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太極拳應該瞭解的知識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隨著練習太極拳的人越來越多,很多新人對於太極拳還不是太熟悉,那麼對於新手來說,練習太極拳應該瞭解哪些呢,掌握什麼技巧才能練好太極拳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一、太極拳運動有治病的效果

  太極拳是一種徐緩運動,速度緩慢,動作柔和,從而使人體的微迴圈得以擴張。微迴圈的特點是劇烈運動會使血液執行走捷徑,得不到充分的物質和能量的交換,而太極拳緩柔的特點則使血液能夠流向各處,從而得到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改善身體內部的迴圈。俗話說“痛則不通,通則不痛“,使一些不通之處暢通,這樣慢性病症狀就得到緩解或消除。同時太極拳運動能強身健體,能預防一些疾病,因此,太極拳運動有治病的效果。

  二、什麼樣的環境適於練太極拳

  練拳最好在陽光充足、空氣新鮮、地面平坦、環境清幽的室外或室內進行。在陽光下運動有許多好處,可以多接受紫外線的照射。一般,在陽光斜射時練習較好。在夏季,體弱者更應避免在直射光線下練習,可借樹蔭等透入光線的地方練習為宜。空氣越新鮮越好。空氣汙濁,多含二氧化碳、菸灰、塵埃、細菌等物,吸入肺內是不利健康的。

  初學者和體弱有病者最好在平坦寬敞的地方練拳,以便立穩。但熟練後地面不平坦也可以練習,這對腳的適應力還有好處,有益於推手技術提高。

  環境清幽輕易做到精神集中,情緒鎮靜。這對初學者尤為重要,因為初學者最輕易受外界事物的刺激。假如沒有清幽處所,就找“鬧中取靜”進行鍛鍊,時間長了也可以適應。另外,集體練習,也可配音樂,能使動作整潔,節奏分明,也有助於初學。

  有人說霧天練習太極拳對健康不利。這個問題要具體分析。空氣中的水蒸氣遷冷而凝聚成小水珠,浮游在接近地面的空間,形成了霧。假如在空氣新鮮而有霧的地區練拳,對身體健康並沒有不良影響。

  在煙塵和廢氣較多的地方本來就不宜練拳。廢氣多的地區有霧時空氣更壞,因為霧會使大氣汙染物不能及時擴散和稀釋,所以霧天練拳要避開空氣汙染的地段。

  三、老年人初學太極拳時應由簡入繁

  一般來說,老年人的記憶力都比較差,因此建議剛學太極拳時,最好是從簡單的入手,即先學簡化的太極拳,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以後,動作得到了鞏固,才可以過渡到學習傳統的老趟太極拳。假如是直接學習老式太極拳,切忌囫圇吞棗,急於求成。要多下功夫,儘量學得慢一點,等到學會一個動作以後,再接著學習下一個動作。學習太極拳時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把架式略微防高一些。等到下盤有功底的時候,再把架式降低。然而更重要的是有信心、韌性。

  四、太極拳的自然深呼吸對身體有好處

  練太極拳能使呼吸自然、細長、慢均。這種有節奏的呼吸可使橫膈肌和胸腹運動增強,相對有效地加大了肺部氣體的交換容量,使新陳代謝加快、加強。大家都知道腸胃蠕動加強能夠提高消化系統功能,對防治消化不良、慢性腸炎等慢性疾病效果良好,膈肌活動範圍增大,使胸部呼吸肌和橫膈肌力量增強,可加速靜脈血液的迴流,改善心臟本身的血液迴圈。膈肌活動範圍的增大,還能對內臟起到一種自然的按摩作用。所以,太極拳中自然的深呼吸法對防治一些神經衰弱、高血壓、心臟病、關節炎及消化系統疾病都有較好的作用。

  五、練習太極拳時要注重10個要領:

  1、動中求靜。動中求靜,全身放鬆,注重力集中,排除雜念。

  2、含胸拔背。胸微內含,動作伸展。

  3、內外相合。即肌體配合協調,動作連貫,而且要做到意識、動作和呼吸相結合。

  4、上下相隨。要求協調一致,一動無有不動。

  5、沉肩垂肘。肩肘自然下垂,以免氣往上提。

  6、用意不用力。要全身放鬆,以意念引導動作。

  7、分虛實。腿部動作要虛實分明,避免重心同時落在雙腿上,出現“雙重“現象。

  8、鬆腰。腰是主宰,連線各關節的活動,腰部放鬆有利於腿部的穩定性和腰部的靈活性。

  9、相連不斷。動作要求連貫、圓活、連綿不斷,一氣呵成。

  10、虛靈頂頸。頭部自然上頂不要東斜西歪或自由搖擺。

  六、如何自學太極拳

  首先,自學者應有充分的精神預備,要有信心、恆心、毅力。其次,仔細鑽研書中的文字和圖解,首先看懂,儘量記熟,可看完一招也可分開來練或邊看文字圖解邊練習。最後,可用磁帶錄下文字表述,練習時播放,這樣可專心進行動作研究,從而學得快。第四、若兩個人同練可互幫互學,也可一個人念文字,另一個做動作,碰到不明白的地方,兩人反覆推敲,演練,直到弄懂為止總之,自學太極拳有一定困難,但不是不能成功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七、練太極拳時,身體某些部位發抖如何處理

  出現發抖的原因有兩條:

  一是由於姿勢要領把握不準,出現勞累或意念造成緊張,從而出現發抖。二是還可能是這些部位有病,阻塞經絡的氣血執行,造成“通則不痛“,從而氣血大量集聚於此,強行通過又不能,就造成發抖現象。

  對以上兩種情況的處理:第一種發抖不是好現象,應注重克服。要注重練習的規範性、整體性、科學性,在老師指導下進行或自己深刻鑽研領悟,只要正確把握,就能克服發抖現象。第二種發抖是正常的,由於發抖的存在促使氣血衝過阻塞,活絡筋血,長此下去,就能治好某些病,從而使發抖現象消除。因此要正確區分發抖原因。出現發抖,待練功完畢後,覺得身體輕鬆、愉快,則為正常的發抖現象;若出現勞累或動作僵硬,則應注重克服。只有對發抖現象具體問題分析,對症下藥,才是正確的處理方法。

  八、練太極拳收勢後應注重的問題

  收勢後應注重以下幾點:首先,收勢完畢後,應緩慢散步,在此過程中要配合呼吸,一呼一吸邁一步,同時意守丹田,氣定神舒。其次,經過一段時間鍛鍊後,身體難免要出汗,此時不可走向風口,應避風休息,慢步而行,待汗下去後,再回住處。練完拳後要保持精神愉快,心情愉快。

  九、練太極拳除能治病外,還有四大好處:

  1、消除壓力。練拳時因要“心靜用意,心無雜念”,又要體鬆,精神只集中於“意”上,加上太極拳本身要求剛柔並重,呼吸調協,各器官的獲氧量相對提高,故練後使人頓感輕快,壓力盡消,情緒穩定平伏;又因練拳後血氣迴圈暢旺,精神亦抖擻起來,工作效率自然提高。這無疑對樣樣講求效率、日常生活緊張、精神壓力沉重的當代人有著很大的幫助。

  2、瞭解及體驗和諧協調的陰陽哲學觀周昭和1996。太極拳倡導身心和諧調協,不強已所難,內外相合、虛實分明、剛柔互兼。正所謂“靜中觸動動猶靜”,這種講求明白陰陽對立統一辨正關係的哲學,就是太極拳之創作精神哲理之本。

  3、瞭解不以強凌弱,不借故犯人之道德觀。太極拳論所說之“捨己從人”,彰顯了太極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獨特武學精神。太極倡借力打力,以小力勝大力,一切回擊純順應對方來勢,以靈巧的動作,較小的力氣加殊其上,使來犯者失準而落敗。故太極拳的真正威力,只有在被人蓄意侵犯下才發揮出來,其最終目的也只是“立自己於不敗之地”罷了,絕無加害對方之意!

  4、瞭解修身處世之道。修習太極拳要講求“中正安舒,心靜體鬆”,這八字真言正好是我們立身處世的最佳座右銘。透過練太極拳,我們可以體會到立身不正之弊:勞勞終日而不得其所。做人只要“中正”,不走歪路,不偏不倚,就可感“安舒”之態;平日只要學會“心靜”,拋開生活壓力的負擔,就能體驗到“體鬆”之感!

  十、養氣與練氣

  內功言說有二:一曰養氣,二曰練氣。“養”——涵養培養;練——鍛鍊運使。一是在於精神方面,二是在於體魄方面。孟子所謂“吾善養浩然之氣”者,此養氣之說。“培養中氣而後元氣充足,善涵養而後性氣不動;性氣不動,而後神清;神清而後操縱進退得其宜”。這是內家功法的養氣之說。練氣與養氣雖同出一“氣”,但有虛實動靜及有形無形之分。養氣是以道為歸宿,以義為宗法。練氣是以運使為效,以呼吸為功,以柔而剛為宗旨。

  練氣為了養氣,因而在內家功法中,練氣尤為重要。注:運使——以馬步為先,以身體上下伸縮為次。馬步又名站樁。呼吸——肺為氣之府,氣為力之君,故言力者不能離氣。內家功法的“呼吸”要求非常嚴密,呼吸要做到四忌:一忌初進時太猛;二忌塵煙汙染之地;三忌呼吸時以口出氣;四忌呼吸時胡亂思想。內家的養氣、練氣的目的就是為了強化和提高人體的中氣元氣,既:固本養元。

  太極拳的特點

  一 輕鬆柔和

  太極拳的架式比較平穩舒展,動作要求不僵不拘,符合人體的生理習慣,沒有忽起忽落的明顯變化和激烈的跳躍動作。

  所以,練習一兩遍太極拳以後,會感到身上微微出汗,但不會出現氣喘等現象,給人以輕鬆愉快的感覺。由於太極拳具有這個特點,所以,不同年齡、性別和體質的人都可從事太極拳練習。

  二 連貫均勻

  整套太極拳的動作,從“起勢”到“收勢”,不論動作的虛實變化和姿勢的過渡轉換,都是緊密銜接、前後連貫,看不出有什麼明顯停頓的地方。整套動作演練起來,速度均勻,前後連貫,好像行雲流水,連綿不斷。

  三 圓活自然

  四 協調完整

  太極拳不論是整個套路,還是單個動作的姿勢,都要求上下相隨,內意念、呼吸外軀幹、四肢動作一體,身體各部分之間要密切配合。

  在練習過程中,要以腰為軸,上肢和下肢動作都由軀幹來帶動,並且互相呼應,切忌上下脫節或此動彼不動、呆滯等現象。
 

習練太極拳的三個結合
太極拳的訣竅是放鬆小指
相關知識
練習太極拳應該瞭解的知識
練習太極拳應該瞭解的問題
練習太極拳應該瞭解的問題***2***
練習太極拳需要掌握的知識
夢幻西遊手遊新手應該瞭解的知識
練習太極拳應遵循的規律
練習太極拳應遵循的法則
練習太極拳尾閭內收的基本做法有哪些
練習太極拳需要牢記的要領
練習太極拳急需注意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