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養殖起家創業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創業要找最適合的方法,不要找最好的方案。看看那些在農村創業的故事,學習他們的方法,從故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一

  養雞大王陳偉的致富經

  在青山綠水間的翠屏區明威鄉白塔村,家家戶戶因“雞”而富。截至目前,該村成立的留誠養殖專合社,輻射農戶1100餘家,年產綠殼雞蛋2000萬枚,雞苗500萬隻,總產值達5000萬元。而締造這一串數字神話的是被當地村民稱為致富帶頭人的陳偉。?

  返鄉創業當“雞王”

  陳偉是留誠合作社的發起人,養雞逾20年,從50只雞起家。2010年,在外成功創業的陳偉回到家鄉白塔村,看到當地村民幾乎還是採用圈養或是零星放養的傳統模式搞養殖,不僅不成規模,效益也不好。

  陳偉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白塔村守著這麼多山山水水,不充分利用,豈不是白白浪費資源。“那時條件真苦,全是泥巴路面,下雨時全成了泥漿路,裝置和原材料無法運進來,全憑自己肩挑背扛運進來。”陳偉回憶當時搞建設時的場景,感慨萬分。

  在家人的支援下,陳偉根據自己掌握的市場資訊,引進了優質種雞2000餘隻,一場轟轟烈烈的林下養雞就此展開。“為了讓養殖的雞品質好,我採用每畝不超過50只的集中放養模式,不僅能保證雞的餵食,還能保障雞有充足的活動空間。”陳偉指著遠處的水塔對記者說,“專門打了兩口井,這裡的雞平時喝地下水,喂的也是粗糧。”

  在他的精心呵護下,一年下來,林下養殖銷售額高達20萬餘元,無數村民向他投來羨慕的目光。一時間,村民紛紛上門參觀,討技術、學經驗。

  築巢引得“鳳凰”來

  “一人富了不叫富,全村人富了才是富。”看到村民們熱情高漲,陳偉向村民們提出成立專業合作社,將村裡的土雞、綠殼蛋做大做強。此話一出,得到村民的一致認可,紛紛推薦他作為合作社負責人。

  2011年,陳偉註冊的留誠養殖專業合作社很快得到批覆。合作社成立後,他為村民提供雞苗、技術指導,並免費為村民接通自來水,而村民則自己提供場地,白塔村173戶村民加入合作社後,規模逐漸擴大,長寧、宜賓縣、筠連等地很多農戶都加入到了陳偉的養殖隊伍中。

  做雞生意的陳偉發現蛋生意更可觀。於是,他加大推廣綠殼雞蛋力度,如今,成都、重慶等地都有買家訂購他的雞和蛋。陳偉告訴記者,宜賓市正在評選十大畜牧產品,香林綠殼蛋被翠屏區推薦入圍。

  “我們的土雞25元一斤,綠殼蛋2元一枚,效益比普通的雞和蛋要高點。”養殖戶劉宗容說,他們不擔心銷售,這由陳偉負責。

  通過幾年來的發展,合作社的土雞、綠殼蛋引起了外界的關注,一時間前來調研、參觀學習的農業專家、省市相關領導紛至踏來。一批科技專案落地白塔村,種雞場,孵化場,育雛區,化驗室,技術培訓室在這裡拔地而起,為合作社注入強大的科技力量。

  談到今後的發展,陳偉信心滿滿。他想進一步做大做強林下養殖產業,提高林地利用率,增強產品品質,讓市民能吃上放心肉、放心蛋。

  二

  愛發明創造的養兔“土專家”

  日前,記者來到位於滕州市南沙河鎮的青草源養兔場,雖是三伏時節,但兔場內安靜整潔、綠樹成蔭、涼風習習。該兔場始建於1990年,後於2007年進行了標準化改建,目前兔場佔地0.7公頃,兔舍建築面積2180平方米,總投資100多萬元。場區佈局合理,生活區和生產區分開,生產區建有6個標準化養殖舍,年可出欄商品兔76000只。養殖場繁殖均採用人工授精技術,全部做到同期發情、同期配種、同期產仔。

  但吸引記者前來的緣由並不只是這些,而最主要是兔場的當家人——王學記。王學記是一名退伍軍人,1990年因傷退伍回到家鄉,本可安排到當地大企業上班,但他看到家中的貧困,毅然回到村裡養起了兔子。憑藉著軍人特有的堅強意志和幹勁,他力排眾難、白手起家,從最初借來的1400元買來7只長毛兔種兔開始,幹到如今成為當地有名的養兔專家和致富帶頭人,這一干就是25年。目前,王學記擔任滕州市兔業協會會長、棗莊市兔業協會副會長、山東省畜牧協會兔業分會常務理事等職務。記者採訪當天,王學記正在舉辦一期近200人的“滕州市兔業交流與技術培訓班”。他說,目前兔業市場低迷,但越是在困難時期,越要給廣大養殖戶培訓新技術、交流新經驗,給他們“打打氣”。

  王學紀是一個特別愛鑽研的人,用他的話說就是“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他一直堅持“以兔為本、生態養殖、健康養殖”的養兔理念,搞出了許多小發明、小創造和新技術,不但使所養殖的兔子免疫力、成活率大大提高,而且降低了生產成本。近年來,他在自己的養兔場相繼發明了地窩繁殖、清糞自動化、舍內廢氣排放、兔舍窗戶聯動開啟、室外噴霧降溫和兔籠改造等創新設計。

  1.地窩繁殖。兔子具有穴居的生活習性,野兔一般居住於穴中,馴化後的家兔依舊保持這一習性。如果你把兔養在土地上,它自己就會打洞做窩;同時,兔子膽小怕驚,特別是在繁殖期間,外界的干擾***比如驚嚇***很容易影響母兔的繁殖效能和仔兔的成活率。王學記發明出的地窩繁殖,主要是利用母兔習慣穴居的天然習性,結合現代化畜禽舍建築工藝,將產仔舍建於地下,並與母兔籠通過通道相連,使母兔產仔時進入地下的產仔舍進行生產,減少了外界干擾,使之更接近野生狀態下的母兔生產方式,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了母兔的繁殖效能。不僅減少了人工,還大大提高了繁殖生產率和成活率。地窩冬暖夏涼,為仔兔創造了更適合的生長環境,降低了取暖、降溫成本,大大節約了能源支出。

  2.清糞自動化設計。養兔場採用自動清糞系統,並在區域性進行了創新:一是將自動清糞走道設計成U型,兔尿沿U型底部流出,使兔糞兔尿得以分離。二是自動清糞機加裝了豎杆,豎杆兩側再加裝聯動裝置,不僅能清理糞溝的糞便,也同時清理了殘留在上層兔舍外的糞便。

  3.舍內廢氣排放設施。位於舍頂的負壓通風裝置通過管道直接與兔舍底部相連,使兔舍底部的廢氣也得以充分排出舍外。

  4.兔舍窗戶聯動開啟。新建的幾棟兔舍的窗戶設計新穎,通過在牆上設定滑輪與鉸鏈,使每棟兔舍的所有窗戶都能實現一次性控制,只需一人一搖一轉,即可同時開啟、同時關閉,大大節省了人工,也使窗戶通風效果達到最佳。同時,窗戶設計距地面50釐米,也充分考慮到了兔舍底部的通風需要。

  5.兔籠改造。兔籠設計新穎,兔籠門採用向下開的方式,並且三個兔籠一個籠門;兔籠門向下開避免了抓母兔時碰傷母兔乳房。這一細小改造,大大減少了因外傷而導致母兔乳房炎的發生。

  王學記對養兔幾乎達到了“痴迷”的境界,他沒事就在兔場內鑽研、改造。這不,針對他的“地窩繁殖”模式,他又發明出一種自動喂料裝置,目前已除錯完畢,很快就可投入使用。為了在養兔方面進一步創新,他常常走南闖北,到全國各地同行那裡學習交流。為了把養兔這一心愛事業傳承下去,他還讓自己的大女兒考入山東農業大學學習畜牧專業。目前女兒已考上研究生,他又讓女兒專攻養兔專業,並聯繫上了國內一位著名兔業專家,他力爭讓女兒攻讀他的博士。現在,王學記又有了新的打算,他正積極尋求一位合夥人或投資者,他想把自己經營多年的兔場交出去,自己專心整理、研發養兔新技術,同時把這些新技術推廣到協會的所有會員當中去,帶領大家一起走健康養兔、科技養兔的致富新路子。

  滕州市畜牧獸醫局畜禽良種推廣站站長王兆勇參加了王學記這次培訓班的開班儀式。他說,近年來,滕州市對當地養兔、養羊等規模化養殖大力扶持,從新品種的引進、改良到新技術的引進和推廣,都出臺了相關扶持政策。對王學記這麼有“執著精神”的養兔“土專家”,行業主管部門一定從政策和資金方面大力扶持,真正發揮其行業帶頭作用,把滕州的養兔業做大做強。

農村創業致富成功例項
陳歐的創業歷程
相關知識
在農村養殖起家創業故事
在農村養殖致富創業故事經歷
在農村養殖致富創業故事經歷
返鄉農村養殖致富創業故事
農村養殖致富創業故事
農村養殖發家創業成功事蹟
農村養殖發家創業成功事蹟
在農村養殖致富創業案例故事
在農村養殖致富創業案例故事
農業養殖起家創業致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