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大汗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06-05

蒙古大汗到底是叫可汗還是汗

是一個意思的。汗只是可汗的簡稱。

可汗,古代阿爾泰語系的鮮卑、柔然、突厥、回紇、蒙古等族對其統治者的稱號,其政治首領皆稱可汗。最初,這個稱呼是部落裡一般部眾對首領的尊稱,原意是神靈”、“上天”之意。

可汗作為一國之主的稱號最早始於402年柔然首領社崘統一漠北自稱。

汗,可汗。蕃王稱。——《廣韻》

咸豐四年,土謝圖汗、車臣汗兩部汗、王、公、臺吉等請捐助軍需,溫旨郤之。——《清史稿》

古代皇帝自稱朕,那蒙古的大汗自稱什麼。

蒙古大汗的自稱,蒙古公主的自稱,大汗的老婆叫什麼?蒙古王子的自稱又是什麼?

蒙古大汗——忽必烈:

忽必烈(1215~1294)

中國元朝的創建者。元世祖。拖雷正妻唆魯禾貼尼的第二子。忽必烈為藩王時,便熱心於學習漢文化。1251年,長兄蒙哥即大汗位,忽必烈以皇弟之親,受任總理漠南漢地軍國庶事,南駐爪忽都之地。他先後任漢人儒士整飭邢州吏治,立經略司於汴梁,整頓河南軍政,並屯田唐、鄧,收到積極效果。1253年,受京兆(今陝西西安)封地,忽必烈又在這裡任諸儒臣興立屯田,興復吏治,恢復農業,建立學校,進一步取得北方漢族地主階級對他的擁護,為元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社會基礎。同年,忽必烈受命與大將兀良合臺遠征雲南,滅大理國。1258年蒙哥興師伐南宋,授命忽必烈代總東路軍。1259年9月,忽必烈率師抵淮河,蒙哥在合州前線病逝的消息傳來,忽必烈仍揮軍自陽邏堡渡長江,圍鄂州(今湖北武漢),並以軍接應從雲南北上的兀良合臺軍。這時,得悉留守漠北的幼弟阿里不哥擅自徵兵圖謀汗位,忽必烈立即採納漢人郝經的獻計,與宋約和,輕騎北返燕京。

1260年3月,忽必烈在部分諸王的推戴下,即汗位於開平,建元中統。在中央設中書省,以王文統任平章政事,在各地分設10路宣撫司,任漢人儒士為使。同年五月,阿里不哥也在部分留居漠北的諸王擁戴下,稱大汗於和林。忽必烈以漢地豐富的人力、物力為依託,出兵擊敗阿里不哥。在與阿里不哥鏖戰的同時,中統三年(1262)春,益都行省李璮乘機叛亂,被忽必烈迅速鎮壓。李璮的叛亂引起忽必烈對漢人的猜忌,於是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廢除漢人諸侯的世襲制度,削弱這些家族的軍權,在地方上實行軍民分治等等,一方面以加強中央集權,另一方面則可嚴密對漢人的防範。此外,又在各級政權中引用色目人分掌事權,使與漢人官僚相互牽制。中統五年八月,忽必烈又改元為至元。經過從中統元年到至元初年的增改損益,新王朝的各種制度大體上確立下來。至元八年(1271),取《易經》“大哉乾元”之義,建國號為大元。次年,確定以大都為首都。中央集權政治的重新確立,恢復了正常的統治秩序,對人民的賦役剝削限制在一定的數額之內,並採取了一些有利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措施,如立司農司、墾荒屯田、興修水利、限制抑良為奴等。但是,這個政權也保留了大量的蒙古落後舊制。這些制度在元代始終保留下來,嚴重地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使元代的社會矛盾愈益激化。同時,忽必烈又積極著手消滅南宋的戰爭,至元十一年,命伯顏大舉伐宋。十三年,下臨安,十六年最後消滅了流亡在崖山的南宋殘餘勢力,完成了全國的大統一。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少數民族統治全國的王朝,它初步奠定了中國疆域的規模。  全國統一後,忽必烈的保守、嗜利和黷武等消極因素都有了發展。他重用回回人阿合馬。阿合馬從中統初便主管中央財政,多方搜刮,權勢日重。後阿合馬獨擅朝政。十九年,大都發生了王著、高和尚刺殺阿合馬事件。此後,忽必烈又先後任盧世榮、桑哥專理財政,都以失敗而告終。同期,忽必烈接連派遣軍隊遠征日本、安南、占城、緬甸與爪哇,都遭到失敗。但抗擊海都、篤哇等西北諸王的侵擾和平服東北諸王乃顏叛亂,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至元三十一年,忽必烈卒。

被稱為賢王的蒙古大汗是誰

被稱為賢王的蒙古大汗是忽必烈。

元好問在晚年編撰金代詩歌總集《中州集》,將其中的女真人、渤海人、契丹人、南宋人都視為中州人物,不分中外,不辨華裔,只著眼於中華文化,超越了儒家夏夷之大防的傳統觀念。進而他以道統定正統,認為能行孔孟之道即為中國之君,把推行漢法的忽必烈稱為賢王。

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什麼為蒙古大汗時

鐵木真啊!尊稱是“成吉思汗”。 “成吉思”是“大海”的意思,頌揚他和海洋一樣偉大。,汗是皇帝的意思. 成吉思汗,蒙古開國君主,著名軍事統帥。名鐵木真,姓孛兒只斤,乞顏氏,蒙古人。元代追上廟號太祖。成吉思汗生於蒙古貴族世家。約在1170年,其父也速該被塔塔兒人毒死,也速該的遺孀月倫領著鐵木真和他的幾個弟弟度過數年艱難生活。少年時期的艱險經歷,培養了鐵木真堅毅勇敢的素質。蒙古部主忽都剌汗死後,蒙古部眾大都在札木合控制之下,鐵木真投靠札木合,隨他遊牧。鐵木真籠絡人心,招徠人馬,最後脫離札木合,建立自己的斡魯朵。約在12世紀80年代,鐵木真稱汗。札木合率領札答闌、泰赤烏等十三部來攻,鐵木真兵分十三翼迎戰,因實力不敵而敗退,史稱十三翼之戰。1196年,鐵木真和克烈部脫裡汗出兵助金,於斡裡札河(今蒙古東方省烏勒吉河)打敗塔塔兒人。金授鐵木真以察兀忽魯(部長)官職,封脫裡汗為王(脫裡從此稱王汗,語訛為汪罕)。鐵木真與王汗聯兵攻打古出古·乃蠻部,回師途中又與乃蠻本部相遇。王汗見敵勢盛,不告而退,把鐵木真留在乃蠻兵鋒之下。鐵木真發覺後,迅速撤兵,回到自己牧地撒裡川(在今蒙古克魯倫河上游之西),反而把王汗暴露在敵前。王汗大敗。因為有許多蒙古部眾在王汗處,鐵木真怕他們被乃蠻吞併,對自己不利,便派稱為四傑的博爾術、木華黎、博爾忽、赤老溫領兵援救王汗,擊退乃蠻。鐵木真在部落爭戰中善於利用矛盾,縱橫捭闔,逐漸擺脫了對王汗的臣屬地位。1201~1202年,鐵木真和王汗聯兵,與札木合聯盟(塔塔兒、乃蠻等部落聯盟)大戰獲勝,札木合投降王汗。1202年,鐵木真消滅了四部塔塔兒,佔領了呼倫貝爾高原,實力猛增。1203年王汗對鐵木真發起突然襲擊,鐵木真敗退到哈勒哈河以北。不久,鐵木真乘王汗不備,奇襲王汗牙帳,克烈部亡。同年,汪古部也歸附鐵木真。1204年,鐵木真消滅了乃蠻太陽汗的斡魯朵,成為蒙古高原最大的統治者。 1206年,鐵木真在斡難河(今蒙古鄂嫩河)源召開忽裡臺大會,即蒙古國大汗位,號成吉思汗。蒙古國初期,成吉思汗把蒙古牧民劃分和固定在95個千戶中。千戶下設百戶、十戶。千戶那顏都是成吉思汗的封臣,各千戶內的牧民不能任意離開千戶組織,對那顏有人身隸屬關係。成吉思汗把一部分千戶作為領民分給諸弟諸子,形成左右手諸王。又以木華黎、博爾術為左右萬戶那顏,即兩個最大的軍事長官。把怯薛(禁衛軍)擴充到1萬人,徵調千戶那顏、百戶長、十戶長的子弟充當怯薛,以此控制全國。設札魯忽赤掌管戶籍、詞訟等行政、司法事務。成吉思汗的汗廷是由傳統的草原貴族斡魯朵發展起來的遊牧軍事封建國家機器。蒙古國建立後,大批原來的部落人口被分編在不同千戶中,許多部落的界限從而泯滅,開始形成共同的蒙古民族,成吉思汗對此起了積極的歷史作用。鄰近的吉利吉思、畏兀兒、哈剌魯等部分別在1207年、1209年、1211年歸附成吉思汗。 勃興的蒙古貴族渴望佔有大量財富。1205年、1207年和1209年成吉思汗三次大舉入侵西夏。西夏不得已,納女請和。1211年,又率領大軍南下攻金。1215年,蒙古軍佔領中都,在遼西消滅金守軍,攻佔北京(在今內蒙古寧城西)。1218年,滅西遼。1219年,成吉思汗率20萬大軍西征,向花剌子模發動了侵略戰爭。他幾路進兵,分割包圍了各戰略重鎮,各個擊破,採用大規模屠殺、夷平城市、簽發被俘人眾打頭陣等殘酷手段震懾敵人,解除自己後顧之憂。戰場上的主動權全在蒙古一方。1219年,蒙古軍圍攻訛答剌城,次年攻克。1220年,成吉思汗攻下不花剌、花剌子模新都城撒麻耳幹(今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

蒙古大汗女兒如何稱呼

“別乞”,明朝時,蒙古諸部,依蒙元舊制稱“公主”為”別乞”,來源突厥語“豁真”為汗或王公之女的稱謂,“別乞”為“公主”,以示其身份的高貴。

蒙古大汗的推選制度是什麼

忽裡臺大會是蒙古帝國建立前及建國初期,推選大汗的大型集會。同時擁有決定或宣佈重大軍事行動、分派征戰任務、宣佈新定製度激權力。該制度起始於成吉思汗,大約於忽必烈時被廢除。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國後,忽裡臺大會成為蒙古國的最高國事會議,主要職能為推舉大汗。由於鐵木真是通過該會議被推舉為大汗的,以後歷朝大汗繼位,都按照這個傳統由忽裡臺大會推戴。   初期幾任大汗皆由該會議推舉產生或認可通過,直至忽必烈時期,蒙古黃金家族內部爭位鬥爭空前緊張,成功奪得汗位的忽必烈繼位後再也不曾召開忽裡臺大會。也正是對於忽必烈此舉的反對以及對其過分偏向中原政策的反感,大蒙古帝國趨於分裂,使得四大汗國雖名義上為元朝屬國,但已經基本與中原有分別主權。   從本質上來說,忽裡臺大會與不斷加強的帝國皇帝專制中央集權有巨大沖突從而導致其正統性於後世遭受嚴重挑戰。忽必烈以後,效仿中原的皇帝世襲逐漸成為正統,忽裡臺大會推舉最高統治者也成為蒙古國早期的傳統而逐漸淡出歷史。

蒙古大汗鐵木真被稱為成吉思汗請問他什麼姓氏?

包爾積金,但是歷史書上寫的一般是孛兒只斤,應該是漢代對蒙古族的貶稱

蒙古歷代大汗有哪幾位出色的?請列舉名字

鐵木真

元朝

(1)元太祖 成吉思汗(Genghis Khan,1206-1227)

拖雷監國(1227-1229)

(2)元太宗 窩闊臺汗(1196-1241)

乃馬真後監國(1241-1246)

(3)元定宗 貴由汗(1246-1248)

海迷失後監國(1248-1251)

(4)元憲宗 蒙哥汗(1251-1259)

(5)元世祖 忽必烈(Kublai Khan 1260-1294)

(6)元成宗 鐵穆耳(1294-1307)

(7)元武宗 海山(1307-1311)

(8)元仁宗 愛育(1311-1320)

(9)元英宗 穎德八刺(1320-1323)

(10)元泰定帝 也孫鐵木兒(1323-1328)

(11)元明宗 和世敕(1329)

(12)元文宗 圖帖睦爾(1328-1332)

(13)元寧宗 懿璘質班(1332)

(14)元順帝 妥灌帖睦爾(1333-1370)

忽必烈作為蒙古大汗,對其四個汗國的關係是什麼。

蒙古帝國包括大元汗國,欽察汗國,伊爾汗國,察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忽必烈自稱蒙古大汗,但其它四個汗國不承認所以說,忽必烈不是蒙古的大汗,元朝是蒙古五個汗國之一 其它四個汗國的統治者要麼是忽必烈的伯伯,要麼便是其堂兄,但之間已經斷絕關係,沒有統屬關係。具體的在這 tieba.baidu.com/p/1284596550

相關問題答案
蒙古大汗是什麼意思?
內蒙古哈達是什麼意思?
蒙古安達是什麼意思?
滿頭大汗是什麼意思?
內蒙古後生是什麼意思?
古文大有是什麼意思?
遂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夢見吃大魚是什麼意思?
醫學上大體是什麼意思?
在職大學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