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節氣應該如何養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5日

  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節氣。古籍《二十四節氣解》中說:“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可見“霜降”表示天氣逐漸變冷,露水凝結成霜。霜降時節,養生保健尤為重要,民間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足見這個節氣對人們的影響。所以,養生真的很重要。

  霜降時節,如何養生?

  霜降時節人體易出現的問題

  1、過敏性哮喘發作

  2、嘴脣乾裂

  3、關節炎“老寒腿”發作

  4、胃病、胃潰瘍等脾胃問題反覆

  霜降之保護呼吸道

  霜降時節,天氣變化明顯,特別是當有冷空氣過境時,更要提早預防,做到有備無患。要及時增加衣被,避免受涼,早晚出門最好能戴上口罩,以減少冷空氣的直接刺激。當然,過敏性哮喘除了天氣變化引起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過敏原。秋季的溫度和溼度都明顯低於夏季,空氣中的浮塵增多,塵蟎也在家裡到處滋生,花草樹木開始了新一輪的新陳代謝,家庭中的寵物同時也開始換季前的換毛,這些都是非常容易過敏的物質。少數秋季常吃的食品同樣也會引起過敏症狀,如:螃蟹、桃子、羊肉等。

  霜降之護脣潤脣

  隨著霜降節氣的到來,秋冬交接也就開始了,在這個季節交替的時候,乾燥多風,很多人都會覺得嘴脣發乾,甚至出現皸裂的情況。即使喝了很多水也不見好轉。然後就會不自覺地舔脣,但結果常常適得其反,嘴脣的乾燥症狀反而加重,甚至導致脣部腫脹、結血痂。建議多吃新鮮蔬菜,新鮮蔬菜中含有的豐富維生素B2和維生素A能夠迅速補充因缺乏維生素而引起的嘴脣乾裂,推薦黃豆芽、油菜、白菜、白蘿蔔等。及時補充水分,隨身攜帶潤脣膏,改掉舔嘴脣的壞習慣。

  霜降之保護“老寒腿”

  寒冷的天氣特別容易導致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老寒腿***復發。 因此,霜降時節做好保暖工作至關重要。尤其是那些抵抗力較弱的老人要格外注意保暖。最好是每天都關注天氣預報,根據氣溫高低,適時適量地增減衣物。另外,老年人除了注意膝關節的保暖防寒,也要進行合理的體育鍛煉。有些老年人經常以半蹲姿勢做膝關節前後左右搖晃動作進行鍛鍊,因半蹲時髕骨壓力最大,搖晃則會加重磨損,致使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發生。

  霜降之護好腸胃

  此節氣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復發的高峰期。由於寒冷的刺激,人體的植物神經功能易發生紊亂,胃腸蠕動的正常規律也易被擾亂;人體新陳代謝增強,食慾改善,食量增加,必然會加重胃腸負擔,影響已有潰瘍的修復。深秋外出,氣溫較低,且難免吞入一些冷空氣,可以引起胃腸黏膜血管收縮,致使胃腸黏膜缺血缺氧,破壞了胃腸黏膜的防禦屏障,對潰瘍的修復不利,還可導致新潰瘍的出現。此時節應多吃一些白色食物健脾養胃。對於體質虛弱者、陽氣不足的老年人,建議用黃芪、當歸、淮山藥等煲藥膳湯,既營養滋補,又利於吸收,可增強體質,預防和減少疾病。

  霜降養生吃什麼

  霜降時節很適合進補,但是霜降進補並不適合大補,在食材上要選擇補氣、滋陰養腎的食物,諺語有“補冬不如補霜降”的說法,而且應先“補重陽”後“補霜降”,認為“秋補”比“補冬”更要緊。民間也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足見這個節氣對我們調養身體的重要性,尤其是調整脾胃的最佳時節。

  推薦粥類

  1、銀耳白果粥

  材料:香糯米150克、銀耳20克、白果50克、枸杞、精鹽少許。

  做法:將銀耳洗淨,用冷水浸泡去根,撕成小朵,白果用熱水燙過切成兩半。文火熬煮成粥後,再放入銀耳和白果,煮開即成。

  功效:具有養陰潤燥、益肺止咳的功效。適合秋季保健及慢性支氣管炎、乾咳少痰的人群食用。

  2、紅棗花生山藥粥

  材料:紅棗10枚,花生45克,山藥1段,大米100克。

  做法:山藥洗淨去皮切塊,花生、紅棗洗淨。加水適量,先把山藥、花生、紅棗煮開,然後把大米放進去,用勺子攪拌一下,防止粘鍋。煮10來分鐘就好了。

  功效:紅棗具有補氣血、健睥胃的作用;花生連紅衣一起食用不僅健脾和胃、滋養調氣,還可以補血;山藥補脾養胃、補中益氣。本粥養脾補血,滋養容顏。

  3、黑豆柿餅粥

  材料:黑皮青豆25克,大黑棗5個,柿餅1個,糯米30克。

  做法:黑皮青豆慢火燒至黑皮裂開,黑棗去核,柿餅切片,糯米洗淨。先將黑豆、黑棗、柿餅同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慢火煎30分鐘,然後加入糯米煲粥。粥成後便可食用。

  功效:此粥可補脾、益肺。治肺虛久咳。

  推薦湯類

  銀耳銀杏烏雞湯

  材料:烏雞半隻,銀杏20克,大棗4粒,銀耳30克,精鹽、薑片、香菜末各適量。

  做法:烏雞斬去頭、腳,從脊背刮開,去內臟,洗淨切塊。烏雞塊放入沸水鍋中焯水,除去血汙,撈出後再衝洗乾淨,瀝淨水。銀耳用清水浸透,撕成小朵。大棗、銀杏分別洗淨。湯鍋內加適量清水燒開,放入烏雞、薑片慢火煲2小時,再放入銀杏、銀耳、大棗煲40分鐘,加精鹽調味,撒少許香菜末即成。

  功效:滋陰養血、潤肺養胃、美容養顏。

  猴頭菇雞湯

  材料:猴頭菇三顆,雞半隻,枸杞,姜,鹽,料酒,火腿幾片。

  做法:猴頭菇用溫水泡六個小時,用手抓一下,洗乾淨。雞放到沸騰的鍋裡焯水,加兩片姜,一些酒去腥,焯水完畢撈出來沖洗乾淨。雞切塊,火腿切片,把雞,火腿,猴頭菇和薑片一起放進電燉紫砂鍋裡,一次加足冷水,燉四個小時。最後還有半個小時的時候加枸杞,喝前加鹽調味。

  功效:補脾益氣,助消化。適用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

  板栗老鴨湯

  材料:鴨半隻、板栗250克、食鹽5克,陳皮10克,水適量。

  做法:陳皮洗淨、老薑洗淨切片,老鴨洗淨,斬成大小適中的塊,放入沸水中焯燙去除血沫。板栗用刀在錶殼劃一道口子,放入滾水中浸泡約3分鐘,趁熱撈出剝去外殼。將老鴨、陳皮、薑片一同放入湯煲中,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燉煮2個小時。最後放入板栗繼續燉煮1個小時,喝時根據口味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板栗有養胃健脾的功效,老鴨性偏涼,有滋五臟之陽、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養胃生津的功效。板栗與老鴨同燉可以益氣補脾、補腎強筋、和胃潤肺。

  推薦茶飲

  菊花枸杞茶

  菊花10朵、枸杞30克。先將枸杞放入3~5杯水一起煮開10分鐘,然後加入菊花再煮2~3分鐘。煮好之後,過濾掉材料,剩下的汁液裝入保溫瓶中,分成3~4次,一天內喝完即可。菊花枸杞茶對各種的眼病均有不錯的防治作用。

  百合茶

  百合性微寒、味甘苦,可入心經、肺經,具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適合有長期咳嗽、痰中帶血、虛煩驚悸、多夢、精神恍惚等陰虛肺燥、心神失養症狀的失眠患者服用。取百合15~20克,用水煎後服用。

  桑葉枇杷葉茶

  若入秋後常乾咳、有輕微便祕,可取桑葉、枇杷葉各5克。先將中藥材置入茶包袋,用500毫升熱開水沖泡,悶約10分鐘後,再加入適量蜂蜜調味即可飲用。桑葉潤肺、止咳,枇杷葉清肺、化痰、止咳,蜂蜜潤燥、改善便祕。1天可喝1杯、無特別禁忌。

  老中醫【枸杞紅棗茶】

  老中醫枸杞紅棗茶甄選上等紅棗、枸杞,經過精細科學配比,天然營養,無任何新增劑,口感純正自然。具有養肝明目、潤肺滋陰、補血益氣之功效,是養顏的首選飲品。

  二十四節氣養生【霜降】養生方

  霜降養生方

  “霜降一過百草枯”,所以中國的古語說:“霜降無霜,主來歲饑荒。”霜降這一天如果沒有霜,來歲的收成就不太好了,這個時候用平補的方法比較好。可以用茯苓十克,大棗三粒,當歸三克,枸杞子十克來煎水喝。茯苓能夠滲溼利水,能夠健脾。松樹邊上挖下去,往往就能夠找到茯苓,它是松樹的精氣凝結形成的,如果把表皮全部削掉,裡面的核心部分就叫做茯神,那個藥就是安神,能夠養心,藥效是不同的。

  霜降養生重點

  在我國的北方,每逢霜降時節,空氣中的水汽在夜晚溫度降低時遇到地面上的物體,就會附著於其表面凝結成霜。清晨在太陽出來前,我們時常能看到包裹在乾枯樹枝上的霧凇,這是大自然在提醒我們,冬天快要到來了。而在我國南方地區,此節氣後正進入了秋收秋種的大忙時段。

  “霜降見霜, 米穀滿倉”的農諺正反映出了勞動人民對這個節氣的重視。

  七十二候中關於霜降的有“三候”。“初候豺乃祭獸”,是說豺這類動物從霜降開始要為過冬儲備食物;“二候草木黃落”,此時節草木枯黃,落葉滿地;“三候蟄蟲鹹俯”,準備冬眠的動物開始藏在洞穴中過冬了。此時節大自然都處在一個向冬天過渡的階段,我們人類也應該把“秋凍”放在一邊,為健康地度過寒冷的冬天做些準備了。

  秋末時節,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多吃生津潤燥、宣肺止咳作用的梨、蘋果、橄欖、白果、洋蔥***持戒的不能吃***、芥菜、蘿蔔等食物,搓揉迎香穴鼻翼兩側,練練呬“嘶”音字功等,都有助於我們預防呼吸道疾病。

  天氣逐漸變冷,身體區域性保暖不當或人體為適應寒冷的刺激而有所增加的新陳代謝等原因,使得慢性胃病、“老寒腿”等疾病的發病隨之增多。尤其是有消化道潰瘍病史的人,要特別注意自我保養,一定要堅持醫生的指導治療,避免服用對胃腸黏膜刺激性大的食物和藥物。

  “霜葉紅於二月花”。霜降過後,楓樹、黃櫨樹等樹木在秋霜的撫慰下,開始漫山遍野地變成紅黃色,如火似錦,非常壯觀。大家在外出登山、欣賞美景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要保護膝關節,切不可運動過量。膝關節在遇到寒冷刺激時,血管收縮,血液迴圈變差,往往使疼痛加重,故在天冷時應注意保暖,必要時戴上護膝。老年人運動時,不宜做屈膝動作時間較長的運動,要儘量減少膝關節的負重。

  霜降養生知識

  栗子具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是這時的進補佳品。霜遍佈在草木土石上,俗稱打霜,而經過霜覆蓋的蔬菜如菠菜、冬瓜,吃起來味道特別鮮美,霜打過的水果,如葡萄就很甜。閩臺民間在霜降這天,要進食補品,閩南有句諺語“一年補通通,不如補霜降”。 一些地方要吃紅柿,認為這樣可以禦寒,能補筋骨。而泉州老人的說法是: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有些地方的說法是:霜降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個冬天嘴脣都會裂開。

  霜降含有天氣漸冷、開始降霜的意思,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八個節氣。在公曆10月23日或24日,太陽位於黃經210°時為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霜降是指初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此時氣溫降至0度以下,空氣中的水汽在地面凝結成白色結晶體,稱為霜。這時中國黃河流域一般出現初霜,大部分地區多忙於播種三麥等作物,不耐寒的植物將停止生長,呈現一片深秋景象,為欣賞楓葉的好時機。

  《逸周書·周月》:“秋三月中氣:處暑、秋分、霜降。”

  《國語·周語中》:“火見而清風戒寒。”三國吳韋昭注:“謂霜降之後,清風先至,所以戒人為寒備也。”

  魏巍《東方》第一部第十五章:“論節氣,還不到霜降,這裡已經下了好幾場霜。”

  霜降宜進補。中醫上有句古話叫“脾是生痰之源,肺是儲痰之器”,痰溼產生的根源在於脾胃功能失調。為什麼脾是生痰之源?就在於它是管溼氣的。溼氣多了化不出去就變成痰飲了,所以從根本上祛溼就要健脾。另外,中醫裡還有句話叫“脾為氣之源,腎為氣之根”,就是說氣雖出於肺,但卻是根於腎的,霜降進補,調養肝局是關健。諺語有“補冬不如補霜降”。艾灸風門,風池,肺俞,腎俞,中脘,天樞,足三裡可化痰祛溼。親們一定要記得做艾灸哦,祛寒溼散穢濁,扶陽養正,固本培元!


霜降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霜降節氣喝什麼湯好
相關知識
霜降節氣應該如何養生
寒冷的大寒節氣應該如何養生
雨水節氣應該如何養生
霜降過後應該如何養生
穀雨節氣應該如何養生
立夏節氣應該如何養生
霜降我們應該如何養生
白露節氣應該如何養生
白露節氣應該如何養生
二十四節氣之大雪應該如何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