龍約法三章,能不能先養幾十只試試看。

  “那不行,要做就做大做強,規模就是效益……”刁龍說,嘴上他雖然答應了父親,但他內心有更巨集大的目標。此後,刁龍從親戚朋友處籌資100萬元,又悄悄貸款160萬元,並開始在全國各地考察,尋找驢苗,學習養殖經驗。

  前期工作一切就緒後,2012年6月,刁龍註冊的養殖場破土動工。幾個月後,擁有辦公室、員工宿舍、標準化驢舍、飼料房等基礎設施的現代化養殖場建成了。就在這時,一些村民還不理解地說,“他肯定是在城裡混不下去了,回來養驢來了,簡直就是胡整。”

  犟驢脾氣

  “我就不信自己發不了這驢財”

  說幹就幹。2012年6月,刁龍在村上租賃了35畝土地,請專家設計了標準化養殖場方案,初期投入200萬元的三牧關中驢養殖場在鞭炮聲中破土動工了。施工過程中,刁龍自己當小工,挖地基、搬磚、和水泥,修建起擁有辦公室以及員工宿舍、標準化驢舍、料房、青貯池等基礎設施的養殖場,開始規模化養驢。隨後,養殖場還陸續養起了供鄉親們搞旅遊租用的駱駝和馬匹。

  2012年11月,刁龍去甘肅、青海等地,一次性引進回關中驢140多頭。看著嗷嗷叫喚的毛驢,刁龍激動不已,但心裡沒底,“這驢愛吃啥,會不會得病,我啥也不知道,沒幾天就死了好幾頭。”

  “我就不信自己發不了這驢財。”刁龍說,既然上了“梁山”,只能硬著頭皮幹下去。隨後,刁龍在村裡找了幾個養過毛驢的老人幫忙。好在毛驢確實不容易生病,加上家人的幫忙,很快毛驢養殖走上了正軌。

  由於父親有做醬牛肉的手藝。2013年底,刁龍又註冊了一家食品廠,專門由父親負責做生熟驢肉加工。刁龍說,之後,他親自上門推銷,將驢肉供給省內各大酒店,目前,他和許多酒店簽訂了長年合作協議。現在,陝西境內的大部分驢肉都是他的產品,一頭毛驢單肉就能賣到七八千元,每年純利潤已突破百萬元。

  2014年底,刁龍還清所有的債務,還買了一輛寶馬轎車。

  昨日,華商報記者在刁龍的養殖場看到,存欄的毛驢有600多頭。刁龍說,他食品廠的屠宰量保持在每年1000頭左右,公司淨資產達到上千萬元。大學同學都稱他“刁千萬”。

  為了帶動更多的鄉親一起致富,刁龍採取養殖場?農戶的模式,在周邊發展了6個養殖大戶,給他們提供驢駒、青貯飼料,上門跟蹤服務、實行統一防疫……每戶一年最少可賺5萬元。更讓他高興的是,每年把鄉親們秋收後剩餘的玉米秸稈作為青貯飼料一股腦全收來,僅此一項,每畝地就能增加純收入300多元。看著鄉親們的腰包漸漸鼓了起來,刁龍心裡樂開了花。他自己也被評為陝西省大學生自主創業明星。

創業類勵志農村事蹟
農村創業的勵志經歷
相關知識
農村創業的勵志事蹟
農村創業的勵志經歷
關於創業的勵志事蹟
大學生創業的勵志事蹟
農村創業很勵志的故事
農村創業者先進事蹟
農村創業帶頭人事蹟材料先進事蹟
農村創業帶頭人事蹟材料先進事蹟
農村創業帶頭人事蹟
回農村創業搞養殖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