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的太極療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5日

  太極拳乃動靜結合、內外兼修之功法。下面由小編給您介紹:。歡迎閱讀!

  

  【概述】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徵,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徵、頸椎間盤脫出症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本病主要由於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從而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屬中醫學“痺證”範疇。臨床辨證主要分為肝腎虧虛、風寒溼痺兩種型別。大約30歲之後,人的頸椎間盤就開始逐漸退化,含水量減少,並伴隨年齡增長而更為明顯,易誘發或促使頸椎其他部位組織退變。從生物力學角度來看,第5~6、第6~7頸椎問盤受力最大,因此,頸椎病的發生部位在這些節段較為多見。

  【健身原則】活血化淤,疏筋通絡。

  【太極渾圓樁】 身體正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緩緩上提到胸前,雙手外拉而抱圓,兩腿自然平衡站立,既不外撇,也不內扣,基本接近自然。兩手指尖相距一拳之遠,指尖相對,掌心向內,十指自然分開.手掌與胸距離約30釐米。兩眼向前平視***閉目或半閉目亦可***,口似張似閉,以鼻自然呼吸。意念誘導:頸部“鬆”、“通”。站樁勞累或年老體弱、病情嚴重者可採用坐式。站、坐式可以相互調整。用這個功法每天可多練習幾次,每次大約需要5分鐘的時間。站累了可用坐式,休息以後又可以練站式。


  【太極健身法】 解決頸肩問題的鑰匙——雲手健身法

  ***1***動作操練:鬆靜站立—— 兩腳開立—— 兩臂前舉—— 轉腰落掌—— 左右換手—— 轉腰左雲手—— 左轉看手—— 左右換手—— 轉腰右雲手—— 右轉看手—— 左右換手—— 轉身平抹—— 落手開立—— 鬆靜站立—— 按揉後溪穴。。

  ***2***技術要求:身體轉動要以腰為軸,鬆腰,活胯,不可忽高忽低。兩臂隨腰的轉動而轉動,動作要自然圓活,速度要緩慢、均勻。

  ***3***練習次數:重複多次。 ***4***時間:5分鐘以上。

  ***5***意念:①起勢,吸氣:兩臂慢慢向前平舉,兩手高與肩平,與肩同寬.手心向下。用意念指揮兩掌隨著吸氣徐徐直臂上提,同時收小腹,提舡門。意念:氣從雙腳一膝一下丹田一中丹田***膻中穴***。兩掌提至與肩同高,掌心向下,隨呼氣兩掌在體前徐徐下按,同時屈膝下蹲,鬆小腹,鬆肛門。②吸氣:重心移向左腿,腰左轉,左掌旋轉向上提起,提至指尖斜朝上,手心對鼻尖。右手放鬆落下,腰左轉不停,雙手隨動,同時收小腹.提肛門。意念:氣從腳一膝一下丹田一中丹田***膻中穴***。呼氣:意在右腕放鬆上提,左手下落***換手***成右上左下。意在右手上提,勁點在腕骨,同時鬆小腹,鬆肛門。意念:氣從中丹田一肩一肘一腕一指尖***十宣穴***,中氣氣沉丹田。③收勢,呼吸意念同起勢。最後雙拳捶打腿部足三裡穴放鬆,點揉後溪穴。

  ***6***機制與功效:根據中醫經絡經筋的原理,頸項部的筋肉起於四肢部的手足末端,尤其是手部。雲手是通過動作的不斷強化來緩解頸項部肌肉的緊張和痠痛,使氣達到內迴圈的境界。通過腰脊的活動,不斷刺激脊椎、督脈,接續督脈氣血,可以壯腰補虛,溫補脾腎。後溪最早見於《靈樞·本輸》篇,為手太陽小腸經的喻穴,又為八脈交會之一,通於督脈與小腸經,有舒經利竅、寧神之功。經常按揉可預防駝背、頸椎、腰部、腿部疼痛,也有保護視力、緩解疲勞、補精益氣的功效。本法適用於康復期。

  【健身贈言】常做頸部三圓運動,一生不犯頸椎病。
 

身動心靜太極拳的練習
太極拳治療失眠
相關知識
頸椎病的太極療法
關於頸椎病的運動療法
預防頸椎病的中醫療法大全
頸椎病的心理療法
頸椎病的運動療法和原則
治療頸椎病的最佳方法
治療頸椎病的中醫方法
頸椎病的預防方法與食療方
治療頸椎病的體操方法
上班族預防頸椎病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