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手抄報邊框素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科學技術是利用有關研究客觀事物存在及其相關規律的學說能為自己所用,為大家所用的知識。需要指出的是,因為人們研究的客觀事物的不同,"科學"與"科學技術"是兩個可以互相轉化的概念,也就是科學可以說成是科學技術,科學技術也可以說成是科學。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

  科技手抄報邊框資料:冰蓋與全球變化

  當陸地冰體的面積超過5萬平方千米時,我們稱之為大陸冰蓋,如南極冰蓋和北極的格陵蘭冰蓋。若陸地冰體面積為數千平方千米至5萬平方千米以下時,則稱為冰帽,如南極中國長城站附近的柯林斯冰帽。南極冰蓋無疑是全球最大的冰蓋,它的面積為1400萬平方千米,平均厚度2000米,最厚處可達4776米。南極擁有300O萬立方千米的冰體,佔全球總冰量的9O%,全球總淡水量的68。

  由於氣候變暖,冰蓋融化,在冰蓋邊緣發生的冰裂縫增加,冰體崩落人海,每年就有1450立方千米的冰量形成冰山.如若融化了,就有相當於全世界每年淡水總用量的一半進人海洋。於是人們會擔心南極的冰會不會越來越少了呢?但科學家們經過長期觀測卻發現南極大陸每年通過降雪累積的總量竟高達1700立方千米,在南極大陸中心地帶的冰層還有增厚的趨勢,因而南極大陸邊緣的冰體還會不斷地崩入海洋,美麗的冰山還會隨著洋流向北漂移。
 

科技手抄報邊框圖片

  兩極的冰雪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首先由於兩極是冰雪,與赤道之間的溫差可達1OO℃,於是才有大氣環流產生。冰山的形成和消融會影響大洋的溫度,也會導致熱平衡系統的變化,從而影響全球的氣候。例如,南大洋貯存的熱量僅佔世界各大洋所含總熱量的10,是一個巨大的低溫水體,它佔世界海冰總面積的5O%。南大洋海冰的面積不僅有年際變化,還有季節變化。大面積的海洋結冰時,海冰隔斷了海洋與大氣的直接接觸,影響兩者熱量交換。海冰將85以上的太陽輻射反射到宇宙中去,使氣溫降低。南大洋海水結冰時,析出的鹽分滲到冰下的海水中,使海水的鹽度達最大值,導致海水密度加大,沉到深海,匯入流向赤道的深層環流,於是形成了流向世界各大洋的南極底層水,最遠可達到北半球,每年向北輸送約1000億噸又冷又鹹的南極水,對氣候會產生幾十年到幾百年的影響。由此可見,兩極冰蓋、海冰、海水和大氣四者相互作用的結果,成為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和關鍵區,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是驚人的。此外,南北兩極對太陽輻射反映十分敏感,如果地球吸收的太陽輻射能減少1,於是南極冰蓋就會向外延伸1100千米,這將使地球表面溫度下降5℃。如果太陽輻射減少1.6,整個地球將全部被冰層所覆蓋。由此可見,監測極地冰雪的變化是研究全球氣候變化最理想的地方。

  科技手抄報邊框資料:大陸在漂移嗎?

  如果你注意一下世界地圖,就會發現南美洲的東海岸與非洲的西海岸是彼此吻合的,好象是一塊大陸分裂後、南美洲漂出去後形成的。1620年,著名的法蘭西斯、培根就指出過這個事實。以後,法國的普拉賽、德國的洪堡都認為諾亞洪水時兩大陸分離,原先的大西洋只是一條大河,諾亞方舟就在這河裡行駛。

  第一個從地質角度對大西洋兩岸的兩大陸塊的相似性進行分析的人是佩利格里尼。他在1858年寫的“地球形成及其奧祕”一書中指出歐洲和北美的煤層中有相似的植物化石,並作了兩幅大陸拼合圖說明兩大陸分離前後的情景。1908年,泰勒為說明現代山脈的起源而提出大陸漂移說。他認為大陸殼象冰蓋一樣緩慢滑動,歐亞大陸南移,受印度半島阻擋而形成帕米爾、喜馬拉雅等強烈褶皺帶;在東南亞,因阻力不大而形成馬來亞島弧。貝克在1911-1928年間發表的論文中多次論證大西洋兩岸山脈的拼合是大陸漂移的結果。

  在學術界最具影響的大陸漂移說是奧地利氣象學家魏格納提出的。他為了解釋古氣候的問題:為什麼熱帶的羊齒植物曾在倫敦、巴黎甚至格陵蘭生長,而巴西、剛果曾為冰川覆蓋?1915年,他發表“大陸及海洋的起源”,充分論述大陸漂移的證據。他認為,全世界實際上只有一塊大陸,稱泛大陸。矽鋁層比矽鎂層輕,就象大冰山浮在水面上一樣,又因為地球由西向東自轉,南、北美洲相對非洲大陸是後退的,而印度和澳大利亞則向東漂移了。泛大陸的解體始自石炭紀,經二疊紀、侏羅紀、白堊紀和第三紀的多次分裂漂移,形成現在的七大洲四大洋。

  魏格納描述了一幅萊伊爾的漸變論絕對不敢相象和不能接受的海陸構造格局大變動的圖案,因而遭到了激烈的反對和攻擊。30年代初,大陸漂移說已幾乎銷聲匿跡。即使在美國,講授大陸漂移說的教授也會被解聘,可謂逆萊伊爾者亡了。唯一的信奉者位於南半球,因為南美、非洲、印度和西澳冰川分佈的事實使人們不得不相信這四個大克拉通原先是相連的,被稱為岡瓦納大陸***或南大陸***。

  60年代末,隨海洋地球物理調查的開展,一度沉寂的大陸漂移說以洋底擴張的形式東山再起,這就是板塊學說。不同的是,魏格納的大陸漂移是在康拉德介面上發生的,而板塊學說中的大陸板塊是在軟流圈上漂移的;在魏格納那裡,泛海洋被分裂的大陸圍成若干洋和海,在板塊學說那裡,洋底在洋中脊處擴張在貝尼奧夫帶消減。板塊學說與魏格納相同的是受到了一系列學者來自各方面的反對,不過板塊沒有沉寂,而是迅速成長了。

科技手抄報邊框素材圖片
最簡單的小學交通安全手抄報樣板圖
相關知識
科技手抄報邊框素材圖片
科技手抄報邊框素材
初中科技手抄報邊框大全
初中科技手抄報邊框
科技製作和科技手抄報邊框精選
科技製作和科技手抄報邊框
我身邊的科技手抄報內容素材
關於科技手抄報邊框
科技手抄報邊框
科技手抄報邊框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