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層是如何形成的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斷層是地殼岩層因受力達到一定強度而發生破裂,並沿破裂面有明顯相對移動的構造而成。以下就是小編做的整理,希望對你們有用。

  斷層形成的原因:

  斷層是構造運動中廣泛發育的構造形態。它大小不一、規模不等,小的不足一米,大到數百、上千千米。但都破壞了岩層的連續性和完整性。在斷層帶上往往岩石破碎,易被風化侵蝕。沿斷層線常常發育為溝谷,有時出現泉或湖泊。

  是什麼力量導致岩層斷裂錯位呢?原來是地殼運動中產生強大的壓力和張力,超過岩層本身的強度對岩石產生破壞作用而形成的。岩層斷裂錯開的面稱斷層面。兩條斷層中間的巖塊相對上升,兩邊巖塊相對下降時,相對上升的巖塊叫地壘;常常形成塊狀山地,如我國的廬山、泰山等。而兩條斷層中間的巖塊相對下降、兩側巖塊相對上升時,形成地塹,即狹長的凹陷地帶。我國的汾河平原和渭河谷地都是地塹。

  斷層對地球科學家來說特別重要,因為地殼斷塊沿斷層的突然運動是地震發生的主要原因。科學家們相信:他們對斷層機制研究越深入,就能越準確地預報地震,甚至控制地震。

  破裂面兩側巖塊發生顯著相對位移的斷裂構造。規模大小不等,大者沿走向延伸數百千米 ,常由許多斷層組成,可稱為斷裂帶;小者可見於手標本。幾何要素斷層由斷層面和斷盤構成。斷層面是巖塊沿之發生相對位移的破裂面。斷盤指斷層面兩側的巖塊,位於斷層面之上的稱為上盤,斷層面之下的稱為下盤,如斷層面直立,則按巖塊相對於斷層走向的方位來描述。斷層兩側錯開的距離統稱位移。按測量位移的參考物的不同,有真位移和視位移之分,真位移是斷層兩側相當點錯開的距離,即斷層面上錯斷前的一點,錯斷後分成的兩個對應點之間的距離,稱為總滑距;視位移是斷層兩側相當層錯開的距離,即錯動前的某一岩層,錯斷後分成兩對應層之間的距離,統稱斷距。

  通常按斷層的位移性質分為:①上盤相對下降的正斷層。②上盤相對上升的逆斷層。斷層面傾角小於45°的逆斷層又稱衝斷層。正斷層和逆斷層的兩盤相對運動方向均大致平行於斷層面傾斜方向,故又統稱為傾向滑動斷層。③兩盤沿斷層走向作相對水平運動的平移斷層,又稱走向滑動斷層***簡稱走滑斷層***。

  斷層的分類:

  地殼中岩石的斷裂。地殼的擠壓力或張力使斷裂兩側的巖塊發生相對位移。斷層的長度可由幾公分到數百公里,沿斷裂面***斷層面***的位移也可由不到1公分到數百公里。位移往往分佈在由無數單個斷層組成的斷層帶內,斷層帶可寬數百分尺。斷層分佈不均勻,在某些大區域內一個斷層也沒有;而一些地區則被各樣大小的無數斷層所切割。斷層有直立的、水平的,或向任何角度傾斜的。斷層面上部的巖塊稱為上盤;下部的稱為下盤。

  斷層面能被磨得很光滑,留下摩擦的條痕稱為斷層擦痕;斷層面兩則岩石可能被壓碎成細粒黏土狀,稱為斷層泥;如壓碎的巖粒較粗,則稱為斷層角礫。有時斷層鄰近的岩層,由於抵抗滑動也會發生褶皺或彎曲。有厚土層的地區斷層面通常被覆蓋。斷層面兩側斷塊的位移一般根據沉積層或其他標誌如礦脈和巖牆來測定***相對於某一平面如海平面的絕對位移一般是測不出的***。

  沿斷層的運動可以是旋轉運動,兩側斷塊彼此相對旋轉。斷層的視運動可以是與實際運動完全不同的,侵蝕作用把實際運動形跡都消除了。運動可以是持續蠕動,或在數秒內發生幾公尺數量級的躍動。大部分地震是沿斷層的快速運動引起的。斷層可根據其傾角和相對運動以及視運動來分類。正斷層或重力斷層是由於地殼受豎直擠壓拉張而形成的。上盤向下滑動,傾角一般大於45°。這種斷層在世界上到處可見到。在美國猶他州和內華達州,斷層形成山脈一側或兩側的邊界。斷裂時因上盤向下滑動數千公尺變為谷底而相對形成了這些山脈。

  逆斷層是由於地殼收縮,受水平擠壓力造成的。由於向上最易減壓,上盤往上移動覆蓋在下盤之上,其傾角一般小於45°;大於45°的類似斷層,稱為衝斷層。如逆斷層的傾角很小,而位移總量卻很大時,稱為逆掩斷層。大型逆斷層是維吉尼亞州和田納西州嶺谷地區中阿帕拉契區域的特色。走向滑斷層***或稱平移斷層***大體上也因水平擠壓形成。其差別只在於,最易減壓的是幾乎平行於擠壓力的水平方向。斷層面基本上是直立的,沿側向運動。這種斷層分佈廣泛,往往導致大洋中脊發生斷錯。聖安德烈亞斯斷層是這種型別斷層著名的陸上例子,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時其最大位移有6公尺***20呎***。

  斷層的危害:

  正斷層:在正斷層中***檢視下面的動畫***,斷層面幾乎是垂直的。上盤***位於平面上方的岩石塊***推動下盤***位於平面下方的岩石塊***,使之向上移動。反過來,下盤推動上盤使之向下移動。由於分離板塊邊界的拉力,地殼被分成兩半,從而產生斷層。

  逆斷層:逆斷層的斷層面也幾乎垂直,但上盤向上移動,而下盤向下移動。這種型別的斷層是由於板塊擠壓形成的。 衝斷層與逆斷層的移動方式相同,但斷層帶幾乎是水平的。在這類同樣是由擠壓形成的斷層中,

  正斷層

  上盤的岩石實際被向上推移至下盤的頂部。這是在聚合板塊邊界中產生的斷層型別。

  平移斷層:在平移斷層中,岩石塊沿相反的水平方向移動。正如轉換板塊

  逆斷層

  邊界中所述,地殼塊相互滑動時形成這些斷層。在所有型別的斷層中,不同的岩石塊緊密地相互擠壓,在移

  平移斷層***走滑斷層***

  動過程中形成很大摩擦力。如果這種摩擦足夠大,這兩塊岩石將咬合,因為摩擦力使它們無法相互滑動。在這種情況下,來自板塊的力量繼續推動岩石,從而增大施加在斷層上的壓力。

  如果這種壓力大到可以克服摩擦力,岩石塊將突然向前運動。換句話說,當構造作用力推動“咬合”岩石塊移動時,積聚了潛在的能量。在這些板塊最終移動時,這些積聚起來的能量變成了動能。一些斷層的變動在地球表面形成了明顯變化,但也有一些岩石的變動發生在地表以下的岩石中,因此無法形成地表斷裂。

  產生斷層的最初震動,以及沿已經形成的斷層產生的突如其來的劇烈變動稱為主要震源。多數地震發生在板塊邊界,因為這是板塊運動張力最強的部分。地震會形成斷層帶,即相互交織的斷層組。在斷層帶,由一個斷層釋放的動能可以增大周邊斷層的壓力***潛在能量***,導致發生其他地震。這就是短時間內一個區域可能發生多次地震的原因之一。

  地震也常常發生在板塊中央。事實上,美國有記載的一系列強力地震就發生在北美大陸板塊的中央。1811年和1812年這些地震襲擊了幾個州,其震源位於密蘇里州。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科學家發現了該地震的可能來源:一條深藏於多層岩石層下面的斷層帶,它已經存在了6億年之久。

 

斷層

特別愛出汗的原因是什麼
凍雨是怎麼形成
相關知識
斷層是如何形成的
地球大氣層是如何形成的
過敏性鼻炎是如何形成的
黑頭是如何形成的
天坑是如何形成的閱讀題答案
極光是如何形成的
隕石是如何形成的
大海是如何形成的
磁場是如何形成的
玻璃是如何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