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歌詞通俗的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05-18

送別的含義是什麼

歌曲 《送別》

李叔同版介紹

《送別》曲調取自約翰·p·奧德威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李叔同在日本留學時,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採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而李叔同作的《送別》,則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送別》不涉教化,意蘊悠長,音樂與文學的結合堪稱完美。歌詞以長短句結構寫成,語言精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邃。歌曲為單三部曲式結構,每個樂段由兩個樂句構成。第一、三樂段完全相同,音樂起伏平緩,描繪了長亭、古道、夕陽、笛聲等晚景,襯托也寂靜冷落的氣氛。第二樂段第一樂句與前形成鮮明對比,情緒變成激動,似為深沉的感嘆。第二樂句略有變化地再現了第一樂段的第二樂句,恰當地表現了告別友人的離愁情緒。這些相近甚至重複的樂句在歌曲中並未給人以繁瑣、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強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統一性,賦予它一種特別的美感。“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離愁,幽美的歌詞寫出了別緒,聽來讓人百感交集。首尾呼應,詩人的感悟:看破紅塵。

這首廣為傳唱的歌曲就是李叔同的代表作。

李叔同是我國現代歌史的啟蒙先驅。接受了歐洲音樂文化的李叔同,把一些歐洲歌曲的現成曲調拿來,由他自己填寫了新詞。這些歌曾在全國範圍內廣為傳播。曲調帶著強烈的外來色彩,歌詞帶著濃重的舊體詩詞的韻調,這便是最初的,也是宣告一個新的時代已經到來的歌。李叔同用這樣的歌完成了啟蒙者的歷史任務。

李叔同不僅是中國“學堂樂歌”最為傑出的作者,而且較早注意將民族傳統文化遺產作為學堂樂歌的題材。他於1905年編印出版的供學校教學用的《國學唱歌集》,即從《詩經》、《楚辭》和古詩詞中選出13篇,配以西洋和日本曲調,連同兩首崑曲的譯譜合集而成的。其中的《祖國歌》,還是當時為數較少、以中國民間曲調來填詞的一首學堂樂歌,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不久他東渡日本,學習西方音樂、美術、戲劇理論,主攻鋼琴。曾創辦我國第一部音樂刊物《音樂小雜誌》,竭力提倡音樂“琢磨道德,促社會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社會教育功能。同時發表了《我的國》、《隋堤柳》等懷國憂民的樂歌。

李叔同一生迄今留存的樂歌作品70餘首。編作的樂歌繼承了中國古典詩詞的優良傳統,大多為借景抒情之作,填配的文辭依永秀麗,聲轍抑揚頓挫有致,意境深遠而富於韻味。加上他具有較為全面的中西音樂文化修養,選用的多為歐美各國的通俗名曲,曲調優美動人,清新流暢,詞曲的結合貼切順達,相得益彰,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因此,他的樂歌作品廣為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喜愛,像《送別》、《憶兒時》、《夢》、《西湖》等,特別是《送別》,先後被電影《早春二月》、《城南舊事》成功地選作插曲或主題歌,已成為了一個歷史時期中國青年學生或知識分子思想感情的象徵。由他自己寫的詞譜曲的《春遊》,則是我國目前可見的最早的一首合唱歌曲。

豐子愷版

李叔同《送別》手跡似未留存。《送別》最初發表版本見於裘夢痕、豐子愷合編的《中文名歌五十曲》。此書收入李叔同作詞作曲或者填詞的歌曲作品十三首。 1927年8月由開明書店出版。有人說此書在1921年出版,是錯誤的。此書的歌詞字體不是標準印刷體,而是手寫體。書寫之人可能是編者。

長亭外,

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

海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餘歡,

今宵別夢寒。

豐子愷(1898~1975)是李叔同的高足,與李叔同關係深厚。在1918年李叔同出家後,二人來往也十分密切。根據豐子愷年譜,19......

畢業歌《送別》的意思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賞析】

“悲歡離合”,乃古往今來、大千世界的永恆主題。“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是對分離的悽迷;“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是對朋友的勸慰;“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是對友情的珍重;“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是對別離的傷感;“金陵弟子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是對別離的眷戀……在中國古典詩歌的送別曲中,“離情別怨”是永恆的旋律。“五四”運動以後,抒寫離情別怨的詩文,依舊蓬勃,佳作如潮。其中,李叔同先生創作的校園歌曲《送別》,尤其膾炙人口,風行天下,歷久不衰。

從總體結構看,《送別》很像一首古詞(類小令),共三節,其中一、三兩節文字相同。

第一節,著重寫送別的環境。作者選取了“長亭”、“古道”、“芳草”、“晚風”、“暮色”、“弱柳”、“殘笛”、“夕陽”八個典型的意象,渲染離別的場景。“長亭”“古道”是寫送別的地方,這使我們想到文學史上的無數次離別,如柳永的“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白居易的“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等等。“芳草”喻離情,如《楚辭·招隱士》中就有“王孫遊兮不歸,芳草生兮萋萋”。“晚風拂柳”暗示了惜別,“柳”與“留”諧音,多傳達怨別、懷遠等情思。如《詩經??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戴叔倫《堤上柳》:“垂柳萬條絲,春來織別離。”“山外山”喻天各一方。而這一切別緒,都籠罩在“夕陽”之下的特定時間裡,只讓人感受到友情溫暖、斜陽溫暖、晚風溫暖;溫暖而又纏綿。

第二節,著重寫送別人的心境,是全曲的高潮。通過“天涯”、“地角”、“知交”、“零落”、“濁酒”、“夜別”、“離夢”,訴諸感官,觸動心絃,誘君品鑑。送別之情,當然會從內心生出許多感慨!“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不過數十年,知交能有幾人?再見又待何時?有幾人能相守在一起?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一杯濁酒盡餘歡”,這的確是一種無奈的悽美,把酒離別,“都門帳飲”,愁緒紛亂,友人何時能相聚?最後,在時空的交錯中,作者又以現在時的“今宵別夢寒”總括全篇。從感情上看,夢裡重逢照應上文的“山外山”,從韻律上看,它是重複強調,但這個重複強調卻是更進一步的思念,惟有相思入夢頻。

第三節,是第一節的重疊,進一步烘托別離的氣氛,是意象上的強化和音韻上的反覆。其中,“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兩句周而復始,與迴環往復的旋律相配合,形成一種迴環美,加深了魂牽夢繞的離情別意。

全詞三節,有起,有開,有合;緊扣主題,營造了讓人迷醉的意境,充滿了對人生的無奈。“一切景語皆情語”(王國維語),長亭,古道,芳草,晚風,夕陽……景物依舊,人在別時,倍感淒涼。它的審美效應,就在“酒盡夢寒”的無言中迴盪不已。全詞給我們描繪了這樣的情景:夕陽下,群山相連,碧草茵茵,一望無際;近處,長亭、古道,晚風輕拂,楊柳依依,送別的豎笛哀婉幽怨。一對知心朋友分別在即,想到從此天各一方,雙方都有無限的感傷。他們端起酒杯,想借酒盡最後的一點歡娛。酒醉夢別,彼此在記憶中留下那“晚風拂柳”“夕陽在山”的難忘一幕!

整首《送別》,沿婉約一派,清新淡雅,情真意摯,悽美柔婉。歌詞造句長短參差,句式充滿變化。曲譜借用了當時在日本很流行的歌曲《旅愁》的旋律(而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的《旅愁》又是借用了美國藝人約翰·P·奧德威所作《......

送別的歌詞(李叔同)

李叔同《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灑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雖然李叔同詞曲兼擅,但傳記作者陳星先生卻考證出此曲並非詞人的自度曲,而是借用了一首美國通俗歌曲的曲調,歌詞也參考了一首日本歌曲——也有論者以為詞意濃縮了《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的意境。然而兩首歌曲在美國和日本可能早已湮滅於歷史功大海,但這首借雞生蛋的歌曲卻在中國獲得了長久以至永遠的生命。“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如此悽迷陰柔、詞淺意深但哀而不傷的詞句,配以相當中國化的舒緩旋律,就很難不成為中國的名曲——尤其是在新舊交替、道術滅裂的二十世紀。這首歌已經成了新的“陽關三疊”,“四千餘年古國古”的二十世紀中國人,已經用這首歌“送別”了太多的東西。”

參考資料:spaces.msn.com/members/pail/Blog/cns!1prOrWuy1Z1aoFA_aDiUBGYQ!128.entry

長亭外 Beyond the distant pavilion

古道邊 Beside the ancient road

芳草碧連天 Jade green and fragrant, high grass joins the sky

晚風拂柳笛聲殘 Evening breeze sways dripping willows

Dying flute notes linger still

夕陽山外山 On the hill behind the hill, the sun sets

天之涯 地之角 To the ends of the earth and corners of the seas

知交半零落 Half our friends are scattered

一斛濁酒盡餘歡 With a scoop of thick wine

Let's enjoy what joy remains

今宵別夢寒 Tonight's cold dreams shall be held at bay

Version 2:

長亭外 古道邊 On the ancient road by the Farewell Pavilion,

芳草碧連天 green grass stretches far into the sky.

晚風拂柳笛聲殘 With willow trees in evening wind and sounds of a staccato flute,

夕陽山外山 the setting sun silhouettes layers of hills.

天之涯 地之角 In the far distant quarters of heaven and earth,

知交半零落 half of my friends are gone.

一瓢濁酒盡餘歡 With a cup of turbid wine to swallow my merriment,

今宵別夢寒 I wa......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這首歌歌詞的意思是什麼

送別》曲調取自約翰·p·奧德威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李叔同在日本留學時,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採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而李叔同作的《送別》,則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送別》不涉教化,意蘊悠長,音樂與文學的結合堪稱完美。歌詞以長短句結構寫成,語言精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邃。歌曲為單三部曲式結構,每個樂段由兩個樂句構成。第一、三樂段完全相同,音樂起伏平緩,描繪了長亭、古道、夕陽、笛聲等晚景,襯托也寂靜冷落的氣氛。第二樂段第一樂句與前形成鮮明對比,情緒變成激動,似為深沉的感嘆。第二樂句略有變化地再現了第一樂段的第二樂句,恰當地表現了告別友人的離愁情緒。這些相近甚至重複的樂句在歌曲中並未給人以繁瑣、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強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統一性,賦予它一種特別的美感。“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離愁,幽美的歌詞寫出了別緒,聽來讓人百感交集。首尾呼應,詩人的感悟:看破紅塵。

《送別》歌詞是什麼意思

歌曲 《送別》

李叔同版介紹

《送別》曲調取自約翰·p·奧德威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李叔同在日本留學時,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採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而李叔同作的《送別》,則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送別》不涉教化,意蘊悠長,音樂與文學的結合堪稱完美。歌詞以長短句結構寫成,語言精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邃。歌曲為單三部曲式結構,每個樂段由兩個樂句構成。第一、三樂段完全相同,音樂起伏平緩,描繪了長亭、古道、夕陽、笛聲等晚景,襯托也寂靜冷落的氣氛。第二樂段第一樂句與前形成鮮明對比,情緒變成激動,似為深沉的感嘆。第二樂句略有變化地再現了第一樂段的第二樂句,恰當地表現了告別友人的離愁情緒。這些相近甚至重複的樂句在歌曲中並未給人以繁瑣、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強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統一性,賦予它一種特別的美感。“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離愁,幽美的歌詞寫出了別緒,聽來讓人百感交集。首尾呼應,詩人的感悟:看破紅塵。

這首廣為傳唱的歌曲就是李叔同的代表作。

李叔同是我國現代歌史的啟蒙先驅。接受了歐洲音樂文化的李叔同,把一些歐洲歌曲的現成曲調拿來,由他自己填寫了新詞。這些歌曾在全國範圍內廣為傳播。曲調帶著強烈的外來色彩,歌詞帶著濃重的舊體詩詞的韻調,這便是最初的,也是宣告一個新的時代已經到來的歌。李叔同用這樣的歌完成了啟蒙者的歷史任務。

李叔同不僅是中國“學堂樂歌”最為傑出的作者,而且較早注意將民族傳統文化遺產作為學堂樂歌的題材。他於1905年編印出版的供學校教學用的《國學唱歌集》,即從《詩經》、《楚辭》和古詩詞中選出13篇,配以西洋和日本曲調,連同兩首崑曲的譯譜合集而成的。其中的《祖國歌》,還是當時為數較少、以中國民間曲調來填詞的一首學堂樂歌,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不久他東渡日本,學習西方音樂、美術、戲劇理論,主攻鋼琴。曾創辦我國第一部音樂刊物《音樂小雜誌》,竭力提倡音樂“琢磨道德,促社會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社會教育功能。同時發表了《我的國》、《隋堤柳》等懷國憂民的樂歌。

李叔同一生迄今留存的樂歌作品70餘首。編作的樂歌繼承了中國古典詩詞的優良傳統,大多為借景抒情之作,填配的文辭依永秀麗,聲轍抑揚頓挫有致,意境深遠而富於韻味。加上他具有較為全面的中西音樂文化修養,選用的多為歐美各國的通俗名曲,曲調優美動人,清新流暢,詞曲的結合貼切順達,相得益彰,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因此,他的樂歌作品廣為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喜愛,像《送別》、《憶兒時》、《夢》、《西湖》等,特別是《送別》,先後被電影《早春二月》、《城南舊事》成功地選作插曲或主題歌,已成為了一個歷史時期中國青年學生或知識分子思想感情的象徵。由他自己寫的詞譜曲的《春遊》,則是我國目前可見的最早的一首合唱歌曲。

豐子愷版

李叔同《送別》手跡似未留存。《送別》最初發表版本見於裘夢痕、豐子愷合編的《中文名歌五十曲》。此書收入李叔同作詞作曲或者填詞的歌曲作品十三首。 1927年8月由開明書店出版。有人說此書在1921年出版,是錯誤的。此書的歌詞字體不是標準印刷體,而是手寫體。書寫之人可能是編者。

長亭外,

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

海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餘歡,

今宵別夢寒。

豐子愷(1898~1975)是李叔同的高足,與李叔同關係深厚。在1918年李叔同出家後,二人來往也十分密切。根據豐子愷年譜,19......

送別的歌詞送別是一首歌

《送別》作於李叔同在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任教之時,當時是作為音樂教學之用而創作的學堂樂歌。不料卻廣為傳唱,影響深遠。而電影《早春二月》、《城南舊事》採用它作為插曲或主題曲之後,更使這首歌在幾代人口中傳唱不衰。其實《送別》的曲子並不是李叔同的原創,它是美國通俗歌曲作者j.p奧德威所作,歌曲的名字叫做《夢見家和母親》。

多年以後,林海音在創作小說《城南舊事》時寫到了這首歌,不過小說中的歌詞與李叔同的原詞有很大的出入,應該說是遜色了許多。不妨抄錄如下: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離別多。

導演吳貽弓在拍攝影片《城南舊事》的時候,選用了《送別》的主旋律貫穿影片始終,不過,在選擇《送別》作為主題歌時,毅然將歌詞恢復成原來的樣子,顯然是很有見地的。

我想大家很多都跟我一樣,從《城南舊事》這部電影中聽到這首歌,並喜歡上這首歌,繼而瞭解這首歌,知道這首詞,知道了李叔同這個人,知道了弘一法師的傳奇一生。這首歌一直影響著我們,也一直喜愛這首歌直至現在!

《送別》的歌詞

李叔同《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灑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雖然李叔同詞曲兼擅,但傳記作者

先生卻考證出此曲並非詞人的

,而是借用了一首美國通俗歌曲的曲調,歌詞也參考了一首日本歌曲——也有論者以為詞意濃縮了《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的意境。然而兩首歌曲在美國和日本可能早已湮滅於歷史的大海,但這首借雞生蛋的歌曲卻在中國獲得了長久以至永遠的生命。“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如此悽迷陰柔、詞淺意深但哀而不傷的詞句,配以相當中國化的舒緩旋律,就很難不成為中國的名曲——尤其是在新舊交替、道術滅裂的二

。這首歌已經成了新的“陽關三疊”,“四千餘年古國古”的二十世紀中國人,已經用這首歌“送別”了太多的東西。”

長亭外 Beyond the distant pavilion

古道邊 Beside the ancient road

芳草碧連天Jade green and fragrant, high grass joins the sky

晚風拂柳笛聲殘 Evening breeze sways dripping willows

夕陽山外山Dying flute notes linger still

On the hill behind the hill, the sun sets

天之涯 地之角 To the ends of the earth and corners of the seas

知交半零落 Half our friends are scattered

一斛濁酒盡餘歡With a scoop of thick wine

Let's enjoy what joy remains

今宵別夢寒 Tonight's cold dreams shall be held at bay

Version 2:

長亭外 古道邊 On the ancient road by the Farewell Pavilion,

芳草碧連天green grass stretches far into the sky.

晚風拂柳笛聲殘 With willow trees in evening wind and sounds of a staccato flute,

夕陽山外山the setting sun silhouettes layers of hills.

天之涯 地之角 In the far distant quarters of heaven and earth,

知交半零落 half of my friends are gone.

一瓢濁酒盡餘歡With a cup of turbid wine to swallow my merriment,

今宵別夢寒 I wait for a chilly farewell dream tonight....

送別的意思是什麼

歌曲 《送別》

李叔同版介紹

《送別》曲調取自約翰·p·奧德威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李叔同在日本留學時,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採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而李叔同作的《送別》,則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送別》不涉教化,意蘊悠長,音樂與文學的結合堪稱完美。歌詞以長短句結構寫成,語言精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邃。歌曲為單三部曲式結構,每個樂段由兩個樂句構成。第一、三樂段完全相同,音樂起伏平緩,描繪了長亭、古道、夕陽、笛聲等晚景,襯托也寂靜冷落的氣氛。第二樂段第一樂句與前形成鮮明對比,情緒變成激動,似為深沉的感嘆。第二樂句略有變化地再現了第一樂段的第二樂句,恰當地表現了告別友人的離愁情緒。這些相近甚至重複的樂句在歌曲中並未給人以繁瑣、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強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統一性,賦予它一種特別的美感。“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離愁,幽美的歌詞寫出了別緒,聽來讓人百感交集。首尾呼應,詩人的感悟:看破紅塵。

這首廣為傳唱的歌曲就是李叔同的代表作。

李叔同是我國現代歌史的啟蒙先驅。接受了歐洲音樂文化的李叔同,把一些歐洲歌曲的現成曲調拿來,由他自己填寫了新詞。這些歌曾在全國範圍內廣為傳播。曲調帶著強烈的外來色彩,歌詞帶著濃重的舊體詩詞的韻調,這便是最初的,也是宣告一個新的時代已經到來的歌。李叔同用這樣的歌完成了啟蒙者的歷史任務。

李叔同不僅是中國“學堂樂歌”最為傑出的作者,而且較早注意將民族傳統文化遺產作為學堂樂歌的題材。他於1905年編印出版的供學校教學用的《國學唱歌集》,即從《詩經》、《楚辭》和古詩詞中選出13篇,配以西洋和日本曲調,連同兩首崑曲的譯譜合集而成的。其中的《祖國歌》,還是當時為數較少、以中國民間曲調來填詞的一首學堂樂歌,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不久他東渡日本,學習西方音樂、美術、戲劇理論,主攻鋼琴。曾創辦我國第一部音樂刊物《音樂小雜誌》,竭力提倡音樂“琢磨道德,促社會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社會教育功能。同時發表了《我的國》、《隋堤柳》等懷國憂民的樂歌。

李叔同一生迄今留存的樂歌作品70餘首。編作的樂歌繼承了中國古典詩詞的優良傳統,大多為借景抒情之作,填配的文辭依永秀麗,聲轍抑揚頓挫有致,意境深遠而富於韻味。加上他具有較為全面的中西音樂文化修養,選用的多為歐美各國的通俗名曲,曲調優美動人,清新流暢,詞曲的結合貼切順達,相得益彰,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因此,他的樂歌作品廣為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喜愛,像《送別》、《憶兒時》、《夢》、《西湖》等,特別是《送別》,先後被電影《早春二月》、《城南舊事》成功地選作插曲或主題歌,已成為了一個歷史時期中國青年學生或知識分子思想感情的象徵。由他自己寫的詞譜曲的《春遊》,則是我國目前可見的最早的一首合唱歌曲。

豐子愷版

李叔同《送別》手跡似未留存。《送別》最初發表版本見於裘夢痕、豐子愷合編的《中文名歌五十曲》。此書收入李叔同作詞作曲或者填詞的歌曲作品十三首。 1927年8月由開明書店出版。有人說此書在1921年出版,是錯誤的。此書的歌詞字體不是標準印刷體,而是手寫體。書寫之人可能是編者。

長亭外,

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

海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餘歡,

今宵別夢寒。

豐子愷(1898~1975)是李叔同的高足,與李叔同關係深厚。在1918年李叔同出家後,二人來往也十分密切。......

《送別》的歌詞是什麼?

歌曲 《送別》

李叔同版介紹

《送別》曲調取自約翰·p·奧德威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李叔同在日本留學時,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採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而李叔同作的《送別》,則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送別》不涉教化,意蘊悠長,音樂與文學的結合堪稱完美。歌詞以長短句結構寫成,語言精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邃。歌曲為單三部曲式結構,每個樂段由兩個樂句構成。第一、三樂段完全相同,音樂起伏平緩,描繪了長亭、古道、夕陽、笛聲等晚景,襯托也寂靜冷落的氣氛。第二樂段第一樂句與前形成鮮明對比,情緒變成激動,似為深沉的感嘆。第二樂句略有變化地再現了第一樂段的第二樂句,恰當地表現了告別友人的離愁情緒。這些相近甚至重複的樂句在歌曲中並未給人以繁瑣、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強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統一性,賦予它一種特別的美感。“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離愁,幽美的歌詞寫出了別緒,聽來讓人百感交集。首尾呼應,詩人的感悟:看破紅塵。

這首廣為傳唱的歌曲就是李叔同的代表作。

李叔同是我國現代歌史的啟蒙先驅。接受了歐洲音樂文化的李叔同,把一些歐洲歌曲的現成曲調拿來,由他自己填寫了新詞。這些歌曾在全國範圍內廣為傳播。曲調帶著強烈的外來色彩,歌詞帶著濃重的舊體詩詞的韻調,這便是最初的,也是宣告一個新的時代已經到來的歌。李叔同用這樣的歌完成了啟蒙者的歷史任務。

李叔同不僅是中國“學堂樂歌”最為傑出的作者,而且較早注意將民族傳統文化遺產作為學堂樂歌的題材。他於1905年編印出版的供學校教學用的《國學唱歌集》,即從《詩經》、《楚辭》和古詩詞中選出13篇,配以西洋和日本曲調,連同兩首崑曲的譯譜合集而成的。其中的《祖國歌》,還是當時為數較少、以中國民間曲調來填詞的一首學堂樂歌,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不久他東渡日本,學習西方音樂、美術、戲劇理論,主攻鋼琴。曾創辦我國第一部音樂刊物《音樂小雜誌》,竭力提倡音樂“琢磨道德,促社會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社會教育功能。同時發表了《我的國》、《隋堤柳》等懷國憂民的樂歌。

李叔同一生迄今留存的樂歌作品70餘首。編作的樂歌繼承了中國古典詩詞的優良傳統,大多為借景抒情之作,填配的文辭依永秀麗,聲轍抑揚頓挫有致,意境深遠而富於韻味。加上他具有較為全面的中西音樂文化修養,選用的多為歐美各國的通俗名曲,曲調優美動人,清新流暢,詞曲的結合貼切順達,相得益彰,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因此,他的樂歌作品廣為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喜愛,像《送別》、《憶兒時》、《夢》、《西湖》等,特別是《送別》,先後被電影《早春二月》、《城南舊事》成功地選作插曲或主題歌,已成為了一個歷史時期中國青年學生或知識分子思想感情的象徵。由他自己寫的詞譜曲的《春遊》,則是我國目前可見的最早的一首合唱歌曲。

豐子愷版

李叔同《送別》手跡似未留存。《送別》最初發表版本見於裘夢痕、豐子愷合編的《中文名歌五十曲》。此書收入李叔同作詞作曲或者填詞的歌曲作品十三首。 1927年8月由開明書店出版。有人說此書在1921年出版,是錯誤的。此書的歌詞字體不是標準印刷體,而是手寫體。書寫之人可能是編者。

長亭外,

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

海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餘歡,

今宵別夢寒。

豐子愷(1898~1975)是李叔同的高足,與李叔同關係深厚。在1918年李叔同出家後,二人來往也十分密切。根據豐子愷年譜,19......

長亭送別歌的含義

雖然李叔同詞曲兼擅,但傳記作者陳星先生卻考證出此曲並非詞人的自度曲,而是借用了一首美國通俗歌曲的曲調,歌詞也參考了一首日本歌曲——也有論者以為詞意濃縮了《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的意境。然而兩首歌曲在美國和日本可能早已湮滅於歷史的大海,但這首借雞生蛋的歌曲卻在中國獲得了長久以至永遠的生命。“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如此悽迷陰柔、詞淺意深但哀而不傷的詞句,配以相當中國化的舒緩旋律,就很難不成為中國的名曲——尤其是在新舊交替、道術滅裂的二十世紀。這首歌已經成了新的“陽關三疊”,“四千餘年古國古”的二十世紀中國人,已經用這首歌“送別”了太多的東西。”

長亭外是一片蒼茫的古道,兩旁長滿了茂密的芳草,碧綠芳草一直連接到天邊。這是李叔同“送別歌”的前三句,曲調極為優美動聽,歌詞也是人所共知。這三句詞描寫長亭送別的景色,借連天的芳草,襯托出離情的綿延深長。

相關問題答案
送別歌詞通俗的意思?
送別歌詞每句的意思?
送別歌詞是什麼意思?
點到為止通俗的意思?
全畫幅通俗的意思?
無底洞歌詞表達的意思?
偶陣雨歌詞表達的意思?
一籃子貨幣通俗的意思?
涼涼歌詞表達的意思?
喜帖街歌詞背後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