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回家路途的感人故事隨筆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0日

  編者按:春節將至,又到了一年的返鄉時候了。對於故鄉的留念,我恨不得現在就回家鄉去。

  回家

  如今,老顧退休了,終於可以去圓回家的夢。

  這次,他帶著老伴、兒子、兒媳、孫子三代人遠行。他給這次遠行,起了個名字:回家——回到他的第二故鄉。

  老顧是福州人,曾作為一名知識青年到光澤插隊。後來,作為工農兵學員保送上大學,畢業後分配在上海工作。

  一首《小芳》紅遍大江南北,勾起了無數上山下鄉知青對逝去青春的回憶。那時,老顧就想回到他的第二故鄉——光澤。由於各種原因,一直未能成行。在家裡,他總是跟家人唸叨在光澤當知青的事。

  在回家的路上,他講述當年知識青年下鄉選生產隊發生有趣的事。來到光澤的知青,先分配到公社,再由公社分到大隊,最後分到生產隊。公社領導會徵求知青的意願,讓他們自選插隊的地方。有一批知青分到李坊公社,公社領導叫他們“坪頭、石城”選擇一生產隊插隊,有人仔細研究地名,挑選坪頭生產隊。結果,到了坪頭,才知道那是個偏僻的自然村,當時心裡還暗暗慶幸沒選石城。後來才知道,其實石城是個大自然村。無獨有偶,來到茶富公社一撥插隊的知青們也面臨一道“選擇題”——在“靈寺、大洲”中選插隊的生產隊。有人想當然認為“大洲”比“靈寺”生產環境好,而選中半山,事後大呼上當。當時通訊不發達,也沒有辦法實地考察,鬧出很多“因名擇隊”類似這樣的笑話。

  老顧一到光澤就直奔他插隊的地方。村裡的年輕人、小孩“笑問客從何處來”。與他年紀相仿及老一輩,他一一辨認出來。當時的小孩,他能喊出他們的小名。村子早舊貌換新顏,原先各家房子大概坐落位置,他都能一一道出。葉落歸根,人老了,總是懷舊,懷念過去的時光。老顧對那時生產、生活的用具,如數家珍:斗笠、蓑衣、犁具、農具、石磨、飯甑、竹米罐、木桶、大水缸、火爐窯、擂缽、水碓、榨茶油作坊……

  老顧人在千里,家在心裡。幾十年來,一直關注第二故鄉光澤,老顧已成了一個“光澤通”,繪製幾條路線。他帶領全家人遊玩光澤的山山水水,講解光澤的地域人文、風土人情、民風民俗,體驗光澤幾十年的變化。

  2240平方公里的光澤小城故事多,有著悠久的歷史。據考古發現,早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就有先民在光澤居住。崇仁池湖商周遺址是福建古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該遺址的發掘,把福建文明史向前推進了1000年。光澤,北宋太平興國4年公元979年建縣,距今1035年的歷史。

  “九關十三隘”、宋代名窯、明代馳名全國的“福建青”的主產地之一、有著六百多年曆史內藏金剛經的吳屯高拱雙孔石橋、崇仁明清古街、數百近千年歷史的廊橋,每年七夕節這天,演繹著民間“量橋”的風俗……在這古老的歷史文明裡,人傑地靈的光澤,孕育出了李氏七賢入閩始祖李頻、山水田園詩人黃鎮成、以及龔氏三兄弟同榜考中舉人的“三鳳齊飛”等著名人物,還有一個個口口相傳的傳奇民間故事。“怪不得,老顧一直嚷著要回來。”老顧妻子明白了。

  光澤,依然藍天白雲,青山綠水,卻更加美麗迷人。新農村美麗鄉村建設,效果顯著。一排排兩層半的別墅乾淨整潔,村部農家書屋滋潤鄉野。山頭380畝“盛開的紫薇花”;欣賞上屯150畝“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體驗在碩果累累的管密千畝梨園採摘樂趣。老鄉告訴他們,若四月份來,可以看到管密 “千樹萬樹梨花開”盛景,上屯“黃花爛漫滿田頭,畫裡春光眼底收”畫面。每到一處,老顧慢慢欣賞。兒子一家三口忙著拍照。

  一週的探親之旅,老顧看到家鄉人變富裕了,開始過上幸福的生活。

  以前“以糧為綱”,農民一條腿走路,現在“百花齊放”,多條腿走路:種煙、種竹蓀、黑木耳、種花、養魚、養兔、養豬、種果樹楊梅、梨子、板栗、柰、桃子。農民真正走上致富之路。各種合作社,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

  水稻種植開始大型耕田機、插秧機、電動噴霧器、收割機,實現耕地、插秧、噴藥、收割等一條龍機械化耕作。

  山還是那座山。如今的杉城人做活山文章。“山腳穿竹鞋、山腰綁果帶、山頂戴林帽。”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利用豐富的花源養蜂、三四十年樹齡的梨樹上種植鐵皮石斛、幹坑數千畝茶山散落於竹林之下……

  “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老顧順口哼出。

  小車緩緩地向上海方向行駛。“爺爺,我們什麼時候再回來呀。”孫子問。老顧答道:“明年春節回家過年!”

  作者:餘萬有

  公眾號:南粵作家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迷戀故鄉的回憶故事隨筆
夏日裡的緣分情感故事隨筆
相關知識
春運回家路途的感人故事隨筆
愛情是一朵花的感人故事隨筆
關於志願者的感人故事隨筆
感恩父母的動人故事隨筆
關於返鄉路上的生活故事隨筆
關於小貓的動人故事隨筆
關於懷念父親的動人故事隨筆
關於懷念父親的動人故事隨筆
春運回家路的情感故事隨筆
描寫春雨回家的腳步故事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