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的運動特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八卦掌是一種以行步走轉與掌法變換結合,強調內勁發力的武功﹐又稱八卦連環掌﹑遊身八卦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八卦掌是由創始人董海川先師,融拳家之精華而創並親授而始傳於世。其掌勢及內涵遵循著道,其軌跡是圓。易曰:“一陰一陽謂之道,道在一動一靜間。”從八卦掌的整體拳架來看,最基本的定勢八掌體現的尤為突出。定勢八掌是由八個單勢掌架組成,習練某個掌架時,圍圓走轉,習練過程中掌勢不變,因此叫定勢八掌,其步法裡腳直、外腳釦、曲腿趟泥、慢慢習練,全憑膝下兩小腿相交,所以又是一種活樁功步。每一掌架的單獨習練,實是突出了某一方面的勁路的鍛鍊。如推磨掌主要是推領勁的鍛鍊,每一個掌架掌握好後,八個掌架又可相互自由銜接轉換。整體來看八個掌架包含了人體高、中、低、前、後、左、右立體全方位勁路的鍛鍊。因此定勢八掌是八卦掌體系中最基礎、最核心的掌法。定勢八掌是八卦掌最基本的掌勢,如何練好要求很多,但共同的要求是上節走轉的掌勢不動,神意目光貫注於掌指,以此方法來達到鎖心猿,栓意馬的目的。下節走轉時雞腿趟泥步,動轉不停。中節走轉時龍腰沉墜,坐於胯、旋轉自如。就目前所傳習的武術拳種只有八卦掌的練法別具一格,上節靜而不動,逆180度向後;下節動而不停,順向前;中節鬆沉圓活。整體掌架,圍圓走轉,前後互反,上下相爭,逐節擰轉,周身貫通,圍圓走轉中自身又形成一立體螺旋形,其絕妙地濃縮了宇宙場之星體執行的規跡於一身。

  一、 關於上節的靜

  細觀八卦掌的掌勢,如推磨掌,上肢及掌臂不動,二目只注於“虎口”處而不左顧右盼,與各拳種相比真是一反常態,突出體出了一個字——靜。靜是養生與修道的必然方法,也可以說是最基本的方法,人生往復不絕的生命功能,也需充分的靜而得到日新又新的生機。所以老子說:“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覆命”。靜是培養接近於先天智慧的溫床,人類的知識都是從後天生命的本能,利用聰明,動腦筋而來。智慧是從實踐“靜”中靈光一現而得,所以八卦掌的基本練法是上靜,形是掌架不動,眼神注於掌指,以一念代萬念,以此達到動中的真靜,只有真正靜,才能調動出人體潛在的機能。一些司空見慣的日常小事或許能從另一側面揭示出八卦掌上靜修煉的真正內涵。植物的根在下,從土壤中吸取營養,根一斷便不能生存。人的根在何處?在上,他的土壤就是虛空,人的出生,其頭先出,首先接觸的是外部的虛空世界,乃為順,正常。出生初期其頭頂前一處的頭蓋骨沒有生成,是一低陷處,並上下起伏而動。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增加,此頭蓋骨長平了,上述現象也就沒有了。此處頭蓋骨未生成前,我們當地的老百姓稱之謂“呼吸蓋”,而生成後謂“天靈蓋”。中國畫的壽星圖,前額不但大而且前頭蓋骨很光亮。佛教徒受戒的外在顯示也在此處點上點。道家內涵,不著相,只起個名叫“天門”。道家為了使人獲得真靜,得真知,入門的方便,只指出在鼻根處,兩眉兩眼間的區域內安神鎖意,曰:玄關。中國傳統戲劇的臉譜別有情趣。你看,表示糊塗官時在此處畫一個白色的蛤蟆,表示神志不開,性迷;而清官、高人、雅士則在此用白裡透紅的顏色來表示鼻子直貫天庭,性情高遠,聰慧超出常人。“眉頭一皺計上心來”這句老話也從外在表象及內在神意,暗示出此處的妙用。八封掌上靜不動,虛領頂勁“二目須衝虎口瞧,心亂先從眼上亂”等練功要領,充分體現了道家“大道在眼前”的總法門。我們熟知的武術招勢,靈貓撲鼠,鷹擊長空,錦雞爭鬥等等,大都是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不難見到,一隻精靈的貓等待著要抓老鼠,四隻腳蹲在地上,頭端正,尾豎起,兩眼直盯將要到手的獵物,聚精會神一動不動,隨時待機一躍,給予致命一擊。又如:空中盤旋的鷹突然伏衝抓飛奔的兔子,兩隻公雞的爭鬥……等等。這些現象突出表現了一個最大的共同點,在動作前神意的定靜。靜則生動,靜極則生慧呀!古今有成就的軍事、政治、武術家從自身的實踐中求得真諦,獲得真靜而取得輝煌成就的事例就不勝列舉。

  二、 關於下節的動

  八卦掌對於下節的要求完全不同於其他拳種,其主要要領是下動不停,正如歌訣所言:“八卦掌走為先,收即放,走即還,變中虛實步中參。”“全憑膝下兩相交”。膝下兩相交絕非膝上,必須用小腿帶動大腿一反常人與其他拳種的大腿帶動小腿的方式,用兩膝以下的兩小腿相互交叉地進行運動,這是八卦掌的下肢運動區別其他拳種的關鍵所在。如此走轉,活動量最大的是膝關節,河南地域的老百姓把承擔人體運動最主要的膝關節稱之謂:“不老蓋”,一句古老的民間俚語道出了人體健康長壽的天機。全世界從事何種職業的人壽命最大呢?眾所周知,不是坐在豪華設定辦公室的高階職員,不是登山、中長跑運動員,而是從事郵政職業,騎自行車送郵件的投遞員。董先師曰:“走為百鍊之祖,百鍊不如一走。”走必須要嚴格按照膝下兩相交的小腿去走,並且要兩膝相抱如剪子股狀,磨膝磨脛,兩足平起平落,五趾抓地。我國古代的道家醫理認為精從足底生。中醫針炙學指出經絡對人體具有輸送氣血,發揮營內衛外的重要生理作用。針炙圖明確標出了十二正經的循行路線。例如腎經起始於足小趾之下斜行於足心部的”湧泉穴”,經足心內側的”然古穴”及內踝下的”照海穴”至足底根的”大鐘穴”,經內踝後的”太息”上行……。不難看出八卦掌對下肢、膝足的要求雖然別具一格、實深合醫理。再看人生正常的生理過程,嬰兒與孩童時期的活動都在兩足。一過中年,腰部以下和足腿就漸變無力。平時若屈膝蹲下,時間稍長,就兩膝發軟足腿感痠麻。說明足腿的神經與血脈並不暢通。健康有了潛在的問題。至老年兩膝漸不能彎曲,走路幾乎是腰硬膝直、其僵硬的姿態生活中並不難見到。正如俗語所說“人老先從腿上見,步履艱難手杖添”。人的衰老與死亡,多也是從足腿開始而漸至軀幹與頭部。我國道家最重要的鍛鍊方法就是屈膝盤足。唐代以前上至天子,下至百姓大都是屈膝盤足,席地而坐。時至今日,日本、朝鮮仍可見我大唐遺風。時代變了,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工作和日常活動的科技成分越來越大,但健康與長壽的課題確越發突出的擺正了每個人的面前。當今流行的健身熱及其各派功法也充分示出屈膝的重要性。前面揭示了”腎經”的起始點。從《醫宗金鑑》卷八十四得知人體十二條正經。加上奇經的八條經脈共二十條,就有十條起始於膝下與足。董先師將膝下的足腿運動規定為百鍊之祖其深意從上述之側面已可以看出一二。先師李子鳴先生講:八卦掌的二、三代門人練功時,常在兩膝以上的兩腿間夾一雞毛撣子或掃把走圈,因此出現了很多高手及長壽老人。

  三、 中節的活

  腰在何處?實是上靜的腰與下動的胯連線處,也就是中醫針炙所說的“帶脈”,泛指約相當於繫腰帶一圈。八卦掌的圍圈走轉,左旋在轉,恰合大自然的規律。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中,自身也在自轉,天體中星球運動之軌跡是圓,地球上生長的樹木、農作物及各種植物。其杆徑、葉、花、果的形狀以及人與動物的肢體、五官、五臟等等都充分體現了大自然的軌跡——圓。自轉與公轉這一自然軌跡導演出多姿多彩的人間世界。北半球水流、颱風、旋渦多呈逆時針旋轉,而南半球則相反。中醫,中國武術及至氣功都講男左女右。中醫針炙手法以左旋右轉來達到氣血補洩之功效。遺傳學已證實了人的遺傳密碼DNA的物質結構呈正旋與反旋的雙向螺旋形。而八卦掌圍圈走轉通過腰胯完成的下順向前,上逆向後整體外觀上也維妙維肖地體現了這一現象。也正是道家所傳八卦太極圖中的陰陽魚相連結的那條S線。圖是一個平面的,實際表達的是一個全方位的立體形。進而細緻體察八卦掌左旋右轉的腰胯。也不只是一個平圓, 是一個更細微的全方位S線的轉換。正如歌訣所說“斜翻倒翻腰著力”。斜倒是指全方位、由塌腰坐胯隨機隨勢的動轉,形成與對方接觸點的圓轉靈活。外形的表象實是有腰胯的內勁遵循S線的變化而來。如此習練,以達到“周身擰成一股繩”,增強腎功能,解決好承上啟上的中節轉換靈活,練出整體螺旋勁。先師樑振浦先生勤練一生,總結了一句話:“八卦掌的走圈是從自然中明悟出來的”。深悟其理方知其妙。由一陰一陽而引發的上靜而逆,下動而順,中圓活的八卦掌正是符合了“物競天澤,適者生存”這個大自然的規律,短短的一百多年來,已由董海川老先師創傳至今的八卦掌,已遠播海內外,但因傳遞中門規所致,對於圍圓走轉的八卦掌識者仍是少數,實需後學認真習練。將前人所傳勢、法、歌訣,深入淺出地各抒己見,闡發拳理,以利這一優秀拳種的傳播與習練。

  簡言之,八卦掌通過上中下三節一反常態的運動方式,無比玄妙的整體習練,以達到由神意統領下,全身肢體的高度協調統一。意到力到,一觸即發。
 

八卦在八卦掌運動中的應身比擬
馬派八卦掌的擺扣步及其運用
相關知識
八卦掌的運動特點
董海川八卦掌的技擊特點
排球的運動特點講解
拳擊的運動特點
太極拳的運動特點有哪些
傳統體育養生的運動特點是什麼
藤球的運動特點
武術的運動特點
太極拳的運動特點
十四式太極拳的運動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