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該怎麼與三歲的寶寶交流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0日

  孩子三歲的時候,因為不能很好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所以爸爸媽媽可以教孩子使用一些簡單的工具來和三歲寶寶進行溝通。下面是小編分享的父母與三歲寶寶交流的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父母與三歲寶寶交流的方法

  1.使用手語

  爸爸媽媽都明白雖然現在孩子還不會說話,但是已經可以理解和處理別人發出的一些資訊了。孩子在還小的時候,就可以使用手語表達自己的想法,當孩子到了三歲的時候,他的手語表達能力就會變得更好。

  將手語和口語結合起來的語言學習方法,是一種非常好的幫助孩子學習交流的方法。父母和孩子可以通過視訊、課程和教學手冊來學習怎樣使用手語。

  2.鼓勵說話

  等到孩子會說話以後,爸爸媽媽要鼓勵他多說話。如果孩子平時不說話,只發出一些呼嚕的聲音來告訴你他想要什麼東西的話,爸爸媽媽在回答孩子的時候一定要使用語言。

  另外,爸爸媽媽平時要溫柔地指導孩子通過說話來表達想法。就算你一開始不知道孩子要說什麼,時間一長,你肯定能夠猜出來。

  在你知道孩子會說話以後,你可以試下讓孩子一天都說這個詞語,反覆練習的效果是很好的。每天隨機跟孩子說幾個詞語,讓孩子用這些詞語來組成一句話。

  3.使用圖片

  平時可以在冰箱上貼一些能夠教孩子交流和學習語言的圖片。一般來說,貼食物的圖片會比較適合,讓孩子看著圖片來說出自己想要吃的東西。

  在孩子能夠認出各種水果的時候,你可以跟孩子說這些水果的名字。最後,在沒有視覺影像的幫助下,讓孩子能夠在腦海中浮現出這些水果的樣子,同時能夠和名字相對上。

  家長和孩子溝通的技巧

  “我”式句:這是一種以第一人稱“我”開頭的句子。在不攻擊對方的情況下,僅表達說話人的情緒、喜好、需求或結論。例如,家長可以用目光與孩子交流,告訴孩子:“我非常生氣,我不喜歡看到玩具弄得哪兒都是,我需要你幫我一起收拾好。”然後拉起孩子的手,帶著他一起收拾。雖然前文中我們說過在處理問題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孩子的感受,但同時家長自己如何表達情感也十分重要,它甚至可以決定孩子的行為將會是乖乖順從還是輕蔑視之。

  “你”式句:用“你”開頭的句子,通常帶有攻擊性,使傾聽者馬上進入防禦狀態。例如,朝孩子***在另一個屋子裡***大罵:“你這個邋遢鬼!怎麼每次都不收拾?每件玩具都擱在地上!快點出來,否則……”這樣火冒三丈的態度通常換不來孩子的合作。如果言辭更激烈,還有可能起副作用,讓孩子大哭大鬧。這種“你”式句可謂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說出來”:鼓勵孩子用語言抒發自己的情感,而不是採用踢打、尖叫、扔東西或咬人等方式來發洩。我們可以在孩子非常小的時候就採取這種方法,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比如,我們可以對孩子說:“姐姐搶了你的玩具,你一定很生氣吧!”

  擁抱:在孩子身後從腋下將其環抱,溫柔地限制他的舉動。這樣的姿勢可以讓你近距離接觸孩子,在他耳邊用話語安撫,以防止過激的踢打、揮拳等行為。

  以身作則:在日常生活中,親身示範你希望孩子能做到的那些行為。這是作為家長最有說服力的教育。還要注意:重要的不僅僅是說了什麼,還有怎麼說;更重要的是,你自己是否做到了。比起聽我們說的,孩子可能更樂於效仿我們做的。你就看吧,孩子總會出其不意地讓我們知道,他們可是模仿的好手呢!

  召開家庭會議:可以是計劃好的或臨時決定的家庭會議,目的是消除隔閡或重新建立親子聯絡。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和孩子探討各種各樣的問題,確認哪些是正確的行為,分配家務,制定時間表或者計劃其他特殊事情。

  家庭會議能夠讓全家***通常是繁忙的一家子***深切地感受到這是一個團結合作的集體,孩子和父母應該攜手處理問題、做出決定。規律的家庭會議可以消除積攢的誤解與煩惱。

  我們建議大家採用家庭會議的方式處理家中成員的情感、需求等問題,每個人都可以就一個問題發表看法,同時也傾聽他人的問題。大家要將處理意見或評價寫下來,對這些意見先不予置評,等到所有意見都記錄完,再由家長逐條朗讀,之後讓大家討論。

  幽默感是必不可少的。父母擁有否決權,對於那些不可接受的建議可以直接否決。比如孩子說:“讓我妹妹搬出咱家吧,好不好?她可以住在奶奶家嘛!”首先,我們可以表達對孩子的理解,比如說:“我們知道妹妹經常把你房間裡的東西弄壞,你也很生氣。”然後再加上一句:“可是我們太愛你妹妹了,不能讓她和奶奶住啊,那樣我們會想她的。換一種解決方法吧,你還有什麼建議?”

  家庭會議也可以用來制訂一些共享歡樂家庭時光的計劃,比如一次長途或短途旅行,去野餐或者開派對。也可以在家庭會議上討論如何給親友準備生日禮物***比如全家動手做一個獨一無二的手工大蛋糕***,還可以談談怎麼慶祝即將到來的假期。大家一起出謀劃策會給整件事情增添許多樂趣。

  家庭教育中的溝通方法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尤其在激烈競爭的社會環境下,年輕的父母們更加意識到家庭教育對孩子未來成長與成才的重要性。但現實告訴我們,子女教育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是一個需要消耗大量時間和精力的系統工程。很多成功的父母都告訴我們一個共同的經驗,那就是要加強與孩子間的交流與溝通。擁有和諧的家庭和良好的溝通,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有位教育家曾說過:“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與孩子談話。

  馬克思曾指出:“法官的行業是法律,傳教士的行業是宗教,家長的行業是教育子女。”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必須運用各種方式來教育子女,而溝通正是其中一個最主的要方式。時代日新月異的變化,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們在思想上發生不地的改變。因此,家長要學會換位思考,跟隨時代變化的步伐,同孩子們一道觀察世界、思考世界。如果家長們還總是把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停留在“我們當年”、“我們小時候”的話,那麼與孩子之間勢必要產生隔膜和代溝。要知道,“時代不同了,方法不一樣”,不能依然沿用老的辦法、舊的思維去對待生活在現今世界裡的孩子。因此,溝通與交流的特有功效就在家庭教育中顯示出特別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家庭教育實質上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溝通的活動過程,其溝通效果的好與壞直接關係到家庭教育的成敗。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家長們抱怨孩子如何難管教、不聽話,甚至與家長的想法背道而馳。當有問題發生時,孩子們也常常採取迴避、甚至撒謊的態度,他們寧願把自己封閉起來也不願意讓家長走近他們的世界,參與他們的生活。在孩子的心理,他們認為父母與他們在思想上是有代溝的,是無法互相理解和溝通的,因而完全不屑於家長對他們的管教,甚至對家長的說教產生逆反心理,從而形成對立的僵局。由此可見,溝通不暢不僅僅是造成了親子間缺乏瞭解和感情的隔膜,同時它嚴重地影響到了家庭教育的效果,使極為重要的家庭教育失去了其應有的作用和意義。


家長不適宜說孩子的哪些事情
蟲牙怎麼治能好方法有哪些
相關知識
父母該怎麼與三歲的寶寶交流
父母該怎麼樣教育孩子
兒童挑食偏食父母該怎麼辦
孩子鬧情緒的時候父母該怎麼做
孩子成績不好父母該怎麼教育
孩子不愛學習寫字父母該怎麼辦
孩子觸電後父母該怎麼急救
孩子遇到危險父母該怎麼樣應對
孩子愛哭鼻子父母該怎麼辦
孩子的視力下降父母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