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養殖池塘肥水的四大技巧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河蟹養殖過程中的肥水很重要,這一點已經不容置疑。今天小編就來教給大家四個河蟹養殖池塘肥水的技巧,以供參考。

  幾乎全部養殖河蟹的朋友都用過肥水產品,想調節自己的水色讓河蟹生長的更好,或者讓套養的青蝦賣個好價錢。尤其在去年河蟹整體價格不高的情況下,青蝦價格的高漲讓一直肥水的朋友賺了大錢。有些池塘單單是青蝦就已經有1000多元的利潤,最高時價格一度達到78-80元每斤。今年套養青蝦的人一定不少,如何肥好水,如何讓青蝦賣個好價?最重要的是如何讓河蟹增產、增重,經過多年的經驗以及眾多的養殖戶的驗證,選擇一個合適的肥水產品,堅持使用,小投入就會變成大回報。

  肥水有些技巧,這些技巧掌握好了,不但可以節約資金,也會減少對池塘的汙染,讓池塘自己給自己提供養分,下面就多年的經驗給大家共享,讓我們在不能掌握市場行情的情況下,儘量節約成本,提高自己的養殖水平,相信即使行情再不好,依然會有人賺到錢。

  河蟹養殖池塘肥水技巧一:施基礎肥料

  如同種植水稻,一定要使用一次基礎肥料。因為我們河蟹養殖要種草,僅僅靠底泥的營養是不全面的,會造成水草依靠葉片來吸收營養,從而造成水草瘋長、莖葉細嫩翠綠不耐高溫。使用基礎肥料可以選擇一些有機肥加長根肥的方法,主要是用來長草根,給水體緩慢的提供一些基礎養分。因為我們的底泥裡有很多的氮、磷,所以不用再新增氮磷肥,適當的可以新增些鉀肥,讓水草長的粗壯些。

  河蟹養殖池塘肥水技巧二:吊肥***微生物***

  因為底泥裡有藻類和水草生長的營養物質,適當的吊出底泥裡的營養會減少我們的投入,也會讓高溫期水底不容易惡化。在合適的時間吊肥會取得較好的效果。當藻類培養到一定階段***水色可以通過肉眼觀察到***,此時使用少量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下到水體後會迅速分解水體裡的大分子物質,或者到底底部分解底部的有機質,這些有機質被分解後變成可吸收的營養鹽,被藻類吸收利用。從而節約成本。

  河蟹養殖池塘肥水技巧三:低溫肥水

  傳統的養殖觀點認為低溫期間不需要肥水。但是藻類植物是水體中原始生產者,是水生食物鏈的基礎和最重要的一環,它們決定水域生產效能上具有重要意義。藻類的光合作用提供水體80%左右的溶氧。如果藻類數量和功能減弱,導致的結果是:a.池塘環境惡化,池塘不能正常迴圈,大量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產生,給水產動物帶來很大的刺激;b.溶氧不足、環境惡化,導致病害的發生;c.水產動物大量死亡。因此低溫肥水意義重大:提供水體充足的溶解氧;促進池塘正常迴圈;提供合適的餌料;減少應激、降低病害發生率、減少死亡。在多年的養殖探索中,在前期使用一定比例的肥水產品,,得到的回報率可以達到1:3,有的甚至更高。也就是說每畝地投入100元的肥料,可以多增加300元的收益,如果青蝦價格高,那收益還要增加。我們曾經做過實驗,套養同樣的青蝦,一些池塘不肥水,一些池塘肥水,僅僅是青蝦一畝就接近800元的差距,更不要說後面河蟹的差距。在常熟、蘇州很多養殖戶都是養一隻河蟹賺一隻,成本都是靠青蝦來收回,這樣就減少了養殖風險。

  從以上資料我們可以看出選擇合適的肥水產品,在養殖前期就使用培育出一定數量的藻類會使我們增收,從而減少我們的養殖風險。針對此時的營養需求以及藻類繁殖特色,我們反覆試驗,終於推出肥水新一代產品:優肽肥水膏滿足在低溫時期的肥水需求,主要培育低溫期一些優質矽藻。此產品生物發酵,全部溶解在水裡變成營養鹽被藻類吸收,克服一些產品不能全溶沉澱到底部造成浪費的缺點;而且本品速溶,這樣就能保證在短時間內被藻類大量利用,因為早期的水位不高,藻類繁殖不旺盛。如果不是速溶,一些大分子的物質來不及被藻類吸收也會浪費。

  河蟹養殖池塘肥水技巧四:壯藻

  有些人在使用肥水產品後,水色有了一定的變化,很開心。然後就不管了,三天後突然發現水又清了,就很生氣說產品效果不好。其實這個不是產品的原因,而是沒有掌握藻類繁殖的習性,沒有及時的壯藻,延續藻類的生命力。因為在溫度較低的時候藻類繁殖速度會慢些,細胞分裂的速度會慢,有時會發生使用完產品3天后水色還是沒有變化,其實不是沒有培育出藻類,而是藻類的數量不足以引起水色的變化。此時適當增加些壯藻的產品,就可以延續藻類的生命力,讓藻類繼續繁殖從而使水色變成我們想達到的。只要藻類過來這個難關,就會變成優勢種群,就可以應對氣溫的變化,營養的變化以及其他應激。所以在肥水三天後壯藻是必須的。

親親魚怎麼養親親魚的習性
太原最好吃的海鮮店有哪幾間
相關知識
河蟹養殖池塘肥水的四大技巧
大閘蟹養殖池塘套養模式有哪些
怎麼養殖蟾蜍蟾蜍的管理技巧
夏季如何用海杆在池塘釣魚的必備技巧
河蟹養殖方法_河蟹怎麼養
提高河蟹養殖效益的方法有哪些
河蟹養殖中的藥物使用技術的原則和注意事項
河蟹養殖前兩次蛻殼的養殖要點
河蟹養殖的誤區有哪些
河蟹養殖前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