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創業之星成功經歷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創業不僅有助於提高社會生產率,提供充分的就業機會,還對新理論觀點的形成和建立起著決定性作用,而後者對經濟的長期發展更是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這個創業社會裡,有很多大學生選擇創業尋找機遇。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一

  女大學生網上賣零食一週進賬75萬 獲投資500萬寢室就是辦公室

  兩個好吃嘴大學生開了一家網店賣零食,沒想到做大了:輝煌時一天接1000多個單子,請30個同學幫忙,5個物流公司工作人員專門為她們服務,一週進賬75萬元!

  現在,她們甚至得到了500萬元的投資,準備組建公司、發展成全國連鎖。

  這一切,好像有點不可思議。尤其是發生在兩個小小的女大學生身上,但現在卻已經成了事實,就讓我們來看看這個奇蹟是如何誕生的吧。

  小女生的賺錢攻略

  吃苦是種本事

  投資公司負責人沈先生說,來考察當天,這兩小姑娘就在家做了兩個家常菜招待他……沈先生被這兩個女生吃苦的本事打動了。“她們現在最想睡到自然醒,但還是堅持著每天早起。”

  同學是種本錢

  生意好時,兩個女生完全忙不過來,袁蘭發動了同班同學前來幫忙。每天十多個同學來幫忙,他們幾乎分文未取,堪稱“苦力”。

  廣告是種堅持

  她們像不法網站的人一樣,上徵婚網站掛美女圖,配自己店鋪的網址連結。最終被管理員給刪了。她們發的宣傳廣告被扔在了地上,又去撿起來繼續發。

  啟動資金

  每人向父母借了5000元

  川師大大二學生,袁蘭和王菊園,一個窩在屋裡收著網上訂單,一個配送著貨品。

  袁蘭,21歲,四川師範大學公共事業管理大二學生,正與同鄉、同班、同寢室好友王菊園經營著一家網店賣零食。兩人的創業故事從大一就開始了。

  當時的她們沒有資金來源,紛紛把目光投向父親。袁蘭的家在大巴山,父母都是農民,並沒有太多的錢給她們,“每人借了5000元。”

  有了錢,她們先買下一個網址。萬事俱備時,兩人開始為網店定位——成都的辦公室白領,“有錢有時間吃零食,怕颳風下雨晒太陽。”袁蘭和王菊園想到賺辛苦錢,“農村出來的,不怕苦。”

  由於一些網店在退貨時會提出顧客自付郵費的要求,兩人便給自己定下了規則:凡是在她們網店買的東西,只要發現有問題,哪怕吃得只剩最後一點,都可無條件退貨!如此大膽的想法,讓人不得不對她們刮目相看。

  確實很難

  上徵婚網站掛假連結

  去年10月,網店開好了,兩人拿著剩下的錢到北門食品批發城,批發了幾千元的食品樣品回來,“每樣一兩包,拿回來拍照片掛網上。”最初,她們特別擔心沒人光顧,常安慰自己說“賣不了就自己吃”。

  事實確實如此。

  兩人的第一次推銷是在宿舍樓,她們挨個寢室去宣傳網站,“我‘強迫’一個好朋友買了一包泡椒鳳爪,3元,沒好意思賺錢。”這是她們的第一筆單子。

  之後,兩人分工,一個人在網上做推廣,另一個人印傳單發。

  袁蘭說,她們的網上推廣範圍很廣,“徵婚網都是我們的目標,我們在美女圖片下放上我們的網址連結。”當然了,沒過多久帖子就被管理員給刪了。

  兩個人將宣傳廣告印成傳單,原本想進辦公樓內發,但保安委婉地請她們不要汙染環境。沒辦法,只有厚著臉皮,每天早上8點就守候在辦公樓門口,帶著微笑將傳單發給進樓的白領們。那些被人轉身就扔在了地上的傳單,“我們撿起來繼續發。”

  半個月後,生意終於有了起色,一單、兩單地出現,讓兩小姑娘看到了希望。

  有了生意,物流卻成了問題,物流公司嫌單子少都不願意去接貨,還是她們親自把貨送到公司的。連物流都給臉色看,這生意真是憋屈。

  二

  鎮小龍:未畢業大學生創業2年從零到千萬

  大學生“談”來生意

  批發新生用品淨賺16萬

  高高瘦瘦、戴副黑框眼鏡的鎮小龍,說話簡潔乾脆。

  他隨身攜帶的手提公文包裡,一本16開記事本、4個手機是標配。“每天都有各種談判,一天談八九場是常態,手機不多帶幾個根本不夠用。”鎮小龍直言,目前團隊裡具體事務都已交給其他人去執行,他最主要的工作則是負責跟一些重要客戶談判。

  一個團隊,創始人是靈魂。經過近三年的積累,鎮小龍儼然成了“談判專家”。他的口才和經營管理能力,除了受經商家庭環境的影響外,更多得益於他從大三開始的創業經驗。

  2013年暑假,他打算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賺取學費。像很多大學生創業者一樣,他決定從棉被、床單、熱水瓶等新生用品入手。別人擺小攤,他就搞批發。在七、八月裡,他繞開漢正街商販,直接找到江蘇、浙江的200餘個生產廠家,硬著頭皮談下最低價格,“除了口才外,人家最看重的是武漢百萬學生市場”。

  當時賣新生用品時,鎮小龍還是“光桿司令”,所有員工都得臨時請。“3輛4.2米長的卡車運貨到湖北經濟學院倉庫,從下午4點卸貨卸到凌晨4點。我只睡一個小時,凌晨5點又得起床配貨。”鎮小龍回憶,當時近20人卸貨卸了12個小時,一直沒吃飯,卸完貨所有人都累癱了,倒頭就睡。今年,部分員工成了他的合夥人。

  鎮小龍說起生意經頭頭是道,一些生活用品價格並不貴,拼的就是薄利多銷,要賺錢必須控制成本,進貨渠道十分關鍵。一個蚊帳,從廠家直接進貨,比從漢正街拿貨要便宜近一半。床上三件套、蚊帳等商品直接從江蘇南通那邊廠家進貨。棉衣架等小件才從漢正街進貨,運輸方便。

  而宣傳、銷售、物流、記賬等所有環節的工作,全部由他一個人承擔,一個月下來,鎮小龍瘦了20多斤。

  好在,一炮打響。在新生開學的15天內,他做出了200多萬元的營業額,淨賺16萬元。

  創業路上也曾兩次失敗

  初戰告捷,讓原本只打算小玩一把的鎮小龍信心倍增,他感覺,“大學校園是一個無限大的市場,就像阿里巴巴的寶庫”。

  他決定大幹一場,註冊成立了公司。做大學生用品市場,最重要的是把控成本,“像T恤之類簡單的服裝,我們自己採購了裝置,自己設計生產,成本更低。”鎮小龍談道,在今年的畢業季,他的公司幾乎“壟斷”了武漢高校的學士服租賃市場,利潤相當可觀。

  不過,創業路上永遠不可能無波無浪。鎮小龍並不諱言他遇到的兩次挫敗:“去年10月,我看微信很火,也組織了一個40人的團隊加入進去,我們是武漢第一家可以查課程表的校園微信。雖然在一個半月也做到了2萬粉絲,但最後,發現很難用微信變現,於是放棄了;還有一次失敗,是做校園周邊卡,如果學生持卡消費,我公司裡的產品一律成本價賣出,我還說服了周邊100多家商鋪參與,提供打折服務。我的想法是,黃家湖大學城有四所高校,10萬大學生,我一張卡只賺10元,也是個可觀的數目。但結果是,買卡雖然只需要20元,但學生並不願意掏錢,他們持懷疑態度;此外,那麼多商家難以管理。這個專案我虧了十幾萬元。”

  成學生創業帶頭大哥

  團隊很快達200多人

  新生用品生意告一段落後,鎮小龍本來計劃按部就班地安心上學,可就在這時,不少大學同學被他的行動力所感染,主動要求他牽頭,帶領大家創業。就這樣,創業團隊很快就發展到200多人。

  可以說,他之後的所有創業專案都是被這200多人的期待推著前行。開學後一個月,他開發了電子產品銷售、服裝貿易、教育、人力資源、旅遊、租車等一系列專案,但是由於經驗匱乏,全部處於虧損狀態。

  幾個月後,他又組織了40多人的研發團隊,開發了“大學盟”微信公眾賬號。通過策劃宣傳,一個月內便吸引3萬多粉絲。

  有了專案,有了網路平臺,如何引爆消費?策劃活動!於是,他又組織了4所學校共120多人執行了周邊卡專案。周邊卡只做黃家湖校區的幾所高校,一張卡在高校周邊店鋪通用打折、積分,通過此專案將之前的虧損全部彌補回來了。

  在經歷過多個專案的歷練之後,鎮小龍覺得校園內的發展有很大的侷限性,於是開始在校外尋找新的商業模式。

  整合百家店“滾雪球”

  資產已上千萬

  很快,他就找準了方向——將商業地產規劃與高階資源對接。

  一開始,開發商都不相信這個年輕小夥,但幾輪談判後,與其說被商業利益誘惑倒不如說被鎮小龍非同凡響的口才、商業模式和規劃所折服,一些老闆寧願捨棄既得收益與他合作,看中的正是這個年輕人過人的經營頭腦。

  比如,黃家湖校區裡一個商業體3000多平方米,他整體中標後先規劃咖啡館、檯球室、圖書借閱等專案,再對外招商,而不是別人租下來由別人設計做什麼生意。僅此一個專案就盈利近百萬元。隨後,他又對這種模式進行復制,先後中標五六個商業綜合體。

  如果僅是傳統形式的招商,那仍是“一錘子買賣”。鎮小龍想到放棄一部分租金利潤,所有店鋪自己均按比例入股。這樣不僅將商家與自己公司捆綁在一起,還有利於他的“大高校消費聯盟”的形成,後期統一活動策劃時也方便管理。此間,不斷有實力雄厚的老闆提供資金、資源的幫助,使得他的商業雪球越滾越大。目前,鎮小龍旗下自有實體店30家,參股駕校、檯球館、賓館等商業實體上百家。

  鎮小龍感到很驕傲,短短兩年時間,自己不僅不再伸手向家裡要錢,還積累下上千萬元的資產。談及成功祕訣,他透露了自己的做法:每做一個創業專案前,他都會用圖形將所有的問題標註出來,然後權衡取捨,在這個類似於樹根的圖形上做減法。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 

大學生創業成功事蹟材料
大學青年創業成功經歷
相關知識
大學創業之星成功經歷
大學生創業之星成功經歷
大學生創業之星成功經歷
大學創業人士成功經歷
大學創業之星致富經歷
大學生創業之星成功故事
大學生創業奮鬥成功經歷故事90後
有關大學創業之星的事蹟
草根創業之星成功的經歷
關於大學創業之星的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