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成功故事及哲理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9日

  想法不等於現實,那些真正獲得成功的創業者,都是把想法真正變成現實的人。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創業成功故事及哲理相關文章,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

  1:蔣友柏:懸崖邊的貴族

  貴族的少年

  1975年,蔣介石在臺灣去世,次年,蔣家第四代繼承人蔣友柏出生。姓“蔣”,在蔣友柏的兒童時代,可以算做一件引以為傲的事。上課有保鏢,作業可以提前批改……家族賦予的特權,讓小時候的蔣友柏形成張揚的個性,感覺自己非常“拽”。在《懸崖邊的貴族》中,他形容自己的童年:“小時候我真的就像擁有一個阿拉丁神燈似的,心想事成,要什麼有什麼。”1988年,蔣經國去世,臺灣政壇風雲變幻。

  蔣友柏12歲的時候,父親蔣孝勇帶領全家搬到加拿大蒙特利爾,開始漂泊海外的生活。對於年幼的蔣友柏來說,他那時還不能理解生活為何會突然發生如此大的改變,就好像“有人把我手上的神燈拿走,我好像一下子被丟到一個看不見邊界的沙漠裡,東西一下子都不見了”,而他也會幻想,有一天還能夠回到臺灣,迴歸原來錦衣玉食的生活。

  加拿大的生活沒有往日的呼風喚雨,但也單純快樂。父親很少跟友柏談起家族的政治歷史,“輕聲細語說重話”是蔣孝勇的教育方式,跟他相處,更像朋友。蔣孝勇是家中唯一的經濟來源,年少的友柏心裡對於未來的規劃也許就是進入父親的公司上班,自然而然會有一段美好的前程。

  迷茫的紈絝子弟

  18歲那年,在父親朋友的幫助下,蔣友柏從事期貨交易,賺到了百萬美元的人生第一桶金。在美國上學的日子,他無節制地大肆揮霍,對紅酒很有研究,吃遍了曼哈頓米其林餐廳,隨隨便便吃個法國菜就要兩三萬臺幣。中學同學去美國看他,他直接負責來回機票。帶著兄弟們去吃米其林推薦的法國大餐,只要覺得紅酒不錯,來個五六瓶也是很正常的。和朋友約在紐約最熱門的酒吧Chaos見面,朋友先到卻無法進入,蔣友柏到了以後和門口保鏢握握手就帶著朋友們進去了。更多的夜晚,蔣友柏喝得酩酊大醉,倒頭就睡,習慣在酒精中麻痺自己,他曾經形容過當時的放縱狀態:你能夠想到的事情我都做過,你沒有想到的我也都做過。但是,放縱過後卻是迷失。巨大的空虛感包圍了他,他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的價值在哪裡。

  然而命運卻開了又一個玩笑,之後的幾年,他經歷了休學、回臺陪伴父親對抗病魔、喪父。1996年,蔣孝勇英年早逝,年僅20歲的蔣友柏就這樣失去了靠山。再次到了紐約,蔣友柏沒有繼續學業。苦悶的他經常在酒醉中醒來,想一想家裡的事,又睡著了。半夜再醒來,便沉溺於給他溫暖燈光的酒吧。他在迷茫中尋找自我。

  學會“彎腰”做生意

  1998年,蔣友柏選擇回到臺灣——那個爺爺、父親不在之後的臺灣。在這裡,他開始了一個月生活費兩萬臺幣的節儉生活,全然抵制物慾。在臺北流行商圈西門町,他開創了自己的設計公司“橙果”。

  “那個時候,藍營和綠營都扁我扁得很凶啊,那我的客戶從哪裡來?”因為姓蔣,說話做事,蔣友柏的一舉一動都會被人用放大器來觀察。“一個普通的公司明天倒了,沒有人去報道它;要是哪天橙果倒了,新聞會炒一個星期。”

  平時,蔣友柏都是每天早上8點半第一個來辦公室開門的人。為了請到在他心目中最上乘的世界級設計師,蔣友柏會堅持不懈地每天給對方一個電話。狂打了六個月、每次一小時的越洋電話,終於把對方請到自己剛登記成立的設計公司,而那時,橙果唯一的業務只有室內裝潢。

  橙果設計公司最初的發展非常順利,陸續為捷安特、雷諾、摩托羅拉等知名品牌設計作品,2005年營業額已超過7000萬新臺幣,這個數字,比成立之時暴增24倍,橙果在臺灣時尚設計界已是不可或缺的要角。然而,2006年,橙果卻遭遇了一次危機。

  設計師與客戶之間的矛盾一直讓蔣友柏非常為難。有些設計師要求的設計成本非常高,他們只是想要藉助東方市場去提升自己的商業價值,而蔣友柏的原則卻是最大程度為客戶賺錢。無法調和的矛盾使橙果失去了一張王牌——Michael Young,更糟糕的是,一些衝著設計師名氣來的客戶開始停止與橙果的合作。隨著嚴重財務問題而來的是巨大的人事變更,兩個資深主管向蔣友柏辭職,隨後又有一半員工離開了橙果。儘管如此,蔣友柏卻總是能絕處逢生。2007年,橙果談妥了一些設計案,那些單子的金額總計大約1300萬元新臺幣,正好補足缺口。反省過後,橙果也找到了新的前進方向,轉危為安,走出困境。

  此後,他將《中庸》裡提到的“中”與“和”作為橙果設計理念的DNA,“一個可以獲利的設計,需要與目的地的環境相輔相成。我講究‘賺錢’的設計,有時,客戶的邏輯是不符合市場的,這時,要‘中’,就必須先以破壞式的創新達成人‘和’。”

  2008年,橙果在上海開了內地第一家分公司,先後推出了上海雙妹、浙江奇迪、聯想酷酷熊等設計,但是無論是臺灣還是內地,所有的策略、戰略與創意都是由蔣友柏直接裁決。

  最寶貴的是家庭

  在臺灣,蔣友柏和名模林姮怡的的愛情故事已經是耳熟能詳的“經典案例”了。這個小S口中“天煞的帥哥”,苦苦追求心上人一年;婚禮時,為了體恤新娘子有孕在身,乾脆就直接打破一般習俗,讓所有人穿黑色;婚後,更是對家庭照顧有加,寧可夜夜自己在電腦前伏案到深夜,都要保證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如今倆人已育有一兒一女,家庭幸福美滿。

  一個熟讀政治、經濟、與文化研究的男子,他的生活是否多姿多彩?蔣友柏笑說,“很充實”。儘管在事業上有所成就,蔣友柏還是堅持每天兩點就離開辦公室的原則,下班後回家忙著照顧狗和魚,在院子裡種菜,和老婆聊天,每天下午5點,他會準時去接放學的兒女。有一段時間,他在接送小孩路途中,會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幻化為精靈的故事講給小孩聽。每次下雨時,他們還會與水精靈說話。他也會親暱地叫兒子“弟弟”,陪他去廣場放鴿子。晚上12點,等妻兒睡去,他又開始在電腦旁操作他的投資業務。

  在老婆林姮怡生下第一胎時蔣友柏就曾堅定的說:“我一定不會是一個失敗的爸爸。”蔣友柏說:“我是在自己成家以後,才開始思考關於家的意義,我現在只想多陪陪小孩,多尊重家人的決定。”為了老婆和小孩,蔣友柏還在身上刺了許多刺青,用刺青來紀錄人生中重要的事情,蔣友柏身上共有八個刺青,第一個是腰間的紅色的豹,是因為老婆喜歡紅豹,當初為了追求老婆而刺的,後來在有了小孩後,也分別刺了玫瑰、猴子、羊、鳳、柏樹、老虎、龍在身上,蔣友柏說,看到這些刺青就會想起那一陣子所發生的事。

  現在的蔣友柏,更喜歡以“生意人”的身份自居。素未謀面的曾祖父留給蔣友柏的不僅僅是幾十年叱吒風雲的歷史,還有浸潤家族一代代的傲氣與貴氣。在沒有資源、背景無效、人情不再,靠山消失的時候,他回到了“被趕出來”的臺灣,哪裡跌倒,就從哪裡重新站起。

  蔣友柏,蔣家最奇特的後代,卻也是最貼近民眾的蔣家人,雖然他有著33歲男子的狂傲不羈,卻有著60歲男子的深謀遠慮,他的叛逆、與眾不同,只是突顯他的睿智,這樣一個男子註定成就不一樣的蔣家光環。

  蔣友柏曾經認為“蔣”姓是榮耀,而現在,他更多地希望利用姓氏的積極影響去為橙果打響品牌,在世界的舞臺上,去創造屬於自己的東方故事。

  創業哲理:你過著怎樣的生活是由你自己的選擇來決定的,創業也是同樣的道理。創業最終的成敗都是由創業者自己的選擇決定的,聰明的創業者在創業的時候不會僅僅看到眼前,而是用長遠的眼光來看待問題。

  2:比起點更重要的是夢想

  他剛上初中的時候,父親因勞累過度不幸染上肺病,他一邊照顧父親,一邊拼命溫習功課,然而父親還是沒能熬過去。作為長子,他不得不無奈地結束學業,挑起贍養母親、撫育弟妹的重擔。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舅舅的中南鐘錶公司當泡茶掃地的學徒。他每天總是第一個到達公司,最後一個離開公司。他堅信,建立更好的自己,才能建立更好的未來。後來,他的名字被世人熟知,他是全球華人首富李嘉誠。

  他小時候家裡很窮,很長一段時間家裡一天只能吃兩頓,即使是兩頓,還都是湯湯水水,根本填不飽肚子。他九歲才上學,唸到十四歲,因為家境實在太艱難,不得不輟學。母親向生產隊申請領養了一頭牛,於是他開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當放牛娃,他一天能掙兩個工分。他知道唯有知識能改變命運,於是他一邊放牛,一邊如飢似渴地讀他能借到的所有的書。後來,他創辦了福耀玻璃集團,成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二大汽車玻璃製造商,他叫曹德旺。

  他初中畢業以後,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在舟山馬目農場當起了挖鹽工,每天的工作就是在海灘上挖鹽、晒鹽、挑鹽。單調的生活讓他很失落,他總想著要出人頭地,可是現實卻給了他狠狠一擊,為了排解心中的苦悶,他就四處找些書來看,希望能從書裡找到出路。一起挖鹽的工友瞧不起他,工作累得要死,還裝什麼清高看書。工友的挖苦激起了他對成功的強烈渴望。後來,他成了娃哈哈集團公司的董事長,他叫宗慶後。

  1993年的盛夏,他提前修完學分,成為當年復旦大學18名提前畢業的學生之一。然而,滿懷抱負的他卻被分配到陸家嘴集團公司做幻燈放映員,他的工作就是每天在一間小房子裡放映有關集團情況介紹的錄影片。這麼簡單的工作,只要不是傻子都能勝任,他的才智和抱負無法施展,理想和現實的巨大落差讓他在心裡憋足了勁,發誓一定要改變現狀。後來,他成為中國網路遊戲產業的奠基人和領軍人物,締造了一個白手起家的創業神話,他就是陳天橋。

  他在浙江台州的一個偏僻落後的小山村長大,19歲高中畢業後,父親給了他120塊錢讓他自謀生路,他就買了一臺照相機,騎著一輛破自行車滿大街地問別人需不需要照相。開始的時候,大家都用奇怪的眼神看他,要照相不會去照相館哪,而且這小夥子這麼年輕,技術到底牢不牢靠哇?但他敢闖敢拼,又豁得出去,不惜賠上膠捲讓別人免費試拍,半年後就賺夠了正式開照相館的錢。他就是現任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

  從小到大,他的功課都不是特別好,小學和中學上的都是三四流的學校,初中考高中的時候考了兩次才考上,第一次參加高考,數學才考了1分。高考失利後,瘦弱的他做起踩三輪車的工作。這份工作既辛苦又賺不到錢,可是他還是很滿足,認為能養活自己就已經很好了。直到有一天,他拉著客人到金華火車站,無意間撿到了一本書,是路遙的《人生》,拉客的間隙他看完了這本書,認為自己的人生不應該這樣度過,於是他費盡千辛萬苦考入了杭州師範學院。後來,他先後創辦了阿里巴巴、淘寶網,他叫馬雲。

  這些成功人物,他們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有些還不如我們,但最終我們卻被遠遠地拋在了後面。在人生的道路上,起點固然重要,但比起點更重要的,是夢想,以及為夢想付出的努力。

  創業哲理:創業的道路有很多扇窗子,只是你需要去選擇開哪扇窗子,重新選擇一下,可能會很不一樣。無論成功還是失敗,都只是創業路上的成長足跡而已,沒有完美的創業之路,每個創業者都可能會遇到失敗,你只是開錯了一扇窗,並不意味著整個創業生涯的結束,更不意味著自己人生的結束。

  3:不與強者競爭

  我不與強者競爭,我只與弱者競爭

  北京大學畢業後,他被分配到廣州一個市委機關工作。喜歡獨立思考,喜歡標新立異,喜歡挑戰的他並沒有安分守己堅持下去,不久便辭職了。辭職後,他練過攤,販過菜,做過白酒生意,搞過房地產,當然做得也不錯。但他始終覺得自己跟在強者身後,很難超越、很難成功——想與強者競爭,並在競爭中取勝,難!

  當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之時,他正做酒類生意。要想把酒做好,難度真是太大了。因為做白酒,你超不過五糧液、茅臺;做啤酒你超不過青島、雪花;做紅酒做不過長城、張裕。正當他愁眉不展的時候,一位朋友的電話讓他震驚了。原來,一位中央領導下來視察,就餐時讓服務員拿來雪碧和陳醋,然後勾兌起來喝,隨後這一新穎喝法在民間迅速流行起來。什麼是“領導壹號”?有這麼神奇?他不解,但強烈的好奇心讓他決定嘗試一下。一次在外吃飯,他對服務員說他要喝“領導壹號”。服務員並沒感到驚訝,反而出乎他的意料,拿來雪碧和陳醋。於是他試著勾兌喝了起來,沒想到喝第一口時就有那種“天上掉下林妹妹”的感覺,真是太好喝了,太奇妙了。回去後他馬上就做了詳細的調查,結果發現這種類似勾兌醋的飲料還無人批量生產,是市場的一個空白。於是,他果斷放棄了酒業開發,轉攻還沒有競爭者的醋飲料市場。不久,經過包裝,具有開胃、養顏、保健等多種功能的蘋果醋飲料批量上市,接著就“火”了起來。之後,被稱之為“公安啤酒”“靚女啤酒”,受歡迎程度大大超乎了他的想象。

  時隔不久,各種牌子的醋產品蜂擁而至。而此時的他卻不怕“群狼共舞”了,因為他的醋飲料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醋飲料生產企業,穩佔40%以上的市場份額。不與強者競爭,卻成了強者!

  一次,他在廣州一家菜市場買肉時,突然又找到了靈感。他發現賣肉這個行業被人誤解了,都以為這是小買賣,不值得做,而且也不是什麼體面的產業。然而他細細一算,頓時喜上眉梢:偌大的廣州市場,一年至少幾十億的豬肉消費,竟沒有一個響亮的“品牌”;全國一年消費6.3億頭豬,有一萬億的市場消費額,卻沒有一個像樣的企業在做。除了不與強者競爭以外,他覺得和弱者競爭,自己會更具有優勢。而正頻發的食品安全事件所引發的食品信任危機,促使他決定做一個大大的“賣豬佬”!他為自己的“異想天開”而興奮不已!

  經過市場調查,他發現賣豬肉也有技術含量,不僅肥肉、瘦肉、排骨如何分割搭配,竟然決定著賣豬肉賣出的多少和是否賺錢以及虧損,而且,市場定位也非常關鍵。雖然市場很大,可也不是你能一個人獨吞的。最後,他決定只為10%的人口服務,做最好吃的豬肉,做高檔品牌的豬肉。

  終於,在吃了幾十個地方的豬肉後,他選擇了廣西一個地方的土豬作為種豬。隨後,他在家鄉建設了“壹號土豬”養殖場,所有的豬都是放養。兩年的時間,他開了110家“壹號土豬”連鎖店,現在在廣東地區已經開了超過300家,營業額達到兩億。現在,28元一斤的“壹號土豬”雖然貴,但利潤可觀。良好的口味和深入人心的形象,使“壹號土豬”迅速成為豬肉市場的第一品牌!

  他是誰?他就是開發了“天地壹號”時尚醋飲料,以及開辦了中國首家驚駭世俗的屠夫學校,現任廣東天地食品集團董事長的陳生。

  陳生的招牌語是:“我不與強者競爭,我只與弱者競爭。”

  創業哲理:不與強者競爭,卻是競爭中的強者;與弱者競爭,卻促使弱者提升。這就是陳生的大智慧!
 

創業成功實戰案例集
已婚女性怎樣創業
相關知識
創業成功故事及哲理
青年創業成功故事
名人年輕創業成功故事
名人奮鬥創業成功故事
女性創業成功故事精選
白手起家創業成功故事
大學生創新創業成功故事
大學生農村創業成功故事
名人創業成功故事3篇
八零後創業成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