鯽魚怎麼釣?

General 更新 2024-06-02

如何野釣鯽魚 釣魚技巧大全 釣

野釣大鯽魚

野生大鯽肉味鮮美、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是淡水食用魚類中的上等佳品;個體在250克以上的大鯽魚,由於其生長緩慢,致使數量相對較少,並不是能經常釣到,自然是物以稀為貴,所以它對釣魚人具有很大的挑戰性。要想在自然水域中釣到大鯽魚,我們首先就要了解大鯽魚的生活習性和食性,這樣才能有更多的機會釣到它們。

一、大鯽魚的生活習性和食性

大鯽魚適應環境的能力很強,耐低溫、耐低氧、耐寒、耐鹼……生性文靜而膽小,警覺性非常高,害怕強烈的光線,在清澈見底的水域中很難看到它們身影,多棲身於較深的水域裡,一般不會輕易上浮,是典型的底棲性魚類。自然水域裡的大鯽魚在食性方面與小鯽魚截然不同,就像大人和小孩的飲食差別一樣。由於小鯽魚處在生長期,它們對動物性成份含量高的食物更感興趣;而成熟的大鯽魚則偏愛本地天然植物類和穀物類食物,因為植物類或穀物類食物在水體中的蘊藏豐富、品種繁多,供大鯽魚採食的面更廣。雖然南北方地域、水域不同,且大鯽魚的品種也有所差別,但它們喜歡的食物卻有共同性。

二、尋找大鯽魚生存的水域找到它們生存的水域,

這是能否釣到大鯽魚的關鍵所在。大鯽魚並不是在什麼水域中都有,因為大鯽魚的生長速度慢,一般需要3~5年左右的生長期才能達到250~500克,所以要想釣到大鯽魚,我們就要選擇水較深、面積大、常年積水又沒幹涸過的人工水庫或天然湖泊。另外,如想在野塘裡釣到大鯽魚,也要選擇那些至少3年沒清過底及大量捕撈過的池塘。

三、把握垂釣季節的特點

雖說任何季節都能釣到大鯽魚,但每年的春季和秋末冬初才是釣大鯽魚的最佳時節。這是因為夏季和秋初的氣溫、水溫較高,大鯽魚的覓食慾望不強(15~25℃才是大鯽魚的最佳攝食溫度),加之大量的雜魚搶餌鬧鉤,膽小的大鯽魚不是不敢進窩覓食,就是潛伏在深水處不動(這裡要說明:在春末夏初的晚上夜釣,只要日夜溫差小就容易釣上大鯽魚)。春季是大鯽魚準備產卵時節,它們必須攝入較多食物、積蓄較多的營養以備生兒育女,於是出現了大鯽魚的第一個攝食高峰期;秋末冬初,隨著水溫一天天的降低,其他魚類慢慢進入了冬眠期,那些讓人煩厭的雜魚有些會自然死亡,有些在低水溫的制約下已很少活動,而大鯽魚卻需要貯存充足的養份準備過冬,進而四處覓食,這會出現大鯽魚的第二個攝食高峰期,所以我們釣魚人只要把握住這兩個釣大鯽魚的最佳季節,就一定能有不錯的收穫。

四、垂釣大鯽魚的技巧

使用懸墜釣法在自然水域中垂釣大鯽魚是許多釣友普遍採用的釣法,並且實踐證明效果顯著,特別是在冬天水冷、大鯽開口小的魚情下更加適用。其道理在於懸墜釣法誘釣結合、信號靈敏、隱蔽性高,對大鯽魚膽小多疑的習性有很強的鐘對性,易釣獲大個的鯽魚就不足為怪了。只不過在自然水域垂釣大鯽魚與在精養塘裡釣大鯽魚的釣組配備、餌料選擇、釣技運用等方面有所不同。

1.釣具的配備

在自然水域垂釣大鯽魚的複雜性和未知性很大,我們在釣具配備上就要依據魚的個體大小、上魚的快慢、水的深淺等不同特點合理搭配。

(1)釣竿:宜選用4.5~5.4米長的硬竿,調性不能太軟但也不能太硬,三七調的釣竿最適用,在中魚瞬間和提魚出水時魚不會受到強烈的痛感,不會驚跑窩中的魚。

(2)釣線:主線要用質量比較好的專用“道系”線,根據情況配置0.6~1.2號的,子線也宜使用結節力強的,以0.3~0.6號為主,再視水溫高低、魚的掙扎力大小進行更換。但主、子線儘量不要過大(大鯽魚生性狡猾),能承受住魚的拉力、不跑魚既可。

(3)釣鉤:宜選......

夜釣鯽魚怎麼釣

手杆釣鯽魚八法: 手竿釣鯽,人們經常採用,我總結出八種方法,供廣大釣友參考。

一、活水釣 魚類對氧氣的需求量不亞於人類,有氧則活,無氧則死,氧氣充足的水中,魚兒最多,最活躍。垂釣水域的進、出水口,含氧量高,被稱為“活水”,在此垂釣必有收穫。下雨時,雨水能將氧氣帶人水中,所以雨過天晴同樣是垂釣的好時機。大風大,水隨風而動,不但企氧氣溶入,還有岸邊的草籽、花粉、樹葉等天然魚食刮人,風停後在下風口垂釣也很好

二、適溫釣 一年四季,水溫變化很大。魚兒既怕冷又怕熱,氣溫在 15-25T之間攝食最旺盛,過冷就會像人一樣“貓冬”,過熱就會“歇伏”,鯽魚雖是廣溫性魚,但大體規律也是如此。春秋季節,氣溫、水溫適合全天垂釣;炎熱的夏季最好釣早釣晚;寒冷的冬季要選擇晴朗的中午垂釣.三、擇地釣 鯽魚膽小,喜安靜。釣鯽魚,要選擇有草叢、竹木樁、磚礫、岩石、橋墩的地方下鉤,這些僻靜水域必然魚多。牛滾幽、淘洗碼頭、水草茂密處,魚兒有食可吃,也是釣鯽的好地方。

四、尋潔釣 鯽魚喜歡在清潔、多氧氣的水中棲息;如果水又髒又濁,魚會感到憋悶,不想吃東西,常浮在水面嚼水,甚至窒息死亡。垂釣的水域應以淺色為上;淡綠色、淡青色次之;醬色、深褐色的汙染水,腐殖質含量高,氧氣不足,不宜垂釣。

五、遊動釣! 俗話說:“釣鯉要守,釣鯽要走”。這是一般規律,但並不等於釣鯽不能固定坐釣。經常投放誘餌的老窩子,鯽魚密度大的小魚塘,是用不著經常變換釣位的.可如果是汀河、水庫等寬闊的水域,還是使用單竿遊動釣效果好。通常釣手可選擇幾個釣點同時撒窩,也可依次推後10-20分鐘撒窩,然後輪流走動釣,可在上魚多的窩子重點釣大、明水釣“釣魚不釣草,多半是白跑”,這是人們多年的經驗總結。釣鯽一般都在草叢附近下鉤,但也有特殊情況。炎夏和寒冬,很多鯽魚都會游到水位較深的明水區(俗稱亮塘子)棲息。夏天在靠近撒鯉魚窩子5-10米的明水區投放誘餌(撒玉米粑,鉤尖全包),這種釣法易釣到大鯽,有時也能釣上鯉魚。冬天,在靠近網箱不遠的明水區撒誘餌(用魚飼料或拌魚飼料的面餌),上鉤的鯽魚多是大魚。

誘餌投放以後,窩裡不久就有魚星上冒,可魚就是不咬鉤,這種情況可能是窩裡有鯉魚、草魚之類的大魚,鯽魚不敢進窩吃食。此時就應採用牽引法(也稱逗釣),即在釣點上下前後左右輕輕地、緩慢地拉動漁線,誘魚上鉤,特別是鯽魚少吃少動的冬天和初春,用紅蟲和蚯蚓效果特別好.

八、換餌釣 鯽魚屬條食性魚種,葷素皆吃一草食以蚯蚓、紅蟲、小蝦、蛆為主;素食以麵粉、蠶豆粉、大米飯、紅完了玉米粑為主一面釣時應革素餌變換使用魚同人一樣,有“吃新”的習慣,如果總吃一種食物也會膩口。一年四季,各地都有新鮮的天然餌料出產,新米煮的飯,嫩玉米漿蒸的玉米粑,鮮紅宮蒸的紅蓄丁等都是鯽魚的美味佳餚。

釣鯽魚怎麼調漂才正確

調漂及找口的步驟

一、休閒釣鯽調漂及試釣步驟:

(一)、釣底的基本的調漂步驟:

1、粗找底:

鉛皮座掛重鉛,鉛皮的重量大於浮漂的浮力,浮漂全部沒入水中,逐漸上拉浮漂至露出一目,最上面的太空豆位置緊挨著第二顆太空豆,完成定位,記住最上面的太空豆至本次垂釣結束前勿動。(此時掛或不掛子線都可以。)

2、調整調目:

掛上子線,浮漂下拉30公分左右(記得浮漂下拉的距離>長子線長度+10公分),此時浮漂應該是全部沒入水中,逐漸剪鉛皮至露出需要的目數(調目)。

3、釣鯽調目及釣目的設定基本原則:

7目軟尾漂搓餌:調4-5目釣2目左右

7目軟尾漂拉餌:調2.5-4目釣2目左右

硬細尾搓餌:調7-9目,釣2-3目

硬細尾拉餌:調4-7目,釣2-3目

釣目高,釣鈍;釣目低,釣靈。

根據天氣、季節、餌料比重、餌團大小、魚口、等因素,再予以微調調目:

4、精確找底:

移動浮漂,調整浮漂座位置與已定位的上太空豆的位置的距離與子線的長度大致對等,下鉤搓餌掛大餌團來找底(同時也是打窩),使浮漂露出水面2目,繼續上拉浮漂2公分,如果浮漂顯示3目以上,則代表已經過底,浮漂往下拉回2公分,此動作稱為反向找底,再掛正常施釣大小的餌團拋竿入水,微調浮漂至釣目在2目左右進行試釣。

5、試釣調整過程

(1)有口無魚:釣太靈,上拉浮漂2CM(可以連續上拉5次以內),以上脣連續中魚2次以上為找到正口。(太靈可理解為找底不正確,尚離底)

(2)中魚為嘴邊上或下顎,此為釣太鈍,每次下拉浮漂1公分,至上脣中魚兩次以上為找到正口。(太鈍可理解為找底不正確,已過底)

(3)釣底無口:每次下拉浮漂15公分,找到魚所在的水層,此已屬釣離底--釣浮--釣一標深的範疇,需要重新剪鉛調漂,以掛雙餌後,浮漂到位後露出2目左右,另述之。

(二)跑鉛釣法:

1、適用範圍:流水浜或者小雜魚鬧鉤時採用,釣法上近似於傳統釣。

2、跑鉛調漂步驟

(1) 無鉤狀態下,重鉛到底來找底。

(2) 浮漂下拉20CM,剪鉛皮至平水。

(3) 鉛皮球的上太空豆打開5公分左右。

(4) 掛子線,上拉浮漂至露出漂目2-6目均可施釣,水流急漂目露出多

3、跑鉛釣法注意事項

(1)流水環境中,浮漂儘量選用大號的,定位能力強,如刀郎A118之3號漂。

(2)子線儘量短控制在10公分以內,因跑鉛釣屬極鈍,短子線可放大信號。

(3)上頂及下頓的動作均要抓,均可中魚。

(4)餌料可以適當打粘些。

二、休閒釣找口詳細步驟:

1、漂相僅有緩緩上升但無下頓口,或升後僅有緩緩下陰漂相,均可下拉漂進行調整.直至出現緩升再有乾脆的微微一頓並中魚。

2、漂相僅有緩緩上升但無下頓口,下拉漂調整釣目無效,多與餌態、大小有關,可及時調整餌態和施餌手法再去問口、探尋。

3、漂相僅有緩緩上升但無下頓口下拉漂調整釣目及調整餌態和施餌手法也均無效,則可減鉛再去重新找口,直至出現有乾脆的微頓之口,並中魚。

4、漂不能下降至設定釣目,或高頂久久不落,在排除拋竿不準、失餌等因素後多系魚接口所至,也可下拉漂進行調整或減鉛去找口。

5、窩中魚星四起,但調整釣目仍均無口,應檢查餌的附鉤率及霧化率。同時應檢查調釣是否過鈍,漂及調釣,餌是否落於魚口不認的虛底泥漿層位中。

6、釣目靈鈍調整均屬無口,調整餌態和施餌手法也無效,可減鉛加大調目提高漂的載餌能力,並加大釣目調整尋問的範圍,使餌在虛底層位有更多選擇的層位......

怎麼釣鯽魚容易上鉤

夏季釣鯽魚七釣七不釣

核心提示:當夏天來臨時,大家都會非常喜歡去釣鯽魚。鯽魚的性格溫和,只怕熱不怕冷,天涼就會在水中搖頭擺尾,歡樂的遊玩著。可天熱時就會在水中縮首畏尾,沒有了之前的活潑性。所以在夏天的時候,釣鯽要注意七釣七不釣。一、釣深水不釣淺水。 深水涼,淺水熱,夏天

當夏天來臨時,大家都會非常喜歡去釣鯽魚。鯽魚的性格溫和,只怕熱不怕冷,天涼就會在水中搖頭擺尾,歡樂的遊玩著。可天熱時就會在水中縮首畏尾,沒有了之前的活潑性。所以在夏天的時候,釣鯽要注意七釣七不釣。

一、釣深水不釣淺水。

深水涼,淺水熱,夏天鯽魚在深水裡會待得比較多,到淺水的時間很比較短,所以選擇在深水裡釣鯽魚。在深水裡釣的話,一般選擇在2米左右,如果是遇到酷熱的高溫天氣,就還要釣更深一點。

二、釣背陰不釣向陽。

背陰的水溫會低,魚上來覓食時,多半就在這些地方,哪怕是1米深也能釣到。向陽的地方,不但水溫高,鯽魚也會見光照會害怕,因此不適合支下鉤。

三、釣早晚不釣中午。

夏天的晚間溫度會下降,早上的水溫會下降得更低,所以適合宜早晚釣。早釣的話就要早一點,黎明的時候就可以開始投竿了。早釣的話就要遠一點,傍晚的時候就最適宜了。中午是在一天的氣溫中升到最高點的,這點人人都知道的,不適合釣鯽。但是在深水處,就可以釣到鯽魚。

四、釣活水不釣死水。

釣活水,就是水在不斷的流動,水溫又升不高,比較清涼,魚就喜歡在這些地方活動。而死水呢,就是不流動的水,而水溫又高,又缺氧,這時鯽魚就會不喜歡咬鉤了。

五、釣草窩不釣空白。

草窩即水中厚水草處。夏天,在比較厚的水草的地方,鯽魚就喜歡待在水草裡面。這些厚水草不但能夠蔽陽光,而且還能淨化水質,通過光合的作用,產生化學作用,就會產生氧氣,所以鯽魚就會很喜歡來這裡待著。在無水草的空白地方,不但水溫高,而且又缺氧,鯽魚就不喜歡來了。

六、釣落潮不釣漲潮。

如果河裡的水漲潮了,鯽魚就會受到驚嚇,這裡合群的鯽魚就都散開了,在到處遊蕩不會集中在一起,所以才說水寬魚就少。落潮的時候,寬水的鯽魚就都將集中起來,會爭著覓食,所以落潮時多半魚覓食都比較困難,這時就會比較容易上鉤。

七、釣風天不釣霧天。

風天,空氣會流動,水下又不缺氧,魚就肯出來活動,加上這些風來就很涼爽,但也要看是什麼風,西南風和東南風就不宜釣,因為南風越吹越熱,北風就最佳了。霧天,水中缺氧,絕大部分魚就懸在水的中上層,有些魚還浮出水昂頭吸氧,所以不宜釣。霧散開後氣溫就會更高了,這時也不會釣得多。夏天,大家都喜歡釣鯽。但鯽魚性格溫和,怕熱不怕冷,天涼則在水中搖頭擺尾,天熱則在水中縮首畏尾。所以在夏天的時候,釣鯽要注意七釣七不釣。

怎樣釣鯽魚能儘可能減少小雜魚啊

私人技巧,告訴你算了

、釣法

在這種小雜魚極多的 塘裡釣魚,浮漂就象在跳舞,水下有小雜魚啄餌,水面上有小魚向你的浮漂彩色格目發起連番衝擊,使浮漂頻繁的下頓以外,還不停的左右搖擺。要是使用傳統釣掛 蚯蚓情況則有過之而無不及,一下一下全是黑漂,讓你無所適從,心浮氣燥,曾見過有釣友被攪得火起,抓起一塊磚頭狠狠砸向水面,藉以消氣的。

我一直使用臺釣釣組野釣,有人不是說不怕浮漂亂動,就怕浮漂不動嗎,我就不怕它亂動,找準規律,照樣上魚。我的釣法如下:

1、釣點,取近舍遠。選近岸草邊,草洞最佳,將浮漂尾用小橡膠圈套在主線上(如果浮漂有翻身餘地還是不要套,靈敏度會受影響)。釣者坐在岸邊,千萬保持安靜,避免有人圍觀交談;

2、 釣組,追求小型化。竿要硬,要短,我只用2.7米的,除非不得以,儘量不用長竿。竿短,短小精悍,操作方便,起竿迅速。主線0.6號,子線0.4號,鉤子 稍大,用新關東3號,上大鯽魚不至於跑魚。避免使用金鉤,否則空鉤下水調漂小魚都吃。用漂,小而短。我一直用瘦身7目軟尾浮漂,取其上浮能力強,還避免示 標過長導致小雜魚垂青彩色格目;

3、調漂,還是靈一點好。調漂很關鍵,釣跑鉛雖能有效減少假信號,但真信號也減少了,鯽魚吃口輕時信號體現不出來,而且還不能確定鉤上還有沒有餌。試驗了很多調釣方法以後,還是回到調四釣二比較合理。

4、 用餌,儘量不化散。本地野鯽不挑食,野戰九一八,絕對是首選。我一般用50%九一八野戰加50%蛋奶香的其他餌料,1:1正常加水。稍攪拌後立即取一半餌 料扔入釣點打窩子,能迅速誘魚,另一半加10%的拉絲粉,攪拌均勻後醒水,之後在盆壁用力打一打揉成團。加拉絲粉的作用不是拉餌,而是增加餌料附鉤性,避 免餌料霧化太快,經得住小魚啄食,但千萬不能將餌搞成死疙瘩,又粘又硬還不化,效果就很差。上餌時不要太小,一顆餌要似黃豆大小,上餌後大拇指再多搓兩 下,足以保證雙鉤到底,減少假動作。

但切忌拉餌,上層霧化更易招引小魚。

同時,忌用腥餌,實踐證明水溫正常時野鯽並不愛吃腥餌,用腥餌不但更招小魚,更嚴重的是愛招惹黃顙和龍蝦,有這兩種東西在窩子裡,它不怎麼吃鉤,但魚卻不敢靠近,魚就很難釣了,會造成光發窩子不上魚;

5、調漂找底,大致即可。調漂時空鉤半水調四目,上鉤掛橡皮找底二目。千萬不要使用餌料找底,在這裡用餌料能找到底I服了You。

6、 看漂,我的訣竅所在。餌料開好後再組裝釣具、調漂找底,這些做完,基本上可以釣魚了。開釣後要有心理準備,釘始的半小時左右不要妄想好好上魚,此時窩子中 甚至一條鯽魚都沒有,全是小雜魚。小雜魚很猖狂,下頓信號十分頻繁,幅度很大。此時正好仔細研究小雜魚的漂訊,但一定要保持起竿頻率,這時還是誘魚階段, 有下頓適當多提竿,直到釣上第一條鯽魚(一般是小鯽魚),說明鯽魚來了。這時開始要降低一半起竿頻率,分析鯽魚就餌與小魚鬧餌的區別,往往幅度很大的下頓 不上魚,輕輕一滑卻是好動作,需要釣者仔細觀察,找到有特徵的那一口。一般持續釣1個小時以上,小雜魚明顯收斂,可能是小魚吃飽了,或者是累了,反正就是 有這個現象,這個時候鯽魚也真正進窩了,要進一步放慢起竿頻率,研究浮漂細小動作。

同樣是下頓,小魚和鯽魚還是有區別的。不要把養殖池、比賽池的 鯽魚魚訊應用在這裡。在養殖池釣就是釣下頓,下頓信號是十拿九穩的中魚,野塘釣鯽魚則不是。野塘鯽魚也和比賽塘反覆釣放的鯽魚不同,野塘的鯽魚基本沒有被 釣上過(你在野塘釣上魚會重新放回去嗎?),但客觀環境導致它警惕性高,吃口輕,但絕對不滑,遇到可口的餌料絕對不會一吃就吐,要麼不吃,一吃就吞,吞下......

釣鯽魚用什麼

釣鯽魚最好是葷餌,比如蚯蚓和紅蟲.

一、釣組搭配和餌科:

1.竿:由於鯽魚成群活動,需頻繁起竿,適選用3.6米-4.5米碳素超硬調魚竿,竿挺也就不怕上大魚,竿輕則可以相應減緩疲勞。如光威·上州屋銷售的“荒景技”、“一本技”、“溪峰”、“早春”等釣竿垂釣的效果就非常好。

2.線:釣鯽魚的線一定要細,線體要光潔、柔軟,釣線要拉力強、切水性良好。目前市場上以碳素質材的線性能最好,線徑通常在0.16—0.23毫米之間。主線不能過粗,否則會影響垂釣,但過細上大魚時就會容易斷線。我向大家推薦的產品是上州屋出品的“水精靈”碳素線。

3.鉤:釣鉤要小,應選用窄門、長柄、鉤尖銳利的袖鉤,如伊豆、伊勢尼等,國內釣友普遍認為上州屋的“鋼一針”質量非常好。選用鉤子的大小應注意,鉤門的寬度不能超過所釣魚魚嘴寬度的一半,最好使用無倒刺袖鉤,以便於解魚,避免傷魚。

4.漂:釣鯽魚的漂要靈,最好要用高檔碳腳粗短身軟尾漂。這類浮漂翻身快,漂尖傳達有效魚訊時間長。其他的浮漂也行,最好使用立式臺釣浮漂。目前“光威”迷比較喜歡使用的是上州屋銷售的用孔雀羽作為原材料製成的”魚心觀”、“真鶴”以及用巴爾杉木製作成的“風雅”、“水鄉”。

5.墜:最好使用快速別針和O型圈,不僅便於更換子線,而且在中魚的瞬間緩;中了釣線的拉力,避免起竿過猛鉤破魚嘴。也可以使用新式快速別針,其一端為類似於子線夾的腦線卡,換線便捷。這些產品各地上州屋均有銷售。

6.科:鯽魚屬於雜食魚類,葷素不拒。打窩聚魚,可用麴酒加香料泡小米,也可以用黃豆、芝麻、玉米按5:1:3碾碎,加適量紅薯面拌勻揉成團,使用效果奇佳,釣餌還可用蚯蚓、米飯粒;商品餌等(如光威出品的“藻60一鯽”)。

二、施釣注意事項(主要介紹懸墜釣法):

1.選點:要避開清澈見底的水域,尋找微濁不見底的水域,漲水釣灘,避水釣潭,近釣優於遠釣,選擇水深為1.5米·2.5米左右、水色略深、底部為梯田或水草茂盛的水域為佳。

2.布窩:貴精不貴多,野外水域遼闊,魚群密度不及魚塘,應在河流交叉口或主河道深淺交匯處尋找水草茂盛、水深適中的草窩邊打窩,打窩不易過多,以二三個為宜。頭一遍打窩一定要多打,還應適時補窩,使窩中的魚長釣不衰。

3.底釣法:底釣優於浮釣,野生魚大多是棲底魚類,鯽魚也不例外,底釣可增加魚獲量,最好不要使用懸墜釣法,雙鉤底釣建議調四釣五,釣鈍可以避免因風吹或水流而引起走漂,增強釣漂穩定性。

4.釣餌:拉餌不能過大,應以豆粒大小為宜,以便所釣鯽魚能夠J頃利吸食入口,也可以稍換大一點兒鉤搓餌釣鈍,這樣可以增加釣大魚的機率,還可以誘魚入窩。

5.識漂:鯽魚因吃食習慣,一般是竿尖先往下沉一點兒,然後送浮,或往下陰沉一二,且應在漂尖停頓的瞬間果斷提竿,很少出現拉黑漂的情況,如果浮漂被緩慢拉入水中,基本可以判定不是鯽魚,可能是鯉魚或其他魚蝦,如果浮漂不停地大幅度上下跳動,這是小魚在作怪,應不予理睬。

6.起魚:在釣中鯽魚後,不應馬上把魚提出水面,應把魚稍微斜拉,出窩,手臂再向上舉把魚拉出水面,這樣不僅避免起魚過程中驚擾窩中留魚,還延長了上魚時間。

三、傳統釣鯽提空竿“病”因:

1、漂墜配比不當。鯽魚屬底層魚,在正常氣候條件下,應當進行底釣。若漂大墜輕,鉤餌只能懸於某一水層,不但釣鯽無望,還會遭致小雜魚凶猛鬧鉤,墜使浮漂上下抖動頻繁,時而還會出現類似鯽魚咬鉤的假漂相。相反若漂小墜重,墜子躺臥水底,即使是鯽魚咬鉤,反映在漂相上,要比漂墜配比靈敏的漂相略有滯後。因此,在上述......

怎麼在河裡釣鯽魚

釣事中,雖有“四季春秋好釣魚,入冬天寒主釣鯽”這樣一句諺語來說明溫水性的鯽魚不像其他魚種而在常年立冬後即便天寒地凍也仍可釣獲。但在具體的施釣過程中,對天時、地利的選擇和釣技、釣法上,還應注意以下八不宜,才能如願以償,釣有所獲。

1、選擇好天晴,不宜釣驟冷

魚類屬於冷血變溫動物,所以,一旦生存環境的水溫條件受到氣溫影響而發生變化時,它的整個生活習性也就隨之變化而變化。

正是由於這一原因,前面所說的“冬天主釣鯽魚”,並不等於這季中的任何時候都能釣到鯽。真正相對好釣,還得選擇冬天的“晴天”,尤其若連續出現一週左右的晴好天氣,氣溫就會更加穩定,早晚與中午12~15度的水溫也比較持久以恆。前輩曰“秋釣陰天冬釣晴,五日陽光如釣春”嘛,真要是冬天遇上這種少見的豔陽天氣,那者釣鯽的最佳時機。

當然,冬天的陰天和那怕比較寒冷的雪天,只要相當一段時間內的水域恆溫不低於鯽魚最低臨界攝食水溫的5度以下,它就會先天性的“眠”而不“死”,照樣咬鉤。但要是天氣驟冷導致水溫也突然驟降到5度以下,此時,魚兒就會因這種意外的條件反射感到特別不適而形成一種後天性的“恐慌症”則暫時會停止攝食。所以,很多有經驗的釣友,一到每年立冬後,就常以“冬天莫想釣草鯽,驟冷鯽魚啃也歇”這種釣事理念來安排自己的活動時間而一遇到驟冷天氣,即便是在家閒著沒事,也不願出門垂釣。

2、選位釣陽面,不宜放棄陰

大家熟知的“冬釣陽”這句諺語,通常理解有兩個基本概念:一是指這季中有太陽光照的日子;二是指這季中的任何時候,都應釣無遮無擋的敞陽水面。

然而,通過實踐,筆者以為:前者,無可厚非;後者有些片面。也就是說,釣敞陽水面 ,只應該是有太陽光照的時候,這裡才會顯得比陰森處暖和,所以魚兒易聚、易釣。但辯證的看,即便有太陽,可在日出前,因寒霧籠罩和尤其沒有太陽而受到整個大氣環流冷空氣的滲透襲擾,這裡就比岸邊有背山高坎的彎道、有樹杆草的密林、有高大樓房之障礙一些有遮有擋的陰森處更直接、更利害、更深透則使水溫會下偏幾度。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按魚類的生存條件和活動規律,這時,它們就不會到敞陽水面的“重災區”落巢歸窩而要潛入陰森處的“天然居”棲息藏身。所以,冬天在選擇“冬釣陽”的有利位置時,亦不能放棄適時“釣陰”才更科學,更實際和更有獲。

3、水位要適當,不宜釣太深

“冬釣深”,也是垂釣中的一項基本常識和眾多釣友的一個習慣。但要是把“深”簡單地按有些人所說“深水藏大鯽,越深才越好”那樣理解,就顯得有些片面和脫離實際。因為水溫雖有夏“深”則“涼”、冬“深”則“暖”的自然規律而相對適合魚類的生存環境這一科學道理,但水越深,氧溶量就會減少,所以,按魚類學相關資料顯示和釣界前輩們的經驗表明:即便是比較耐寒的鯽魚、鯉魚,冬天一般也只在4~6米深的底層棲息就最適合它的生存環境而並不是越深越好,尤其是鯽魚在大好晴天的中午時分,還會到更淺的一些地方去遊弋覓食。當然,這裡所說的“淺”,也不會像春天盛籽那樣太淺,至少要在2.5米左右,才是它們的藏身之地。

其實,按大家常說的“水位不講深淺,有魚才是關鍵”這句口頭禪,也包括“冬釣深”這樣的片面之詞。所以,冬季選釣位,如果不視情況而定,只刻意地釣得很深,往往都不會那麼如願。

4、喂料色香濃,不宜多淡陳

釣魚在一定程度上,“誘餌”比“釣餌”更重要,正所謂“窩裡有魚憑釣技,窩裡無魚靠誘力”嘛。尤其是冬天在魚兒少遊、懶動的情況下,誘餌既要講究濃香,又要注重鮮色,以“香”和“色”來刺激沱的嗅覺、視覺,才能“強力”誘引魚兒集群進窩。譬如用商品餌的紅色“麝香米”,黃色......

怎麼快速釣鯽魚

一、傳統立漂沉底釣鯽魚:

這是比較普遍的釣法,我國南北東西都有不少釣友採用此種方法。即用立漂或散漂,鉛墜沉底,魚鉤距鉛墜的腦線大約25毫米。垂釣時魚漂調整到直立,露出部分,便於判斷魚訊即可(散漂則沒入水中兩三粒,浮在水面三四粒)。此法的優點是調整方便,鉤墜漂配比要求不嚴格,便於掌握。但不很靈敏,有經驗的魚常常觸動一下魚餌,發覺較重,即警覺逃走。同時,此法魚餌沉底不動,如不勤動一下魚竿,常不為鯽魚發現。

二、臺釣鯽魚:

目前較為盛行。其最大優點是靈敏度強,上魚率高。魚鉤下沉慢,易為魚發現。墜懸於水中,鉤輕輕觸底,魚在其旁遊弋,魚鉤即輕輕搖動,對魚吸引力極大。為摘鉤方便,使用無倒刺鉤,摘鉤迅速。漂墜餌配比要求嚴格,魚汛反映極為靈敏。缺點是漂墜調整較費事;各種魚類混養水域,使用釣鯽魚的鉤線,遇到大魚容易跑魚損失工具;初學時不易掌握,常有人半途而廢。但只要樹立信心,勤於實踐,掌握也不是很難,而一旦掌握,即會發現其優點大大過於一般傳統釣法。釣魚技術,野釣技巧,夏季釣鯽魚,水庫釣魚,臺釣鯉魚配方

三、戳拱釣鯽魚:是一種傳統釣法。常用在天氣炎熱的夏季,有浮萍或水草叢生的水域中。一般採用長竿、硬調、短線、無墜。熱季水中缺氧,魚常在水面浮萍下吸空氣、拱食、乘涼。從而咬草出聲或拱得浮萍形成一個小包。因而應採用聽、看辦法,尋覓魚蹤。聽主要是聽魚覓食發出的嚓嚓聲響;看是看水草晃動和浮萍的鼓包,判斷魚情。發覺有魚直指該處將鉤垂入。一般輕輕將鉤放到“拱”處,看到水面線向水中拽入,或線牽動竿梢即知有魚咬餌,適時抖竿提起魚來。戳拱一般選安靜處,動作要輕,魚出水時儘量避免驚擾其它魚兒,若有驚擾,魚不再“拱”,可用嘴模仿魚咬草的嚓嚓聲,起到催魚起拱的作用。

四、戳孔釣鯽魚:一般用於有荷葉、水草多、葦茬多的水域。觀察荷葉邊、水草孔、葦茬間的魚泡、荷葉、葦子晃動的情況,判斷魚情。工具一般採用硬調長竿、較竿短的魚線,小墜,先觀察魚情,發現後針對有魚動靜的地方,垂竿下鉤,使鉤沉底,同時不斷微微提動魚竿,引魚魚池餌,憑手感覺察魚兒咬鉤,適時提竿。戳孔一般採取走釣,主動找魚下鉤。

五、浮釣鯽魚:鯽魚屬底層魚,一般釣底,但遇炎熱、氣壓低的氣候,魚浮到水面遊動吸氧覓食,則可採取浮釣法,即將鉛墜減輕,使魚鉤懸浮於水面下約0.3--0.5米處,動作要輕,不驚散魚群。有人針對鯽魚甩子期的特點也常採用浮釣法。浮釣不需打窩。

六、半浮釣鯽魚:一般用於體情況而定。底層雜草或淤泥較厚,鉤沉底不易為魚發覺的環境。辦法是將墜減輕,調整浮漂至鉤觸底後露出數格,然後將漂下調5-10釐米(視水底草或淤泥的厚度而定),保持漂仍露出的格數(如墜重適當減輕)。這樣使鉤略高於水底,便於魚的發現。

七、甩大邊釣鯽魚:在河道、溝渠中常岸邊有蘆葦等,魚喜歡棲居覓食,如果河道不很寬,你的釣位比較嘈雜,可以用長竿、長線,或海竿串鉤甩至對岸蘆葦、水草邊,可以甩出四、五支竿,插好等待,手竿可用漂,海竿則將風線拉直,看竿梢灣動,往往效果很好。

八、走釣鯽魚:到一水塘,先行觀察,選鯽魚喜棲居的位置撒窩,可保持至少2米一上距離,撒若干窩子。然後採用5-6米左右質輕的魚竿,採用7--10 粒的散漂,(便於適應水的不同深度,不必老調漂),釣線宜細,魚鉤最好是朝天鉤,餌料一般採用紅蚯蚓,保持活性最好。走釣的特點是“走”,應手持釣竿,沿打過窩的水邊觀察魚星的情況,有魚星即應下鉤,無魚星可繼續觀察其它釣窩。打窩應每次少打,過些時間再打一遍,即少打勤打。這種釣法變等為找,因此由被動變......

今天我去釣魚,可是小鯽魚太多怎樣才能釣到大鯽魚.

小黃魚竿網

要想多釣大鯽魚,需具備幾方面的條件,下面介紹釣大鯽魚的前提條件與垂釣技巧。

1.多找幾處垂釣水體,水體歷史在5年以上,或從未清過底的水體中,必有大鯽魚和其他大魚。0.5千克的野生鯽魚需要5年一7年才能長成,1千克的野生鯽魚需7年~10年時間才能長成。因此,不摸清水體的歷史,是無從釣到大鯽魚的。

2.大鯽魚在春季產卵期開始時攝食強烈,準備產卵;入冬前的催肥期,為了在體內貯存必要的養分準備過冬,攝食也很強烈。這兩個季節都是可以釣到較多的大鯽魚的。

3.“淺水釣淵,深水釣邊”,這也是釣大鯽魚的口訣之一。淺灘處要伸出7米一8米長的釣竿,塘窩打於較深的部位,常常就比打於淺處釣的魚大;在很深的水體中,塘窩打於近岸邊的不深不淺的部位,則又比打於很深的部位能多釣大鯽魚;深水體中較淺灘處,則又是釣大鯽魚的集中地點。

4.大鯽魚膽子小,怕強烈的光線和清澈見底的水,平素多活動在水草叢中,打窩就要抒有水草處下誘餌,而白水蕩中是留不住魚的。

5.大鯽魚吃食穩重、矜持、動作緩慢,如塘窩中有小羅漢魚等搶食,大鯽魚撈不到吃鉤,兩三次就會被拎鉤的動作嚇跑,故先要想辦法對付小魚的干擾。其方法是,把一小段細蚯蚓抹到釣鉤倒刺下方,然後再抹回頭,把倒刺蓋住,鉤尖的鋒芒露出於蚯蚓之外,再行垂釣。用這種方法。便能很快把塘窩中的小魚釣光。只有把小雜魚釣光的塘窩中,才能釣到大鯽魚。

相關問題答案
鯽魚怎麼釣?
大鯽魚怎麼釣?
釣鯽魚怎麼看魚漂?
怎麼釣鯽魚怎麼調浮標?
武林群俠傳神魚怎麼釣?
淡水鯧魚怎麼釣?
皮卡堂金龍魚怎麼釣?
鯽魚怎麼做最有營養?
黑坑大鯉魚怎麼釣?
家養紅鯽魚怎麼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