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術有什麼文化特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5日

  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寶庫中,中華武術是一顆璀璨的明珠,它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歷史演進過程中不斷創造、逐漸積累形成的一個運動專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國武術有什麼特點。歡迎閱讀!

  中國武術有的特點

  中國武術特點一、寓技擊於體育之中。

  武術作為體育運動,技術上仍不失為攻防技擊的特性,將技擊寓於搏鬥與套路運動之中。搏鬥運動——散打集中體現了武術攻防格鬥的特點,在技術上與實用技擊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從體育觀念出發,他受到競賽規則的制約以不傷害對方為原則。套路運動是中國武術的一個特有的表現形式,不少動作在技術規格、運動幅度等方面與技擊的原形動作有所變化,但是動作方法仍然保留了技擊的特性,主要的動作是以踢、打、摔、拿、擊、刺諸法為主,是套路的技術核心。所以習武具有健身、強身、防身的作用,能提高防身自衛、伸張正義的能力,生髮仁義陽剛、堂正為人的氣質,培養自信、樂觀、剛毅、奮發向上的品格。

  中國武術特點二、內容豐富。

  武術流派之多不勝列舉,一般習慣分為武當派、少林派、峨眉派、太極拳、八卦掌、形意拳、南拳等;又有外家內家之分。如果拋開這些門派,根據現在的武術教學形式可分為三大類:武術基本功有幾十個,武術套路——包括拳路和器械,散打。它和各種田徑運動、球類相比要複雜得多。既張揚“動如風、坐如鐘”龍騰虎躍的英雄豪氣,又展示“內外合一、形神兼備”、“剛柔相濟”的神韻;既有“手是兩扇門,全靠腳打人”的技擊特點,又有“夏練三伏、冬練三九”練功要求;既有“無人當有人、有人當無人”的理念,又有“四兩撥千斤”的技巧;……中國武術作為一種文化形式在長期的歷史演進中倍受中國古代哲學、醫學、美學等方面的滲透和影響,形成了獨具民族風格的練功方法和運動形式。所以長期堅持習武,能提高大腦的記憶、思維能力,開發智力,陶冶情操,提升人格魅力。

  中國武術特點三、注重武德。

  “習武先習德”,這是中華武術區別於其它運動專案的重要標誌,也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德。清初《內家拳法》中寫有“五不可傳”:心險者、好鬥者、狂酒者、輕露者、骨柔質鈍者;清代《太極拳譜》中列有“八不傳五可授”。古人不光視“德”為武之根本,同時還把“德”視為通向高深武功境界的精神航船,有“德薄藝難高”之說。武德的內容大致有:尊敬師長、同門和睦、堅韌不拔、信義仁愛、謙和恭敬等。只有品德高尚、心靜如水,才能天地寬廣、專心習武,學有所成。

  中國武術的表演來源

  表演藝術,在電影未出現之前,主要是以舞臺戲劇形式呈現。中國戲劇的前身是中國戲曲,歷史上最先使用"戲曲"這個名詞的是宋劉壎1240-1319繼而便到了元1271年-1368年人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和明人魏良輔《南詞引正》。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戲劇,是自元代開始、才在民間蓬勃發展起來的。

  元代停止了歷年的科舉制度包括文舉與武舉,元代的統治者漢文程度不高,看戲卻很高興,致使原來要考試的文人沒了出路、便到流浪的那些雜技班、戲班子裡面去編寫劇本維持生計。這些人裡面,有關漢卿、有寫《西廂記》的王實甫、有寫《趙氏孤兒》的紀君祥、還有馬致遠這麼一大群人,加上負責元雜劇武術指導的武人,致使中國戲曲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迅速成為中國戲劇由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等組成。其結果是,從元代產生的戲劇,使中國的戲劇快速地趕上了古希臘悲劇、古印度梵劇,而補足了中國戲劇與世界戲劇比較上的失缺;尤其是元雜劇,廣泛迅速在民間流傳開來。

  而其中,負責元雜劇武術指導的武人,是不會讓元人學真正的中華武術的是問哪個民族會將自己的禦敵方略,去白白教會入侵自己的外敵呢?再傻蛋也不會!,於是,這些武指便搬來好一些京劇的戲班子、架子,並賦予其"武術"的名義、來招待元人,好看、好樂便是。這,就是現在很多人看到戲臺上的"武術'花架子的來源。真修習中華武術的人本身明白,這些只用於表演的花架子,與"武"本身的關係不大,甚至其"舞術"裡面有故意顛倒武的原旨所為。劇劇,虍豕之鬥也。在於好看,用於逗元人玩的,假借的。

  因為戲曲、戲劇在民間中廣泛傳播,而真正的武術一直之屬於皇室貴胄祕而不傳之技,所以民間難得以窺真武全貌;及至後來電影藝術對"中國武術"、"中國功夫"的廣泛傳揚,讓套路、表演類的"武術"在一般人當中產生了先入為主的印象,導致現代人對中國武術的概念被表演化、套路化。

  但在民間,一直有修習中國傳統武術的群體,仍然秉持其不獻演、不競技的傳統操守,內斂恭肅,在民間廣泛傳揚。

  中國武術的競技來源

  二戰後,全球用"競技體育"方式,來消除二戰餘下的戾氣。新中國為順應國際形勢,以全國之力全民發展競技體育,導致中國武術被捲入體育範疇,以比賽、競技等形式進行"發展",至今。但是,以奧林匹克精神所推動的競技體育,其使用的規則,與中國傳統武術"止戈為武"的核心思想迥然不同,兩者之間難以擬合、釐定,導致當今中國武術形成出以表演為主、以競技為主和以民間傳統功夫為主的不同概念武術並存、的局面。

  競技,是以體育為基礎,以展示體育成果為目標的社會活動形式。體育,來自於日文中的"體育"一詞,出自於19世紀70年代,在中國最早見於20世紀初的清末,由在湖北開辦幼稚園、對幼兒進行全面"保全身體之健旺"的教育方針而來。競技體育是在西方現代解剖學主導的框架下解釋的運動形式,它不能涵蓋中國傳統武術所包涵對修習者除身體外,在精、氣、神等綜合方面的提升。中國傳統武術並無單一的體育形式,中國也沒有傳統體育在2009年7月9日日,由國家體育總局以體育概念為基礎創立的"傳統體育"新概念,沒法提供任何傳統文化引證、及支援。;在2015年3月19日,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陳國榮副主任,在對中國武術的歷史和社會地位等問題、進行了全面闡述後,重新將武術與體育的關係復原定義:中國武術不僅涵蓋了西方體育的多種運動形式,而且,還擁有獨特的東方傳統運動形式、深邃的思想和厚重的文化。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武術不是隸屬於體育,而是體育的上位概念。


少林拳的基本特點有哪些
中華武術最大的特點有哪些
相關知識
中國武術有什麼文化特點
中華武術的傳統文化特徵有哪些
中國武術與傳統文化聯絡理論知識
深夜食堂中國美食有什麼
美國和中國過年有什麼差異
中國筷子有什麼由來
中國古代有什麼頭飾
武當功夫的武術有什麼特色
漢樂府對中國詩歌有什麼貢獻
中國武術有哪些主要拳種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