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炒白芍的功效與作用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炒白芍為毛茛科植物芍藥的乾燥根切片鍋內炒至微黃色的成品,炒白芍有平肝止痛,養血調經,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介紹下炒白芍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哦。

  炒白芍的功效和作用

  1、炒白芍治腳氣腫痛:白芍藥六兩,一兩。為末,白湯點服。***《歲時廣記》***

  2、炒白芍治風毒骨髓疼痛:芍藥二分,虎骨一兩***炙***。為末,夾絹袋盛,酒三升,漬五日。每服三合,日三服。***《經驗後方》***

  3、炒白芍治婦人脅痛:香附子四兩***黃子醋二碗,鹽一兩,煮幹為度***,肉桂、延胡索***炒***、白芍藥。為細末,每服二錢,沸湯調,無時服。***《朱氏集驗醫方》芍藥湯***

  4、炒白芍治下痢便膿血,裡急後重,下血調氣:芍藥一兩,半兩,黃連半兩,檳榔、木香二錢;甘草二錢***炒***,大黃三錢,黃芩半兩,官桂二錢半。上細切,每服半兩,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後溫服。***《素問病機保命集》芍藥湯***

  5、炒白芍治婦女赤白下,年月深久不差者:白芍藥三大兩,乾薑半大兩。細銼,熬令黃,搗下篩.空肚,和飲汁服二錢匕,日再。***《廣利方》***

  6、炒白芍治金創血不止,痛:白芍藥一兩,熬令黃,杵令細為散。酒或米次下二錢,並得。初三服,漸加。***《廣利方》***

  7、炒白芍治婦人懷妊腹中疞痛:當歸三兩,芍藥一斤,四兩,白朮四兩,澤瀉半斤,芎藭半斤***一作三兩***。上六味,杵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金匱要略》當歸芍藥散***

  8、炒白芍治痛經:白芍二兩,乾薑八錢。共為細末,分成八包,月經來時,每日服一包,黃酒為引,連服三個星期。***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9、炒白芍治產後血氣攻心腹痛:芍藥二兩,桂***去粗皮***、甘草***炙***各一兩。上三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聖濟總錄》芍藥湯***

  生白芍的功效與作用

  1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擴張冠狀動脈,降低血壓 ***d-兒茶精和沒食子酸乙酯 有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2生白芍能調節機體免疫系統。 生白芍對肝臟有保護作用,對胃液分泌有抑制作用。

  3生白芍有鎮靜,抗驚厥,鎮痛,降溫作用;白芍總甙能增強正常小鼠的學習和短時記憶,但不影響其長時記憶。

  4對四氯化碳、黃麴黴毒素B1、D-半乳糖胺 所致肝損傷有明顯保護作用,對腸管和在位胃運動有抑制作用,顯著對抗催產素引起的子宮收縮

  5醋炒後的白芍主要用於緩肝、柔肝、止痛、斂血,常與養血補肝或止血藥同用,以治婦人肝急失柔、衝任不固而致崩漏、月經過多、經行腹痛等證。

  6生白芍 用於養血柔肝、平肝滋陰,傳統中醫處方中其性較寒涼,如治療肝陰不足之手足拘攣、肝脾失和之腹中攣急痛。生白芍***30~90 g***伍以炙甘草***10~20 g***,即為《傷寒論》中芍藥甘草湯。與木香、檳榔、黃連、黃芩等同用,可治療溼熱下利、裡急後重。《醫學衷中參西錄》建翎湯,生白芍伍以生地、生懷山藥、生郝石、生龍骨、柏子仁等,用於鎮肝熄風、滋陰安神,治療肝陽上亢之頭暈、目眩、脹痛、心悸、健忘、失眠、多夢等。

  白芍的食用方法

  白芍桃仁粥

  材料:白芍20g,桃仁15g,粳米60g。

  做法:先將白芍水煎取液,約500ml;再把桃仁去皮尖,搗爛如泥,加水研汁,去渣;用二味汁液同粳米煮為稀粥,即可食用。

  功效:具有養血化瘀、通絡止痛之效。適用於肩周炎晚期瘀血阻絡者、頸椎病晚期瘀血阻絡者。

  白芍燉乳鴿

  材料:白芍10克,子10克,乳鴿300克,姜10克,清水1000克。調味料:鹽5克,雞精3克,糖1克,胡椒粉1克。

  做法:

  1、乳鴿斬塊汆水,白芍洗淨,薑切片待用。

  2、將淨鍋上火,放入清水、薑片、乳鴿、白芍、枸杞子,大火燒開轉小火燉40分鐘調味即成。

  功效:治療肝陽亢盛引起的頭暈、眩暈,陰血不足引起的月經不調、崩漏帶下,也可治療營養不良、表虛自汗。

  白芍地黃湯

  組成:川芎、當歸、白芍、甘草、生地、白朮、茯苓、黃連、地榆、、山梔、天花粉各1.5g。

  用法:水二盅,煎八分,食前服。

  功效:涼血止血。

  主治:內痔出血,大便乾燥。

  來源: 《外科正宗》

  歸身白芍湯

  組成:熟地黃、歸身、白芍、川芎。

  用法:水煎服。

  功效:補血調血。

  主治:瘡瘍血虛之證。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白芍藥散

  組成:白芍藥30克 30克***燒為粉*** 熟乾地黃30克 桂心30克 乾薑30克***炮裂,銼*** 鹿角膠30克***搗碎,炒令黃燥*** 烏賊魚骨30克 黃耆30克***銼*** 龍骨30克

  用法:上藥搗.細羅為散。每於空腹時以溫酒調下3克。

  主治:產後崩中,下血不止,淋瀝不絕,黃瘦虛損。

  來源:《太平聖惠方》卷七十九。

  青皮白芍湯

  藥物組成:青皮、白芍、柴胡、山梔、人蔘、白朮、茯苓、甘草。

  方劑主治:中風。風木太過,凌虐中州,脾土受攻,求助於食,善飢消食。

  方劑功效:瀉肝安脾。

  本方用法:清水煎服。

  處方來源:《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二。

  桂枝白芍湯

  藥物組成:桂枝、白芍、甘草、人蔘、黃耆。

  方劑主治:出疹因麻黃藥太多,或暑月服表藥,汗出過多亡陽,表氣空虛,邪往湊之,變成中風,冷汗大出,遍身涼,手足冷,身項強掣,角弓反張,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服藥後,身溫、汗止者,可治;身冷、脈微,汗不止者,不治。

  處方來源《治疹全書》卷下。

  白芍金鈴湯

  組成:杭白芍酒炒10克,川楝子***酒炒***、白菊花、刺蒺藜***酒炒***、炒枳殼、鮮竹茹、番瀉葉泡***兌***各7克,廣陳皮、制香附、酒黃芩各5克,廣木香***後下***3克。

  製作:上藥加水適量,連煎2次,去渣取藥汁300毫升。

  用法:每日1劑,早、晚溫服。

  功效:清胃達鬱,行氣止痛。適用於胃脘痛甚,惡寒腹脹者。

  首烏白芍湯

  組成:制首烏9克 北沙蔘9克 銀柴胡4.5克白茯苓9克 黑驢膠6克***蛤扮炒*** 生白芍6克炒扁豆6克 扁石斛9克 生苡仁18克 生谷芽1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洩瀉日久,肝脾陰傷者。

  來源:《鎬京直指醫方》卷二。


中藥車前草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中藥草烏的功效與作用
相關知識
中藥炒白芍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中藥炒白芍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生白芍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桑白皮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生白朮的功效與作用
炒白芍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中藥炒蒼朮的功效與作用
炒白芍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炒白芍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中藥炒谷芽的功效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