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先天性胯骨錯位是怎麼形成的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小兒先天性胯骨錯位是小兒比較常見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導致在出生前及出生後不能正常發育。下面由小編為你詳細介紹小兒先天性胯骨錯位的相關知識。

  形成小兒先天性胯骨錯位的原因

  有許多理論闡述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病因,如機械因素、內分泌誘導的關節鬆弛、原發性髖臼發育不良和遺傳因素等。

  臀位產時有異常屈髖的機械應力,可導致股骨頭後脫位。韌帶鬆弛曾被認為是重要發病因素,妊娠後期母親雌激素分泌增多會使骨盆鬆弛,有利於分娩,也使子宮內胎兒韌帶產生相應鬆弛,在新生兒期較易發生股骨頭脫位。

  但很難以單一的因素來解釋本病的原因,一般認為遺傳和原發性胚質缺陷對發病可能起重要作用。胎兒的髖關節開始是間質性軟骨形成的裂隙,先呈深凹圓形,然後逐漸變淺,呈半圓形。

  出生時,髂骨、坐骨及恥骨僅部分融合,髖臼窩極淺,所以分娩時胎兒髖關節有很大的活動幅度,以使胎兒容易通過產道。因此,胎兒在出生前後這段時間內,最容易發生髖關節脫位。若胎兒下肢置於伸直內收位,則股骨頭不易置於髖臼的深處,極易脫位。

  小兒先天性胯骨錯位症狀體徵

  ***一***站立前期

  新生兒和嬰兒臨床表現較輕,症狀常常不明顯。主要特點是髖臼發育不良,活關節不穩定。往往不能引起家長的注意。如果發現有下列體徵時應視為有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可能。

  1.兩側大腿內側面板皺褶不對稱,患側皮皺加深增多。

  2.患者會陰部增寬,雙側脫位時更為明顯。

  3.患者髖關節活動少,活動時受限。蹬踩力量較健側弱。常處於屈曲位,不能伸直。

  4.患者肢體短縮。

  5.牽拉患者下肢時有彈響聲或彈響感,有時患者會哭鬧。

  ***二***脫位期

  患兒一般開始行走的時間較正常而晚。單側脫位時,患而步態跛行。雙側脫位者,站立時骨盆前傾,臀部後聳,腰部前凸特別明顯,行走呈鴨行步態。患者仰臥位,雙側髖、膝關節各屈曲90°時,雙側膝關節不在同一平面。推拉患側股骨時,股骨頭可上下移動,似打氣筒樣。內收肌緊張,髖關節外展活動受限。

  Trendelenburg徵***單足站立試驗***呈陽性:在正常情況,用單足站立時,臀中、小肌收縮,對側骨盆抬起,才能保持身體平衡。如果站立側患有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時,因臀中、小肌肉鬆弛,對側骨盆不但不能抬起,反而下降。

  小兒先天性胯骨錯位的併發症

  1.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此係醫源性併發症,主要是機械性壓力致動脈缺血所致。Salter提出5條診斷標準:

  ***1***復位後1年,股骨頭骨骺核仍不出現。

  ***2***復位後1年,現存骨骺核生長停滯。

  ***3***復位後1年,股骨頸部變寬。

  ***4***股骨頭變扁,密度增加或出現碎裂現象。

  ***5***股骨頭殘餘畸形,包括頭變扁變大、扁平髖、髖內翻、股骨頸短寬等。

  2.術後再脫位術後再脫位雖然發病率不高,但一旦發生,預後不良,可發生股骨頭壞死和關節僵硬,應盡力預防。其產生的原因主要是關節囊緊縮不理想,這是最常見的原因;其次為前傾角過大而未給予矯正;還有頭、臼不對稱,處理不好等原因。應加強預防,一旦發生,應及早手術處理。

  3.髖關節運動受限或僵硬此併發症較為常見,患者年齡越大,發生率越高,脫位股骨頭位置越高,髖關節周圍攣縮越重,若未行矯正,極易發生髖關節運動受限或僵硬,特別是術後應用髖人字石膏固定者更易發生,應加強術後的早期關節功能鍛鍊,採取髖關節外展石膏支架固定,術後1周應坐起練習活動。也可不用石膏固定,術後採用持續性被動活動***CPM***進行關節功能鍛鍊。

  小兒先天性胯骨錯位的預防

  孕婦懷孕期間不要彎腰曲身幹活。儘量讓丈夫幹活。以避免出生後的孩子得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在懷孕期間的10個月裡,孕婦要仰坐,孕婦不要彎腰曲身幹活。

  此病為新生兒期的常見畸形疾病,做好早期發現,診斷,及時處理,大多可獲得良好療效。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預防注意:自行檢查的方法

  首先觀察新生兒下肢的外形,可見兩側,臀部增寬,大腿短粗,小腿細長,如為單側脫位,我們可看到兩側腹股溝的皮紋長短不一,而且患側臀部及大腿皮紋也會增多、加深,會陰部增寬。如發現上述情況,可再進行以下試驗,以進一步確定有無髖關節脫位。

  ***1***讓新生兒平臥,將其兩足齊平,兩踝部靠攏,然後屈膝約90°。如發現雙膝高低不平,則是由於股骨脫位後上移引起,高側則為脫位側。

  ***2***讓新生兒平臥,使其屈膝、屈髖各90°***成直角***,然後握住毛毛雙膝外展,如為正常,應雙膝外側能夠觸及床面。如有脫位,則不能觸及床面。有的在外展至75~80°時會突然有一彈跳感,以後才觸及床面。

  如果在孩子走路後才發現此病,那麼就要採取一系列的手術治療。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治療越早越好,如果在嬰兒期治療,孩子走路正常,也不會在以後的生活中有什麼影響。但是如果耽誤了治療,就有可能造成永久性的跛行,或是髖關節炎。


宇宙是否有邊緣
嬰兒青胎記是咋形成的
相關知識
小兒先天性胯骨錯位是怎麼形成的
慢性扁桃體炎是怎麼形成的
女性子宮肌瘤是怎麼形成的
包裹性胸腔積液是怎麼形成的
小兒先天性巨結腸迴流灌腸護理的心得體會
先天腦癱是怎麼形成的
小兒黃瘤病是怎麼形成的
小兒糖尿病是怎麼形成的
天氣是怎麼形成的_一看便知
畸形兒是怎麼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