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可以補氣血嗎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5日

  你知道用艾灸補充氣血效果怎樣呢?怎樣補氣血呢?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保健穴位:1、後天之本,氣足之源——足三裡

  足三裡位 於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按壓有明顯的酸漲感。足三裡是人體穴位中運用最多的穴位,是脾胃作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的穴位代表。在我的臨床中,氣虛血虛首選足三裡、消化疾病首選足三裡。為什麼呢?因為足陽明胃經屬多氣多血之經,足三裡有氣血雙補的功能,常用於治療頭暈、耳鳴、失眠、癱瘓、便祕、胃痛、腹脹、腹洩、消化不良、食慾不好、胃潰瘍、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闌尾炎、急慢性腸炎等疾病。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足三裡這個穴位能夠提高免疫力,足三裡具有雙向調節作用。所以從古代起就被作為要穴來使用。我跟大家說:常灸足三裡,勝吃老母雞。大家都知道母雞是大補人體的可以補氣生血,補腎益精。增強人體的免疫力。但是現在的雞不是自然生長,是靠飼料,激素餵養的,談不上營養,吃了只會對身體有害。所以古代藥王孫思邈《千金方》中曾說過 “若要安,三裡常不幹” 。這句話就是說,如果要想身體健康足三裡。

  穴要經常保持不幹燥。在古代使用灸法都是採用化膿灸,經常刺激足三裡來強壯身體。足三裡還可以用來防止老花眼、中風、治療高血脂症等等。

  如果身體不錯只是保健保健,一星期灸2-3次,一次一個穴位不少於10分鐘,如果身體差,氣血差的那灸的時間需要長一點,最好是按摩後再灸,效果最好。你自己觀察,如果堅持灸足三裡10日,你會感覺你精神好了,睡眠足了,吃飯香了,面色紅潤了。

  保健穴位:2、任脈穴位關元

  關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三寸。簡便取穴,、四指併攏,置於臍下橫量,在小手指的下緣處取穴。關元穴的作用:溫腎陽、提性慾,補虛,壯陽的作用。關元穴是小腸經的募穴,也是脾經、肝經、腎經、任脈的交穴。位於下焦,內有腎臟、小腸、膀胱、婦胞宮、前列腺等臟腑組織,故有統治三陰經、任脈諸經疾病具有補腎壯陽、溫通經絡、理氣和血、補虛益損,補一身之元氣等作用。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從古到今都把此穴作為保健要穴。

  常常用於治療元氣虧損的病症:如:中風、脫肛、身體無力、易疲勞、怕冷。

  男科疾病:如遺精、陽萎、早洩、性功能低下等;

  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閉經、痛經、白帶病、子宮脫垂,功能性子宮出血、外陰瘙癢等各種婦科疾病。 還有就是下焦疾病:如痢疾、脫肛、疝氣、便血小便滴瀝不盡尿頻尿急、尿痛 等。

  有一年青性功能障礙患者,在我的指導下,夏天灸關元穴,在那年夏天后病就痊癒了。特別是老年朋友,如果在伏天堅持灸關元穴,尿頻尿急、前列腺問題就自己解決了,中老年人常灸關元穴可以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大家不妨試試。

  保健穴位:3、人體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神闕

  神闕,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肚臍眼”。 我們知道,胎兒在母體的時候,是靠臍帶連線到胎盤接受母體的營養,古今以來,大家都十分注重神闕的保養,稱神闕為人體的“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本穴喜灸而禁針刺,能溫通元陽、復甦固脫、調和脾胃、益氣養血。對消化不良、腹洩、下痢、虛喘等有防治作用。還有提高免疫力、調節臟腑功能,延緩衰老的作用。可以按摩和艾灸法,其中按摩最簡單,艾灸最有效。還有貼藥療法根據病情把中藥研成粉末,用膠布貼在肚臍上,達到治病的目的。這就是我們中醫說的臍療。

  保健穴位:4、一切脾胃之疾,無所不療——中脘穴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上4寸。簡便取穴,自己手臍上四橫指。中脘穴為腑會穴,同時又是胃的募穴,因此對於六腑的功能均有調節作用。尤其是對於胃的各種疾病具有良效,總之以治療消化系統為主,如胃痛、腹痛、腹脹、嘔吐、反胃、食不化、腸鳴、洩瀉、便祕、便血,現在常說的胃炎、胃潰瘍、十二脂腸球部潰瘍等一切脾胃之疾無所不療。可以按摩、艾灸療法。如有脾胃不好的朋友,趕快行動吧。

  保健穴位:5、生命之門,動力之源——命門穴

  命門穴在腰部,當後正中線上,在第十四椎下,也就是第二腰椎棘突下,前方平神闕穴。 因本穴在兩腎之間,也和兩側足太陽膀胱經腎俞相平。因此有生命之門之稱,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動力源泉所在。命門穴的功能體現了腎陽的作用,對男子所藏生殖之精和女子胞宮的生育功用有重要影響,對各臟腑的生理活動,起著溫煦、激發和推動作用,對飲食消化、吸收與運化,以及水液代謝等都有促進作用。因此認為是藏真火之穴。臨床上命門火衰的症狀基本和腎陽不足和是一樣的。命門火衰主要表現四肢清冷、虛損腰痛、或五更洩,男子陽萎、早洩、遺精,女子月經不調、經痛、宮寒不孕等虛寒症狀。 根據臨床實踐,命門和神闕穴組方,壯陽第一,採用灸法,命門用大艾柱灸,神闕用隔鹽灸,不必看灸多少壯,要感到有熱感從穴位直透體內,灸命門可培補腎氣,振奮腎經,使陽氣充盛行;神闕屬任脈,為生命之根蒂,灸之可扶陽固脫。二穴相配具有溫腎壯陽,回陽固脫之效。

  保健穴位:6、補腎首選穴位——太溪

  太溪在足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用力按壓時,腳趾會出現麻木感。 太溪穴為腎經的原穴,是腎經原氣經過和停留的腧穴。腎藏精分化陰陽,因此無論腎精虛還是腎陰陽不足,都可以有太溪穴來補養。如治療腎陰不足,陰虛火旺導致的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耳鳴耳聾、失眠、健忘,或者腎陽虧虛出現的肢冷、下肢水腫、陽萎等疾病。可以按揉、按壓、以痠痛為適,力量大些以腳趾感覺到有麻木為宜,也可用艾灸。 溫馨提示:我們致力於為您的生活提供健康指導,但並不能替代醫生之診斷治療,如您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以免耽誤病情。 分享是一種美德,交換是一種智慧! 明天精彩繼續……

如何啟用穴位補氣
按摩什麼穴位補氣血
相關知識
艾灸可以補氣血嗎
宮寒艾灸可以天天做嗎
艾灸可以瘦大腿嗎
男人吃什麼可以補氣血補腎
冬季進補喝什麼粥可以補氣血
吃什麼可以補氣血
女人吃什麼可以補氣血
冬季喝什麼茶可以補氣血
可以補氣血的中藥有哪些
冬季吃什麼可以補氣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