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煉太極拳的十二要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無論練習什麼,都需要有注意要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簡述

  一、練拳須從無極始

  修煉太極拳應處處結合太極陰陽之理來修煉。太極由混沌無極而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也就是通過陰陽的變化,化生出自然界萬事萬物。因此,修煉內功和拳術時,必須從無極入手,由無極而太極,然後兩儀、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宮、十合一而返無極。無極象始,無極象終。

  修煉方法一是要專練一個時期的無極樁,或每天堅持練一個小時左右的無極樁。二是每次練功練拳須從無極開始,由靜生動,自無生有,練畢迴歸無極靜站片刻,再練下一趟拳。三是每一式、每一動、每一圈均有無極始,再鬆回無極,式式如此,圈圈如此,修煉無極就是修煉靜功、內功,在靜修中培養丹田混元氣,也就是化生先天太極之氣。不修無極,難成太極。

  二、練拳似練樁功

  練太極拳的過程就是練內功、練樁功的過程。功夫來自樁功,慢練出真功,活樁有奇效。各拳種都非常重視樁功的練習。太極拳是內功拳,尤其注重樁功的修煉,不僅有專門的樁功修煉法,如無極樁、混元樁、採氣樁、開合樁、虛實樁、八法樁、九宮樁等,而且將樁功修煉法融進練拳之中,使練拳就是練樁功,練樁功就是練拳,即拳功合一。

  三、練拳似畫太極圖

  練太極拳的過程就是描繪陰陽太極圖的過程。太極是螺旋運動的環形混元體,通過旋轉開合達到陰陽的變化。萬物運動皆依此理,太極拳也不外乎此理。拳術套路中貫穿著各種螺旋纏絲和環形開合的動作,其實就是不同方向、不同方位運動的太極圖。一動一靜無不符合陰陽太極圖之法像,一開一合無不都是纏絲混元圈。時而畫平圓太極圖,時而畫立圓太極圖,時而畫螺旋開合太極圖,時而正畫,時而斜畫,處處似畫美麗的太極圖。

  四、練拳似休息

  “練拳似休息”是講:練拳練功要求心神安靜專一,全身內外周身協調。練拳的過程就是靜養休息的過程,全身內外不得緊張,處處筋肉放鬆,做到心靜安神。太極拳具有消除疲勞、恢復體力、愉悅心情、鬆弛神經的功能,是一種調養身心的養生運動,而不是疲勞身心的體力勞動,應當是越練越舒服。

  五、練拳似練丹田功

  練拳的過程也是練丹田的過程。太極拳是內功拳,全在於丹田之功,以丹田之氣發動肢體運動,才能真正練好太極拳。所以古人說:“練好丹田混元氣,走遍天下都不怕。”丹田功有兩種練法。一種是靜練,即意守丹田,這是過去道、儒、釋三家常用的方法,稱之為修真煉丹。一種是靜動練,即氣沉丹田和丹田呼吸,這是過去練內家拳的人常用的。

  六、練拳似自我按摩

  練太極拳的過程亦是自我按摩的過程。古人稱之為“氣血周流自按摩”。當練到丹田能自發地一呼一吸,混元氣能鼓盪發動時,即腹內鬆靜氣騰然,促進了腹肌伸縮和膈肌升降活動,起到了自我按摩腹部和大小腸、膀胱、脾胃、腎臟等內臟器官的作用。當練到會陰下丹田能自動地一伸一縮,而且發熱跳動時,起到了自我按摩膀胱和肛門括約肌的作用。練拳時旋腰轉脊,兩腰抽換,命門與腎發熱,起到了自我按摩兩腎與命門的作用。胸腹開合折疊,運化胸中太和元氣,調節了胸、腹腔壓力,起到了自我按摩心肺脾肝腎五臟的作用。

  周身十八個關節小球的螺旋纏繞,起到了伸筋撥骨,舒縮肌膚、血管、神經,滋潤骨膜、靈活關節的自我按摩作用。當練到身上發熱、或筋肉跳動、竅位發熱發脹或跳動、熱流串動、甚至熱氣盤旋全身時,就起到了自我按摩肌膚、筋韌和穴位的作用。另外,鬆氣震腳所產生的顫震,鬆氣放勁所產生的顫抖,一鬆一緊時的收斂和充張,以及眼神的收放與顧盼,都具有自我按摩的作用。

  七、練拳似吐納換氣

  練太極拳就是在練吐納術,練功練拳的過程就是吐故納新、採氣換氣的過程。古人說:“開合即為拳經。一開一合,拳術盡矣。”開合是由內而外的開合,是意氣開合帶動肢體內外、臟腑經絡、筋骨肌膚的開合。開合其實就是吐納,就是呼吸,就是收放,就是內氣與外氣的出入交換。首先是丹田開合。拿住丹田練內功,哼哈二氣妙無窮。哼哈二氣就是丹田的一呼一吸、一開一合、一吐一納。呼吸往來氣通周身,從而帶動了全身之氣的開合呼吸吐納。再進一步,周身內外、臟腑器官、經絡竅位、肌膚毛孔也都在開合呼吸、吐納換氣。

  一開氣開、竅開、百脈開、肌膚開、毛孔開;一合氣合、竅合、百脈合、肌膚合、毛孔合;一呼氣呼、竅呼、百脈呼、肌膚毛孔皆呼,排出體內濁氣;一吸氣吸、竅吸、百脈吸、肌膚毛孔皆吸,納入清新氧氣,甚至眼、耳兩竅都參與吐納換氣。這種由丹田先天自然呼吸法形成的周身一家的吐納呼吸機制,能更有效地促進新陳代謝,清除體內垃圾,增強細胞再生能力,營養內臟組織器官和肌膚骨骼,培植太和元氣,涵養浩然正氣,充實混元內氣,增強衛氣能量,形成護體氣膜。不僅能防病抗疾,而且能延緩衰老,還具有抗擊打能力。

  八、練拳似調劑

  練太極拳的過程就是平衡陰陽,轉換陰陽,調劑陰陽的過程。易曰:“一陰一陽之為道。”世界上任何事物,包括人體本身,都由陰和陽兩方面組成的對立統一的太極整體。“道”是關於世界本原和事物運動規律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太極即為陰陽之大道。太極拳是太極中之小道,是調劑人體陰陽的方法。陰陽平衡,在體則氣血兩旺,身體健康;在用則周身穩固,不懼他人推撞。偏陰偏陽,在體則氣血不和,身患疾病;在用則頂癟丟抗,受制於人。從事物屬性來看,“天為陽,地為陰”,故上為陽,下為陰;“水為陰,火為陽”,故血為陰,氣為陽;腎水為陰,心火為陽;柔為陰,剛為陽。從事物運動來看,動為陽,靜為陰;開為陽,合為陰;虛為陽,實為陰。

  所以練拳時,必須陰陽相合,上下相隨,氣血調和,心腎相交。必須陰陽匹配,左右對稱,高下相召,屈伸相應。必須陰陽各半,剛柔各半,虛實各半,不可過陰、過陽、過實、過虛、過剛、過柔,不偏不倚,無過不及。必須陰陽互為其根,轉陰成陽,積柔為剛,由靜生動國,欲上先下,欲左先右,欲前先生,欲開先合。而又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開中合,閤中開;靜中動,動中靜,虛中實,實中虛;柔中剛,剛中柔。陰陽互濟,太極為真。

  九、練拳似舒通經絡

  練拳的過程是氣滿開竅通三關,以意行氣通經絡的過程。人體是一個以臟腑經絡為記憶體聯絡的有機整體。經絡遍佈全身,是人體氣、血、津液運動的通道,有如網路一樣聯絡周身,將人體所有的內臟器官、孔竅以及皮毛、筋肉、骨骼等組織緊密地聯結起來,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而且又有陰陽之分,各有所繫和循行位置,宛如一陰陽太極球體。經絡具有通行氣血,營衛全身,溫養臟腑組織器官,濡利筋骨關節,調節陰陽平衡,抗禦外邪和保衛機體的作用。太極拳混元開合、螺旋纏繞的環形運動,完全與經絡的走向交接規律、表裡相合關係以及迴圈流注次序相一致,如環無端,流行不止,環周不休。

  如立圓混元圈運動時,氣沿任督兩脈迴圈周流;平圓混元圈運動時,氣沿帶脈環繞盤旋;環形雙分開合時,氣沿衝脈環周流行;而又同時沿手足陰陽十二經絡迴圈周流。開時,太和元氣胸中化,由內向外,沿手三陰從胸開至手,與手三陽交;合時,由手三陽返回,從手走頭與足三陽相交,並一起從頭走足下交足三陰,再從足走腹而相合,復又交手三陰。如此交接迴圈,周流全身,疏通經絡。這是氣滿開竅自周流,無須專門導引,只用心意旋轉混元太極拳圈即可達到陰陽迴圈、疏通經絡的目的。

  十、練拳似在氣中游

  練太極拳好比是在空氣中游泳一樣。太極拳是意氣運動、肢體運動、外形運動、拳術運動,其實是內部心神意氣運動的結果。當練到內氣流動與肢體外動相一致時,這才叫內外合一,就會感覺到四肢百骸蕩然無存,不知我之為身,身之為我,惟有意氣在流動。意開氣亦開,意合氣亦合,意轉氣亦轉,意升氣亦升,意降氣亦降,意動全身內氣都在動,這才叫周身一家,就會感覺到“虛而靈、靈而通、通而變、變而化、化而虛空、空而飄緲”之內景,飄緲欲仙,似脫胎換骨一樣,手虛、腳虛、身虛、心虛、意虛、神虛,處處虛靈。

  此時內氣與空氣融合為一體,如同在空氣中游泳一般,進退沉浮,左右盤旋,忽上忽下,一片神行。修煉至此感覺,是最佳狀態,是高階運動的享受。

  十一、練拳似修心養性

  練功練拳是修心養性、靜養身心的全過程。求無極、養內氣、練樁功、調陰陽、通經絡、運開合、吐故納新、丹田用功,這些都是與修心養性分不開的。人有三寶精、氣、神,又有七情和六慾。三寶無損身健康,三寶有損則生病,耗盡即死。人在幼年,不受七情六慾之憂,可以保持人身先天之三寶。到成年後,眼、耳、口、鼻、舌、心、意等七竅的活動逐漸增多,太過了則精、氣、神三寶逐漸有所損傷,導致陰陽之氣不平衡,陽衰陰盛,身體漸衰,抵抗力減弱。

  若受到六邪外感與七情內傷,就會生病。六邪外感首先是風,一風可生百病,由面板毛孔侵入肺,再傳至其它各經臟腑。受風后極易感受其它五種邪氣,亦可同樣傳至其他各部位,產生病症。

  十二、練拳似天人合一

  修煉太極拳是使天、地、人三才合一的過程。太極是天地陰陽之大道,太極是化生萬物之祖氣。道即氣,氣即道,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包羅永珍。太極拳是小道,本於太極陰陽之大道。修煉太極,不僅要修煉拳術之小道,還要修煉太極之大道。道無止境,修無止境。用大道思想來修煉人體自身陰陽,修煉人與人、人與事、人與自然的相互陰陽,不斷完善自我,超脫自我,昇華到與天地同在。修煉時,要將自身小太極融於天地大太極之中,逐漸達到天地人三才合一的境界。

  太極拳的總體特點

  太極拳在技擊上別具一格,特點鮮明。它要求以靜制動,以柔克剛,避實就虛,借力發力,主張一切從客觀出發,隨人則活,由己則滯。為此,太極拳特別講究“聽勁”,即要準確地感覺判斷對方來勢,以作出反應。當對方未發動前,自己不要冒進,可先以招法誘發對方,試其虛實,術語稱為“引手”。一旦對方發動,自己要迅速搶在前面,“彼未動,己先動”,“後發先至”,將對手引進,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轉移對方力量,乘虛而入,全力還擊。太極拳的這種技擊原則,體現在推手訓練和套路動作要領中,不僅可以訓練人的反應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體素質,而且在攻防格鬥訓練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太極拳技擊法皆遵循陰陽之理,以“引化合發”為主要技擊過程。技擊中,由聽勁感知對方來力大小及方向,“順其勢而改其路”,將來力引化掉,再借力發力。

  太極拳的八種勁:掤用於化解或合力發人,捋用於借力向後引力,擠對下盤的外掤勁,按對上盤的外掤勁,或作反關節拿法,採順力合住對方來力,或作拿法,挒以側掤之勁破壞對方平衡,肘以肘尖擊人,靠以肩膀前後寸勁擊人.太極拳是一種技擊術。其特點:“以柔克剛,以靜待動,以圓化直,以小勝大,以弱勝強”。

  全面性

  太極拳是一項全面的系統工程,是一種具有漢族傳統文化特色的綜合性學科,它涉及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以及與人體本身有關的問題,包括古典文學﹑物理學﹑養生學﹑醫學﹑武學﹑生理學﹑心理學﹑運動生物力學等,體現東方文學的宇宙觀﹑生命觀﹑道德觀﹑人生觀﹑競技觀。

  適應性

  太極拳動作柔和﹑速度較慢﹑拳式並不難學,而且架勢的高或低﹑運動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據個人的體質而有所不同,能適應不同年齡﹑體質的需要,並非年老弱者專利。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親身實踐,無論是提高技藝功夫,還是益壽養生,無論是個人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參與太極拳,並從中獲取各自需要。

  安全性

  太極拳鬆沉柔順﹑圓活暢通﹑用意不用力的運動特點,既可消除練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勁,又可避免肌肉﹑關節﹑韌帶等器官的損傷性。既可改變人的用力習慣和本能,又可避免因用力不當和呼吸不當引起的胸悶緊張﹑氣血受阻的可能性。
 

太極拳的練習要旨特點是什麼
太極拳養生的八大理由有哪些
相關知識
修煉太極拳的十二要點
修煉太極拳的十二個思想
修煉太極拳的三大要領
二十四式太極拳的練習要點有哪些
修煉太極拳的內功心法
修煉太極拳的祕訣
修煉太極拳的煩惱
修煉太極拳的好處
靜心修煉太極拳的好處
楊氏太極拳的十個要領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