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挑選毛筆?

General 更新 2024-05-31

怎樣選好毛筆

一、筆肚飽滿實而不虛的就是好筆。

二、檢查筆頭是否有雜毛、掉毛。

三、帶膠的筆頭潤開後筆鋒整齊為佳(因為需把筆完全潤開,選購時就較難檢查這一點)。

四、滾動筆桿檢查筆桿是否圓直。

凡是一枝好的筆要具備“圓”、“齊”、“尖”、“健”四個優點,古人也常把這四點稱為毛筆的“四德”。“圓”是指筆桿要圓,筆頭圓潤飽滿、呈圓錐狀;“齊”是指把筆頭潤開,捏扁以後,筆鋒頂端整齊;“尖”是筆鋒尖銳不禿,指筆毫聚攏時,末端要尖瑞;“健”是指筆毫有彈性,筆毛鋪開易於收攏、復原。到商店買筆的時候,要按照上述四點挑選,最後要檢查看筆頭與筆桿是否粘牢,筆頭有無發黴、蟲蛀現象。

如果樓主想買筆最好根據自身的需要買,如果整套買有些型號你也未必用得上,也要看你用在什麼用途上,比如是寫書法還是畫畫,毛筆有軟、硬、兼毫之分,不同性能用途也各不相同,因型制的不同又分小楷、中楷、大楷,再大就是屏筆、聯筆、鬥筆、植筆等,由於各個筆廠的名稱、牌號的不同,大小也各不相同,主要是選擇合適自己用的大小。

怎樣挑選一支好的毛筆?

選筆的竅門

古人對毛筆的要求很高,必須符合“尖”“圓”“齊”“健”四項標準,稱之為筆有“四德”。

尖,指筆頭要尖,也就是筆毫凝聚在一起時要鋒利。圓,指筆的四周遙遠壯飽滿,成圓錐狀,不可在某一弧面上有缺陷或凹槽,不然的話,寫到這一面時筆畫就會出現缺角,不夠圓滿。齊,指筆發開以後,筆毫的長度要內外一致。檢驗的方法是,將發開的筆用手指把筆毫捏扁,使筆尖如油畫筆似的呈扁平狀,這時可清晰的看清筆毛的長度是否一致,好的筆應該齊平劃一,書寫時齊心合力,筆畫圓滿,起倒自如。差的筆筆毛往往高低參差,書寫時在轉折挑剔或出鋒處常有筆毫露在筆畫之外,古人稱它為“賊毫”。健,指筆毫要有彈性,筆力挺健。筆按下去,筆毫鋪開;筆提起來,筆毫自然回覆到凝聚狀。差的筆按下後就聚不起來,說明雜毛多,筆力不健。

我們在選筆時,理所當然要選具備“四德”的筆,但實際上櫃臺裡拿出來的筆,筆毛都用膠水聯合在一起,因此只能檢查筆的“尖”和“圓”,至於“齊”與“健”,只有待筆發開來以後才能檢查。我們可以先看一下筆鋒是否尖,因為膠過的筆都是尖的,這時就不能選太尖的,因為過於尖細恐怕是幾根尖毫膠過的結果,說明筆毫的鋒不夠齊。我們應該慢慢轉動筆桿,仔細檢查筆的外圍筆毫是否每根均由根部一直到鋒尖,其筆鋒是否由每根筆毫共同凝聚而成。當然,我們也不能選筆鋒已禿的毛筆,如果新筆已經很禿了,等筆發開就更是禿筆一支。我們在轉動筆桿的同時要檢查筆毫的周圍是否圓滿,有無缺陷或凹腹。另外也得仔細檢查筆毫是否細,是否挺直。如果筆毛彎彎曲曲,又很粗糙,說明筆不好,待筆發開以後,筆毫會彎曲交錯,筆鋒不可能挺拔,筆腰會往外鼓,俗稱“大肚子”,書寫起來就缺乏彈性,不夠勁健。好筆的筆毫根根挺直,能萬毫齊力,筆就勁健。

此外,我們尚可檢驗的就是筆桿是否圓直,可將選中的筆在玻璃櫃臺上滾動一下,若滾得很圓很勻,說明筆桿圓而且直,若是滾動時筆有節奏的打浪,說明筆桿不圓不直。這種筆在運筆轉換方向時不夠靈活。

如何挑選新毛筆

專業賣筆的是允許試筆的,可以現場發開筆.稍稍好點的筆不是用膠粘住的,用溫水少加點鹽很快就能發開,自然就能看出尖圓齊健,價格也就在十幾二十多塊錢,地區不同會有所差異,但一般出入不會很大,最多不過40塊.10塊錢以下的筆最好不用.初學楷書個人感覺用狼毫好點,羊毫偏軟,適合寫隸書.

如何挑選毛筆和墨水?

挑選毛筆時,應根據用途去選。寫行書、對聯、扁額時,可選用羊毫筆、羊毫柔軟、鋒嫩,用途較廣。紫毫、狼毫筆質堅硬,彈性好,短鋒用於楷書,長鋒用於繪畫。兼毫則剛中有柔,均可用於書寫、繪畫。毛筆的大、中、小三個號碼是按毛筆頭的長短,粗細來劃分的,使用者要按書畫大小選用型號。筆頭最長的“鶴腳”有12釐米長,最短的“鬚眉”僅有1.5釐米。筆頭“肥”的楂筆,直徑有8釐米長,而描花用的筆最“瘦”,筆頭細如棉線。挑選毛筆是挑毛尖。筆頭要尖、齊、圓、鍵,即:筆頭的鋒穎既尖銳似錐又要圓潤,筆頭既要修削整齊,筆尖又要豐滿,富有彈性。一般筆桿多用鳳尾竹、湘妃竹、花竹、紫竹製成。挑選筆桿時要看筆管是否圓正光滑,不癟、不裂、不彎、不斜,長短適度。筆桿上有篆刻的,要看它是否鐫秀清晰;有鑲嵌的,要看是否曲雅古樸。最後,要看筆頭與筆桿是否粘牢,筆頭有無發黴、蟲蛀現象。先用手輕輕晃動筆頭,不能出現鬆動現象,再輕輕彈筆桿,看是否有掉毛,有毛掉睛,不是蟲蛀,便是發黴。檢查毛筆筆頭是否發黴,還可以聞聞有無黴味。 現在的墨水有一得閣的墨水,還有中華的,都是老牌子。很好用。

如果用鋼筆用碳素墨水也行。不用調了,直接寫就行了。

而且鋼筆用碳素墨水 還有比毛筆墨水還好。

怎樣選擇毛筆

選擇毛筆先要了解毛筆的基本情況,瞭解了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了。

現在的毛筆,從性能上說可分為三類,即軟毫、硬毫和兼毫三種。

硬毫筆,一般用黃鼠狼尾巴上的毛作原料製成,稱“狼毫”或“紫毫”。也有用山兔毛、鼠須、鹿毛、豬鬃、豹毛等硬性毛製成。硬毫筆的特點是剛健,彈性較強,鋒銳筆健。書寫時能粗能細,頓挫使轉,乾淨利落,墨色的枯潤濃淡變化分明,適合書寫行草書。字體較小、結體嚴謹。方筆勁挺的書體,也宜用狼毫筆。但對初學者來說,為了鍛鍊筆力,不宜用硬毫。

軟毫筆,性柔軟,彈性較差。材料主要是用羊毫、雞毫、胎毫等軟毫製成。山羊毫筆又稱羊毫,是用山羊毫製成,也有用黃羊毛、青羊毛作材料,其性能軟於紫毫筆,由於羊毫較細、較長,容易濡墨,寫出字來圓潤豐滿,適宜初學者鍛鍊功力,也適於寫大楷及擘窠大字。雞毫筆是用雄雞前胸之毛製成,其性能軟於羊毫,初學者不易掌握,若能揮毫自如,側會收到特殊的效果。

兼毫筆,顧名思義是兼而有之的意思。亦即用兩種獸毛作原料製成,以硬毫為核心、周邊裹以軟毫,其剛柔與彈性介於硬毫與軟毫之間。是一種性屬中間的筆,書寫時剛柔相濟,不過軟也不過硬。最常見的兼毫筆是用山兔毛和羊毛合製成的紫羊毫筆,一般將紫毫與羊毫按不同比例製成。可分為“九紫一羊”、“三紫七羊”、“七紫三羊”和“五紫五羊”等。也有外郭山羊毫,用黃鼠狼為筆芯製成的兼毫筆,以尺寸的大小分“小白雲”、“中白雲”、“大白雲”。紫羊毫比紫狼毫柔軟,一般說,羊毫比例大,筆就柔軟些。也有在大羊毫鬥筆中加入豬鬃,以加強其彈性。

以上硬毫、軟毫、兼毫三種不同性能的筆用途也各不相同。宋以前的書家大多用硬毫筆書寫,到明清,書家寫的字越來越大,筆也有硬毫筆轉為羊毫筆。因為羊毫較長,宜於製成大筆寫大字。大致上寫行書、草書一般用硬毫筆比較爽利,便於揮灑,易於起倒得勢:寫楷書、隸書、篆書用軟毫筆,易於滋潤飽滿。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既可以用硬毫筆來寫楷書寫篆書、隸書,也可以用羊毫筆來寫行草。當代草聖林散之先生就用長鋒羊毫筆寫草書,既能寫的剛健挺拔,又能柔韌涵蘊。由於筆鋒長,蓄墨多,蘸一次墨能寫好幾個字,易表現字與字之間連綿不斷的氣勢及墨色濃淡枯溼的變化。又因為長鋒羊毫筆柔軟且長,東漢蔡邕說:“筆軟則奇怪生焉。”故容易產生變化無窮、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但是,羊毫筆柔軟,特別是長鋒羊毫筆,筆按下去後就趴下散開彈不起來,難以掌握。這時候全靠書寫者以運筆的技巧來調節筆鋒,而硬毫筆比較好使,由於它的彈性強度大,筆壓下去再提起來時,筆鋒能回覆到原來凝聚的狀態,所以起倒自如,頗為得心應手;但由於筆毫較硬,極富彈性,筆畫又會顯得過於鋒芒畢露而圭角叢生,這是硬毫筆的弊端。總之,用羊毫筆要寫出剛健挺拔的字來,用硬毫筆要寫出平和柔韌的字來,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所以寫風格健勁的字,選用健毫;寫姿媚豐腴的字,選用柔毫;寫剛柔難分的字,則選用兼毫。

對於初學者來說,如果一開始就用硬毫筆,運筆無需多少技法比較省事,因為筆會幫你大忙,但久而久之,你就只能使用硬毫筆,一旦拿起羊毫筆來頓感寸步難行。相反,如果你初學時即用羊毫筆來練字,雖說開始時難度大一些,必須用提按換鋒的方法才能寫出合格的筆畫來,但也因此而學會了使用軟毫筆的方法,隨著聯繫時間的增加,慢慢就會得心應手、應用自如。這時候你如果拿起硬毫筆來寫,會感到輕鬆好使。

毛筆品種約有300餘種,根據用料的質地優劣和加工的精粗程度不同,有各種等級的毛筆。一般在筆桿上都註明“極品”、“精製”、“加料”等來區分等級。“淨”、“純”、“宿”等則說明加工的程度。

為了適應字體......

怎樣挑選好毛筆

一支好的毛筆要具有尖、齊、圓、健四個條件,俗稱筆的“四德”。

所謂尖,指筆毫聚攏時,筆鋒要尖銳不禿。筆尖則寫字鋒稜易出,較易傳神。作家常以“禿筆”稱自己的筆,但筆不尖則成禿筆,做書神采頓失。選購新筆時,毫毛有膠聚合,很容易分辨。在檢查舊筆時,先將筆潤溼,毫毛聚攏,便可分辨尖禿。所謂齊,是指筆尖潤開用手指捏扁壓平後,頂端的毫尖整齊而不出現長短現象。毫若齊則壓平時長短相等,中無空隙,運筆時“萬毫齊力”。因為需把筆完全潤開,選購時就較難檢查這一點。所謂圓,指筆頭周圍飽滿呈圓錐狀,不扁不瘦,恰到好處,也就是毫毛充足的意思。如毫毛充足則書寫時筆力完足,反之則身瘦,缺乏筆力。筆鋒圓滿,運筆自能圓轉如意。選購時,毫毛有膠聚攏,是不是圓滿,仔細看看就知道了。所謂健,是指筆毛彈性好,即筆腰彈力,將筆毫重壓後提起,筆毛鋪開後易於收攏,撳彎後容易恢復原狀。筆有彈力,則能運用自如;一般而言,兔毫、狼毫彈力較羊毫強,書寫進來堅挺峻拔。關於這一點,潤開後將筆重按再提起,鋒直則健。此外要注意筆毛勻細,鋒穎不老、不嫩,老則色澤發黃,嫩則色澤發青。筆頭要正,筆桿要圓直,這也都是挑選毛筆需要注意的地方。

四德指的是筆本身的功能,選筆時也要顧及臨摹的碑帖。所謂“用某家的筆,寫某家的字”。要判斷應使用的是那一種筆,直接看他的字跡是最好的方法:風格健勁的,選用健毫;姿媚豐腴的,選用柔毫;剛柔難分的,則選用兼毫。筆的特性亦影響寫出來的書法,如此才能臻乎書法之妙境。

根據字體的大小和各種書體的要求,毛筆有各種型號,一般分為小楷筆、中楷筆和大楷筆。寫屏條的有屏筆,寫對聯用的有聯筆,還有寫大號字的提筆和楂筆。楂筆最大,可用於寫榜書;圭筆最小,適合寫小楷。

有了一支好的毛筆,要善於使用和保管,才能保持使用時得心應手,延長毛筆的壽命。剛來的新筆,使用前先要開筆,即將筆頭浸在溫水或冷水中脫去膠質,使筆頭自然地全部發開,未發開即使用則對筆有損害。筆發開後先擠幹水,再蘸墨使用。這樣,筆含墨量多,書寫時流暢圓潤。也有隻把筆頭髮開一筆或三分之一,這是為了便於控制筆毫,但含墨量少,且到了最後,自然要慢慢地全部化開。

一般講,寫多大的字就要用多大的筆;筆應與字體相適應。如用小筆寫大字,則不利筆墨的變化和發揮;如用大筆寫小字則難以控制筆畫的粗細,然而有利於鍛鍊控制毛筆的能力,尚有其長處。毛筆的筆頭,主要由筆鋒和副毫組成.所謂筆鋒,是指筆頭中心一簇長而尖的部分,所謂副毫,是指包裹在筆鋒四周的一些較短的毛。在運筆過程中,筆鋒與副毫髮揮著不同的作用。筆鋒是筆毫中最富有彈性的地方,它決定著筆畫的走向和力度,所以有“筆鋒主筋骨”之說。但是光有筋骨而無血肉的毛筆字是不美的,所以歷代書家在書寫時都不是單用筆鋒的(而且筆鋒與副毫也無法截然分開),而須兼用副毫。副毫控制著筆畫的粗細。副毫與紙的接觸越多,筆畫越顯豐滿。故又有“副毫豐血肉”之說。書家在運筆過程中,總是根據自己的審美觀來協調運用筆鋒和副毫的。看重筋骨,以瘦勁為美的人,就少用副毫;而既重筋骨又重血肉,以豐腴為美的人,就必然多用副毫。毛筆的筆頭,按其部位大體又可分為三部分:筆尖(鋒穎處)、筆肚(中間部位)、筆根(與筆桿相接處)。再把筆尖至筆肚的那一部分分成三等分,靠筆尖的三分之一這一段就稱一分筆,中間部位到筆尖這一段稱二分筆,從筆肚到筆尖這一段稱三分筆。顯然,使用一分筆書寫,筆畫就顯得纖細、瘦勁。如初唐時的書家褚遂良、薛稷常用此法。宋徽宗的“瘦金書”也是突出的範例;使用二分筆書寫,筆畫則顯得圓潤、俊健。如晚唐的柳公權、元代的趙孟順多采用二分筆;使用三分......

如何選毛筆

毛筆分很多種,不知道你是畫畫用還是寫字用?

如果是初學者,建議你選購大白雲。

市場上的大部分毛筆,大部分都是毛被粘在一起的,其實選購的時候不太容易辨別。如果毛筆的內部毛質不好、筆尖不夠,都是看不出來的。

市面上,唯一一種毛沒有黏在一起的,是任丘筆。這樣你選購起來,看得比較清楚。輕輕捋一下,看看有沒有掉毛。內部的毛應該是黃色的,外部是白色的。而且可以找店主藥清水,蘸水試筆。那樣,筆尖夠不夠減,筆肚夠不夠豐滿,就都可以試出來了。

還有就是,它的筆桿比較光,所以要在桌子上,推一下,讓筆在桌子上滾,看看滾的時候,是不是很平滑,如果筆桿不直,對於畫畫寫字,都不好。

還有就是任丘筆,有勾線筆,還有一般的筆。勾線的,筆尖長,也適合寫小楷。一般的,就比較像大白雲的質地,適合些中楷或者畫畫用。

建議你選任丘筆和大白雲,是因為它們筆肚的存水比較飽滿,比較好用。

大白雲是羊毛的,比較軟;任丘筆外邊是羊毛,裡邊是狼毫(就是黃鼠狼的毛),相對硬,所以彈性比大白雲好一些。如果是初學,大白雲就可以了。一般羊毫的筆比較軟,狼毫硬一些,看你自己想用什麼樣子的了。

關於初學者怎麼選毛筆? 5分

學習書法的基本工具有:筆,墨,紙,硯,就是我們通常稱的文房四寶.市場上的種類很多,但是該如何選擇呢?  毛筆基本分為柔的,健的和兼有柔健的三種,羊毫的柔,彈力一般,使用起來難;狼毫的健,彈力強,好用一些;柔健兩種不同的獸毛合制的筆,叫兼毫.更好使用一些.各有長處,自己喜歡用什麼樣的可以選擇!寫不同的書體也最好有選擇的用,這需要自己慢慢摸索經驗 執筆無定法,但要指實掌虛,就是指尖用力控制筆管,掌心空虛,靈活運動 筆有長短鋒,由個人的習慣選用.初學著可以先選用狼毫或兼毫. 筆用後,一定要洗淨,把筆毛抹乾抹直,整理的尖尖的保持筆毛不亂,以延長毛筆的使用壽命!   初學書法用中號的毛筆就可,一般寫十公分見方的字為益,不益寫太小的字!怎樣練書法 書法是一門藝術,要練好書法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 樹立正確的學書思想: 字無百日功,書法的練習需要的是刻苦勤練的精神,要臨池準備,持之以恆。不可 中途懈怠。 (二) 選擇適用的書寫工具: 文房四寶是練習書法應準備好的工具。要選擇恰當的使用,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 其器。如果選擇不合適,將影響練習的效率和進程。 (三) 從大楷起步,逐步進筆: 練習書法,應選擇合適的方法,應從簡單的大楷練起,逐步進筆,不可好高務遠,欲速則 不達。要大好書法練習的基礎。 (四) 碑帖的選擇 碑帖的選擇是練好書法的關鍵,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有一個好的師傅,加上自己的 勤學苦練,才可以逐步練好書法,成為書法大師。 三: 臨摹字帖的方法 1:選擇合適的字帖 臨摹字帖是學習書法的必由之路,也是行之有效的好辦法。 臨摹的字帖有兩種,一種是毛筆字帖,一種是鋼筆字帖。學習鋼筆書法,應臨摹鋼筆字帖,臨摹毛筆字帖的效果也很好。因為毛筆字帖大都具有較高的藝術性,除了其點畫精到、粗細分明、來龍去脈交待清楚外,還具有結構漂亮、章法完美的優點,有利於初學者學習。另外,毛筆字帖品種豐富,風格多樣,也便於選擇使用。只是毛筆字帖的線條比較粗壯,而鋼筆筆跡比較尖細,所以臨摹時應去其血肉,取其筋骨。 2:臨摹字帖的方法 (1)挑選字帖: 挑選一本自己比較喜愛的、點畫比較工整的、結體比較勻稱的字帖來臨摹。如果是毛筆字帖的話,則應挑選字體小一點的字帖,這樣可省去縮小的工夫。 (2)先摹後臨、臨摹結合 在習字時,要先摹後臨、臨摹結合。 所謂摹,就是把字帖放在比較透明的習字紙下,用鋼筆照著字帖上的字一點一畫地描紅。要求鋼筆的筆跡不要越出毛筆字外,都寫在字帖上字的點畫中間。這樣,久而久之,就容易學到字帖上字的結構。 所謂臨,就是把字帖放在習字紙旁;照著帖上的字依樣畫葫蘆。要求點畫寫得象,有輕重節奏和粗細的變化。這樣,久而久之,就容易學到字帖上字的筆意。由於臨書比摹書難,因此要先摹後臨,由於臨和摹是兩種相輔相成的學字手段,因此要臨摹結合,循序漸進。 (3)仔細讀貼 再者,臨摹前要仔細讀帖。對帖上的字,其點畫怎樣書寫,結構怎樣安排,章法怎樣佈置,都要仔細琢磨並從中找出規律,這樣就容易寫得有興趣,也容易寫得象,寫得好。臨摹時,不能貪多貪快,每天堅持一、二小時,反覆地臨摹幾個字,這樣才會有真正的收穫。對難寫的字,更要知難而上,多臨摹,多比較。 (4)背、核、用 除了臨摹外,還要會背、核、用。背,就是不看帖,揹著帖寫,做到不看帖也能把帖上的字寫出來,力求形神畢肖;核,就是將背寫的字與帖上的字進行核對。看有否差錯,要善於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改正缺點; 用,就是實踐,把學了的東西,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在實踐中來鞏固和提高所學的東西。 (5)博採眾家之......

怎樣選毛筆 寫書法

選取動物毛的,例如:狼毫,選取筆毛相對較長的比較好,毛筆的大小以你的手來定,恭要握著順手、舒服就行,只要不是寫大字就不需要用到太粗的筆。

初學者如何選毛筆

寫字用兼毫或狼毫都行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挑選毛筆?
如何挑選溫順的倉鼠?
如何挑選移動硬盤?
如何挑選偏光太陽鏡?
如何挑選洗髮水知乎?
如何挑選蠶絲被?
如何挑選暖氣片?
如何挑選金龍魚?
電動自行車如何挑選?
家庭如何挑選暖氣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