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痛是怎麼形成的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足跟一側或兩側疼痛,不紅不腫,行走不便。又稱腳跟痛。是由於足跟的骨質、關節、滑囊、筋膜等處病變引起的疾病。為什麼跟骨痛,以下就是小編做的整理,希望對你們有用。

  跟骨痛的原因

  跟骨骨刺:

  跟骨痛多見於老年患者,當有足跟痛時,經過拍攝X光片,可以發現跟骨結節處有大小不一的骨刺形成。但是,臨床上發現骨刺不是導致疼痛的直接原因,只是隆起的骨刺,更容易使區域性組織受到摩擦、勞損,產生無菌性炎症。其足跟疼痛的程度與區域性炎症反應的輕重有關,而與骨刺大小無直接關係。

  足底跖腱膜炎:

  足底跖腱膜是足底維持正常足弓、緩衝震盪、加強彈跳力作用的腱性組織。長時間的行走、過度的負重,都會引起跖腱膜的勞損,導致區域性無菌性炎症,而出現疼痛症狀。

  足底脂肪墊萎縮:

  老年人的足跟痛較為複雜,除了以上兩種可能的原因外,還有老年人本身的足底脂肪墊萎縮,其緩衝震盪、防止摩擦的作用減弱,使區域性更容易受到損傷而出現疼痛。

  臨床上診斷足跟痛的方法和發病原因:一般講,除了藉助於相應的輔助檢查如X光片外,主要由專業的足科醫師,經過臨床查體,基本可以明確診斷,也可以應用治療性手段來區分,例如:老年人由於足底脂肪墊萎縮引起的足跟痛,當應用區域性封閉治療時,是沒有療效的。

  跟墊痛

  常發生在老年人,跟墊是跟骨下方由纖維組織為間隔,以脂肪組織及彈力纖維形成的彈性襯墊;青年時期,跟墊彈力強,可以吸收振盪。老年時,跟墊彈力下降,跟骨在無襯墊的情況下承擔體重,嚴重時可形成瘢痕及鈣質沉積,引起足跟痛。跟墊痛與跖筋膜炎不同,在整個足跟下方都有壓痛。治療方法為使用海綿跟墊或足跟痛安康膏外用。

  跟骨後滑囊炎

  最易發生在跟腱與面板之間的滑囊,由不合適的高跟皮鞋摩擦損傷引起。滑囊壁可變肥厚,囊內充滿滑液,區域性腫脹,並有壓痛。治療方法宜改善鞋型。若滑囊腫脹不消,可以穿刺吸引,並可注入氫化考的鬆。

  跟骨骨突炎

  常發生於8~12歲的男孩,病變與小腿脛骨結節骨突炎相似,是在發育過程中,未癒合的骨骺受肌腱牽拉引起的症狀,疼痛在跟腱附著點下方,可雙側同時發病。跑步與足尖站立可使症狀加重。骨骺癒合後症狀自然消失。一般作對症處理,可使患兒減輕活動,也可用跟墊減輕跟腱對跟骨的拉力。

  跟骨痛怎麼辦?

  中醫解析

  足跟痛是一種常見病,以足跟腫脹、麻木疼痛、區域性壓痛、行走困難為特徵。足跟痛又稱跟骨骨刺或跟骨骨質增生。在中醫學屬於“骨痺”範疇,發病原因多與老年腎虧勞損,外傷和感受寒溼有關。日久或初起之足跟痛,選擇眾多祛風除溼、溫經散寒、軟堅消腫、活血鎮痛的中藥浸泡或者是足跟痛安康膏外敷足部,不損傷面板、無毒副反應。

  中藥治療

  傳統中醫對足跟痛之症早有研究,隋代著名醫學家巢元方稱足跟痛為“腳根頹”,書雲:“腳根頹者腳跟忽痛,不得著也,世俗呼為腳根頹。”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大醫學家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稱之為“足跟痛”,必須使用足跟痛安康膏。膏藥是祖國醫學的一朵奇葩,古有“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藥即內治之藥,所異者,法耳”、“膏藥能治

  病,無殊湯藥,用之得法,其響立應”等說法。由於膏藥具有較高的稠度,故具備有效成分含量高、析出速度緩慢、作用長期持久、區域性療效切實等優點,外用足跟痛安康膏堅持使用,效果不錯。

  也可以打封閉針,效果快,相對費用便宜。先在疼痛點注射一針,看疼痛情況可以半個月以後加強一針。但封閉針不能保證徹底解決。

  年輕女性慎用,是激素類藥,會導致2-3個週期月經不調,半年內最好不要懷孕。

  “封閉針是將藥物注射到疼痛的部位,達到消炎、止痛的目的,並有緩解區域性肌肉緊張的作用。時間長的可管數年以上,短的數週,視病情輕重,時間長短不定。這是一種對症治療措施,對消除區域性的疼痛症狀有較好的效果。

  中醫辨證治療

  1.分型治療 1.腎陰虛型:足脛時熱而足跟痛,用六味丸加龜板、肉桂。

  2.腎陽虛型:不能久立而足跟痛,用八味丸。

  3.挾溼型:重著而腫,用換骨丹、史國公藥酒。

  4.溼痰流注型:用導痰湯加木瓜、萆薢、防己。

  5.氣血兩虛型:用補中益氣湯、十全大補湯。

  6.血熱型:用四物湯加知母、黃柏、牛膝***見《醫學入門·腳氣》***。

  藥物組成:川芎20克,川烏20克,川牛膝30克,川斷30克,川椒20克,威靈仙30克,木瓜20克,透骨草30克,雞血藤30克,元胡20克,乳香20克,沒藥20克,芒硝***另包***50克,食醋250毫升。

  方解:方中川烏、川椒、威靈仙、透骨草、雞血藤祛風散寒,通經活絡;元胡、川芎、乳香、沒藥活血散瘀,行氣舒筋;木瓜、川斷、川牛膝補肝腎,強筋骨;芒硝軟堅散結,消腫止痛;食醋含醋離子,有較強的滲透作用,可助活血化瘀,軟堅散結之力。諸藥水煎薰洗,藥物作用於區域性,滲透肌膚,直達病所,促進氣血流通,改善區域性血液執行,軟化骨刺,促進炎症吸收,從而使症狀緩解或消除。

  用法:將前12味藥加冷水3000毫升,浸泡12小時,煮沸30~40分鐘,倒入盆內,加芒硝、食醋攪勻。先用熱氣燻蒸患處,待水溫不燙時浸洗患足。水溫下降時可再加熱,每次薰洗時間不少於1小時,早晚各1次。1劑藥可用兩天。

  手術治療方法

  ①足跟骨刺切除術,對於頑固性跟骨痛,X片證實有骨刺者,在跟骨內側作一切口,進入跟骨,將跟骨內側骨

  手術治療足跟痛

  刺全部銼除。

  ②跟骨鑽孔術:對跟骨內壓高者適用,目的是使增高的跟骨內壓降低,治療頑固性無骨刺的跟痛症,仍在跟骨內側切口,達跟骨後,將跟骨內側鑽孔7~10個,效果達90%。

  ③跟骨神經切斷術:對於無原因頑固性足跟痛可採用此法,不過是一種破壞性手術,將跟骨脛後神經支和腓腸神經支切斷。

  ④跟骨滑囊切除術:是將跟骨結節滑囊及跟骨下滑囊切除。

  ⑤平足症的跟骨截骨術:目的是通過跟骨截骨使跟骨角增大,外翻的跟骨擺正,使跟骨有一個良好的生物支架。

  家庭偏方治療

  1.足跟痛消除法:雙手扣腦後站立,然後蹲下,立刻再起來,如此為1次。每天做200次,分2回進行,3個月可見效。

  2.藥浸法治足跟痛:取蘇木、白附子、麻黃、當歸、川芎各30克,水煎浸洗腳部,同時用手搓揉足跟,以利藥液浸入肌膚。每次15分鐘,每日2次。

  3.尿漬法治足跟痛:取較大的花崗石,煅燒後置於地,以童尿漬於上並立即將足跟部置於石上,任水汽蒸騰,切勿燙傷腳。無花崗石可用鐵塊代之。臨床常用芒硝飽和液與白酒調勻,取代童尿,亦效。

  4.點穴按摩法治雙足跟涼痛:用一手拇指尖盡力捏壓另一手內掌紋盡處掌根部位***稍偏拇指側***,施術手另四指握手背作依託,在患者能接受的情況儘量用力。捏壓3分鐘後,變為一鬆一壓,有規律、有節奏地點穴36次為1遍,緩解後再繼續捏壓5分鐘。用此法治病:右足跟痛,點壓左手;左足跟痛,點壓右手。雙足跟痛,可先後點壓雙手穴位。一般治療5日後,病癒。注:***此法用於骨質增生型足跟痛效果不大***。

  5.祁艾、烏梅法治足跟痛:取祁艾60克,烏梅10克,放入水中煎出藥汁,倒入盒內,再將燒磚燒紅放入藥液盆內,患足放於蒸汽上薰洗,並用衣物遮蓋,待藥冷至溫度適當後,將患足跟底部放於磚塊上乘熱下壓數分鐘***藥液可以反覆使用***,每日l~2次,連續7~10天為1個療程。

  其他療法

  1.土製醋薰法:用醋1000毫升加木瓜、透骨草、紅花、牛膝各30克加石子半斤裝於布袋中,在熱火中煮沸取出,待其不燙腳後墊於足底,及足跟疼痛處。每日兩次,早晚各一次。

  2.區域性封閉法:用l~2%普魯卡因加醋酸強的鬆龍12.5毫克,注射於疼痛處,對減輕疼痛有很好的效果。由於封閉針是激素類藥物,年輕女性慎用,會導致2-3個週期月經不調,半年內最好不要懷孕。

  3.物理療法:可進行理療,區域性熱敷,醋離子透入療法。
 

骨病健康養生小知識
筋膜炎的原因
相關知識
跟骨痛是怎麼形成的
足跟骨刺是怎麼形成的
頭痛是怎麼形成的
內生軟骨瘤是怎麼形成的
骨癌是怎麼形成的
偏頭痛是怎麼形成的
小兒先天性胯骨錯位是怎麼形成的
痛風是怎麼形成的
紅血絲是怎麼形成的
黃褐斑是怎麼形成的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