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核心論文發表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音樂是藝術的一種。通過有組織的樂音所形成的藝術形象來表達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現實生活,音樂的基本要素是旋律和節奏。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大型音樂晚會策劃與製作

  一、大型音樂晚會創作特點

  ***一***創作的命題性較強。

  大型音樂晚會的主題性色彩較強,其宣揚的主題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因此,其音樂創作要符合音樂晚會的要求,即要體現其命題性的特點。大型音樂晚會的定位明確,必須完全服從於晚會的主題和宗旨,烘托音樂晚會的主題層次,推動晚會的進行,因此音樂晚會的風格、形式、題材、節目安排等都直接影響音樂的編排,針對不同的需求來安排節目開展內容,避免出現晚會主題出現偏差。例如在紀念我國改革開放30週年的大型音樂晚會上,其音樂節目的選擇就要貼近改革,反映中國社會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

  ***二***晚會樂曲旋律流暢性。

  大型音樂晚會策劃與製作的關鍵在於保證節目整體旋律流暢,保證整個節目的音樂旋律可控性,其中音樂旋律是整個音樂晚會製作的關鍵,旋律可以彰顯晚會主題,推動晚會一步步邁向高潮,評價大型音樂晚會的質量的直觀因素就是樂曲旋律的流暢性。大型音樂晚會的創作要體現雅俗共賞的特點,在保證旋律流暢性的同時提供啊音樂旋律的優美性,打動聽眾的心靈,帶動現場觀眾以及媒體觀眾融入到音樂晚會中,從而實現音樂晚會被大多數觀眾接收,提高晚會的普及度。

  ***三***創作要保證動態起伏。

  音樂晚會的流暢性是最基本的要求,同時為了提高音樂晚會效果,要營造動態起伏的音樂張力,這就要求策劃和創作人員明確晚會主題,合理安排晚會節目,在節目中鋪設伏筆,牽引觀眾的情感和吸引力,從而實現流暢性和動態起伏並存的晚會效果。大型音樂晚會動態起伏情節的埋設主要依賴於歌曲節目的設計,要把激情澎湃的歌曲和小橋流水的歌曲合理串聯融合,讓觀眾得到不同的情感體驗,從而實現現場情感的聚攏和宣洩互動進行。

  二、大型音樂晚會創意與策劃

  大型音樂晚會策劃最關鍵的是音樂創作和策劃,相對於電視臺晚會,音樂晚會重視現場演唱和互動,其現場氣氛的調動都是通過音樂節目進行控制,因此,工作人員要加強音樂方面的策劃,盡力彰顯每個節目的藝術水準。音樂晚會的導演要具備全面的音樂修養,對提供的音樂節目進行編排和重新設計,併合理調配音樂節目順序,尤其是要把控音樂節目的主題性與晚會主題的契合;再者導演要協調各個工作崗位人員,保證演唱人員和後臺音樂團隊的協調性,避免出現演出事故。

  三、大型音樂晚會製作

  大型音樂晚會策劃工作保證了音樂節目水平,但是在音樂晚會演出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各種意外情況,例如節目準備不足、演唱人員失誤、同類節目穿插較多、演唱節目的現場渲染度不足、音樂伴奏不和諧、伴奏質量不佳等問題,因此晚會要做好音樂製作工作。大型音樂晚會的音樂製作和專業音樂創作有較大的區別,晚會音樂早期製作工作都已經很充分,只需進行後期稍微加工即可。

  音樂創作要在晚會的開局和中間階段進行,在音樂晚會中常用的音樂製作方法有以下幾種:①組合法,即把主題性類似的音樂進行連線,把不同的音樂節目組合成一個整體節目,可以採用組合唱的方式呈現出來,這樣增加了音樂節目的震撼性,同時提高了節目的表演多樣性,把獨唱、合唱等方式呈現出來,增強了音樂節目的新穎性。②換唱法,即把準備不充分的獨唱和合唱轉變為別的表演形式,可以實現流行性和通俗性的轉變,或者是獨唱變為三人唱,這種製作方式可以使得節目表現形式互補,彌補了音樂節目存在著的不足之處,使得演唱更具感染力和渲染力。③音樂音訊處理,音樂處理可以增強現場音訊效果,是場內的音訊更加趨向於合理和規範,增強了音樂的現場表現力,同時可以根據現場情況的變化以及晚會的需要來進行調配,推動音樂晚會的全場氛圍。

  四、結語

  總之,隨著我國舉辦大型音樂晚會數量的增多,對音樂晚會策劃和製作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音樂晚會質量不僅僅體現在演唱人員是否具有專業性和知名度,最重要的是做好晚會策劃和製作,在晚會中體現工作人員對音樂的理解、對主題性的把控、對現象氣氛的調動等等。因此策劃和製作人員要具備優秀的音樂功底,根據晚會的特點編排音樂節目,打造一場音樂的盛宴。

  篇2

  淺談音樂課堂教學中的空間管理

  音樂作為“七藝”中的一門學科,構成了從古至今教育系統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可以說音樂在教育中應該佔很重要的位置,但是,在我國的普通中學,音樂是作為輔助性課程而存在的,由於他不納入升學考試體系,所以課時設定少,並且通常不能引起學生的重視。要在有限的課時數中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和審美能力,首先要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對於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很多專家學者從教學法等方面提出了很多有效的建議和方法,本文從課堂的空間管理方面闡述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空間管理模式。

  提及空間,人們頭腦中就會想象出一個作為“容器”的空間背景,自然界的萬物都在這一空間中存在和運動。中國古人對於抽象空間概念的認識和歸納久已有之。在我國古代的文獻中,最早明確提出空間概念的是《管子》一書的《宙合》篇。從哲學意義上說,空間是自然界中物質存在的廣延性場所,也是人類得以生存與發展的前提。本文所說的課堂空間是指教室內的物理空間和人際交往空間。物理空間包括有視覺空間和聽覺空間,人際交往空間指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所構成的交往空間。

  一、物理空間

  許多研究報告指出,物理空間可以直接或間接影響到該環境人們的行為。構成教室物理空間的有視覺空間和聽覺空間。視覺和聽覺是學生獲取課堂資訊以及相互交流的重要媒體。

  影響教室視覺空間的是主要是教室的光線和顏色。影響視覺的第一要素是光線,無論是在自然光或人工光條件下,教室的光線對學生的學習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從總體上說,光線太弱會使學生不能引起大腦足夠的興奮強度,也容易使學生疲勞,使學生無法將注意力集中到教學活動上;光線太強則會使人心情煩躁,頭暈目眩,影響學生的學習,因此教室的照明要避免光線太強或太弱。教師在上課之前要首先要調整好教室光線,舒適、柔和的光線能夠使身處其中人們感到心情愉悅、身心放鬆。其次,顏色對課堂中的行為影響也是顯著的,不同顏色對於人的心理具有不同的影響:淺色可以使人消除疲勞,心身寧靜,從而提高學習效率,也可以使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更長,深色則會強烈刺激人的大腦,使人興奮,也會產生一定程度的焦慮。

  凱其姆的研究表明,在顏色合適、協調的教室中,學生在社會習慣、健康和學習方面都比其他教室的學生有明顯的進步。構成課堂視覺空間的顏色,主要是教室的牆壁、黑板、桌椅、電腦、師生的著裝。我們普通教師可能無法決定學生校服的顏色、教室的建築和所配套的各設施的顏色,但是教師可以改變自己的著裝以營造一個良好的視覺空間。因而教師要注意自己服裝的顏色,服裝顏色不宜選擇強烈的顏色,應採用比較淺冷的顏色,比如藍色、黑色。

  聽覺是獲取資訊的一種重要、快捷有效的方式,它為感知聲音提供了有聲交流的基礎,是人類互相交流,賴以生存的重要媒體。對於學生來說,讓學生能輕鬆地聽清楚課是教師的義務。事實證明,教師的說話方式以及音樂播放的音響效果是與學生對課堂的滿意度和理解程度是緊緊相連的。所以教師上課前要通過調查詢問,瞭解學生容易接受的聲音大小、節奏,學會控制自己說話的聲高、語調、語速,還要熟練地操作多媒體,以創造出最好最佳的聽覺空間。

  二、人際交往空間

  人際交往空間是由聚集在一起的教師及學生共同形成的,學生和教師組合成不同的人際交往空間。在普通中學,一個班通常有50至60人,他們是一個個不同的個體,有著個體差異,孟子說:“權,人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這說明個別差異不僅是心理活動的客觀規律,而且也是宇宙的普遍規律。課堂上人際交往決定著課堂活動能否進行或進行的效果如何。

  在教室人際交往空間中,如果師生凝聚力強,共同合作,就容易達成教育的目標。

  建立良好的課堂人際交往空間,必須:

  ***1***統籌兼顧,尊重個性。

  課堂是由教師與不同的學生組成的,學生個體存在很大的差異。他們生活在不同的環境,有著不同的個性。學生的認知能力與水平並不是整齊劃一的,這導致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理解不統一。而課堂教學目標是指向全體同學,不可避免有些學生覺得課堂無聊,因而就有可能出現違反課堂紀律的現象。為了避免這個現象,教師在課堂設計中要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必須因地制宜、因人而異,瞭解學生的個性、優點和缺點,尊重他們的興趣、需要,做到統籌兼顧,尊重個性。

  ***2***科學的教學方法。

  音樂課就其內容和安排,可以分單一課型和綜合課型兩種型別。單一課型是指在同一課時中進行某項單一內容的教學。如:唱歌課、欣賞課、器樂教學課等。由於內容集中單一,學生精力不易集中。綜合課型是在同一課時內將唱歌、樂理知識、視唱聽音,欣賞等有機地結合進行的教學或以某些為主,其它項兼之。教師上好一節課,就要注意選擇運用課型,精心安排好教學過程,優選教學方法,在教法上應生動活潑、靈活多樣。

  ***3***有效的課堂互動。

  課堂管理中,師生的互動是提高課堂效率的中介,而影響師生互動的重要因素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和諧的師生關係是學生產生良好行為的基礎,它會影響到學生的態度與表現。為了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教師要科學地設計課堂提問,在設計問題時必須考慮提問的目的、型別和提問的時間;問題的長度與結構是否符合學生能夠理解的程度;提問個別或全班同學;提問多少個學生為宜;如何處理學生的答案等。有計劃的問題非常重要,它避免了課堂鬆散和無序,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在課堂教學之前教師要事先對學生說明該課要求學生學習內容、要求達到的目標,這樣有助於形成課堂的良好人際關係。

  ***4***恰當的肢體語言。

  心理學把情感產生時身體各部分所發生的變化叫做表情動作。表情動作也是人們交流思想的輔助手段。表情表達了個人對某一事物的態度及相應的體驗,人們通過表情進行非言語交流,它同言語一起,共同擔負著人際交往的功能,所以也被稱為肢體語言。教師在課堂中的一舉手一投足都會引起學生的關注,教師要善於利用眼神和麵部表情來調動氣氛以建立起良好的課堂人際關係。比如,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的眼神接觸來傳達對學生的讚許,期待、鼓勵、督促、提醒等。用微笑表達對學生的關愛,有人說:“微笑是最好的人際關係潤滑劑,微笑也是教師給學生的最好禮物。教師臉上的微笑有多少,學生心中那絲陽光就會有多少。”

  三、結論

  綜上所述,教室的物理空間和人際交往空間都對課堂教學效果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除了必備的專業知識外,還必須掌握有效的課堂空間管理,舒適的視覺空間和聽覺空間不僅促進了教學效果而且也影響了人際空間。

 

音樂教師論文發表
音樂國家級刊物論文
相關知識
音樂核心論文發表
圖書館核心論文發表
音樂創作論文發表
金融核心論文發表範文
音樂教學論文發表
音樂學科論文發表
音樂教師論文發表範文
音樂教師論文發表
法律核心期刊論文發表
圖書館核心論文範文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