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優良家風的意義?

General 更新 2024-06-05

培育和傳承良好的家風有哪些重要意義

當前我國思想道德領域存在的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都與家風重視不夠有直接的關係。今天重提家風,抓住了公眾的社會關注焦點,抓住了中國文化核心,具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

自從央視推出 家風專訪

以來,家風成了人們茶餘飯後議論的一個重要話題。家風是什麼?家風屬於道德的範疇,是中華民族優秀道德品質在家庭中的傳承。家庭是社會的重要細胞,家風好才會社會風氣好,國家才會和諧穩定。每個家庭都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內容,積極培育和傳承好的家風。

培育和傳承好的家風,需要有好的家規來規範。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家庭也是一樣。家規的表現形式主要是家訓,由家中長者以文字或口頭形式立言,為家中成員的道德行為提出規範性要求,作為代代相傳的一種遵循。如歷史上有名的《朱之家訓》《顏氏家訓》《曾國潘家訓》等,至今仍備受推崇、廣為流傳。社會發展到現在,凡是有一定文化修養的家庭,都應提倡長輩以文字形式為後代立下家訓。家訓可簡可繁,應因家制宜。

簡 就是注重家風中的某個方面。如 滄州好人 、黃驊市檢察院退休幹部劉福興的長輩,留下的家訓是 施恩不圖報,救人不留名 ,已經教育傳承了幾代人。 繁

就是對晚輩提出多方面的要求,涉及理想信念、修身養性、誠實守信、勤儉持家、寬厚待人、尊老愛幼、助人為樂等多個方面。有了家訓,就有了遵循,長輩以此為教育內容,晚輩以此為行為約束,一個好的家風就會得到不斷傳承。

培育和傳承好的家風,需要有好的家教來引導。只有抓好家風教育,才能使家庭美德、社會道德在家庭成員中入腦、入心,成為自覺行動。家庭中的長者應義不容辭地承擔起家庭教育的重任。教育形式不拘一格,可以利用節假日,尤其是春節期間全家人團聚的時候,開個家庭會,向全家人講講如何做人做事的道理,講講如何爭做道德的模範;可以借事論理,就家庭或某個成員身上發生的事情,講清應該怎麼做或不應該怎麼做的道理,從中汲取經驗或教訓;有時也可利用社會上發生的一些事情,發表看法,教育晚輩應從中學習什麼、感悟什麼。家庭教育應堅持經常化、隨時化,且針對性要強,因家庭成員而宜。

培育和傳承好的家風,需要有好的家長行為來示範。家庭是每個人的第一所學校,且是終身學校。每個人學習做人做事,大都從學習家長的行為開始。作為一家之長,應當首先成為好家規的踐行者,用自己良好的道德行為給晚輩做出榜樣。只有這樣,自己才有資格教育下一代,下一代也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良好家風的薰陶。每個家長都應嚴格要求自己,凡要求晚輩做的事情,自己要首先做到;凡要求晚輩不做的事情,自己要首先不做。在家庭中也要發揚民主,長輩做了有悖道德行為的事情,要允許晚輩提出批評,這對自己是一種警示,對晚輩則是一種明辨是非的歷練。好的家風需要民主,有民主才能有好的家風。

培育和傳承好的家風,需要黨委和政府的組織引導。重視家風建設,就是重視社風民風建設,各級黨委、政府應把家風建設作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陣地來抓。要通過媒體宣傳、舉辦家長學校、進行經驗交流等形式,宣傳家風建設的重要性、主要內容和做法。要通過評選

五好家庭 好兒媳 好婆婆 尊老模範

等,樹立學習榜樣,弘揚好的家風,推動家風建設。要發動黨員幹部帶頭搞好家風建設,以身作則、率先垂範,通過重品行、正家風、作表率,感召群眾,引領社會新風尚。

......

傳承正確家風有什麼意義

人在歷史長河中,就是傳承、發揚、創新、教育。傳承是其中一環,個人認為正確的家風,為教育與傳承之間搭起一座橋樑。簡單、直接。周王朝可以堅持那麼多年,都是有正確家風得來。

傳承優良家風從文化的角度談談為什麼要傳承家風

在傳統節日春節期間推出“家風”系列報道,藉著傳統節日祥和歡樂的氛圍,老老少少全家人團聚在一起,無疑是家風傳承和吸收的最好時機。家風的含義包羅萬象,似乎就在嘴邊,卻很難說清楚,但它所表現出來的又是清晰可見的。古人云,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謂“齊家”,也可以稱之為“治家”,而“治家”的中心環節便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就是培養良好家風,它奠定了一個人的品格基礎。

每個家庭都有自身獨特的家風,但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千百年來,深受儒家文化的濡染薰陶,儒學已成我國的傳統文化。在民間、在老百姓的內心裡面,儒學的價值持久存在著。中國人的倫理觀念,今天也仍然受到傳統儒家倫理的深刻影響,尤其是家庭觀念非常強烈,因此,家風同樣是一種家庭文化基礎。

可見,在某種意義上,家風體現著一種儒家精神,自然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種共通性,當然,家風大多是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的,比如家訓、家規等,作為家風傳承的載體,家訓、家規等中的一個字、一個名,都飽含著歲月的滄桑、家庭歷史的沉澱,以及動人的故事,他們是一個人一個家庭乃至整個國家的寶貴財富。據《重慶晚報》報道,近日在重慶九龍坡區實驗一小的操場上,2016名學生將自己的家風展示出來,記者發現,孝順、誠信、善良、節儉等傳統美德仍然是備受大部分家庭推崇的家風,“孝敬誠信善良節儉”,既是傳統美德的精髓,又是每個家庭每個人乃至整個中華民族的內在追求和信仰,當然,好的家風不僅需要做父母的言傳身教,也不僅需要學校和社會的宣揚,更要鼓勵孩子持之以恆,只有持之以恆不動搖,才能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才能將家風變成孩子做人做事的準則和“性格”。再者,作為父母和師長,自己在用家風影響孩子的過程中,同樣也在潛移默化的塑造著自己的心性。可見,只要我們人人都奉行這些傳統美德,人人都是受益者。

當然,我們在繼承傳統家風精華的同時,也應與時俱進,切忌因襲守舊,固步自封。坦率地說,家風是指傳統家庭的傳統道德,有些傳統道德並不一定適合現代家庭,例如過去傳統家庭的家風都強調尊卑、等級,要求家庭的晚輩無條件的服從長輩,這些理念與現代社會所提倡的平等、民主是相悖的。因此,在新時代的大背景下,為建立一個和睦、安定、和諧的家庭,進而形成一種健康、陽光、民主的社會風氣,家風也要與時俱進,它應該有新的規矩,樹立新的家庭風氣,並讓它沉澱下去。

你認為弘揚優秀的家風有何重大意義

建議: ① 弘揚傳統美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② 積極投身思想道德建設的偉大實踐,做新時期先進文化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 ③ 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養,不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腳踏實地、重在行動,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每點 2 分,答出任意兩點即可)

( 2 ) ① 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甲認識到家風不在嘴上,應重在行動,重在實踐服務。(4分) ② 事物是共性與個性的統一。乙認識到家風既有家的特性,又有“社風”的共性。( 3 分) ③ 價值觀對人們的行為具有導向、制約和驅動作用。正確的價值觀,要求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丙認識到傳承和弘揚家風,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3 分) ④ 事物是普遍聯繫。丁認識到搞好家風,有利於推動黨風政風、社風民風改善。( 4 分)

良好家風家訓的傳承有何意義? 5分

當前我國思想道德領域存在的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都與家風重視不夠有直接的關係。今天重提家風,抓住了公眾的社會關注焦點,抓住了中國文化核心,具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

自從央視推出 家風專訪

以來,家風成了人們茶餘飯後議論的一個重要話題。家風是什麼?家風屬於道德的範疇,是中華民族優秀道德品質在家庭中的傳承。家庭是社會的重要細胞,家風好才會社會風氣好,國家才會和諧穩定。每個家庭都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內容,積極培育和傳承好的家風。

培育和傳承好的家風,需要有好的家規來規範。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家庭也是一樣。家規的表現形式主要是家訓,由家中長者以文字或口頭形式立言,為家中成員的道德行為提出規範性要求,作為代代相傳的一種遵循。如歷史上有名的《朱之家訓》《顏氏家訓》《曾國潘家訓》等,至今仍備受推崇、廣為流傳。社會發展到現在,凡是有一定文化修養的家庭,都應提倡長輩以文字形式為後代立下家訓。家訓可簡可繁,應因家制宜。

簡 就是注重家風中的某個方面。如 滄州好人 、黃驊市檢察院退休幹部劉福興的長輩,留下的家訓是 施恩不圖報,救人不留名 ,已經教育傳承了幾代人。 繁

就是對晚輩提出多方面的要求,涉及理想信念、修身養性、誠實守信、勤儉持家、寬厚待人、尊老愛幼、助人為樂等多個方面。有了家訓,就有了遵循,長輩以此為教育內容,晚輩以此為行為約束,一個好的家風就會得到不斷傳承。

培育和傳承好的家風,需要有好的家教來引導。只有抓好家風教育,才能使家庭美德、社會道德在家庭成員中入腦、入心,成為自覺行動。家庭中的長者應義不容辭地承擔起家庭教育的重任。教育形式不拘一格,可以利用節假日,尤其是春節期間全家人團聚的時候,開個家庭會,向全家人講講如何做人做事的道理,講講如何爭做道德的模範;可以借事論理,就家庭或某個成員身上發生的事情,講清應該怎麼做或不應該怎麼做的道理,從中汲取經驗或教訓;有時也可利用社會上發生的一些事情,發表看法,教育晚輩應從中學習什麼、感悟什麼。家庭教育應堅持經常化、隨時化,且針對性要強,因家庭成員而宜。

培育和傳承好的家風,需要有好的家長行為來示範。家庭是每個人的第一所學校,且是終身學校。每個人學習做人做事,大都從學習家長的行為開始。作為一家之長,應當首先成為好家規的踐行者,用自己良好的道德行為給晚輩做出榜樣。只有這樣,自己才有資格教育下一代,下一代也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良好家風的薰陶。每個家長都應嚴格要求自己,凡要求晚輩做的事情,自己要首先做到;凡要求晚輩不做的事情,自己要首先不做。在家庭中也要發揚民主,長輩做了有悖道德行為的事情,要允許晚輩提出批評,這對自己是一種警示,對晚輩則是一種明辨是非的歷練。好的家風需要民主,有民主才能有好的家風。

解釋說明家庭如何傳承優良家風家訓

這個問題的提出本身就說明了家風是一件非常重要之事。那麼,家風是什麼呢?家風,又稱門風,顧名思義,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家風是一個家庭的主旋律,是給家中後人們樹立的價值準則。一個家有沒有好的風氣,會直接影響社會風氣。家風純才能民風正,才能有良好的社會風氣。

傳承優良家風,做合格家長的感悟是什麼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吾家父母一貫以“孝、勤、正、善、儉”教導我和弟妹的成長。

父親喜歡讀古書,在我們還沒入學前,就經常講“香九齡,能溫席”、“孔融讓梨”、“包青天勤奮好學”、“輔佐劉邦的陳平忍辱負重苦讀”的故事給我們聽。讓我們在故事中吸取成長的營養。還教育我們男孩子有男孩樣,不能留長髮,女孩子有女孩樣,不能染髮,陰不陰,陽不陽,讓人見了,眼球不舒服。為人正直,不做雞鳴狗盜之事,又講“做賊偷瓜起的故事”教育我們。囑咐我們“心存善念,積德行善;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儘管當時不能完全聽懂這些話的真正含義,但覺得心地善良總不會有錯。父親還對我們說:“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凡事節儉,要憶苦思甜,不能鋪張浪費。在生活上不能跟人家比吃穿,衣服穿舊一點,沒關係,破了補好,洗淨就可以穿,更不能跟人家比穿名牌,讓虛榮心在心中悄然滋長。‘慎言節飲食,知足勝不祥’”,艱苦樸素也是一種美德。”

我們也耳濡目染著父母的舉止言行,在成長的歲月裡,早已把這些優秀的家風在內心深處定格。

如今,自己也已為人父母,由於受到良好的家風薰陶,我就把這家風複製過來教育著自己的孩子。每當帶著孩子和父母歡聚時,我總是給老人家按摩按摩,孩子也學著我,爭先恐後地給老人家揉揉肩,捏捏手臂,把老人家樂得笑哈哈。(www.fwsir.com)有好吃的,總是先呈給老人家吃。若是在餐桌上,就是沒有外人在家吃飯,也要讓老人家坐主席,吃菜時,孩子不能到碗裡夾菜,吃什麼菜,我會用桌上的公共勺子幫孩子盛菜,如果老人家沒動口先吃,我和孩子是不會先動筷子的。若老人家先喝點酒,我先幫孩子盛飯時,是從鍋旁邊下瓢,不能從鍋中間大刀闊斧地盛飯,這樣對長輩不尊,而且鍋內的飯涼得快,等老人家吃時,豈不是硬了,沒口味。

百事孝為先。我做好了,也在我的孩子們身上起著潛移默化的折射。

去年臘月中旬,我和朋友在紹興一家供銷超市,發現一種正宗新疆大紅棗,超大超軟也無核,很適合老人家吃,就買了一些回來,準備帶回老家,兩邊的老人各送幾包,自家的孩子也嘗一點。當我把棗分給孩子們吃時,睿馨只吃了一個,就讚不絕口地說:“這是我第一次吃到這麼美味可口的好棗啊,而且又超大,大包裡面又有獨立的單個包裝,要是拿回去送給爺爺奶奶(孩子習慣把外公外婆也叫爺爺奶奶)四人吃該多爽啊!媽咪,我的那份我不吃了,嚐了一下美味就足矣,我要留下來送人去。”說完,真的把保鮮袋裝好了。妹妹見狀,也迫不及待地讓她的姐姐給她一個保鮮袋,也要留著送人。儘管這是一件小事,但滴水見太陽,我清清楚楚地察覺到了孩子們內心那顆金燦燦的孝心,我的臉上情不自禁地洋溢著欣慰的笑容,心中無不感慨,身教大於言傳啊!!

孩子們在良好的家風薰淘下,正在以日漸成熟的正能量茁壯成長。相沿成習,“行之苟有恆,久久自芬芳”,孩子們的身上也慢慢展現出這些好家風的聚集。要是各家各戶,都有好的家風,猶如”千門萬戶曈曈日”。如果優秀的家風就像奧運會上的接力賽一樣傳遞下去,那麼人間處處春意盎然,暖意融融,歡歌笑語,整個宇宙將會變得更加寧靜祥和和和諧!!

相關問題答案
傳承優良家風的意義?
建設良好家風的意義?
傳承中華美德的意義?
怎樣弘揚優良家風?
好家風的意思?
教育優先發展的意義?
家庭的意義?
公司家訪的意義?
耕讀家風的含義?
龍戲珠的風水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