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藥與解毒藥_壯醫中的毒藥與解毒藥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古代廣西金境及嶺南俚人、獠、土人、山人、蠻、夷使用毒藥和解毒藥的經驗的記載,有力地說明了善用毒藥和解毒藥是壯族醫藥的特點和優勢之一。

  壯醫中的毒藥

  壯族先民很早以前就懂得利用本地出產的毒藥製作毒箭,用於狩獵和戰爭。其所使用的毒藥有:***1***焦銅。晉·張華《博物志》曰:"交州夷名日俚子,俚子弓長數尺,箭長尺餘,以焦銅為鏑,塗毒藥於鏑鋒,中人即死"。交州俚子是壯族的先稱。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也說:"毒箭有三種,嶺南夷俚用焦銅作箭鏃"。***2***毒蛇草。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日:"藥箭,化外諸蠻所用,弩雖小弱,而以毒藥濡箭鋒,中者立死,藥以毒蛇草為之"。化外諸蠻,是舊時統治者貶稱政令教化所不及的地方的少數民族,在這裡主要是指壯族。 ***3***毒虺。虺,是古書上說的一種毒蛇。宋·周去非《嶺外代答》曰:"溪峒弩箭皆有藥,唯南丹為最酷,南丹地產毒虺,其種不一,人乃合集醞釀以成藥,以之傅矢,藏之竹筒。矢鏃皆重縮,是矢也。度必中而後發,苟中血縷必死"。《桂海虞衡志》曰:"慶遠、南丹溪峒之民呼為撞","撞"就是今天所說的'壯":即壯族。"苟中血縷必死",說明壯族已認識到毒箭致死的原因是毒藥必須進入血液,因為箭毒口服是不發生中毒的,就象人們吃被毒箭射死的動物而不中毒一樣。***4***鴆。鴆是一種毒鳥.明·鄺露《赤雅》曰:"射鴆捕蛇以合百草,練時日,作毒矢,仰射飛走,透肌及骨。百不失一"。《赤雅》是一本記載粵西風物誌的書,作者曾在廣西生活過。***5***雞母。明·方喻《南寧府志·物產***曰:"雞母,塗箭射禽獸立死"。南寧地區歷來是壯族聚居區.壯族在製作毒箭的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並尋找新的毒藥,如晉代用來製作毒箭的毒藥以焦銅為主,宋代增加了毒蛇草和毒虺,明代又增加了鴆和雞母,這些都是劇毒藥物,中人即死。從其善於製作毒箭的歷史事實進行分析,充分說明古代壯族是一個善於使用毒藥的民族。壯族的毒箭在當時是很有名的,引起了醫家的高度重視。晉·葛洪《肘後方》和宋·王懷隱《太平聖惠方》均專門列出解嶺南俚人毒箭的方藥,歷代本草書更是收載了許多壯族民間解毒的方法。到過廣西的-些官吏在其遊記中也記述了壯族的毒箭。甚至有學者指出,產生於戰國至漢代的壯族優秀文化遺產--花山崖壁畫也有腰間佩箭的人物畫像。至今,壯族民間還流傳著黑旗軍帶領群眾使用泡過毒藥的"飛箭"抗擊法軍的故事.清代編撰的廣西地方誌書中仍提到壯族的毒箭。這些都從側面說明了壯族使用毒藥具有悠久的歷史.

  壯族先民不僅善於使用毒藥,而且善於製造毒藥。《諸病源候論》記載有嶺南俚人制造的五種毒藥:***1***不強藥。不詳何物。***2***藍藥。是用藍蛇頭合成的毒藥,宋·沈括《夢溪筆談》中曾提到邕州進貢藍藥,說明藍藥確實產自壯族地區。***3***焦銅藥。是用焦銅製成的毒藥。***4***金藥。是用生金製成的毒藥,生金產自壯族地區。"生金有大毒,藥人至死.生嶺南夷獠洞穴山中"***5***菌藥。是用毒菌製成的毒藥,其製作過程為"取毒蛇殺之,以草復蛇,汲水灑草,數日菌生,採取為末,入酒毒人"或"南夷以胡蔓草毒人至死,懸屍於樹,汁滴地上,生菌子收之,名菌藥,毒人至烈"由於當時嶺南俚人制造的五種毒藥傳入中原.並對人們產生了危害,因此《肘後方》和《太平聖惠方》專門列出瞭解嶺南俚人藥毒的諸方。

  《嶺外代答》詳細記載有壯族民間燒煉水銀的方法:"邕人煉丹砂為水銀,以鐵為上、下釜,上釜盛砂,隔以細眼鐵板,下釜盛水埋諸地,合二釜之口子地面封固之,灼以熾火,丹砂得水化為霏霧,得水配合,轉而下墜,遂鹹水銀":這種符合科學原理的密封蒸餾法,在自然科學史上也是較早的記載.

  我國至少在春秋戰國時代已有毒物用於醫療的明確記載:"當今之世。必齊毒藥攻其中,鑱石鹼艾治其外也"。《神農本草經》中已記載了許多毒藥,到了唐代,用於醫療的毒物已達一百二十餘種,這些毒藥在壯族地區大多有分佈,如水銀、雄黃、鉤吻,烏頭,巴豆,杏仁、斑貓等.壯族旱就知道使用本地生長的某些毒藥來治療疾病。如唐·陳藏器***本草拾遺》記載了壯族先民在當時用菌藥燒灰傅瘡疥,用鴆喙解蛇毒,用蜈蚣治風毒和熱毒等經驗。宋代,壯族民間使用有毒的蔓陀羅花治療小兒積疾這一經驗被周去非收入了《嶺外代答》中。廣西的桂林鉛粉,臨賀***今賀縣***錫礦、水銀、丹砂、鐘乳石、土硫磺在唐宋時期屬國內的優質礦物藥。此外,本地人用黃藥子治癭疾,用丁公藤治風疾、用羅裙帶始跌打損傷和骨折等經驗以及毒藥蓖麻、巴豆、羊躑躅、半夏、山豆根,皁角、薯莨等被當地明清時代的縣誌或府志收

  入地方物產中。還有製造獨特的蛇酒用於治病,如明·景泰元年.陳璉《桂林郡志》記載:"蛇酒,出滕縣,土人嘗以蛇置酒內同燒,味極香釅,能去風溼"。

  由於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廣西的毒藥較多,在長期同疾病作鬥爭的實踐中,壯醫積累了不少使用毒藥的寶貴經驗,從上述記載可以窺見其豐富經驗之-斑。

  壯醫中的解毒藥

  ***1***解箭毒

  壯族人民不僅善於製作毒箭,而且對於中毒箭的治療,有自己的-套方法,所使用的藥物主要有:

  ① 甘蔗。

  壯族早在宋代就知道"甘能和毒"。據《嶺外代答》記載,在打仗時,南丹土人總是隨身攜帶一節甘蔗,一旦被毒箭射中,立即吃甘蔗能緩解毒箭的毒性發作,這一獨特的經驗,周去非讚揚說:"唯其土人自有解藥","土人"正是指包括壯族在內的廣西土著民族。現在壯族民間還經常使用大量飲蔗糖水的方法來解救各種中毒,這說明了宋代壯醫用甘蔗解箭毒的經驗對後世的影響。

  ② 石藥。

  據《本草拾遺》記載,石藥味苦、寒,無毒,南方俚人很寵愛石藥.經常帶在身上預防毒箭。當人中毒箭時,迅速在患者頭頂上作十字切口,令血出.然後將石藥敷於切口,當滲出黃汁時中毒為之緩解。並且指出石藥主要產於賀縣一帶山中,形似碎硇砂,當地土人採集後用竹筒來貯藏。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將石藥附於硇砂條後,但硇砂的功效主要是消積軟堅、破瘀散結,沒有解箭毒的功效,《本草綱目》以後的本草書再也沒有出現石藥,《中藥大辭典》也沒有說明硇砂的異名為石藥,筆者認為石藥並非硇砂,此藥可能於明以後失傳了。

  ③ 豬腰子。

  據《本草綱目》記載。豬腰子產於柳州,當人被毒箭射傷時,以豬腰子1~2錢研末。用酒送服,同時將藥粉塗於傷口即愈。豬腰子是《本草綱目》的新增藥物。清·程可則《桂林府志》也將豬腰子收入藥屬條下,說明在明清時代,壯族地區曾出產豬腰子。《中藥大辭典》稱豬腰子為豆科植物苦檀子的異名,此異名首見於《貴州民間藥物》,可見《本草綱目》收載的豬腰子與今天人們所說的豬腰子不是同-個藥。
 

毒藥與解毒藥

中藥的不良反應有哪些
清熱解毒的中藥和食譜推薦
相關知識
毒藥與解毒藥_壯醫中的毒藥與解毒藥
中藥壯陽果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中藥芒硝有哪些神奇的功效與作用
山藥雞湯美味又健康的做法圖解
山藥臘肉好吃又好看的做法圖解
水蛭在高血壓藥物中的功效與作用
水蛭在高血壓藥物中的功效與作用
解析關聯公司的效益與弊端
論醫院成本會計在核算管理中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化溼和中的中藥有哪些化溼和中的中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