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時節養生要預防上火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雨水,此時節氣候乾燥,營養專家提醒市民,為了防止“上火”,多喝水、多食新鮮蔬菜和多汁水果是最養生的。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雨水時節養生應該怎麼預防上火,歡迎大家閱讀。

  雨水時節正值初春,氣候轉暖,又風大物燥,常會出現面板、口舌乾燥和嘴脣乾裂等現象,這是“上火”的表現。

  雨水時節上火的原因:

  造成“上火”的原因有很多,多由於飲食起居不當引起,一般分為外感之火和內生之火兩種。外感之火主要與自然界的氣候變化相關,如春天干燥,屬於溫熱的氣候,這種條件下人體就容易上火。內生之火則主要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飲食結構、消化代謝功能、體質及情緒變化等密切相關。

  預防上火的方法:

  為防止“上火”,應多吃新鮮蔬菜、多汁水果以補充水分。由於春季為萬物生髮之始,陽氣發越之季,應少食油膩之物,以免助陽外洩。具體來說,雨水時節應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養脾臟之氣,可食韭菜、香椿、百合、茼蒿、山藥、芋頭、藕、蘿蔔、甘蔗等,同時少吃生冷黏雜食物,以防傷及脾胃。

  專家提醒,“上火”期間應少吃或不吃辛辣的食物,不喝酒,多魚少肉,特別是要少吃牛羊肉及火鍋等。此外,還要做到生活有規律,注意勞逸結合,切忌熬夜。

  雨水節氣養生介紹

  中醫認為肝主生髮,故春季肝氣旺盛,肝木易克脾土,故春季養生不當容易損傷脾臟,從而導致脾胃功能的下降。在雨水節氣之後,隨著降雨有所增多,寒溼之邪最易困著脾臟。同時溼邪留戀,難以去除,故雨水前後應當著重養護脾臟。 春季養脾的重點首先在於調暢肝臟,保持肝氣調和順暢,在飲食上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要保持相應的比例。同時還要保持五味不偏,儘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鮮蔬菜等。

  其次,要注意健脾利溼。內以養護脾氣,外以清利溼邪,從而達到養脾的目的。春寒料峭,溼氣一般夾“寒”而來,因此雨水前後必須注意保暖,切勿受涼。同時少食生冷之物,以顧護脾胃陽氣。平時可多吃些諸如鯽魚、胡蘿蔔、山藥、小米等食物,以達到健脾的目的。 雨水時節,還要防治“倒春寒”。這是因為初春的降雨會引起氣溫的驟然下降,這尤其對老年人和小孩的身體健康威脅較大,特別是溫度驟然下降的時候,老年人的血壓會明顯升高,容易誘發心臟病、心肌梗塞等;小孩則容易因氣溫的改變而引起呼吸系統疾病,導致感冒和發燒。所以這裡還要再次提醒大家,春季要注意保暖,不要過早減少衣物。

冬季火氣大可以降火的食物和飲食原則
夏季防蚊滅蟲小妙招
相關知識
雨水時節養生要預防上火
雨水時節養生保健有什麼注意事項
雨水時節養生注意哪些事情
雨水時節養生如何飲食
雨水時節養生應養脾
雨水時節養生保健有什麼招數
雨水時節養生應該吃什麼
雨水時節養生知識
雨水時節養生吃什麼粥
雨水時節養生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