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汗症中醫怎麼治療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多汗症是一種常見的疾病。那麼對於患有多汗症的患者來說,怎麼知道多汗症方法呢?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多汗症中醫治療的方法。

  多汗症中醫治療的方法

  中醫治療多汗是根據病因病機採用不同的方法,如調和營衛、益氣固表、滋陰降火、回陽斂陰等。中醫稱“汗為心液”,“汗者,精氣也”,對多汗證應及時處治。

  常用的止汗固澀中藥有麻黃根、龍骨、牡蠣、浮小麥、五味子、糯稻根鬚等,有止汗作用的食品有烏梅、黑豆、桃乾等。

  常用的食療驗方:生黃芪20克,大棗10克,浮小麥30克,水煎服,頻頻下嚥,用於氣虛多汗;五味子10克,大棗10克,桃幹20克,水煎服,用於陰虛盜汗;五味子、五倍子各10克研粉,冰片兩克混勻,置臍窩處,外蓋紗布,對盜汗也有一定的療效;人蔘、黨蔘、沙蔘、黃芪等選一種燉腔骨或母雞、乳鴿,對氣虛引起的多汗有效;黑豆100克,先泡半日,慢火煮熟,加入烏梅、桃幹適量,白糖調好口味,吃豆喝湯。

  出汗過後,特別是大汗淋漓之後,易感外邪,此時應及時擦乾汗水,更換衣被,避免受風著涼。血液的離子滲透壓和膠體滲透壓偏低也會出現多汗,故多汗者口味不能太淡,輸液中也不能鹽分太少,飲食中應及時多攝入蛋白,如肉、蛋、奶等。調料中花椒、大料、辣椒、桂皮、姜等辛溫之物多能發汗,不宜多用。

  小兒多汗偏方

  小兒多汗偏方1

  材料:蕎麥、黨蔘各15克,白香餅1個***閩南地區特產,沒有的話可以用老婆餅代替***。

  做法:蕎麥、黨蔘、清水2碗倒入鍋中,煎煮至水剩八成,去渣取汁備用。

  食用方法:白香餅放碗裡,倒入沸騰的藥汁,喝湯吃餅,每天1次,至到止汗為止。

  小兒多汗偏方2

  材料:銀耳1多,玉米心3支,紅棗3顆,烏梅3顆,冰糖適量。

  做法:將材料倒入鍋中,加3碗清水煎煮,煮至水剩八成,然後加適量冰糖即可。

  食用方法:代茶飲用。

  小兒多汗偏方3、

  材料:去心蓮子、蕎麥各10克,大棗3顆,黃豆2湯匙。

  做法:所有材料放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煮成稀粥即可。

  食用方法:只喝粥水,不吃其他,根據小兒的食用量進行餵食,每天或者隔天喝1次,連續服用7天會有所見效。

  小兒多汗偏方4、

  材料:明礬15克,鮮白蘿蔔1個

  做法:將白蘿蔔清洗乾淨,切片,倒入鍋中,加2升的水,煮半小時後去渣取汁,然後倒入明礬攪拌均勻。

  用法:等藥汁變溫熱的時候,浸洗雙手和雙腳,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差不多20分鐘。

  身體排汗的生活小常識

  1、成人的身體平均有300-400萬條汗腺,一天能產生15升液體,汗液中將近99%是水,出汗本身是一種調節體溫、散熱的方式,正常的出汗不僅可以排毒、美容、減肥,特別對高血壓患者也很有好處。但如果出汗過多就是體虛的表現,還會有汗臭的煩惱。

  2、大量出汗後不要直接進入空調房間,應當先用毛巾擦乾,再用溫水沖洗。

  3、身體出汗過多者,要特別注意及時更換汗溼衣服,並用溫水洗澡,保持面板乾燥。

  4、喜歡佩戴各種首飾的女性一定要“常戴常摘”,經常清洗,以免滋生病菌,生成“首飾病”。

  5、香體露真能止汗嗎?目前,市面上標榜“出汗”的香體露種類五花八門,到底功效如何?其實,香體露如果使用不當,很容易堵塞汗腺導管,出現汗斑、面板紅腫、瘙癢甚至毛囊炎。正確的使用方法是在肌膚清潔乾爽時或臨睡前適量塗用,以使其能夠滲入毛孔,有效地發揮作用。

  6、想知道自己是不是病態的多汗?很簡單,開啟空調,調至26-28攝氏度,靜靜地坐上一小會兒,如果仍然出汗,或稍有活動便出汗不止,那你很可能患上了“多汗症”。當然得在酷暑時節。

猜您感興趣:

混合痔中醫怎麼治
肝鬱氣滯中醫怎麼治療
相關知識
多汗症中醫怎麼治療
腋下多汗症中醫怎麼治療
眩暈症中醫怎麼治療
不射精症中醫怎麼治療
乾燥綜合症中醫怎麼治療
失眠症中醫怎麼治療
焦慮症中醫怎麼治療
焦慮症中醫怎麼治療
自閉症中醫怎麼治療
中醫怎麼治療多動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