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在農村創業致富經歷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9日

  成功的比例幸運佔一半,另一半要靠人的智慧,勤以創業,儉以聚財,誠以待人,遜以自處。看看那些返鄉創業致富的經歷,學習他們,感受他們勇於創業的精神,激勵自己的鬥志,從他們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一

  愛發明創造的養兔“土專家”

  日前,記者來到位於滕州市南沙河鎮的青草源養兔場,雖是三伏時節,但兔場內安靜整潔、綠樹成蔭、涼風習習。該兔場始建於1990年,後於2007年進行了標準化改建,目前兔場佔地0.7公頃,兔舍建築面積2180平方米,總投資100多萬元。場區佈局合理,生活區和生產區分開,生產區建有6個標準化養殖舍,年可出欄商品兔76000只。養殖場繁殖均採用人工授精技術,全部做到同期發情、同期配種、同期產仔。?

  但吸引記者前來的緣由並不只是這些,而最主要是兔場的當家人——王學記。王學記是一名退伍軍人,1990年因傷退伍回到家鄉,本可安排到當地大企業上班,但他看到家中的貧困,毅然回到村裡養起了兔子。憑藉著軍人特有的堅強意志和幹勁,他力排眾難、白手起家,從最初借來的1400元買來7只長毛兔種兔開始,幹到如今成為當地有名的養兔專家和致富帶頭人,這一干就是25年。目前,王學記擔任滕州市兔業協會會長、棗莊市兔業協會副會長、山東省畜牧協會兔業分會常務理事等職務。記者採訪當天,王學記正在舉辦一期近200人的“滕州市兔業交流與技術培訓班”。他說,目前兔業市場低迷,但越是在困難時期,越要給廣大養殖戶培訓新技術、交流新經驗,給他們“打打氣”。?

  王學紀是一個特別愛鑽研的人,用他的話說就是“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他一直堅持“以兔為本、生態養殖、健康養殖”的養兔理念,搞出了許多小發明、小創造和新技術,不但使所養殖的兔子免疫力、成活率大大提高,而且降低了生產成本。近年來,他在自己的養兔場相繼發明了地窩繁殖、清糞自動化、舍內廢氣排放、兔舍窗戶聯動開啟、室外噴霧降溫和兔籠改造等創新設計。?

  1.地窩繁殖。兔子具有穴居的生活習性,野兔一般居住於穴中,馴化後的家兔依舊保持這一習性。如果你把兔養在土地上,它自己就會打洞做窩;同時,兔子膽小怕驚,特別是在繁殖期間,外界的干擾***比如驚嚇***很容易影響母兔的繁殖效能和仔兔的成活率。王學記發明出的地窩繁殖,主要是利用母兔習慣穴居的天然習性,結合現代化畜禽舍建築工藝,將產仔舍建於地下,並與母兔籠通過通道相連,使母兔產仔時進入地下的產仔舍進行生產,減少了外界干擾,使之更接近野生狀態下的母兔生產方式,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了母兔的繁殖效能。不僅減少了人工,還大大提高了繁殖生產率和成活率。地窩冬暖夏涼,為仔兔創造了更適合的生長環境,降低了取暖、降溫成本,大大節約了能源支出。?

  2.清糞自動化設計。養兔場採用自動清糞系統,並在區域性進行了創新:一是將自動清糞走道設計成U型,兔尿沿U型底部流出,使兔糞兔尿得以分離。二是自動清糞機加裝了豎杆,豎杆兩側再加裝聯動裝置,不僅能清理糞溝的糞便,也同時清理了殘留在上層兔舍外的糞便。?

  3.舍內廢氣排放設施。位於舍頂的負壓通風裝置通過管道直接與兔舍底部相連,使兔舍底部的廢氣也得以充分排出舍外。?

  4.兔舍窗戶聯動開啟。新建的幾棟兔舍的窗戶設計新穎,通過在牆上設定滑輪與鉸鏈,使每棟兔舍的所有窗戶都能實現一次性控制,只需一人一搖一轉,即可同時開啟、同時關閉,大大節省了人工,也使窗戶通風效果達到最佳。同時,窗戶設計距地面50釐米,也充分考慮到了兔舍底部的通風需要。?

  5.兔籠改造。兔籠設計新穎,兔籠門採用向下開的方式,並且三個兔籠一個籠門;兔籠門向下開避免了抓母兔時碰傷母兔乳房。這一細小改造,大大減少了因外傷而導致母兔乳房炎的發生。?

  王學記對養兔幾乎達到了“痴迷”的境界,他沒事就在兔場內鑽研、改造。這不,針對他的“地窩繁殖”模式,他又發明出一種自動喂料裝置,目前已除錯完畢,很快就可投入使用。為了在養兔方面進一步創新,他常常走南闖北,到全國各地同行那裡學習交流。為了把養兔這一心愛事業傳承下去,他還讓自己的大女兒考入山東農業大學學習畜牧專業。目前女兒已考上研究生,他又讓女兒專攻養兔專業,並聯繫上了國內一位著名兔業專家,他力爭讓女兒攻讀他的博士。現在,王學記又有了新的打算,他正積極尋求一位合夥人或投資者,他想把自己經營多年的兔場交出去,自己專心整理、研發養兔新技術,同時把這些新技術推廣到協會的所有會員當中去,帶領大家一起走健康養兔、科技養兔的致富新路子。?

  滕州市畜牧獸醫局畜禽良種推廣站站長王兆勇參加了王學記這次培訓班的開班儀式。他說,近年來,滕州市對當地養兔、養羊等規模化養殖大力扶持,從新品種的引進、改良到新技術的引進和推廣,都出臺了相關扶持政策。對王學記這麼有“執著精神”的養兔“土專家”,行業主管部門一定從政策和資金方面大力扶持,真正發揮其行業帶頭作用,把滕州的養兔業做大做強。***本刊記者?張明海***

  二

  從搬磚工做起,千萬大老闆返鄉種菜

  “一個農民進城,賺了1000多萬元,又回老家流轉了?1500畝地種菜去了。”這是一位朋友對袁勝華的介紹。

  第一次見到袁勝華,是在漢口循禮門的一家西餐廳。據說,這是他第一次吃西餐。很少西裝筆挺的他,顯得有些不自在。幾次從褲兜裡掏出煙來夾在指間,憨笑著問路過的服務員:“抽菸是不是要***?”那神態,像極了擔心被老師批評的小學生,讓人忍俊不禁。“你就把我寫成一箇中國農民就好了。”他爽朗地一笑,有了些許放鬆。

  從搬磚頭的小工到包工頭——

  木地板生意抓住市場機會

  “我初中畢業,就是個農民,當過建築小工,挖過礦……”袁勝華毫不避諱地對記者說。

  現年42歲的他,出生於湖北竹溪。1986年初,13歲的他跟隨父母舉家遷移到武漢市蔡甸區大集街。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在五個兄弟姐妹中他排行老三,初中畢業後就開始替父母承擔養家重任。

  記者面前的袁勝華中等個頭,身材清瘦。很難想象,16歲的他走上社會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建築工地上當小工,搬磚頭、篩沙子,和水泥。年紀雖小,但他卻是工地上最活躍的一個。不僅和工友們打得火熱,還和工程監理們越走越近。“做哪一行,都不能滿足於現狀,要有上進心和目標。”袁勝華坦承,他從來都不滿足於僅靠做小工養家餬口。僅一年後,他就成了小包工頭,帶領幾十號比他年長的農民工。監理們手上有工程專案,都樂於分一些給這個“腦袋靈光”的小夥子。後來,隨著工程越來越多,他的施工隊規模越來越大。

  如果不是因為妹妹的召喚,他可能會一直做建築行業。2000年2月,做建材生意的妹妹由於生意繁忙,請他抽空幫了一個月的忙。無意之間,讓他看到了建材行業的美好前景。

  一個月後,他投入2萬元,毫不猶豫地在漢口金太陽建材城拿下門面,做起了巨寧地板的代理。

  那時候,木地板市場競爭還不是十分激烈。天生的好口才,加上熱情爽朗的個性,讓袁勝華結交了不少生意上的好夥伴。初戰告捷,不大的門面檔口最多時一天的營業額就達4萬元。

  從副食批發到建材超市、酒樓和足療城——

  蔡甸大集街上做“老大”

  既承包建築工程,又做木地板買賣,袁勝華的生意做得順風順水。但由於門面拆遷,在2007年前後,他結束了木地板生意。

  在關門的前半年,他就已經確定好了新的發展方向——回蔡甸大集做副食批發。

  這個決定,緣於他對大集的熟悉。當時大集街上小的副食店雖多,但大規模的批發中心卻幾乎沒有。副食小店主,要跑五六十公里路到漢正街進貨。而附近七八萬居民,對副食品的需求是個小不的市場。

  看準就下手。2006年下半年,一向果敢的袁勝華帶著妻兒折回大集街。

  回到熟悉的地盤後,頭腦活絡、人緣極佳的他如魚得水。副食生意紅火自不必說。“搞副食批發時,我老婆說,地板生意賺的錢夠下半輩子生活了,沒必要冒風險;我做酒店時,老婆說,已經有這麼多錢,買輛好車到處玩玩就行;我做蔬菜基地時,老婆認為我瘋了。”每一次轉型,袁勝華都遇到過反對。

  但他不僅做了,而且出手迅速。

  2011年,勝華建材超市開張,瓷磚、材料、五金、水暖等裝修用品一應俱全;不僅賣產品,還承接裝修業務,成為當地最大的建材超市。

  2012年,大集天凱大廈旁的鄂湘大酒店開業。黃豆粉野菜糊、苞穀米飯、魔芋酸包菜、土豬蹄燉土豆等竹溪老家地道口味,立即喚起了好吃佬的食慾,不僅蔡甸的人知道這家店,沌口開發區,甚至漢口等中心區的食客都跑過來嚐鮮。

  2013年,鄂湘足療城開門迎客。

  如今,論規模和營業額,袁勝華的建材超市、酒店和足療城,在蔡甸大集街上都稱得上老大。

  指著酒店周邊遠處的高樓,袁勝華對記者說:“你看,那邊是世茂龍灣,這邊是法國風情小鎮、千年美麗、溫莎小鎮……”這些樓盤早被納入了他的“超強大腦”。要知道,他的酒店和足療城,以及建材超市,全是伴隨這些新樓盤而生。

  為了那份解不開的農民情結——

  竹溪1800米高山上種菜

  去年下半年,袁勝華做了一件讓妻子“徹底抓狂”的事兒——他跑回竹溪老家,從農民手中流轉了1500畝土地,在海拔1800米的高山上種蔬菜。

  瞭解他平日生活習性的朋友,對此一點兒都不意外。因為,從始至終,袁勝華都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農民情結”。

  前些年,只要閒下來,他就開著小車到處轉,到大集農戶家去摸底。誰家種菜不施肥不打藥,誰家養雞不新增飼料  ,他都搞得一清二楚。後來,他在當地租下50畝地種植蔬菜,不僅供應自家酒店,還帶動當地村民擴大種植規模,因此獲得了農業科技示範人物、農村致富帶頭人等獎項。

  有時,他還會開車七八百公里,來回十幾個小時,回老家去收正宗土味兒,因為在老家,農民仍然過著種地靠天收的日子。

  武漢的朋友都很瞭解他,只要知道他回了趟老家,就大老遠到他酒店門口,甚至等上幾個小時,就為他車上那一把山野菜。為了吃上一口真正綠色的蔬菜,幾個朋友組團去他老家既能遊玩又能買放心菜,這種活動也變得頻繁起來。

  久而久之,袁勝華動起了心思:既然有需求,我何不自己回老家種菜?

  這次,袁勝華看上了竹溪境內桃源鄉一個叫雞心嶺的地方。此地位於重慶、湖北、陝西三省***市***交會處,更有種說法:走上雞心嶺,一腳踏三省。最高山峰海拔近?2000米,景色秀美,山泉豐沛,且日夜溫差大,周邊沒有一家廠礦,是種菜的最佳場地。經與當地政府和農戶協議,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他拿下1500畝地。

  袁勝華的想法很簡單,蔬菜種植不施農藥化肥、零汙染、不用大棚、採用泉水灌溉,產出銷往武漢。這樣一來,可以幫助當地鄉親擺脫貧困,留住外出打工的年輕人的腳步。

  經過一番市場調研,他發現湖北省內沒有一家賣平價山野菜的連鎖專賣店,於是又調整了經營思路,打算開“三省雞心嶺”高山無公害蔬菜專賣店,採取連鎖加盟的形式經營。從產地到店面,每一份菜都打上二維碼,只要手機掃碼便可知道這些菜是何時在哪塊地播種生長,什麼時候採摘,通過哪一輛冷鏈運輸車運送過來的。類似於淘寶物流追蹤。

  除了蔬菜,專賣店內還將出售竹溪貢米、野生板栗、高山竹筍、烏皮核桃及野生獼猴桃等土特產。

  袁勝華告訴記者,第一季蔬菜近20個品種將於5月份上市,目前已經發展了20家加盟商。

  “儘管自然種植的蔬菜生產週期比較長,成本較高,但我還是打算走平價路線。”袁勝華表示,未來他還將在山裡放養家禽牲畜,發展生態旅遊,並計劃開武漢市內最大規模的純天然高山菜主題餐飲。

農民返鄉創業致富事例
返鄉在農村創業的經歷
相關知識
返鄉在農村創業致富經歷
返鄉當農民創業致富經歷
回鄉在農村創業致富事蹟
回鄉在農村創業致富事蹟
返鄉農村創業致富經歷
返鄉農村創業致富經歷
農村創業致富經歷
返鄉在農村創業的經歷
返鄉在農村創業事例材料
八個適宜在農村創業致富的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