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怎麼失敗的?

General 更新 2024-06-05

拿破崙最終是怎麼失敗的~?

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1799年 - 1804年),法蘭西第一帝國及百日王朝的皇帝(1804年 - 1814年,1815年)、軍事家、政治家,曾經佔領過西歐和中歐的大部分領土。法蘭西共和國近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

拿破崙早年

拿破崙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島的阿雅克修城,他的家族是一個意大利貴族世家,科西嘉島剛剛被賣給法蘭西共和國後,法王承認其父親為法蘭西共和國貴族。在父親的安排下,拿破崙9歲時就到法蘭西共和國布里埃納軍校接受教育。1784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後,被選送到巴黎軍官學校。

拿破崙一開始自認是一個外國人,一心希望有一天能夠讓科西嘉從法蘭西共和國獨立出去。16歲時父親去世,他中途輟學並被授予炮兵少尉頭銜。在隨部隊駐防各地期間,他閱讀了許多啟蒙思想家的著作,其中讓•雅各•盧梭的思想對他的影響非常大。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拿破崙回到科西嘉,希望推動科西嘉獨立,但遭到另一個親英反法的保利集團排擠,最後全家逃往法蘭西共和國。

在1793年7月,拿破崙帶兵攻下了保王黨的堡壘土倫,因此受到雅各賓派的賞識。1794年熱月政變中拿破崙由於和羅伯斯比爾兄弟關係緊密而受到調查,後因拒絕到意大利軍團的步兵部隊服役而被免去准將軍銜。1795年他受巴黎督政官巴拉斯之託成功平定保王黨武裝叛亂,一夜之間榮升為陸軍中將兼巴黎衛戍司令,在軍界和政界中嶄露頭角。

拿破崙是一名出色的軍事家,對當時的軍事知識深有研究,善於將各種軍事策略運用於實戰之中,尤其是主張將火炮集中使用,以及充分發揮騎兵的機動作用。1796年3月2日,26歲的拿破崙被任命為法蘭西共和國意大利方面軍總司令,3月9日與情人約瑟芬•博阿爾內結婚,之後便匆匆奔赴前線。在意大利,拿破崙統帥的軍隊多次擊退了奧地利帝國與薩丁組成的第一次反法同盟聯軍,最後迫使對方簽署了有利於法蘭西共和國的停戰條約。

拿破崙的崛起

取得意大利之役的勝利後,拿破崙的威信越來越高,他成為法蘭西共和國人的新英雄。而他的崛起令督政府感到受威脅,因此任命他為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共和國軍司令,派往東方以抑制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在該地區勢力的擴張。在拿破崙的遠征軍中,除了2000門大炮外,還帶了175名各行業的學者以及成百箱的書籍和研究設備。在遠征中拿破崙曾下達過一條著名的指令:“讓驢子和學者走在隊伍中間。”拿破崙本人精通數學,同時還十分喜愛文學和宗教,受啟蒙運動的影響十分大。

然而1798年遠征埃及本身是一個大失敗。拿破崙的艦隊被英國的海軍上將納爾遜完全摧毀,部隊被困在埃及。1799年回國時,400艘的軍艦隻剩下2只小艦,原本侵略印度的計劃受阻,人員損失慘重。

此時歐洲反法聯盟逐漸形成,而法蘭西共和國國內保皇派勢力則漸漸上升。1799年8月,拿破崙最終決定趕回巴黎。1799年10月,回到法蘭西共和國的拿破崙被當作“救星”來歡迎。11月9日,拿破崙發動了霧月政變並獲得成功,成為法蘭西共和國第一執政,實際為獨裁者。

拿破崙之後進行了多項政治、教育、司法、行政、立法、經濟方面的重大改革,其中最著名並且直到今天依然有重要影響的《拿破崙法典》 ,是在政變的當天晚上就由拿破崙下令起草的,很多條款拿破崙本人親自參加討論最終確定,基本上採納了法蘭西共和國大革命初期提出的比較理性的原則。法典在1804年正式實施,即使是在一個多世紀後依然是法蘭西共和國的現行法律。法典對德國、西班牙、瑞士等國的立......

拿破崙怎麼失敗的?

拿破崙折戟滑鐵盧

狹窄的戰場:滑鐵盧的戰場太狹窄了,它的縱深不過3公里多,最大的寬度一共只有6公里多。一條大道將其切斷分成為兩部分,在南面的艾南斯高地的兩邊,有一道低矮的不規則的山嶺,在北面又有另外一條更低的山嶺——布南尼。

對等的兵力:英軍統帥威靈頓的手下有步兵4.9萬多人,騎兵1.2萬多人,炮兵5000多人,火炮156門。拿破崙方面步兵為8.4萬多人,騎兵1.5萬多人,炮兵7000多人,火炮246門。雙方兵力旗鼓相當。

最後的哀嘆:當日下午6時,夕陽照著山坡。拿破崙將他手下的4000名近衛軍統統投入到進攻中。這些官兵冒著英軍的炮火,奮力拼殺,終於佔領了山脊。就在這當兒,英軍統帥威靈頓指揮近衛軍撲了上去,殘陽夕照之下,法軍血肉橫飛。目睹拿破崙慘敗的威靈頓流著眼淚說:“勝利是除失敗之外的最大悲劇。”

“眼下一切都完了!”拿破崙哀嘆道。到了晚上9時,拿破崙只好帶著1萬名殘兵敗將,且戰且退,往巴黎逃去。

1815年6月18日,在比利時的滑鐵盧發生了世界近代史上著名的會戰,拿破崙所率法軍被英國、普魯士聯軍擊敗,這位世界史上的著名統帥隨之以退位結束了政治生涯。

如今在風光秀麗的比利時,最有名的旅遊勝地是滑鐵盧。除了少數英國人還緬懷本國名將威靈頓,個別德國人還知道扭轉此戰局面的普魯士名將布呂歇爾,大多數遊客是來憑弔失敗於此的拿破崙,猶如中國人講起楚漢之戰多為“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所嘆息。

■拿破崙司令部舊址的望遠鏡、軍刀和行軍床引來不少懷舊幽情

滑鐵盧是布魯塞爾以南20公里的一個小鎮,往南5公里外芳草萋萋的綠地中,隆起一座50米高的小山,是當年英軍核心陣地,沿226級臺階可走上頂端一覽戰場全貌。山頂有一尊威靈頓用戰場上廢鐵鑄成的“滑鐵盧雄獅”,而參觀者最注目的還是南部那幢紅頂黃色的二層小樓,即拿破崙司令部舊址,裡面陳列的望遠鏡、軍刀和行軍床引來不少懷舊幽情。

舊址旁有一個圓桶形紀念館,環形牆壁上由法國畫家所繪百米壁畫堪稱歐洲美術史上一絕。其色彩鮮豔,人馬栩栩如生,再加上油畫前面輔以類似真實景物的泥塑,倒臥的人馬、丟棄的兵器和踐踏的枯枝敗草等經燈光輝映,使人真有身臨昔日戰場之感。

恩格斯曾稱讚拿破崙“甚至在遭到失敗的進軍中也是一位偉大的統帥”,滑鐵盧之戰也是典型例子。1815年3月拿破崙從流放地突然登陸法國南海岸,不費一槍一彈,便在民眾和軍隊歡呼聲中進入了巴黎,趕走了波旁王朝重新當上皇帝。被他打怕了的整個歐洲馬上宣佈,拿破崙是“人類的敵人”,英、俄、奧、普的70萬軍隊從四面八方向法國進攻。此刻拿破崙只有不足20萬正規軍,有一部分被國內旺德等地叛亂牽制,僅12萬人可機動。在分兵抵禦毫無希望的形勢下,拿破崙堅持有機會就向敵軍進攻以求得殲滅的原則,絕不消極防禦坐等捱打,在6月14日跨過比利時邊界向英、普軍進攻,從而引發滑鐵盧一仗。

四天後的決戰結局,卻是拿破崙失敗,這並非攻勢防禦的原則有錯,而在於戰爭舞臺上的條件已非昔日可比。那位歐洲史上最大的軍事天才,再也無法導演出勝利的劇目。

■哀號之聲不絕於野,成為滑鐵盧戰場的最後景象

對6月18日拿破崙在滑鐵盧指揮的失誤,百年來許多史論作品和文學作品中都爭論不休。從事件本身看,一代名帥確是因許多偶然因素,才輸給了二流將領威靈頓和布呂歇爾。

拿破崙的原計劃是先以自己12萬軍隊消滅8萬普魯士軍,再打7萬人的英軍。16日這天,他在林尼殲滅了布呂歇爾所率普軍2萬人,自己損失萬餘人。如不是內依元帥所部遲緩,此仗有可能達成全殲,這樣他集中局部優勢各個擊破的計劃便會實現。

次日,......

拿破崙為什麼會失敗

拿破崙

戎馬一生,親自指揮過的戰役約計60次,比歷史上著名的軍事統帥亞歷山大、漢尼拔和凱撒指揮的戰役總和還要多。在這麼多戰役中他勝利了30多次!拿破崙絕對不僅僅是一介武夫,而是一個受到法國大革命思想薰陶的軍事家。他用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去建設軍隊,並將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傳播到歐洲其他地方,幫助其他國家和地區人民獲得解放,這是拿破崙早期戰爭不斷取勝的根本原因。除此之外,還有拿破崙卓越的軍事才能!

他在戰爭實踐中,由於經常以少勝多、出奇制勝,把資產階級戰略戰術發展到了較為完善的地步,以至與他同時代的將帥門在戰略戰術上,不但不能戰勝他,而且只能試圖在自己最光輝和最成功的作戰中抄襲他。他所完善的以“運動性”“眾多性”為主要特徵的“現代的軍事體系”(作戰體系),頗受軍事家、政治家和學者們的稱讚。其中,最堪稱典範的戰役就奧斯特里茨會戰,又稱三皇會戰,這場戰役為拿破崙贏得了“歐洲第一名將”和“戰神”的美名。

拿破崙的軍事思想主要有:

1.強調要積極採取攻勢行動,為了達到消滅敵軍兵力的目的,把積極發動進攻作為自己的主要手段;

2.妥善於集中兵力,即在必要的時候,在必要的地點,集中比敵人在此時此地更為強大的兵力。

3.強調快速機動,認為行動的迅速可以彌補軍隊的不足,快速的行軍,能夠提高軍隊的士氣,增加取勝的機會;

4.強調突然性,注重出奇制勝;

5.重視國家軍事組織的完善和軍隊骨幹力量的培養;

6.重視選拔將領,強調統帥的素質。

作為一代名將,拿破崙運籌帷幄,躍馬疆場,身經百戰,其作戰經驗是非常豐富的,其統帥藝術為許多兵家所稱道,其軍事思想也在資產階級軍事思想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曾受到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度評價。 但是,在我們津津樂道於拿破崙的戰術時,我們不應忘記魯迅的一句名言“有一回拿破崙過阿爾卑斯山,說:‘我比阿爾卑斯山還要高?’這何等英偉,然而不要忘記他後面跟著許多兵。”正是得到了廣大人民的支持和幾十萬將士的浴血奮戰,拿破崙才取得了如此輝煌戰果。

1811年,隨著連續四次反法同盟的灰飛煙滅,整個歐洲都快要變成法國的了:拿破崙自己兼任著意大利國王、萊茵聯邦的“保護人”和瑞士聯邦的仲裁者。他的兄弟們分別擔任了西部牙、葡萄牙、那不勒斯、荷蘭和威斯特伐利亞的國王。統領波蘭的是他手下的元帥;奧地利和普魯士是他的戰敗國,龐大的沙俄也成了謙卑的小夥伴。

但是,勝利之神並沒有總是垂青於這位“戰神”。1812年的遠征俄國成為拿破崙軍事生涯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也成為所有法國士兵的噩夢!

從1812年開始,同樣一個拿破崙,卻不斷遭受挫折,直至失敗。1812年遠征俄國失利,1813年萊比錫戰役失敗,1815年滑鐵盧戰役失敗。

拿破崙失敗的原因。

進行的是侵略戰爭、爭霸戰爭,是非正義最大戰爭。被征服地區的人民覺醒了。

拿破崙失敗的根源在於,自由和平等的大革命理念意味著一切民族壓迫行為都失去了合法性。被佔國的人民先是在拿破崙的指引下覺悟到這一點,然後在這位導師的侵略行為背叛了革命原則時轉而反抗。

拿破崙因為傳播“自由、平等、博愛”而成功,又因為違背“自由、平等、博愛”而失敗,這真是令人深思。

拿破崙因其卓越的軍事天才和開創了輝煌的拿破崙時代,而被很多人認為是理所當然的英雄!並被世人所景仰!。但他輝煌而短暫的一生也給我們留下了及其寶貴的經驗和教訓。英雄不再,而戰爭的威脅卻從未遠離過我們。戰爭與和平是永遠的話題,也是我們永遠要面對的考驗!...

拿破崙失敗的真正原因

大家都知道拿破崙是常勝將軍,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皇帝,這樣一個勇武的狠人也有滑鐵盧之敗。 可你是否知道拿破崙失敗(導致後來被囚禁最後被毒死)的真正原因? [ 轉自鐵血社區 bbs.tiexue.net/ ]本人覺得,拿破崙年輕時的飛黃騰達,與順應當時的資產階級革命,注意政治手腕遠交近攻有關。其實當時拿破崙也有過幾次敗仗,比如遠征埃及導致艦隊幾乎全軍覆沒。 而後來的失勢乃至失敗,一是他個人當了皇帝,野心膨脹頭腦發熱,不注意結交盟友,而導致出現了與他敵對的同盟(英奧俄普等),這樣他的失敗就是時間問題了。 拿破崙遠征俄國是一個壯舉,也是一個失策。深入異國腹地作戰,需要的是速戰速決,也需要以戰養戰,尤其是俄羅斯漫長的嚴寒天氣是一個無法逃避的噩夢。 而拿破崙在得手莫斯科後變得不思進取,坐等俄皇帝講和,沒有乘勝殲滅俄羅斯的軍隊主力和政權,也沒有繼續深入俄富庶之地尋求長遠支持。這固然有俄羅斯拼死抵抗,造成法軍7萬人傷亡的博羅金諾戰役對拿破崙意志和信心造成的影響。而當拿破崙率領軍隊撤到斯摩稜斯克準備度過寒冬時,那裡存放的可以支撐六個月的糧食,卻被散兵遊勇搶光了。直到嚴寒到來,食物匱乏,不得不大撤退,把大好的形式和氣勢都還給了俄國人,把50萬軍隊埋在了俄國,也成全了庫圖佐夫的英名。 俄羅斯歷史上除了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征服過,拿破崙和後來強悍的法西斯德國都失敗了。本人覺得主要原因就在於俄羅斯地廣人稀,戰略縱深大。如果不能速戰速決,就需要上千萬軍隊維持漫長的戰線;其次是俄羅斯冬季嚴寒的天氣。要想征服俄過國,需要在3-5個月內就擊破俄軍主力,然後做長久堅守的準備,以便渡過嚴冬,次年夏季再戰。或者採用瓦解俄方法,從俄國的各個共和國動手,一點一點地吃掉“北極熊”。 當拿破崙被逼下臺流放海島,後來逃出來第二次上臺執政的時候,他最應該做的是:長遠打算,收買人心、清除保皇派勢力、積蓄力量、瓦解對手同盟,以便各個擊破。 拿破崙做的卻是想速戰速決,想以一個勝利來平息別人對他的議論,馬上尋求與英普聯軍進行決戰,失敗就是最可能的結果了。即使他在滑鐵盧打贏了,英普還是有能力重新糾集軍隊來和他作戰,而他自己二次上臺的根基是很脆弱的。雖然法國很多人支持他,但他也受到保皇派的制約,無法支撐。滑鐵盧一戰失敗,就只有被流放而再無出頭之日了。

拿破崙在滑鐵盧戰役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俄、英、普、奧等組成的第六次反法聯盟,終於打敗了拿破崙,拿破崙被迫退位,被放

逐到他的領地厄爾巴島上,波旁王朝復辟。

但拿破崙並不甘心自己的這次失敗,他仍然在關心著時局的發展。1815年初,反法

聯盟在維也納開會,由於分贓不均而大吵大鬧,以至於劍拔弩張、橫刀相向。同時,法國人

民由於封建貴族的殘酷統治,越來越不滿意波旁王朝的統治而更加懷念拿破崙時代。

拿破崙見時機已成熟,便決定東山再起。1815年2月26日夜,拿破崙率領105

0名官兵,分乘6艘小船,巧妙躲過監視厄爾巴島的波旁王朝皇家軍艦,經過三天三夜的航

行,於3月1日抵達法國南岸儒昂灣。拿破崙感慨萬端、興致勃發,立刻在岸上發表了熱情

洋溢的演說:“士兵們,我們並未失敗!我時刻在傾聽著你們的聲音,為我們的今天,我歷

經重重艱辛!現在,此時此刻,我終於又回到了你們中間。來吧,讓我們並肩戰鬥!勝利屬

於你們,榮譽屬於你們!高舉起大鷹旗幟,去推翻波旁王朝,爭取我們的自由和幸福吧!”

士兵們在拿破崙的鼓舞下,熱血沸騰。部隊開始進軍巴黎。沿途所到,不少人歡呼雀

躍。波旁王朝派出的阻擊部隊,因多是拿破崙舊部,所以紛紛歸附,這樣,到3月12日,

拿破崙未放一槍一彈,順利進入巴黎。此時,他的部隊已發展到1.5萬人。路易十八看到

大勢已去,倉皇逃出巴黎。3月19日,拿破崙在萬民歡騰聲中,重登王位。正在維也納開

會的反法聯盟各國首腦,驚恐萬狀,立刻停止爭吵,並馬上擬定了臨時宣言,稱拿破崙是世

界和平的擾亂者和敵人,他“不受法律保護”,與此同時,他們迅速集結兵力,到3月25

日,英、俄、普、奧、荷、比等國結成的第七次反法聯盟,並有重兵70萬。聯軍準備分頭

進攻巴黎:巴克雷指揮17萬俄軍和25萬奧軍集結在萊茵河方面,向洛林和阿爾薩斯推

進;弗裡蒙指揮奧——撒丁聯軍6萬,集結於法意邊境,準備隨時向法進軍;普魯士的布呂

歇耳元帥率12萬普軍、300門大炮在沙羅瓦和列日之間集結;英國的威靈頓將軍指揮一

支由英、德、荷、比人組成的混合部隊約10萬人、200門大炮,駐紮在布魯塞爾和蒙斯

之間。另外,聯軍還有一支30萬人的預備隊。

聯軍約定在6月20日左右開始行動。

法軍方面,拿破崙也在加緊備戰,到6月上旬,已有18萬人集結在鷹旗之下,他希望

到6月底能有50萬人上陣。但令拿破崙遺憾的是,過去富有作戰經驗的老將已不願再為拿

破侖效力,這對法軍非常不利。

對於聯軍的強大陣容,拿破崙認真地進行了分析,他決定要化被動為主動,以攻為守。

他認為威脅最大的是比利時方面的英普軍隊,所以要集中主要兵力對付,而萊茵河、意大利

方面的聯軍,只要派少量兵力進行牽制就行了。同時,他還決定,要趁聯軍尚未會齊的時

候,爭取戰機,率先擊潰英普聯軍,打敗了威靈頓和布呂歇耳這兩個老將,其他聯軍便好應

付了。

計劃已定,拿破崙便於6月12日派12.5萬法軍(其中有近衛軍2萬人)、火炮3

00門,悄悄移動到比利時邊境,駐紮到離普軍只隔一片密林的地方。

6月16日下午2時,戰鬥打響。法軍主力7萬人在林尼附近同普軍主力8萬人交戰,

拿破崙另派5萬兵力牽制英軍,他希望能夠把英、普軍隊切開,然後各個擊破。

戰鬥進行得異常激烈,又加上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槍炮聲、雷雨聲相互交加、轟

轟作響,一直到傍晚雷雨過後,布呂歇耳才發現,法軍已佔領林尼村,普軍防線已被切斷。

而且,法軍迅速包圍了普軍,布呂歇耳也被摔傷。普軍見形勢不利,四散潰逃。拿破崙認為

普軍敗局已定,令法軍休息一日,然後才令格魯希元帥追擊......

拿破崙最後失敗的主要原因是?

1莫斯科嚴寒的氣候

2俄國人堅壁清野供方針

3反法同盟的建立,使得他在歐洲處於孤立

4戰爭的性質由保家為國的正義性質變成了侵略性質

5窮兵黷武,孤軍深入,本身就犯了兵家之大忌.

6兩次關鍵戰役的失敗,尤其是滑鐵盧之敗.

7在海上他組織的法西艦隊,曾被納爾遜重創.喪失了制海權.

不過,本人還是很喜歡拿破崙的.喜歡他的艱苦奮鬥和軍事上的才華.尤其是他那句,中國是一頭沉睡的雄師.不醒則已,一醒必定震驚全世界.真是大長中國人的臉.讓人聽了很震撼!

拿破崙為什麼會失敗

因為拿破崙打破了他自己的原則,在過去,拿破崙是十分尊重民意的,他推翻了就王定,卻又建立了一個新的帝國,而在拿破崙戰爭後期,拿破崙赤裸裸的侵略激起了人民的憤怒。是拿破崙將革命思想帶給了人們,卻又壓制人民的思想,這便是他失敗的主要原因;除這以外,還有其他原因,如侵入西班牙遭到民眾抗議、侵入俄羅斯,造成60萬大軍幾乎喪生。

拿破崙失敗根本原因

從宏觀上講-----封建勢力和資本主義勢力,法蘭西民族和其他歐洲民族,這是拿破崙時代的2對矛盾,可以這樣說,由於多種原因(當時人為的和歷史的原因),封建勢力與資本主義勢力間的戰爭轉變為歐洲其他國家反對法國的民族保衛戰爭(反法同盟的性質也由--反對資本主義的封建勢力聯盟--轉變為--歐洲各民族反對法國侵略的民族同盟戰線),於是促成了歐洲封建勢力與其他歐洲民族勢力的合流。從而導致了拿破崙的失敗。

作為資本主義國家的英國,它是個很有意思的例外。如果把世界比做一個領域的市場,作為“壟斷財團”的英國不允許有另一個強力對手的出現訂也不能由於歐洲大陸上一個強國的出現而消弱了自己對歐洲(產品銷售地)的控制。所以,打擊革命中的,成長中的法國---成為它的戰略要點,在此之中,與歐洲傳統封建勢力的聯合成為它的最佳選擇。

拿破崙的失敗 !

兵敗俄國  拿破崙無時無刻不在想著統治整個歐洲,歐洲大陸上只有俄國沒有被他控制,而且拿破崙明白只有把俄國踩在腳下,才能征服英國。他也不是沒有考慮攻打俄國的後果,但是他那無與倫比的軍事才能在1812年因為狂妄的野心而衰退了。 極盛時的法蘭西第一帝國疆域(1812年) 法軍從俄羅斯撤退1812年5月,拿破崙率領操12種語言的57萬大軍遠征俄羅斯。俄軍堅決反對拿破崙侵略,雖然法軍一路取得勝利,但是傷亡極其慘重。1812年9月7日法軍歷經博羅迪諾戰役(法軍有3萬人陣亡和重傷)後,即將進入莫斯科。俄國統帥庫圖佐伕力排眾議,決心放棄首都,他要拯救另一半俄軍的有生力量。   9月16日,拿破崙騎著高頭大馬進入莫斯科,亞歷山大一世和庫圖佐夫帶著俄國高級將領和大部分莫斯科居民已經撤出了莫斯科。拿破崙本以為亞歷山大一世將會妥協,未料到迎接他的卻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馬上要來臨的寒冬季節,以及俄羅斯人民堅決不投降,和此時在國內的馬萊將軍策劃的一場失敗的政變,令他不得不趕回法國。 拿破崙兵敗俄國俄羅斯的寒冬,無時無刻不出現的俄國追軍和游擊隊使不可一世的拿破崙也畏懼了,法軍不是戰死就是凍死,最後回到法國的只有不到3萬人。從此,讓整個歐洲都戰慄的大軍已經不復存在,遠征俄羅斯失利後,法蘭西第一帝國元氣大傷,日益衰落的法國面對的敵人將是曾經被迫臣服的整個歐洲。 窮途末路  拿破崙在俄國戰場慘敗後,亞歷山大野心勃勃,決定馬上組織大軍徹底打敗法國,以稱霸歐洲,但是俄軍在追擊法軍的殘兵敗將時,自身也受到了極大打擊,因此亞歷山大一世決定組成反法同盟。   當然,拿破崙為了阻撓反法同盟的成立,也是費盡了心機。他通過瑞典王妃黛絲蕾,希望讓其夫瑞典王儲貝爾納多特加入法國一方,但是最後失敗了。他同時立妻奧地利公主,路易絲皇后為帝國攝政王以牽制奧地利。但是1813年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俄國、普魯士和瑞典還是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雙方在德國境內多次激戰。雖然法軍在呂岑、包岑等地取得了多次勝利,但是針對拿破崙的壓力卻是越來越大,短暫停戰後,隨著奧地利倒入反法同盟時,聯軍的力量超過了拿破崙。   戰火再度在歐洲燃燒,8月,拿破崙在薩克森王國的首都德累斯頓指揮了一場防禦戰,並取得了勝利,由於缺少騎兵,未能擴大戰果,此後法軍在德意志境內屢屢受挫。   在10月16日-19日爆發的萊比錫戰役中,法軍集中了15萬5千人,而聯軍的兵力是法軍的2倍,雖然開始法國繆拉元帥的騎兵打得俄奧普三國帝王縱馬而逃,但是聯軍分6路合圍萊比錫,以及法軍的炮彈打光了,拿破崙被迫撤退。在敗退途中,法軍遭到聯軍的重大打擊,只剩5萬6千人的殘兵敗將。萊茵聯邦不久就解散了。聯軍得以向法國開進 拿破崙·波拿巴圖冊集(14張)。   1814年,反法同盟再次開出停戰的條件,那就是法國的領土恢復到1790年時的狀態,拿破崙視為侮辱,拒絕接受,他重新組織軍隊再戰,然而法軍只有10萬人了,而聯軍卻有35萬!   在1月29日的布倫納城(布里埃納城),拿破崙重遊故地,他指揮軍隊大敗普魯士軍隊,恢復了自萊比錫戰役以來低落的士氣。2月1日,在拉羅蒂埃河,法軍與聯軍再次交戰,雖然失利了,但是法軍表現出無比的勇氣,在2月10日-2月14日,拿破崙指揮法軍在尚波貝爾,蒙米賴,夏托蒂埃和沃尚等地接連打敗聯軍,表現了他的軍事才能正在極大發揮,他的戰術才華也充分顯現出來,但是他在戰略上錯誤地將進攻力量分成兩股,導致聯軍通往巴黎的路暢通無阻。   1814年3月31日,巴黎被佔領,同盟軍要求法國無條件投降,同時拿破崙必須退位。拿......

拿破崙失敗的原因?

首先 拿破崙作為歐洲最先開始資產階級制度改革的君主,必然要受到很多阻力,首先開始革命的人,常常被舊勢力聯合打敗,拿破崙當時面對的封建勢力過於強大,幾乎所有的歐洲國家都開始與他為敵,整個歐洲的反法聯盟一次次的進攻,失敗,再進攻,單憑一個法國,怎麼也贏不了;

其次,拿破崙不是純正的法國人,同時他雖然幫助法國戰勝了不少敵人,但是也消耗了法國太多的士兵和資源,法國所能供給或者說願意供給的戰爭資源已經不能滿足拿破崙的戰爭需要了;

最後,他雖然是飢個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但是卻不擅長治理民生,對於自己所統治政府的國家沒有有效的治理調整,法國內部也有不少人反對他,像陸軍元帥貝爾納多特就投靠英國,當上了瑞典了王儲,與拿破崙作對。

相關問題答案
拿破崙怎麼失敗的?
加拿大是怎麼獨立的?
導致拿破崙失敗的因素有哪些 ?
拿破崙蛋糕怎麼吃?
失敗的英語怎麼說?
怎麼安慰面試失敗的人?
怎麼安慰表白失敗的人?
最失敗的事是什麼?
家裡的破碗怎麼處理?
腳磨破皮怎麼好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