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手抄報文章內容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9日

  國家公祭日,是一個國家為紀念曾經發生過的重大民族災難而設立的國家紀念活動。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南京大屠殺手抄報的內容,歡迎大家參閱!

  南京大屠殺內容講述:

  小姑娘緊緊蜷縮在母親懷裡,不停地顫抖。“別怕。”母親安慰她。“我怕,外面都是死人。”母親輕撫著孩子說:“死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活著的鬼子。”66歲的南京市民吳女士,至今仍記著兒時父母時常唸叨的這段對話。她沒有經歷過那段血雨腥風的歲月,但她清楚,自己的腳下就掩埋著數以萬計被屠殺的南京人的屍骨。

  憶鄰居 小姑娘被嚇得不敢出門

  “被殺害的兒子永不再生,被活埋的丈夫永不再生,悲苦留給了被惡魔強暴的妻。蒼天啊!”一位衣衫襤褸的母親,雙手託著已死的孩子,仰天哭號。這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門前的標誌性雕塑,名為“家破人亡”。

  12月8日上午,南京建鄴區莫愁湖街道志願者吳女士,向北京晨報記者講述起“家破人亡”雕塑背後的故事。“當年南京城裡屍橫遍野,不知有多少母親就像雕塑那樣哭號呢。”

  吳女士今年66歲,她沒有經歷過77年前那段血雨腥風的日子,但小時候總聽父母講起日軍屠城時發生的事情。“他們告訴我,當時日本軍隊殺了好多人。”吳女士說,那時鄰居家的一個小姑娘,被慘況嚇得不敢出門。小姑娘的母親就安慰她道:“死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活著的日本鬼子。”

 

  吳女士的父親也遭到了日本人的迫害。“那時我家住在新街口。有一天,父親在街上被日本兵攔住,硬說他撿到了重要檔案,逼他交出來。”吳女士氣憤地說,父親被日本兵帶走後遭到毒打,還灌了不少辣椒水。後來雖然被放了回來,但肺受了損傷,五十多歲就去世了。“這也許要算幸運了,不知有多少人被抓走殺害,就埋在了我們腳底下的萬人坑裡。”

  思親人 母親留守在家慘遭殺害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遺屬佘子清今年已經82歲。12月初,他來到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名單牆前,為被日軍殺害的母親獻上一束鮮花。回想起兒時的遭遇,老人忍不住熱淚橫流。

  佘子清說,1937年12月,家人把年僅5歲的他送到美國大使館避難。他小時候膽子很大,自己又跑出去,還想看殺人,結果在偷看的時候被日本兵抓住。其他小孩看到了,就跑回美國大使館求助,說有一箇中國小孩要被日本人殺了。

  當時使館裡的美國人就和日本人交涉,說小孩兒無罪,要求立刻放了佘子清。但日本兵不肯放,美國人就和日本人搶奪起來。

  “他們一個抱著我的上半截,一個抱著我的下半截,誰也不肯放手。”佘子清說,在搶奪過程中,一個日本兵用槍托砸在他的頭上,鮮血立刻淌了下來。美國人後來終於把他救下來,帶到大使館裡進行了包紮,但他頭頂上卻留下了一個永久的傷疤。

  佘子清說,雖然自己逃過一劫,但留守在家的母親卻慘遭殺害。“我在美國大使館待了兩個多月才出來,回到家一看,母親和其他婦女都被殺害了。”

  雖然77年過去了,但佘子清對北京晨報記者說,現在自己在夢裡還會遇到母親,“她在夢裡還是那樣年輕,那樣端莊大方”,她衝著自己笑,那笑容如同寒冷的冬日裡一抹最溫暖的陽光。

  77年前,日本侵略者化成魔鬼,將南京變成人間地獄。今天,南京早已重生,再現繁華與生機。貢院門前,不少年輕學子默默祈願,籌劃美好的學業。秦淮河畔,青年戀人緩緩漫步,憧憬甜蜜的未來。

  祭同胞 古城的災難永記於心

  中國抗戰文化基金會副理事長賈元良,1997年時曾徒步從瀋陽走到南京。“我自己做的一項紀念活動,叫‘從9·18走到12·13’。”賈元良說,從那次徒步行之後,他幾乎每年12月13日都會到南京來祭奠大屠殺罹難者。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的雕塑“古城的災難”,給賈元良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殘破的“城牆”、殘缺的“軍刀”、遇難者的“頭顱”、“手臂”以及象徵著死難者累累白骨的鵝卵石,這些都在向世人講述著發生在中國這片熱土之上的南京大屠殺的悲慘情景。

  在冬日的陽光下,面對“古城的災難”,賈元良感受到的是沉痛的歷史血訓。“我覺得自己的心在猛烈跳動,我的血在沸騰。我的心中反覆迴響著這樣的聲音,警惕吧,警惕那些到現在還在誣衊南京大屠殺的日本人,警惕到今日還不肯向中國人民謝罪,不妥善解決侵華戰爭歷史遺留問題的日本人。”

  另外賈元良表示,在整個抗戰期間,中國傷亡3500萬人以上,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在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到來之際,他建議,希望能夠設立國家級抗戰勝利紀念碑。“我認為這不僅是對南京大屠殺死難者,也是對所有在戰爭期間罹難同胞的一種祭奠。”

普通話的手抄報
環保家園手抄報內容
相關知識
南京大屠殺手抄報文章內容
南京大屠殺手抄報內容
讀書手抄報文章內容
環保手抄報文章內容
交通安全手抄報文字內容大全
抗擊肺炎小學手抄報文字內容大全
四年級消防安全手抄報文字內容
小學關於讀書主題的手抄報文字內容
中學生關於感恩的手抄報文字內容
科技創新生活的手抄報文字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