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荷塘月色》一文,是一篇寫景散文,又是一篇抒情散文。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範文1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散文的經典之作,其清新的語言、靈巧的構思、寫景狀物的高超技藝讓人歎服!

  經常聽老師上《荷塘月色》的公開課,沒發現好的使人難忘的好課,自己上來也覺得無趣。一篇如此優美的抒情散文到了老師手裡怎麼就變樣、變味了呢?

  抒情散文不好上,我想是許多老師一致的看法。原因不一:情感不好把握有之,分析不到位有之,不知從何講起有之,等等。而《荷塘月色》是眾多散文中比較難上的一篇,不好找突破口,我上課喜歡找突破口。你從文眼“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開始,但不好繼續講下去,想去開導學生,課堂死氣沉沉。你從作者行程開始,顯得單調膚淺。你從朗讀開始,課堂重點不突出。難,真的難,難於上青天了。大多老師上公開課喜歡分析描寫荷香月色的那幾段,因為比較好駕馭。

  範文2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寫景散文,是必修二中專題四“慢慢走,欣賞啊”這一專題中的一篇散文。這是一篇以寫景為主的抒情散文。寫於1927年7月,那時作者在清華大學教書,住清華園西院。文章裡描寫的荷塘就在清華園。這篇文章,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清淡素雅、超凡脫俗的月下荷塘圖。教材中要求的是欣賞文章的意境美,因此我在設計教學時,使注意從意境這方面進行切入來學習欣賞這篇文章。“意境”顧名思義,即“意”與“境”的組合,意為作者的情感,而“境”則為外在事物,所謂“意境”即為作者內在情感與外在景物的有機結合,情景交融。

  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首先注意讓學生體會荷塘之美,月色之美,以及在描寫荷塘月色時所用的語言之美,並探究語言刻畫的手法,其次是讓學生領悟一切景語皆情語,探索朱自清先生在本篇文章中蘊藏的情感,緊扣開頭的第一句***文眼***“這幾天心裡頗不平靜”對全文進行思想感情上的分析,因此我安排了兩課時,第一課時重點鑑賞文章的語言,欣賞美麗的荷塘月色之景,第二課時從景入情,對其情感和所表達的思想進行分析,感受文章的意境美***散文就是美文,是文質相稱,形神俱美的藝術品***,古人說“文因質立,質資文宣”。散文的美表現咱內容和形式上的完整結合。《荷塘月色》就是這樣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

  上完這節課後,我感覺最為得意的地方就是評點這一環節。讓學生在評點課文時,學生對於文章的點評非常到位,甚至於有些學生的點評替代教師的講析,例如:有一位學生說:文中的第四段中曲曲折折的荷塘,“曲曲折折”寫出了荷塘形狀的不規則也寫出了荷塘迴環曲折的美感,而田田則寫出了荷葉之多,亭亭寫出了荷葉之高,荷葉的動感,荷葉的美,疊加了嫋娜,節奏羞澀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荷葉嬌羞之態,像少女一般的美,而寫流水則脈脈一詞來描述,把水寫活了,寫出了人的感情。

  得意之二便把文中使用疊詞的句子讓學生改寫,對比改寫之後與之前對照,有什麼不同,領會疊詞在文中使用的作用,並讓學生舉出使用疊詞較多的詩詞,進行對比教學,讓學生學會從語音,語言節奏的角度來鑑賞詩詞、散文,讓學生在自主學***找解決問題的好處,此處教師的預設在課堂中注意讓學生去自主探究,自發生成,避免了出現老師預想不到的事情並且學生在對比中也學習到了方法。

  而談起本節課的不足,則有很多,試舉一兩個作為典型代表:

  首先第一處便在引導學生本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的時候教師只注重了自己的預設,而忽略了在此中的引導,以至於教師一味的把學生往自己設定好的路子上引,卻引不過來,學生不明白教師在想的什麼,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因此,讓我感覺到在預設與生成中,教師的引導作用不可忽略。

  另一個是上課時的語速太快,提問時沒有注意語言輕重緩急,讓學生不能抓住問題的要點,使得課堂上學生的反應較慢,無法達到預設的理想狀態,讓學生無法從老師的語言中體味到文章舒緩朦朧的意境美。這也是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範文3

  《荷塘月色》一文,是一篇寫景散文,又是一篇抒情散文其寫景特點值得我們學習,寫荷塘上的月色,寫月光下的荷塘,相當成功作者表現的情感是複雜的,既有淡淡的憂愁,又有淡淡的喜悅低調情緒籠罩著全文,如作者心裡不寧靜,路是幽僻、幽靜的,雲、月是淡淡的,樹色是陰陰的蟬聲與蛙聲雖熱鬧,但與“我”無緣不滿現實,但又不得不回到現實中來至於喜悅,課文開頭忽然想到日日走過的荷塘,“總該有另一番樣子吧”,於是欣然前往通向荷塘的小路,往日陰森森的,“今晚卻很好”,便覺得自己是個“自由的人”了到了荷塘,心繫美景,暫得自由,怡然自得之情頓生於是,由賞景想到古人採蓮那個“熱鬧的季節”“風流的季節”,淡淡喜悅之情也是籠罩在全文的我認為,本文的教學,應加強朗讀,通過朗讀體會文章的韻味,通過反覆誦讀體味作品寫景語言精練、優美的特點及其表達效果。

  本文的教學,我力圖引導學生了解作者創作的心情以及這種心情的普遍意義綜觀全文,《荷塘月色》其實揭示了人類心靈棲居的三個世界***文章的普遍意義之所在,教學中儘可能地拋開具體的寫作背景分析理解***,亦即人類的三個心靈家園現實世界造成了人類心靈的種種煩惱和痛苦,“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使我們的心靈不得安寧,所謂“人活著就是為了含辛茹苦”,“思量墮地一聲哭,領取為人萬種難”作者一開頭就說“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點明現實世界造成了內心的苦悶、煩惱作者想擺脫掉這種苦悶、煩惱,就不得不暫時離開這個“家”,去追尋另一片寧靜的天地但現實世界又是人類心靈無法逃避超脫的逃避只能是暫時的***也許只有生命的終結才是永久的逃避***,現實終須面對《荷塘月色》中作者最終回“家”是必然的結果理想世界則是人類心靈之夢想家園,它只能以想象的方式棲居而無法置身但有它存在,我們人類的心靈就不會在現實的苦難中沉淪、墮落***古人採蓮那個“熱鬧的季節”“風流的季節”其實就是作者的理想世界***而處於現實與理想之間的那個心靈家園***有的資料把這在文中的體現概括為“荷月世界”***,她常能使我們在現實與理想的衝突中得到暫時的排解***比較明顯的反映在中學教材中的古有柳宗元、蘇軾等***清淨、自由的“荷月世界”,使作者一走進月色下的荷塘,一下子就感受到了這一世界的美妙:“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個世界裡”“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裡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心靈上的一切煩惱、疲憊,在進入荷月世界的剎那,似乎都煙消雲散了,作者幾乎為這種心靈的自由輕鬆而狂喜而陶醉了:“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荷月世界”,它只能給予人類心靈暫時的超脫與自由,它與現實世界相鄰,現實世界的種種煩惱與苦悶,可能會在不經意間隨風而起,乘隙而入文章結尾,作者在懷古思鄉中背手踱步、躑躅徘徊,已經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想像之中,“輕輕地推門進去”““輕輕”這一疊詞,似乎還有“難得後來片刻逍遙”的淡淡的輕鬆感,推門進屋回到家中,卻“什麼聲息也沒有”,作者從美好自由的追求中又回到了現實世界┅

  
的人還:

將相和反思回顧
桑葚酒的功效有哪些
相關知識
荷塘月色教學反思
廣場舞荷塘月色教學視訊
荷塘月色教案優秀教案
人教版日月潭教學反思
年月日教學反思
荷葉母親教學反思
七年級荷葉母親教學反思
愛什麼顏色教學反思
認識年月日教學反思認識年月日課後反思
日月明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