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學生創業致富事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一個成功的創業者,三個因素,眼光、胸懷和實力。看看那些大學生創業的事蹟,學習他們的方法,激勵自己的創業鬥志。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一

  劉思源:90後“小鮮肉”掘金阿拉迪小切糕

  一提到切糕,你會想到用核桃仁、葡萄乾、芝麻、玉米飴等原料熬製而成的西域美食,但真正吃過的人並不多。90後襄陽小夥劉思源為了讓美味平價的正宗西域小切糕成為大眾小吃,奮鬥了整整3年。

  他和團隊裡同樣年輕的90後小夥伴,憑藉著自主研發的“阿拉迪小切糕”在2015年湖北農村青年電商創業大賽上脫穎而出,奪得了初創組冠軍。

  當“小鮮肉”愛上“小切糕”

  春夏是休閒食品的旺季,劉思源和小夥伴們也格外忙碌。週末時,他帶著幾十盒“阿拉迪小切糕”在武商襄城購物廣場的超市裡試銷。穿著萌噠噠真空“外套”的“阿拉迪小切糕”讓人眼前一亮,顧客沒見過,更沒吃過,好奇地駐足觀望。

  此前在襄陽,市民們見到的都是商販用推車沿街出售的大塊切糕,有需要就切下一塊論斤賣。可這是一款改良後的全新產品,劉思源和小夥伴們不知道市場如何,更不知道如何定價。因此,只要有顧客駐足試銷臺,他們就會馬上推介:“這有一款正宗西域小切糕,您願意購買嘗一嘗嗎?”

  顧客們肯定地回覆後,讓已為“阿拉迪小切糕”奮鬥了整整3年的劉思源極為高興。

  試吃之後,許多顧客直接付錢買走切糕。“顧客給出的心理價位在30元至50元/盒,而我們預售價是39.8元一盒。”劉思源對市場的判斷相當敏銳。

  作為一枚“小鮮肉”,怎麼會“愛”上女孩子喜歡的甜點切糕?

  “切糕王子”新聞激發靈感

  2012年,一則新聞吸引了正上大學的劉思源的眼球,“長沙理工大學的一名大學生勤工儉學,在網際網路上賣切糕,生意非常紅火,被網友稱為‘切糕王子’,一下子成了‘明星’”。不過,劉思源的關注點是也能做成大生意的切糕。

  事實上,劉思源並非突發奇想,他在大學裡就是個“創業”達人,開了好幾個小公司,頭腦靈活,嗅覺敏銳。從“切糕王子”的創業故事中,他嗅到了商機,“我聯絡上了長沙‘切糕王子’,談到我也想做切糕的想法。他建議我去西部走走,看看正宗的切糕”。

  於是,2013年劉思源趁寒暑假去了西部大城市兩趟,找到當地製作切糕的老藝人,走進家庭作坊看製作過程。此外,他也找到當地知名的切糕專賣店,現場觀看製作工藝。

  改良“西域美食”大賽奪冠

  在考察市場的過程中,劉思源一直在思索:作為西域傳統美食,切糕很受當地人歡迎,但為何沒能進入更廣闊的市場?

  通過不斷試吃和了解切糕製作工藝,他最終確定了“把切糕改小、切薄,做成小包裝;提高果仁含量,降低糖分的比例”的改良思路。確定創業方向後,劉思源和4名與自己同齡的90後開始了追夢之旅,他們成立了湖北襄陽阿拉迪食品科技開發公司,五位合夥人之前都曾創辦過公司,也都是資深“吃貨”。

  歷經3年的研發,每塊10克左右的真空小包裝、乾淨衛生、更適合大眾消費的“阿拉迪小切糕”在今年新鮮出爐。據悉,小切糕一“出生”,就吸引了40多位全國各地的微商代理加盟。“加上蘇寧網店和淘寶網店,我們的重點銷售渠道已經就位。”劉思源這樣介紹。

  不過,劉思源的“野心”很大,“未來,我希望切糕能像大白兔奶糖一樣成為消費者的手邊零食,讓所有人嚐到正宗的西域風味美食”。

  事實上,“阿拉迪小切糕”正式面世前,就憑藉著出色的創意和產品的口感獲得評委的青睞,戰勝了200多個對手,拿下了2015年湖北農村青年電商創業大賽初創組第一名。

  二

  肖煌和陶亮:名校生不要過萬月薪辭職當菜販賣菜

  “你一個大學生,是怎麼放下面子來賣菜的?”“工作不分高低貴賤,難道沾了油漬的錢不能買阿瑪尼?”肖煌把兩斤滷牛肉遞給顧客,將油膩膩的雙手在格子襯衫上擦了擦,轉頭笑著對記者說。

  這名武漢理工大學2007屆的畢業生,在一家IT公司做了6年,月薪過萬,因為厭倦了朝九晚五的打工仔生活,大半個月前辭職,聯手自己的大舅子——武漢工程大學2012屆畢業生陶亮,在南湖風華天城小區旁承包了一個生鮮超市,幹起了菜販的活計。

  現在——戴眼鏡穿襯衫的菜販

  11日早上9點,武昌南湖風華天城小區枇杷坊小街,肖煌和陶亮的生鮮超市立於一排門面房中間,並不打眼。

  超市裡面分左右兩區,右邊專賣新鮮菜蔬,由陶亮經營;左邊專賣各類滷菜,由肖煌經營。

  “一共是7.8元,這是找您的零錢。慢走。”23歲的陶亮穿著藍色格子襯衫、黑西褲、黑皮鞋,每送走一個客人,他就習慣性地推一推眼鏡,擦一擦收銀臺前冰櫃的玻璃,又擦一擦沾了菜根泥土的手。“習慣了,以前做完實驗都要擦擦桌子、擦擦手。”這個曾經就讀於生物專業的大學“理科男”說。

  在陶亮對面,戴黑框眼鏡的肖煌斯文有禮地招呼著客人:“滷肉開張,先嚐後買,阿姨,嚐嚐我們的滷豬蹄吧,前三天特價,滷肉每斤減兩塊。”送走客人,他小心翼翼地放下菜刀,有點不好意思地對記者說,“我是學計算機的,弄得滿身都是油,還是有點不習慣。”

  據肖煌介紹,現在店裡除了他和陶亮之外,還有三個員工,是自己的岳父岳母和妻子。“自己家的生意嘛!現在只靠家裡還忙得過來,等過些日子,業務再有了擴充套件,我打算再僱幾個員工。”

  過去——為創業放棄萬元月薪

  肖煌2007年畢業後,在武漢一家IT公司做軟體開發,經過幾年的打拼,已經當上了業務主管,月薪過萬元;陶亮去年畢業後,就去了深圳一家生物醫藥有限公司做醫藥研究,月薪也有3000多元。照道理,兩人都算是找到了專業對口且收入不錯的工作,但兩人都有一顆創業的心,所以辭了職,專心賣菜。

  “我在IT行業做了6年,東跑西顛的賣軟體、搞開發,才熬到了業務主管,也不過是月薪萬元。我再做下去,還是一路顛簸給別人打工,再做幾十年也就是一個月掙1萬多塊,沒意思。”肖煌毫不掩飾自己當老闆的雄心壯志。而陶亮下海的原因,則是因為在實驗室的工作太枯燥,他創業是為了追求一種“有激情的生活”。

  對那些說賣菜不體面的人,他們不以為然:“搞IT、搞生物工程就一定比賣菜有前途?我們以前是給別人打工,現在是自己當老闆,當然是做老闆更有前途。”對於選擇賣菜這一行,兩人均表示不是盲目做的決定,而是一個理性的選擇:“生鮮超市是未來農產品市場的發展趨勢,現在有商務部的政策支援,前途無量。”

  肖煌說,現在店裡每個月的流水賬能達到六、七萬元,經營的成本開銷大概在1萬元左右。“我們經過了大半個月的考查,走遍了這周邊所有的店鋪,發現南湖這邊的市場還是蠻多機會的,可以進一步開發。”肖煌自信地表示。

  未來——立志要“數字化”賣菜

  採訪中,肖煌不止一次的提到大學專業背景給自己帶來的好處,而其中,最具代表意義的,莫過於他的“數字化經營”賣菜理念。“在資訊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許多大型企業正在向資訊化、現代化轉型,賣菜也可以實現。”開啟電腦,肖煌熟練地把各項銷售指標新增到Word文件、Excel表格之中。“我現在正打算把我的成本、銷售額、賬目等具體的資料繪成曲線圖和表格,用直觀的數字化形式管理和分析我的經營。”肖煌認為,資料化、資訊化的賣菜方式可以讓他的管理和計劃變得精細、科學。

  肖煌覺得,他的專業優勢和工作經驗都與IT產業有關,而南湖這個區域的居民有著自己的消費偏好,而生鮮產品的流通、管理也需要專業的電子化監測,用資訊化的手段進行財務和市場執行管理,根據相關資料做出合理的市場預期,有利於自己擴大經營,為自己的連鎖店計劃打下基礎。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 

關於大學生創業致富事例
關於創業致富事蹟材料
相關知識
關於大學生創業致富事蹟
關於大學生創業致富事例
關於大學生創業致富的故事
關於大學生創業致富經歷
關於大學生創業致富的事蹟
大學生創業致富事蹟材料
大學生創業致富事蹟材料
關於學生創業致富事蹟
關於大學生創業的故事
關於大學生創業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