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芥子的臨床應用及鑑別方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9日

  白芥子為較常用中藥。它有什麼作用呢?要怎麼鑑別它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

  白芥子的臨床應用

  治療慢性氣管炎

  用10%或20%的白芥於注射液行穴位注射。每次選2~3穴,每穴注射0.5~1毫升,每日1次,7~10天為一療程。一個療程結束後休息3~4天。再行第二個療程。取穴:喘息型以膻中、定喘、肺俞、天突為主,單純型以天突、中腑、肺俞為主。交替應用。149例患者經1~2療程,其中單純型70例,臨床治癒10例,顯效19例,好轉24例,無效17例,總有效率為75.7%;喘息型79例,臨床治癒11例,顯效29例,好轉27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84.9%。另據157例哮喘型患者的觀察結果,有效率為75.8%,顯效率為35%。本藥對慢性氣管炎主要症狀和體徵的消減都有一定的作用,但從見效的快慢和好轉的程度來看,以平喘作用較好,多數患者治療後痰易吐出,隨之氣喘明顯減輕,以後咳嗽逐步減輕,但無明顯消炎作用。

  治療膝部腫痛

  取白芥子***或黑色芥菜子***2兩研末,用燒酒或黃酒?成糊狀,包敷患處,幹了就換,以局部發泡為度。治療兩例,均有效。

  白芥子的鑑別

  性狀鑑別

  種子近球形,直徑2-2.5mm。表面淡黃白色,光滑,在放大鏡下觀察,可見細微的網紋,一端具一圓形淡褐色的種臍,浸水中膨脹,去種皮可見2片肥厚的子葉,油質,相互縱向摺疊,胚根包藏於其間。氣微,味辛辣,粉碎溼潤後,有特殊的辛烈臭氣。以粒大、飽滿、色黃白、純淨者為佳。

  顯微鑑別

  種子橫切面:最外為1列切向延長的表皮粘液細胞,其外壁向外特化成粘液層;下皮1-2列細胞,壁薄;柵狀細胞1列,其內壁和側壁的胞1列,其內壁和側壁的 l/2處增厚,外壁菲薄;色素細胞呈頹廢狀。內胚乳為1列類方形或長方形的細胞,內含糊粉粒,其下方為頹廢細胞層。於葉發達,細胞內含糊粉粒和油滴。

  理化鑑別

  ***1***取本品粉末約1g,置硬質試管內,加固體氫氧化鈉1粒,酒精燈上灼熱,融熔,放冷,加水2ml使溶解,濾過。取濾液lml,加5%鹽酸酸化,即有硫化氫產生,遇新制的醋酸鉛試紙,顯有光澤的棕黑色。***檢查異硫氰甙類***

  ***2***取亞硝基鐵氰化鈉1小粒,置白瓷板上,加水l-2滴使溶解,加上述樣品濾液1-2滴,顯紫紅色。***檢查異硫氰甙類***

  白芥子的藥理作用

  小劑量能引起反射性氣管分泌增加,而有噁心性祛痰作用,白芥子苷水解後的產物白芥油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可致面板充血、發泡。白芥子粉能使唾液分泌,澱粉酶活性增加,小量可刺激胃黏膜,增加胃液胰液的分泌,大量催吐;水浸劑對面板真菌有抑制作用。

白芥子的作用及功效
蒺藜的中藥屬性及禁忌
相關知識
白芥子的臨床應用及鑑別方法
白瑪瑙的功效作用及鑑別方法
阿膠的臨床應用與食療方法
菟絲子的藥理作用與鑑別方法
菟絲子的藥理作用與鑑別方法
馬油的功效作用及鑑別方法有哪些
論鎖骨下靜脈置管的臨床應用及併發症的解決方案
穿心蓮的臨床應用及藥方選錄
石榴的臨床應用及其功效
阿膠的臨床應用及其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