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草根創業奮鬥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5日

  推銷不怕丟面子,創業不怕丟銀子,大事可成也!看看那些大學生創業的故事,學習他們的方法,從故事中找到自己的成功道路。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一

  劉事超:賣自制遙控飛機月入5000元

  劉事超是燕山大學儀器科學與技術專業的研二學生,他在今年4月份開始在網上賣遙控飛機,生意有聲有色。

  劉事超小時候喜歡遙控飛機,上了大學依舊喜歡。可是一個體積稍大的飛機要賣一兩千元錢,他覺得很貴,而且遙控器也大,攜帶很不方便,就想能不能自己做一個遙控飛機,把遙控器體積縮小,最好用手機就能控制。去年3月份,他開始動手自己做遙控飛機。飛機做起來沒那麼容易,首先要控制材料成本,做一架比買一架還貴就不值了。電路板、電機、螺旋槳……製作一架遙控飛機需要很多零件,為此他用了很長時間停留在賣這些元件的淘寶店上,但有時整宿也找不到一個合適的零件。

  劉事超製作第一架遙控飛機用了他一年的時間,半年花在寫遙控程式上。以前的遙控飛機與遙控器連線用的是藍芽2.0技術,劉事超想用上能耗更小、傳輸距離更遠的藍芽4.0技術,所以遙控程式必須自己開發,於是他體會到了一名程式設計師的痛苦。滿屏的程式語言,可能就因為一個逗號點錯了,指令就運轉不起來,要緊盯電腦屏,一行一行地找。有段時間他晚上閉上眼,腦子裡出來的都是計算機語言符號。電路板也很難搞定,有一段時間,他的飛機兩三分鐘之內能飛得好好的,但突然就會砸下來,他花了一個星期找出原因,原來是電路板上兩條線畫得太近。從開始到做成,電路板換過七個版本。

  “開網店才有意思呢。”劉事超說。為了省包裝盒的錢,他和物件曾去翻垃圾桶,把人家不要的快遞包裝盒撿回去,他們經常搬著這些撿來的包裝盒穿梭在校園裡,以至於看到的同學很納悶,經常問他倆是不是又收到快遞了。他的網店最初一個月收入只有1000元,現在已經漲到5000元,除了作為主要顧客的大學生,一些公司也找劉事超談合作。“先積累點資本,等時機成熟了,開一家專門做遙控飛機的公司。”劉事超說。

  二

  19歲大學生創業之路 從賣甘蔗起家到擁有3家企業

  大家好,我是黃盛傑!很榮幸能講述我的創業故事和創業歷程。作為一名大學畢業生,我和你們 一樣在畢業的那一刻領到了自己的期待已久的畢業證。但是,在走出校門的時候,我和很多人不一樣,我選擇了創業。其實,確確的說應該在學校就已經選擇這麼做了。創業是一條令人挑戰的路,險惡的路,是一條遙遠的路,一條美好的路。我們在創業之前,首先要知道自己是適合創業還是適合工作,並非每個人都適合創業。所以,在做選擇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自己,在選擇之後最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

  入學之路

  2009年,我進入廣西財經學院學習,和其他孩子一樣,實現了自己的人生一大夢想---大學夢!但是,我跟別人有所不同,因為我剛進校門的時候沒有學費因此選擇了綠色通道,就是助學貸款讀書!當時我深深體會到,天無絕人之路!有一種絕處逢生的感覺。從那時開始,我漸漸意識到了什麼。

  進校沒多久,我爭取到了學校的貧困生名額及勤工儉學的工作崗位,我在大一的時候的崗位職責是每天早上5:50分起床去開教室的鐵門和一樓的教室門。這事令我感到很幸福,因為我起得比別人早,因為我開的是學習之門,成長之門,捏在我手裡的是一把把智慧的鑰匙。

  艱苦賣甘蔗

  入學那年10月份,南寧部分校園發現禽流感患者,我們學校為了保證學生安全和做好疫情防禦工作,給在校的學生放了兩個星期的假期,要求學生不能留校。而此時,我突發奇想,要不去外面打工自己賺錢怎麼樣?反正還有幾個朋友也不回家乾脆帶他們一起去。於是我真的這麼做了,我帶領幾個朋友從學校出來來到郊區我們6個人湊夠了160元租了一間即將拆掉的房屋。6個人就是這樣擠在這不到7平方的小屋裡,雖然很擠,但覺得很踏實。

  白天我們賣甘蔗。 “我們首先要把房屋的租金解決了,這段時間的生活費也要有保證。”我對自己說。我認真計算了一下,當時每捆甘蔗的成本在20元左右,可以賣到70元左右,利潤在40到50元,6個人要吃飯每天大概花60元,就是每人每天2碗粉。那麼一天至少要賣2捆甘蔗才有飯吃有錢賺。於是我們每天從五里亭市場採購兩捆甘蔗,揹著甘蔗就到附近街道上銷售,那段時間每天都可以賣去兩捆以上,晚上回到住處時已是1點多,渾身疲憊。我們沒有車,去五里亭都是走路的,至少30分鐘,然後大家一起扛著甘蔗出來找地方賣,連公車都不敢坐。就這樣兩天過去了,突然有三人嫌累嫌髒要求退出。結果,最後只有和其中一位同學堅持了下來。我們兩個就這樣堅持完了這個14天的假期,每天都如此。回到學校後我們感到很自豪,我們感覺到自己比別人邁出了一大步,比別人走了更多的路。之後的日子,只要課餘時間充足,我就會出去賣甘蔗。

  三輪車敲開創業門

  賣甘蔗可讓我自給自足的同時還有一點點盈餘,就在大二下學期的時候,我利用節省下來的一些錢和向朋友借的一共3000元錢買了輛電動三輪車。終於從無車族變成有車族,開始騎著三輪車獨自到市場進貨再到農院路、火炬路、秀靈路一帶等地方銷售水果,開始了路邊三輪賣水果的生活。

  “五里亭市場的水果普遍沒有江南區那邊的海吉星市場水果新鮮且價格會貴一點。雖然去海吉星比較遠,但是至少可以買得到更加新鮮成本更低的水果。” 我很看重水果的新鮮程度和價格。那時候,我的三輪車上主要是賣單一的砂糖橘、蘋果或者臍橙、雪梨等,每車水果成本一兩百元,賣得好的話一天下來也能賺到近百來塊錢。那時候被城管趕過好多次,還被當場抓住過幾次。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在西大里面賣西瓜的時候被保安抓了。開三輪車在外面銷售的那段日子是十分艱辛的,每天都是一下課後就出去進貨,到晚上將近凌晨才收攤回到學校。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 

大學成功創業致富故事
大學自主創業勵志事蹟
相關知識
大學草根創業奮鬥故事
大學名人創業奮鬥故事
大學草根創業致富故事
大學草根創業致富故事
草根人士創業奮鬥故事
草根女孩創業奮鬥故事
大學生校園創業奮鬥故事
大學草根創業艱辛經歷
大學草根創業成功經歷
大學名人創業奮鬥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