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原唱是誰?

General 更新 2024-06-11

歌曲送別原唱是誰?哪年的歌?

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杯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這就是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盛極一時的著名校園歌曲《送別》,系五四時期著名音樂教育家李叔同先生於1910年前後所作,是根據美國人j.p.奧特威所作的曲調填以新詞而成的新歌。

李叔同,就是1918年在杭州虎跑泉出家為僧的弘一法師。

這首《送別》歌,在解放前的知識界幾乎無人不知,在江南一代更是家喻戶曉,數十年中,成千上萬的大、中、專學生,就是唱著這首歌告別母校、老師,走向社會的。正因為如此,它先後為不少中外影片所引用,有的還作為影片的主題歌,比如《早春二月》,日本影片《啊,野麥嶺!》;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獲得國際金鷹大獎的《城南舊事》,就是用李叔同的這首《送別》作為主題歌的,它使《城南舊事》影片增添了無限的詩情畫意。

這麼個簡單的短歌,為什麼具有這麼大的魅力、幾乎不受時間的限制,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

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首先,作者在創作這首歌詞時,借鑑、學習、繼承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並且學而化之,更上一層樓。大家如果注意,就會發現,李叔同在這首歌的創作上,無論在遣詞造句上,還是在意境上,都受到了《西廂記》《長亭送別》的影響。我們不妨將《西廂記》有關段落引證如下:

[正宮][端正好]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滾繡球]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馬兒迍迍的行,車兒快快的隨,卻告了相思迴避,破題兒又早別離。聽得道一聲去也,鬆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此恨誰知?

[四邊靜]霎時間杯盤狼籍,車兒投東,馬兒向西,兩意徘徊,落日山橫翠。知他今宵宿在那裡?在夢也難尋覓。

四煞]這憂愁訴與誰?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華嶽低。到晚來悶把西樓倚,見了些夕陽古道,衰柳長堤。

[三煞]笑吟吟一處來,哭啼啼獨自歸。歸家若到羅幃裡,昨宵個繡衾香暖留春住,今夜個翠被生寒有夢知。留戀你別無意,見據鞍上馬,閣不住淚眼愁眉。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煙暮靄相遮蔽。夕陽古道無人語,禾黍秋風聽馬嘶。我為甚麼懶上車兒內,來時甚急,去後何遲?

[收尾]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裡。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

大家只要稍做對比,就可以發現兩者的許多共同之處。只不過李的歌詞,將《西廂記》情人相別的內容上升、擴展到了學子告別朋友、師長、母校的離請別緒,進而引申到對生命、自然、宇宙和時間的思考。

我們不是說要繼承傳統文化麼?這就是一例典型的繼承!

第二點,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作者在創作上,屏棄了政治的說教,而是緊緊抓住人性做文章。政治有時間、階級的限制,不可能像人性那樣永恆。“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古人抓住這個“別”大做文章,還專門寫了個《別賦》,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這個“別”,是人類經常遇到的東西,它觸及了人類最為敏感的情愫,撥動了人性最為敏感的神經。通過這個“別”,人們往往會涉及到生命與時間、時間和空間、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許多重大問題的思考,宇宙的永恆和生命的短暫,時世的變幻和人類感情的傷痕,所喚起的人類的滄桑感,是刻骨銘心的。文藝作品如能準確反映人類在此時的人性的特徵和要求,都會成為不朽的作品。

這就是李叔同《送別》成功的主要原因。

由此我想到平時在網上看到的一些詩歌,它們的一個根本性的缺陷,就......

歌曲 《送別》 的原唱是誰?

這首李叔同作詞的〈送別〉的曲調是選用美國歌曲作者J·P·奧德威的《夢見家和母親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至於到底誰才是最早的原唱,早已無從考證。《城南舊事》裡是合唱版的,上影樂團演奏。

送別這首經典的歌曲原唱是誰啊

《送別歌》,是一首由藝術家李叔同作詞的中文歌曲。歷經幾十年傳唱經久不衰,成為經典名曲。是城南舊事的主題曲。

原唱不詳。二十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送別》是作為在新式學堂中教授的學堂樂歌,廣為傳唱,受到大眾的深愛;1970和1980年代,《送別》作為插曲或主題曲分別出現在電影《早春二月》和《城南舊事》中,更使其膾炙人口,傳唱不息。唐朝樂隊在其第二張專輯《演義》中對《送別》作了改編演唱。

送別

作詞:李叔同

作曲:John Pond Ordway

演唱:朴樹

發行時間:2013-03-29

所屬專輯:《送別》

長亭外 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今千里 酒一杯 聲聲喋喋催

問君此去幾時還

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餘歡 今宵別夢寒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問君此去幾時還

來時莫徘徊

問君此去幾時還

來時莫徘徊

送別的歌詞的原唱是誰

《送別》 陳綺貞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李叔同《送別》   《送別》作於李叔同在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任教之時,當時是作為音樂教學之用而創作的學堂樂歌。不料卻廣為傳唱,影響深遠。而電影《早春二月》、《城南舊事》採用它作為插曲或主題曲之後,更使這首歌在幾代人口中傳唱不衰。其實《送別》的曲子並不是李叔同的原創,它是美國通俗歌曲作者j.p奧德威所作,歌曲的名字叫做《夢見家和母親》。   多年以後,林海音在創作小說《城南舊事》時寫到了這首歌,不過小說中的歌詞與李叔同的原詞有很大的出入,應該說是遜色了許多。不妨抄錄如下: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離別多。   導演吳貽弓在拍攝影片《城南舊事》的時候,選用了《送別》的主旋律貫穿影片始終,不過,在選擇《送別》作為主題歌時,毅然將歌詞恢復成原來的樣子,顯然是很有見地的。   我想大家很多都跟我一樣,從《城南舊事》這部電影中聽到這首歌,並喜歡上這首歌,繼而瞭解這首歌,知道這首詞,知道了李叔同這個人,知道了弘一法師的傳奇一生。這首歌一直影響著我們,也一直喜愛這首歌直至現在!

歌曲送別原唱

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杯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這就是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盛極一時的著名校園歌曲《送別》,系五四時期著名音樂教育家李叔同先生於1910年前後所作,是根據美國人j.p.奧特威所作的曲調填以新詞而成的新歌。

李叔同,就是1918年在杭州虎跑泉出家為僧的弘一法師。

這首《送別》歌,在解放前的知識界幾乎無人不知,在江南一代更是家喻戶曉,數十年中,成千上萬的大、中、專學生,就是唱著這首歌告別母校、老師,走向社會的。正因為如此,它先後為不少中外影片所引用,有的還作為影片的主題歌,比如《早春二月》,日本影片《啊,野麥嶺!》;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獲得國際金鷹大獎的《城南舊事》,就是用李叔同的這首《送別》作為主題歌的,它使《城南舊事》影片增添了無限的詩情畫意。

這麼個簡單的短歌,為什麼具有這麼大的魅力、幾乎不受時間的限制,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

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首先,作者在創作這首歌詞時,借鑑、學習、繼承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並且學而化之,更上一層樓。大家如果注意,就會發現,李叔同在這首歌的創作上,無論在遣詞造句上,還是在意境上,都受到了《西廂記》《長亭送別》的影響。我們不妨將《西廂記》有關段落引證如下:

[正宮][端正好]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滾繡球]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馬兒迍迍的行,車兒快快的隨,卻告了相思迴避,破題兒又早別離。聽得道一聲去也,鬆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此恨誰知?

[四邊靜]霎時間杯盤狼籍,車兒投東,馬兒向西,兩意徘徊,落日山橫翠。知他今宵宿在那裡?在夢也難尋覓。

四煞]這憂愁訴與誰?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華嶽低。到晚來悶把西樓倚,見了些夕陽古道,衰柳長堤。

[三煞]笑吟吟一處來,哭啼啼獨自歸。歸家若到羅幃裡,昨宵個繡衾香暖留春住,今夜個翠被生寒有夢知。留戀你別無意,見據鞍上馬,閣不住淚眼愁眉。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煙暮靄相遮蔽。夕陽古道無人語,禾黍秋風聽馬嘶。我為甚麼懶上車兒內,來時甚急,去後何遲?

[收尾]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裡。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

大家只要稍做對比,就可以發現兩者的許多共同之處。只不過李的歌詞,將《西廂記》情人相別的內容上升、擴展到了學子告別朋友、師長、母校的離請別緒,進而引申到對生命、自然、宇宙和時間的思考。

我們不是說要繼承傳統文化麼?這就是一例典型的繼承!

第二點,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作者在創作上,屏棄了政治的說教,而是緊緊抓住人性做文章。政治有時間、階級的限制,不可能像人性那樣永恆。“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古人抓住這個“別”大做文章,還專門寫了個《別賦》,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這個“別”,是人類經常遇到的東西,它觸及了人類最為敏感的情愫,撥動了人性最為敏感的神經。通過這個“別”,人們往往會涉及到生命與時間、時間和空間、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許多重大問題的思考,宇宙的永恆和生命的短暫,時世的變幻和人類感情的傷痕,所喚起的人類的滄桑感,是刻骨銘心的。文藝作品如能準確反映人類在此時的人性的特徵和要求,都會成為不朽的作品。

這就是李叔同《送別》成功的主要原因。

由此我想到平時在網上看到的一些詩歌,它們的一個根本性的缺陷,就......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這首歌叫什麼?原唱是誰?

原唱是英文歌,指路→夢見家和母親

軍歌《送別》的原唱是誰?

這是60年代的電影《怒潮》主題曲。由當時中國四大抒情男高音之一的孟貴彬演唱。 查看更多答案>>

長亭外 古道邊 ..的名字 原唱

“長亭外,古道邊”出自歌曲《送別》,原唱是李叔同。

創作背景

《送別》曲調取自約翰·P·奧德威John Pond Ordway(1824-1880)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夢見家和母親》是首“藝人歌曲”,這種歌曲。

李叔同在日本留學時,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採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而李叔同作的《送別》,則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

該歌曲的歌詞有以下多個版本

1、李叔同版

送別(廣泛版本)

詞:李叔同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2、林海音版

臺灣女作家林海音在其自傳體小說《城南舊事》中兩次提到《送別》這首歌。她記錄的《送別》歌詞是: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3、陳哲甫版

可能是因為《送別》比較短小,所以在其流行後有人續填歌詞。而有的續詞隨原詞一起傳播,時間一長,被人誤當作李叔同《送別》的第二段。最著名者當屬陳哲甫續詞。

全詞為: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曉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曉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孤雲一片雁聲酸,日暮塞煙寒。

伯勞東,飛燕西,與君長別離。

把袂牽衣淚如雨,此情誰與語。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4、陳綺貞版

《送別》還有這樣一個版本: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韶光逝,留無計,今日卻分袂。

驪歌一曲送別離,相顧卻依依。

聚雖好,別離悲,世事堪玩味。

來日後會相予期,去去莫遲疑。

5、《城南舊事》版

電影《城南舊事》對《送別》的使用,並沒有被林海音版所限。它實際是把李叔同版和林海音版合二為一,但又有個別差異。兩段歌詞是: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6、朴樹版

電影《廚子戲子痞子》片尾曲

長亭外 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今千里 酒一杯 聲聲喋喋催

問君此去幾時還

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餘歡 今宵別夢寒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問君此去幾時還

來時莫徘徊

問君此去幾時還

來時莫徘徊...

離別的列車原唱是誰

[00:03.6]離別的車站

[00:07.2]演唱:趙薇 by:陳皓

[00:57.1]當你緊緊握著我的手

[01:02.1]再三說著珍重珍重

[01:07.3]當你深深看著我的眼

[01:12.3]再三說著別送別送

[01:17.5]當你走上離別的車站

[01:22.5]我終於不停的呼喚呼喚

[01:27.6]眼看你的車子越走越遠

[01:32.6]我的心一片凌亂凌亂

[01:40.2]千言萬語還來不及說

[01:45.6]我的淚早已氾濫氾濫

[01:50.6]從此我迷上了那個車站

[01:55.8]多少次在那兒痴痴的看

[02:00.6]離別的一幕總會重演

[02:05.8]你幾乎把手兒揮斷揮斷

[02:11.1]何時列車能夠把你帶回

[02:16.1]我在這兒痴痴的盼

[02:21.3]你身在何方我不管不管

[02:26.8]請為我保重千萬千萬

[02:33.0](music)

[03:15.1]當你走上離別的車站

[03:20.3]我終於不停的呼喚呼喚

[03:25.1]眼看你的車子越走越遠

[03:30.2]我的心一片凌亂凌亂

[03:37.5]千言萬語還來不及說

[03:42.7]我的淚早已氾濫氾濫

[03:48.1]從此我迷上了那個車站

[03:53.3]多少次在那兒痴痴的看

[03:58.2]離別的一幕總會重演

[04:03.5]你幾乎把手兒揮斷揮斷

[04:08.6]何時列車能夠把你帶回

[04:13.5]我在這兒痴痴的盼

[04:18.9]你身在何方我不管不管

[04:23.6]請為我保重千萬千萬

[04:31.5]千言萬語還來不及說

[04:36.5]我的淚早已氾濫氾濫

[04:41.7]從此我迷上了那個車站

[04:46.8]多少次在那兒痴痴的看

[04:51.6]離別的一幕總會重演

[04:56.9]你幾乎把手兒揮斷揮斷

[05:02.1]何時列車能夠把你帶回

[05:07.2]我在這兒痴痴的盼

[05:12.3]你身在何方我不管不管

[05:17.9]請為我保重千萬千萬

[05:23.0]

相關問題答案
送別原唱是誰?
愛情是一場夢原唱是誰?
丫頭原唱是誰?
你沒那麼愛我原唱是誰?
成都這首歌原唱是誰?
謝童唱的歌原唱是誰?
光榮原唱是誰?
歌曲最後一次原唱是誰?
終於等到你原唱是誰?
跟著感覺走原唱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