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是科學嗎?

General 更新 2024-06-05

經濟學是科學嗎?

經濟學是科學。經濟學是研究價值的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的規律的理論。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自然科學、其他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是同一的客觀規律。

經濟學是一門科學,是有機整體,是研究人類社會在各個發展階段上的各種經濟活動和各種相應的經濟關係及其運行、發展的規律的學科。經濟學核心思想是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經濟學的發展曾經分為兩大主要分支,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經濟學起源於古代中國經濟思想、希臘色諾芬與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早期經濟學,經過亞當·斯密、馬克思、凱恩斯等經濟學家的發展,經濟學逐步由政治經濟學向科學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理論體系和實際應用不斷完善。

起源

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

古希臘在經濟思想方面的主要貢獻中,有色諾芬的《經濟論》,柏拉圖的社會分工論和亞里士多德關於商品交換與貨幣的學說。色諾芬的《經濟論》,論述奴隸主如何管理家庭農莊,如何使具有使用價值的財富得以增加。色諾芬十分重視農業,認為農業是希臘自由民的最好職業,這對古羅馬的經濟思想和以後法國重農學派都有影響。柏拉圖在《理想國》一書中從人性論、從國家組織原理,以及從使用價值的生者。但是他對追求貨幣財富的商業資本和高利貸資本都從公正原則出發持否定態度。

古羅馬的經濟思想,部分見於幾位著名思想家如大加圖(公元前234~前149)、瓦羅(公元前116~前27)等人的著作中。

19世紀末期,隨著資產階級經濟學研究對象的演變,即更傾向於對經濟現象的論證,而不注重國家政策的分析,有些經濟學家改變了政治經濟學這個名稱。英國經濟學家W.S.傑文斯在他的《政治經濟學理論》1879年第二版序言中,明確提出應當用“經濟學”代替“政治經濟學”,認為單一詞比雙合詞更為簡單明確;去掉“政治”一詞,也更符合於學科研究的對象和主旨。1890年A.馬歇爾出版了他的《經濟學原理》,從書名上改變了長期使用的政治經濟學這一學科名稱。到20世紀,在西方國家,經濟學這一名稱就逐漸代替了政治經濟學。

除了學科內部的縱深發展外,經濟學領域的學科交叉與創新發展的趨勢非常明顯,湧現出許多引人注目的新興邊緣學科,如演化經濟學(Evolutionary Economics)就是二十一世紀興起的介於生物學和經濟學的一門邊緣科學,演化證券學則是介於生物學和證券學之間的邊緣學科。

發展

在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古代經濟學家看來,所謂經濟,就是創造價值滿足人的需要的功利活動,所謂經濟學就是教人創造價值滿足人的需要的經世致用的學問。但隨著後來經濟的發展、貿易的出現、經濟全球化與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產生出商品經濟,發展出市場經濟,提升為知識市場經濟,衍生出虛擬經濟;經過西方古典-新古典-新興古典經濟學家與時俱進線性抽象的一路折騰一路演化,價值逐步異化為價格,異化為金錢,經濟活動逐步異化為賺錢,經濟學也就逐步異化為教人怎樣賺錢,包括怎樣投機賺錢。隨著產品的邏輯逐步演變為貨幣的邏輯,衍生出金融的邏輯,最後產生出金融泡沫,虛擬經濟也就演變成虛幻經濟。當金融泡沫破滅,虛幻經濟就釀成金融危機。這樣人類經濟就由常態進入非常態,催化經濟非常態的西方經濟學也就成了非常態經濟學。現在人類面臨的問題,是使經濟與經濟學由非常態重新進入常態,從而完成人類經濟與經濟學發展的大圓圈。這個大圓圈的起點與終點都是經濟的本質價值,都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古代經濟學思想;只不過經過人類經濟與經濟學否定之否定的發展後,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古代經濟學思想獲得了現代經濟學的形態,其中包含了西方經濟學發展的合理因素。

核......

如何理解經濟學的科學性

按:“科學”一詞首先源於自然領域,傳統的觀點強調知識的客觀性,而這種客觀性又由可還原性和可實證性來保障;顯然,經濟學並不符合這一特性,甚至經濟學也不符合波普爾證偽主義要求。那麼,經濟學是否是一門科學呢?如果把經濟學視為一門科學的話,又如何理解呢?是以重拾舊文一篇以究其理。――主流經濟學的理論反思(十二)自從經濟學從古典的“政治經濟學”話語體系轉向了“經濟學”的話語體系之後,由於受牛頓革命和物理學發展的影響,基於新古典範式的主流經濟學開始把自然科學視為經濟學的發展之路,試圖構建像“physics”(物理學)等自然科學那樣一種關於人類經濟社會運行內在法則的帶有“ics”詞綴形式的“economics”的“科學”;為此,大多數經濟學家一方面儘量避開倫理判斷,另一方面則公開聲言要儘量做到“價值中立”。例如,芝加哥學派的弗裡德曼就公開表明,要把經濟學構建成一門實證科學,其最終目標是建立一套理論或假說,來對尚未觀察到的事物作出有效且有意義的推測;同樣,奧地利學派的米塞斯公開聲言“經濟學作為一門科學對價值判斷是中性的”。正是在極端強調客觀和中立的情況下,20世紀30年代以來,西方經濟學就極力模仿自然科學而加速走上了數量化的道路,試圖運用一些一般工具和原理來演繹分析絕大部分的經濟學問題;特別是,國內一些自稱從事“主流”經濟學研究的人士往往強調經濟學的科學性,強調實證,並大肆宣稱,他們所從事的就是Science,是客觀的。果真如此嗎?要對此作一解答就需要弄明白以下一系列問題:經濟學的學科特性如何?它是否屬於科學?而這又需要進一步搞清楚“科學”的內涵是什麼?一、如何理解“科學”之內涵現在我們理解的“科學”往往是來自於西方的主流社會,而西方主流社會所理解的科學是建立在實證論和還原論的基礎之上:其中,實證論就是指理論必須可以經受起實踐的實證檢驗,而還原論則意味著理論所依賴的條件可以復原。正是基於這兩個基礎,數學往往是科學理論的基本的邏輯分析工具,數據資料則成為科學理論的基本支撐,這在自然科學領域是根本性的;也正因如此,主流經濟學為了強調經濟學的科學性,也強調經濟學的數量化。一方面,基於實證論的要求,經濟學強化了實證主義,並逐漸走上了計量化道路,這種傾向移植到國內後就發生了進一步的蛻變:沒有數據的就不是研究,當然也就談不上“科學”性;另一方面,基於還原論的要求,經濟學強化了抽象主義思想,並逐漸走上了數理化道路,這種傾向也納入到國內後也發生了蛻變:沒有數學模型就不會是經濟學的專業文章,當然也就談不上經濟學理論的發展。問題是,經濟學“科學化”所基於的實證論和還原論果真與自然科學的基礎相一致嗎?一方面,自然科學強調被抽象的條件在實踐或試驗中是可以還原的,正因如此,自然科學中的理論和結論才可以得到檢驗;但是,經濟學被抽象的條件在實踐或試驗中根本上無法還原,從而經濟學的理論和結論無法得到檢驗。另一方面,影響經濟現象的因素是如此之多,如此不可分離地糾合在一起,但經濟學真實的還原取向卻是:把具體的社會人還原為孤立的原子人,把人的社會行為還原為動物的本能衝動,從而可以在幾個簡單假設的基礎上進行數學建模;但顯然,經濟學中對還原的這種理解和運用實際上是對現實世界進行的扭曲,這與自然科學中的還原方法很不一致。顯然,經濟學並不符合西方主流社會所理解的科學含義,與自然科學的科學特性也根本不同,也“無法滿足一個或多個流行的實證主義或波普爾主義的評價‘某一理論是否是科學’的標準”;例如,考德威爾就寫道,“經濟學家們提供的用以檢驗他們自己的理論的數據還不足以產生令人信服的檢驗結果。經濟學家們通過嚴格界定......

經濟學是什麼?

經濟學(economics)是研究人類社會在各個發展階段上的各種經濟活動和各種相應的經濟關係及其運行、發展的規律的科學。

經濟活動是人們在一定的經濟關係的前提下,進行生產、交換、分配、消費以及與之有密切關聯的活動,在經濟活動中,存在以較少耗費取得較大效益的問題。經濟關係是人們在經濟活動中結成的相互關係,在各種經濟關係中,占主導地位的是生產關係。經濟學是對人類各種經濟活動和各種經濟關係進行理論的、應用的、歷史的以及有關方法的研究的各類學科的總稱。經濟學又可稱為經濟科學(economicsciences)。

經濟學(economics)即:經世濟民的科學。是研究人類個體及其社會在自己發展的各個階段上的各種需求和滿足需求的活動及其規律的學科。

經濟者,經世濟民也。世者,人類社會也;民者,社會主體也。有“民”與“民”之間拉出一條“需求和滿足需求”的線,連結成一對“商品供求”關係,這就是“經”;而“民”與“民”兩個“社會主體”的“需求”都得到了“滿足”,這就是“濟”。經濟學,即:經世濟民的學問,或經世濟民的科學。經濟學,是以“公民”及其“商品”和“商品要素”(如“土地”、“勞力”、“技術”、“空氣”、“水”等)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因此,商品是經濟的起點,商品學是經濟學的基礎,財務學、會計學是經濟學的橋樑。

經濟學是不是科學

這個有爭議的:

1、中國很多學者(馬克思主義者)堅信經濟學不是科學,因為經濟學帶有濃烈的意識形態

2、國外主流觀點:經濟學是科學,是研究如何最有效利用稀缺資源的一門社會科學,從出發點和研究方法、研究結論都已表明

經濟學是什麼

經濟學(economics)是研究人類社會在各個發展階段上的各種經濟活動和各種相應的經濟關係及其運行、發展的規律的科學。

經濟活動是人們在一定的經濟關係的前提下,進行生產、交換、分配、消費以及與之有密切關聯的活動,在經濟活動中,存在以較少耗費取得較大效益的問題。經濟關係是人們在經濟活動中結成的相互關係,在各種經濟關係中,占主導地位的是生產關係。經濟學是對人類各種經濟活動和各種經濟關係進行理論的、應用的、歷史的以及有關方法的研究的各類學科的總稱。經濟學又可稱為經濟科學(economic sciences)。

經濟學概述

詞源及其演變

經濟一詞,在西方,源於希臘文 oikonomia,原意是家計管理。古希臘哲學家色諾芬的著作《經濟論》中論述了以家庭為單位的奴隸制經濟的管理,這和當時的經濟發展狀況是適應的。1615年出現了以“政治經濟學”(political economy) 為名稱的第一本書,即法國重商主義者A.de蒙克萊田(約1575~1621)的《獻給國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經濟學》。在整個重商主義時期,政治經濟學的內容侷限於流通領域,但也包括國家管理。到了重農主義和英國古典學派,政治經濟學的研究重點轉向生產領域和包括流通領域在內的再生產,從而接觸到財富增長和經濟發展的規律。古典政治經濟學已經同政治思想、哲學思想逐漸分離,形成一個獨立的學科,其論述範圍包含了經濟理論和經濟政策的大部分領域。17~19世紀末,政治經濟學逐漸被用作研究經濟活動和經濟關係的理論科學的名稱。K.馬克思和F.恩格斯通常也都沿用這個名詞。但是,他們不僅對政治經濟學的內容進行了深刻的根本性的變革,而且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礎上,把政治經濟學的研究貫穿於人類歷史的各個發展階段,從侷限於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擴展為整個人類社會的各種生產方式。只研究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生和發展的政治經濟學,稱為狹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人類各種生產方式及其發生和發展的政治經濟學,稱為廣義政治經濟學。

19世紀末期,隨著資產階級經濟學研究對象的演變,即更傾向於對經濟現象的論證,而不注重國家政策的分析,有些經濟學家改變了政治經濟學這個名稱。英國經濟學家W.S.傑文斯在他的《政治經濟學理論》1879年第二版序言中,明確提出應當用“經濟學”代替“政治經濟學”,認為單一詞比雙合詞更為簡單明確;去掉“政治”一詞,也更符合於學科研究的對象和主旨。1890年A.馬歇爾出版了他的《經濟學原理》,從書名上改變了長期使用的政治經濟學這一學科名稱。到20世紀,在西方國家,經濟學這一名稱就逐漸代替了政治經濟學,既被用於理論經濟學,也被用於應用經濟學。

在中國古漢語中,早有“經濟”一詞,是“經邦”和“濟民”、“經國”和“濟世”,以及“經世濟民”等詞的綜合和簡化,含有“治國平天下”的意思。內容不僅包括國家如何理財、如何管理其他各種經濟活動,而且包括國家如何處理政治、法律、教育、軍事等方面的問題。包括在“經世濟民”內的“經濟”一詞,很早就從中國傳到日本。西方資產階級經濟學在19世紀傳入中、日兩國。日本的神田孝平(1830~1898)最先把economics譯為“經濟學”;中國的嚴復則譯為“生計學”。到1903年以後,中國學者才逐漸採用“經濟學”這個學科名稱。30~40年代,有的經濟學家在編寫和翻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著作時,則稱為“政治經濟學”或“新經濟學”。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中國經濟學界大多數把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經濟學稱為“政治經濟學”,而對政治經濟學以外的理論經濟學和應用經濟學則使用“經濟學”一詞。80年代以來,經濟......

經濟學為什麼還不是一門科學

首先要清楚科學的概念。百度百科對於科學是這樣定義的:科學是用嚴謹的探索和論證方法進行的高級社會實踐活動,是求實創新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它既可以表現為系統的理論知識、創意和決策,也可以表現為有效的物質工具、產品和制度。

恩格斯對於馬克思主義科學觀進行了研究和闡述,其中有一些觀點有助於我們破解這個問題。

他肯定了哲學的科學資格,揭示了哲學科學部類的本質特徵。

解決了客觀世界的劃分與相關的具體科學研究大領域劃分問題。恩格斯寫到“我們可以按照早已知道的方法把整個認識領域分成三大部分。第一個部分包括所有研究非生物界的並且或多或少能用數學方法處理的科學,……這些科學也叫做精密科學”。“第二類科學是研究活的有機體的科學。……生物學領域”。“在第三類科學中,即在按歷史順序和現今結果來研究人的生活條件、社會關係、法的形式和國家形式及其由哲學、宗教、藝術等等組成的觀念上層建築的歷史科學中,……人類歷史領域中的科學。……社會科學……”。儘管恩格斯一開頭是說“三大部分”,但還是特意寫下了這麼一段話:“我們本來在上面還可以舉出研究人的思維的規律的科學,即邏輯學和辯證法。……在思維的領域中”。面向思維的領域、“研究思維規律的科學”不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思維科學”麼?由此可見,恩格斯已經把哲學和數學以外的全部具體科學研究,按照自然、生命、社會、思維四大史界而明確劃分為:自然科學、生命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四個科學部類了。如果結合前面對數學與哲學之獨立性的論述,恩格斯的基本科學視域就是:數學-自然科學-生命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哲學;

恩格斯批判了形而上學的真理觀,闡明瞭辯證唯物主義真理觀。

再回過頭來看經濟學,這是關於經濟發展規律的學科。經濟發展不是完全隨機的,在一定的條件下,總是遵循一些規律。對於這些規律的研究就形成了經濟學。要發現經濟規律,也要用嚴謹的探索和論證方法進行實踐,這是一個求實創新的思維和行為模式。當代的經濟學已經形成了系統的經濟理論體系,影響甚至決定了人類社會的經濟框架和經濟制度。這些特徵表明,經濟學明顯具有科學的特徵。

再結合恩格斯觀點,可以看出經濟學屬於社會科學或者思維科學的科學部類中。近現代經濟學的發展更多的依靠數學,但是其研究對象仍然是人的活動。不難想象,對於一個沒有人煙的地方,即使有大量珍貴的資源也毫無價值。正是由於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只有人的存在才有意義,因此經濟學屬於社會科學或者思維科學的範疇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現代許多人對於經濟學是科學這個觀點有質疑,並且列舉出了很多理由。例如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約翰.凱曾經撰文“經濟學不是科學”,其主要理由有兩個,一是現代金融經濟學的基石——有效市場假說失效,以及近代宏觀經濟學理論的無用。這種觀點很有代表性。實際上任何理論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設和公理條件上的,例如,牛頓力學成立的條件是速度遠遠低於光速;重力加速度對於下落物體速度的影響其假設條件是真空狀態,沒有空氣阻力。但是實際的情況是當速度接近光速時,牛頓力學就不再成立;現實世界中並沒有絕對的真空。但是這些並不能否認牛頓力學的科學性,在滿足牛頓力學的條件下,牛頓力學還是科學。

現代經濟學有類似的問題。由於人類經濟社會的情況千差萬別,於是可以從不同的側面對於經濟問題進行科學研究,並相應的產生了政治經濟學、制度經濟學、產業經濟學等等,這些不同學科的假設條件和公理是不同的,但是隻有在其假設條件和公理成立的情況下,研究沒有自相矛盾,並且得出的結論能夠得到實踐檢驗,就應該把它看成是科學。

約翰.凱的文章中,認為有效市場假說失效以及近代宏觀經濟學理論無用就否認經濟學的......

經濟學主要幹什麼?

經濟學主要幹什麼?

經濟學是研究經濟行為和經濟運行的規律的學問。它從人的本性出發,研究人如何滿足自己的慾望,人的行為如何影響到資源配置,社會財富生產遵循什麼樣的規律,怎樣才能促使經濟順利發展,等等。

雨果在《悲慘世界》卷首的題詞就是:"只要這世界上還有愚昧和困苦,那麼,經濟學就不會是無益的。"我其實以前就思考過類似的問題,當時我就覺得經濟學的最終目的在於推動社會進步。

當然,願望是一回事,現實又是另一回事。單獨看起來,經濟學對個人用處不是很大,但對整個社會來說,情況就不一樣了。

經濟學展示著人類真正的經濟活動是如何進行的,並且透過表面現象透析事物的本質。

例如人們為什麼相互交換?表面上看是為了互通有無。但是,既然沒有所需物品,人們為什麼不自己製造?為什麼要先生產自己不需要的東西、然後再找陌生人交換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為什麼在買不到所需商品時,人們排隊、託人、出高價,但是不動腦筋自己生產?為什麼抱怨商品價格太高時,仍然要去買,而不是自己製造這些東西?

顯然,這些問題無法用"互通有無"來解釋。人類進行交換的本質動機是"節約勞動(降低成本)",即使商品標價很高、購買緊俏商品要花費很多額外的"成本",但是總的代價仍然遠遠低於自己生產所需的成本,購買商品仍然比自己生產同樣的物品合算,所以他們仍然選擇購買,而不是自己製造。

現在的人們極少僅僅為了滿足自己的消費而製造所需物品,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忘記或者忽視他們為什麼不自己製造的原因,就拒絕研究這一原因。就好象我們不能忽視黃河水不向天上流的原因,否則就無法理解黃河水為什麼總是向低處流。

在改進人的思想觀念的知識中,經濟學也是最有力的一種。它能讓我們看到別人看不到的社會問題的本質,使我們更加的獨立和自信;但它不會讓你喪失起碼的謙虛,因為你知道每個人不過是社會分工的一部分.所以,如果大家都來學習和掌握經濟學知識的話,社會進步會加快,經濟效率會提高,每個人都能從中受益。

學術本身對於社會的影響是很有限的,落實到一個具體的經濟學研究者身上,就更是如此了。但是,經濟學家庇古說得好:"希望經濟學知識的發展將大大改變現實事件是非常渺茫的。我們的創造不太可能有市場。然而我們培育我們的花園。因為我們追隨的不是思想而是一種衝動——一種探求的衝動——這至少不是可恥的,雖然'可能'被證明是無用的."

這句話也許對所有的學術研究都適用吧:真正的學術研究最初可能都是無用的,但它至少滿足了人們探求的衝動。正如我所思考過的那樣——經濟學的最終目的在於推動社會進步。而這也正是學習經濟學的動機所在.

經濟學到底是不是一門科學

回顧歷史,德國演化經濟學家魏特指出,在19世紀下半葉,在兩個不同的學科幾乎同時發生了庫恩式的“科學革命”,一個是自然科學當中著名的“達爾文革命”,另一個則是經濟學中的“邊際革命”,這種巧合確實是對歷史的諷刺,因為不可能再有比這兩種革命所追求的目標更對立的了,邊際革命所確立的是一種倒退的、牛頓主義的和反歷史的經濟學主流。在過了一個多世紀之後,現在是否到了逆轉這種趨勢的歷史時期?魏特的回答是,目前的經濟學確實需要達爾文式的範式革命。實際上,早在1898年,凡伯倫就向經濟學家們提出了,+++++++++“經濟學為什麼不是一門進化的科學?”++++++++++++++++馬歇爾也宣稱,“經濟學家的麥加應當在於經濟生物學,而非經濟力學”。然而,演化經濟學的發展卻歷經坎坷,到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它已被絕大多數經濟學家所遺忘。只是到了20世紀八十年代,演化經濟學才開始被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所注意。因此,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八木紀一郎認為,如果以演化思想為基礎的經濟學重建算是科學革命的話,那末,這種科學革命就是被推遲了一個多世紀之後才又重新開始的。

經濟學屬於理科,文科還是工科?

是文科類的,學士服為黑色,垂布為鑲粉紅色的領襟。

相關問題答案
經濟學是科學嗎?
數學是科學的皇后?
醫學是科學?
哲學是科學?
江西財經大學是重點嗎?
湖南科技大學是一本嗎?
華中科技大學是一本嗎?
雲南財經大學是一本嗎?
學校經濟房是什麼意思?
山西財經大學是一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