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農村創業事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9日

  不要以為,從員工身上剋扣銀兩是一種很精明的做法,畢竟這點銀子是發不了大財的。在創業的前期,每一個有能力的員工是公司賴以發展的根本。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的相關文章,希望對讀者有所啟發。

  1:90後大學生放棄深造回鄉養雞3月賣了50萬

  一對90後大學生情侶,一個放棄保研機會,一個放棄留學法國,回到家鄉四川中江縣富興鎮山間的小農場裡養雞。兩人共投資50多萬元,辦起養雞場。他們去年11月開始售賣產品,3個月銷售額已達50多萬元。

  放棄深造機會 攜手回鄉養雞

  在富興鎮,從德中公路下坡走100米左右,這裡便是兩人開設的養雞場。“這些雞已經被別人買下了。”彭雨指著一群正在來回踱步的雞,大約有100只,奇怪的是有一些雞的眼睛前還戴著一個紅色的擋板。“那是給雞戴的眼鏡,因為它們喜歡打架。”

  與土雞做鄰居的是野雞,見到有人進入它們領地,它們當中的一些撲稜撲稜地飛了起來,如果不是上面蓋了一個天網,肯定全部飛出去了。除此之外,雞場裡面還有貴妃雞等,一共有3000多隻,最多的時候飼養了6000多隻,而飼養這些雞的是一對90後的大學生情侶,一個剛畢業,一個還是在校大學生。“我是西南大學動物科學系的學生,去年畢業。她是四川外語學院南譯學法語的,今年六月畢業。”彭雨說,他們倆都是德陽人,是高中同學,為了愛情就都去了重慶上學。為了畢業在一起,自己放棄了保研,而她也放棄了留學法國的機會。“我們班上一共28人,其中有三個人可以去法國留學,其中就有我一個,但是一想到又要分開幾年,雙方都很捨不得,所以商量之後決定回到家鄉養雞,家裡人也很支援,把辛苦攢下給我留學的錢給了我們創業。”戴瀅說,養雞場取名為愛苜生態農場,取自於法語詞Amour,是愛的意思,並且還種了大量苜蓿草,給雞食用。

  克服重重困難 情侶在創業中成長

  據瞭解,彭雨在大學實習期間,就去過農場實習,畢業之後,有農場想聘請他當場長,月薪萬元,並解決住房問題。不過,這個敢想敢闖的男孩決定自己創業。“給別人做不如給自己做,自己創業還比較自由。”

  去年3月,在親人的幫助下,雞場在一片荒草叢中建起來。記者看到,除了他們修建的火磚房子外,周圍還有許多破爛不堪空置的泥土房。誰能想到,一個被家人精心呵護的90後獨生子彭雨曾在這麼破爛的泥土房中住過好幾個月。

  彭雨說,養雞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最開始的那半個月,天天晚上遇上下雨,為防止雞感冒,必須要把雞趕進去,但是沒多久又要跑出來,於是他不得不守在雞舍旁邊,很多時候是通宵。

  女友戴瀅說,在學校日子很逍遙,躺在床上上上網,和朋友逛逛街買衣服,而在這裡要忍著被蚊蟲叮咬,住著破爛的地方,睡不好覺,還要自己煮飯,成天和這些雞打交道,弄得衣服很髒,心理落差真的很大。

  雖然只是短短的一年卻讓這兩個90後的獨生子女成長不少。“以前的家務事,她都不會做,現在基本上都會了,也不挑食了。”彭雨不斷地對女友點贊。而彭雨自己也有了更多的擔當,讓他由小鮮肉變成一名事業心強的男生。

  質疑中迎收穫 通過微信談生意

  “最開始我們在這裡開養雞場的時候,也遭到了當地村民的質疑,說這麼年輕的娃娃,還是大學生不去城市找工作,跑到農村養雞,養得來不哦?”不過,八個月的努力證明彭雨能行,由他一個人餵養的第一批雞成功出圈。“我和戴瀅的爸爸用火三輪拉了30個野雞到菜市場去賣,迅速地引起了大家的圍觀。”

  30只雞很快賣完,一共賣出了2000多元錢,這讓彭雨嚐到了收獲的味道。後來,除了賣雞之外,他們也賣雞蛋。兩個月前,由於雞的產蛋量升高,一時又找不到銷路,兩人走上街頭開始賣蛋。

  “他用扁擔挑著裝著雞蛋的籮筐,而我抱著野雞,來到文廟廣場。”兩個年輕人的這身打扮和行頭,迅速引起了廣場上人的注意,有人說,一看就不是農村來的,會不會是騙人的哦。儘管有質疑,但是他們的雞蛋很快就賣了200個。

  因為太年輕,很多商家看到他們第一眼,並不是十分信任,因此目前也只是少量商家願意和他們做生意。“今年我將為一家酒店和四家柴火雞提供產品。”彭雨說,目前,他們最主要是通過微信與商家聯絡,也把雞蛋放在超市展覽,提高知名度。力爭今年銷售額達到200萬元。***據中新社電***

  2:90後不做大學教師回鄉養牛創業年賺百萬

  2月11日下午,賀根到黃岡市黃州區七一商場的“賀根牛肉”專櫃來送貨,售貨的大姐告訴他,今天的生意真不錯,賣了100多斤,700多元。

  2月11日暮色時分,在一陣鞭炮聲中,23歲的湖北羅田縣白蓮河鄉覆鍾地村“民生養牛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賀根,從團羅田縣委書記胡晶手中,接過了中共羅田縣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授予的“農村實用技術人才帶頭人”獲獎證書和500元獎金。

  2011年6月,在武漢軟體工程職業學院破格留校任教的賀根作出一個驚人的決定:辭去大學教師的工作回鄉養牛創業。2012年,他被推舉參加“感動荊楚十大人物”評選,入選理由是:放下大學教鞭,回鄉執起牛鞭,帶領村民共同致富。

  一個多月前,在黃岡師範學院大禮堂舉行黃岡青年“創天下”俱樂部成立大會上,本土的“大學生創業英雄”、“90後大學生牛倌”賀根第一個登臺演講。

  現場互動環節,一個男生問他:“你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麼?”

  賀根的回答出人意料:“農村創業最大的困難不是資金、不是專案、不是政府的政策資助,而是農村沒有年輕人!”

  這是他的切身感受。

  羅田縣白蓮河鄉覆鍾地村1990年10月22日出生的“90後”大學生賀根,是武漢軟體工程職業學院機械製造工程系的畢業生。大二時,賀根在學校的數控銑床技能競賽中奪得亞軍。幹過班長、學生會副主席。剛剛入黨的賀根,很快通過了學校的層層挑選,破格成為了該校的外聘教師。然而,在老師和同學的驚呼聲中,他懷著對未來生活的遐想、輝煌事業的憧憬和燦爛人生的構想,賀根擺脫當地世俗觀念的束縛,2011年在父母的百般阻擾下,他毅然的放棄了大學教師這份穩定的工作,果斷選擇回到農村,回到羅田白蓮河鄉覆鍾地村的老家,在山溝裡專門養起了黃牛。

  2011年11月份賀根開始建造牛舍、購買土黃牛,添置養牛必備的車輛和用具。每天早晨5點半,賀根準時起床。伺候一百多頭牛“過個早”,工作量有多大?2011年6月15日,武漢高校的大學生到賀根家中體驗,5個同學喂完60多頭牛,用時1小時26分。平時,賀根一個人完成這個工作,也就兩個小時。

  喂完牛,匆匆扒幾口飯,賀根開著剛買回來的二手小貨車出門,去26公里外的縣城河道割草。一天下來,賀根和同伴兩個人得割1500多公斤青草,還得一擔擔從河道里挑出來。50多公斤重的擔子壓在肩上,賀根體驗到了鑽心般的疼痛。

  摸黑趕回家,還得給牛喂水,整理牛舍,準備第二天飼料……忙完這一切,深夜11點多,覆鍾地村已看不到農戶的燈光。

  賀根的雙手很快磨出了血泡、長滿了老繭,雙臂、雙腿滿是***割傷的血印。最讓他受不了的,還有來自四周的“負面輿論”和父母的不理解。

  但這些都沒能擋住賀根堅持做“大別山黃牛”養殖專案的決心。

  每天各種繁重的體力活,賀根都獨自承擔。一個月下來,他的體重減了7公斤。

  第一批黃牛出欄,銷路成了問題。為了讓別人知道他的牛肉好,賀根開著農用車沿街叫賣。牛肉很快賣完了,不過他回家算了賬,一頭牛除去成本,大概賺了兩三千元。賀根意識到,必須擴大養殖規模,以降低成本。

  在賀根帶動下,村裡一些在外務工的村民也回鄉養牛。2012年4月,賀根成立了養牛專業合作社,年出欄黃牛780頭  ,產值600萬元。經過發展,合作社社員從5名發展到如今的117名,養殖規模已達1200頭。賀根還開門店銷售自己的牛肉,他的牛肉品牌取名“傻根”。目前,他在黃岡開了5家門店,今年,他的黃牛肉還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認證。

  養殖規模也由開始的14頭土黃牛發展到個人存欄120頭、農戶存欄80頭;合作社的社員從5戶發展到63戶,2013年的產值超過600萬元。

  從這時起,賀根原本一年賺個20萬元小富即安的“小夢想”變成了投身現代養殖業的“大夢想”——創辦農業合作社,建立“大別山黃牛”養殖基地,做與牛相關的系列深加工產品。

  可是,事業做大做強要靠人才、靠團隊,而覆鍾地村的青壯年基本都外出打工去了;“跳出農門”的老同學,一聽要合夥養牛,都沒多大興趣。雖然有幾個從電視節目中看到賀根的故事後慕名而來的青年,可幹了幾天也都離開了。理由很簡單,吃不了這份苦,也受不了這份寂寞。

  今年春節,賀根一天也沒有休息。從小年起到除夕,賀根根據訂單先後宰殺了37頭牛,因肉新鮮且品質好,拿到市場上很快就銷售一空。節後在黃岡市黃州區七一商場新開張的“賀根牛肉”專櫃,當日就賣出牛肉100多斤。

  事業的發展、工作的忙碌使他尋找“創業合夥人”的想法愈加強烈。

  2月10日深夜,又忙了一整天的賀根,將這樣一條簡訊息發到了自己的QQ空間:“有沒有願意回農村創業的兄弟?”

  資訊發出後,在賀根的QQ空間,這幾天不斷有年輕人和他探討如何一起創業。

  賀根的兩位高中同學——長江大學畢業的王河兵和張謙最近以股份參與的方式加入了賀根的團隊,王河冰甚至為此放棄了縣林業局的正式崗位。而用什麼辦法來尋找“創業合夥人”、留住“創業合夥人”,也成為賀根不得不面對和思考的新問題,“一般的勸說恐怕吸引力還不夠,應該考慮通過市場的方式、利益共同體的機制把大家聯為一體”。

  賀根說自己命裡註定就是屬於農村的,在他眼裡,除了有綠水青山,農村更有一片廣闊的發展空間。在2013年5月完成的《大別山黃牛生態養殖綜合發展專案可行性報告》中,他把理想寫了進去:公司將形成大別山黃牛養殖、研發、加工、銷售於一體,業態上形成良性互補的綠色生態產業鏈。發展目標是:將本專案打造成“大別山黃牛生態養殖產業化第一品牌”“國家級大別山土黃牛養殖示範基地”“大別山紅色革命老區生態綠色農業產業樣板工程”“大別山農林觀光休閒度假第一站”。

  事實上,這些構想已經開始付諸行動。在他新承包的一片山地和水庫旁,投資七八十萬元建設的三間高標準的牛舍已經落成,分別作為母牛繁育基地和肉牛育肥基地,以後還要在這裡種樹、養魚。賀根還計劃今年將“賀根牛肉”的品牌推到黃石、武漢去。

  3:美術碩士回鄉養豬用紅薯菜葉養黑豬

  好豬肉是什麼樣的?在80後豬倌向平東眼裡,應該是“有鄉愁味道的豬肉”。昨日,在東湖風景區落雁島的倉庫裡,向平東埋頭於豬油、豬肉、豬油渣?之中,整理貨架,忙碌而充實。很少有人知道,這位年輕的豬倌,還是位美術碩士。只是因為想“做點自己喜歡的事”,他毅然關掉廣州的公司,回鄉養豬。

  美術碩士回鄉當豬倌

  面板黝黑,戴著眼鏡,笑聲爽朗,初次見面,很難把向平東和“豬倌”聯絡起來。向平東是宜都市松木坪鎮楊樹坪村人。1999年,他被湖北美術學院?美術學系錄取,成了村裡第一個大學生。2003年,他又考入廣州美院攻讀廣告設計專業研究生。碩士畢業後,他進入一家品牌設計公司任職。兩年後,他辭職創?業,在廣州成立了自己的品牌設計公司,運營基本穩定,逐漸步入正軌。2012年底,向平東卻出人意料地關掉廣州的公司,“想回歸鄉村,做點自己喜歡的?事。”

  父親聽到兒子的想法後急了:“好不容易培養個研究生,做點體面工作不行?你瞎折騰個什麼呢!”向平東耐心解釋:“研究生養豬不是什麼醜事,我要養和別人不一樣的豬——用粗糧蔬菜餵養的黑豬。”

  向平東來到宜昌秭歸大山裡,與人合夥養起了黑豬。

  紅薯菜葉古法養豬

  向平東養豬的方式是與農戶合作,養殖基地將豬仔養到兩個月大時,交給農戶養殖,七八個月後,再將豬回收到基地。別人的豬用飼料喂,4個月就能出?欄;他的豬是圈養加放養,吃的全是玉米、紅薯、菜葉等,10個半月才能長到200斤,達到出欄標準。“我給我的黑豬定義是‘古法養豬,自然之道’。就是遵?循千百年來農民自然養豬之道,養綠色、健康的豬。”向平東說。

  在向平東的老家,也有村民與他合作。宜都市松木坪鎮楊樹坪村村民王長玉介紹,村裡100多農戶中,目前有30多家與向平東合作養黑豬,他家已經養了15頭黑豬。

  記者在向平東拍攝的黑豬放養視訊中看到,簽約農戶將豬驅趕至山坡上,將玉米、紅薯、菜葉等撒在地上,黑豬立刻圍成一團,互相拱著搶食。向平東介紹,每天,農戶們都會拍下一段當日放養情況的視訊發給他,雖然身在武漢,但他時刻掌握著黑豬的成長狀況。

  想把黑豬趕上新三板

  雖然養殖基地遠在宜昌秭歸,但向平東在武漢設立起體驗基地,向客戶展示公司產品。從養殖到銷售,向平東去掉了所有的中間環節,直接面向客戶。

  “豬也要賣得藝術”,向平東的產品均為淺綠色包裝,看起來格外清爽,豬油用精緻的玻璃罐罐裝,外面還套著質樸的麻袋,有一種古樸的美感。

  去年5月,向平東報名武漢大學EMBA課程,學習新的經營模式和理念,同時積累資源,擴大人脈。春節前夕,向平東帶領銷售團隊,穿梭於各個商會的年會活動,宣傳自己養殖的土豬肉。一斤黑豬肉售價?為35元至40元,因為品質可靠,僅去年春節前的年豬銷售,一個月內就賣出400頭。兩年多時間,向平東成功售出1500頭黑豬。

  光靠“圈子營銷”還不夠,向平東計劃今年在武漢的高階社群裡開10家肉鋪,首家肉鋪已於1月下旬在漢口後湖開業。

  向平東的養豬事業也吸引了一些投資人找上門來。2月初,他從一名廣州投資人那裡拿到了200萬元的天使投資。“不僅提高餐桌上的生活品質,更讓?大家感受慢下來的快樂。”向平東希望,自己的產品能承載並傳遞傳統文化及樸素的價值觀。他計劃明年將黑豬品牌推上新三板,目前正在積極做準備。

  向平東是以優秀畢業生的身份應邀回母校做這場講座的。2003年,向平東從湖北美院美術學系畢業後,又考入廣州美院攻讀研究生。碩士畢業後,從事了創意設計工作的向平東,兩年前回老家宜昌幹起了養豬事業  。去年11月,向平東以武漢儂家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身份亮相武漢,參加團省委舉行的創富大賽,闖入15強。公司誕生半年來,有多家天使投資公司一直關注他們的成長,但他卻謹慎地保持著與“天使”們的距離。他希望自己創立的儂家屋黑豬品牌,能按自己的初衷發展,併成為黑豬市場的一匹黑馬。

  向平東的故事:曾經沒錢上大學,湊不齊學費

  “我是帶著感恩的心態回到這個城市的。”作為年輕的創業榜樣,向平東卻不懼坦承自己的窘迫往事。

  向平東是宜都市松木坪鎮楊樹坪村人。1999年,19歲的向平東被湖北美術學院錄取。作為村裡的第一個大學生,鄉親們都為他感到驕傲,但他卻為湊不齊學費而發愁:向平東8歲時母親去世,父親在當地煤礦打工,收入微薄。他報考的美術學系僅學費一年就要6500元。同學們都已順利報完到、軍訓去了。學校為他保留一個月的學籍,希望他能在一個月內湊齊學費報到。走投無路的向平東只好向本報求助。

  “我好想上大學。”15年前的9月20日,武漢晚報在頭版頭條報道向平東的文章,表達他內心的渴望。

  報道見報次日,時任副省長王少階作出批示,要求不使特困生失學。眾多熱心讀者紛紛為向平東捐款,很快就為向平東湊齊了學費。

  拿著讀者的捐款,向平東百感交集,特意留下一封給讀者和本報編輯部的感謝信:“我是一個普通的學生,在過去的十天裡,經歷了一個複雜的感情轉折。本來是懷著渺茫的希望,在晚報大門前猶豫了許久,才將那份求援信送給一個陌生的編輯。幾天前由對求學的失望,到街頭流浪、四處尋工,再到受到大家無私的關懷……”

  看到記者儲存的信紙和已經開始發黃的感謝信,向平東露出了驚訝的表情:沒想到您還儲存著這個。當記者問他是否還記得其中的內容時,他只說了4個字:“刻骨銘心。”

  他記得在晚報6樓過道的沙發上度過的一夜,記得文教部員工拿出自己的飯卡,讓他到食堂就餐:記得一位下崗女工特意從漢陽趕到報社,為他捐出100元……

  “雖然四年的大學生活僅學費就要支付3萬多元,但我有信心通過自己的勞動來完成學業,把社會對我的扶助變成奮鬥的動力。我請求做晚報讀者公益扶助中心的一名義工,加入到幫助更多不幸人的活動中去。”

  昨日採訪時,記者得知,向平東與一些資助過他的讀者,一直保持著良好聯絡。“雖然我現在還不能算成功,但我沒有辜負他們,對他們當年的無私資助,我也一直心懷感激。”

  向平東透露,他的儂家屋實行古法養豬,以保證豬的品質。從養殖到銷售,整個產業鏈去掉了所有的中間環節,直接面對客戶。因為品質可靠,僅春節前的年豬銷售,一個月內就賣了400頭。“把一件事情做好,也算是我對社會的一個回報吧。”

  
看過的人還:

大學生農村創業致富故事
大學生農村創業路故事
相關知識
大學生農村創業事例
大學生農村創業案例
大學生農村創業成功故事
大學生農村創業致富故事
大學生農村創業路故事
適合大學生農村創業點子推薦
大學生農村創業投資好專案
關於大學生農村創業優惠政策
大學生農村創業政策檔案
大學生自主創業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