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過程中的有害因素?

General 更新 2024-05-28

生產過程中危害因素產生原因是什麼?

標準分為四類: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環境因素、管理因素。

新標準是《GB/T13861-2009 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

危險有害因素的生產過程中的危險、有害因素分為以下6大類

(1)對新建、改建、擴建項目設計階段危險、有害因素的識別。應從以下7 個方面進行 分析、識別。 ①根據生產工藝流程,按班組(或崗位)逐步辨識和分析生產、存儲和使用過程中潛在的 危險、有害因素。 ②設計階段是否通過合理的設計,儘可能從根本上消除危險、有害因素的發生。 ③當消除危險、有害因素有困難時,是否採取了預防性技術措施來預防或消除危險、危 害的發生。 ④當無法消除危險或危險難以預防的情況下,是否採取了降低危險、危害的措施。 ⑤當無法消除、降低危險的情況下,是否將人員與危險、有害因素隔離等。 ⑥當操作者失誤或設備運行一旦達到危險狀態時,是否能通過連鎖裝置來終止危險、危 害的發生。 ⑦在易發生故障和危險性較大的地方,是否設置了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標誌和聲、光警 示裝置等。 (2)在進行安全現狀評價時,可針對行業和專業的特點及行業和專業制定的安全標準、規 程進行分析、識別。 (3)根據典型的生產單元進行危險、有害因素的識別。

生產過程中的危險、有害因素分為那4類?

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環境因素、管理因素

生產車間存在的危險因素和有害因素有哪些

中毒、機械傷害、高處墜落、物體打擊、坍塌、車輛傷害、化學爆炸

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中,物的因素包含哪些

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 2009-10-15 發佈 2009-12-01實施 前 言 本標準代替GB/T13861-1992《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 本標準與GB/T13861-1992相比,主要變化如下: ---增加了“規範性引用文件” ; ---增加了“術語和定義” ; ---代碼結構由“三層”改為“四層” ; ---大類設置六類改為四類,分別是“人的因素” 、“ 物的因素” 、“ 環境因素” 、“管理因素” 。 本標準由中國標準化研究院提出。 本標準由全國信息分類與編碼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遼寧省安全科學研究院。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張豔琦,張惠軍,劉驥,郝銀貴,李榮華。 本標準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分佈情況為: --- GB/T13861-1992。 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 1 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生產過程中各種主要危險和有害因素的分類和代碼。 本標準適用於各行業在規劃、設計和組織生產時,對危險和有害因素的預測、預防,對傷亡事故原因的辨識和分析,也適用於職業安全衛生信息的處理與交換。 2 規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後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於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版本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標準。 GB13690 常用危險化學品的分類及標誌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標準。 3.1 生產過程 勞動者在生產領域從事生產活動的全過程 3.2 危險和有害因素 可對人造成傷亡、影響人的身體健康甚至導致疾病的因素。 3.3 人的因素 在生產活動中,來自人員或人為性質的危險和有害因素。 3.4 物的因素 機械、設備、設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險和有害因素。 3.5 環境因素 生產作業環境中的危險和有害因素。 3.6 管理因素 管理和管理責任缺失所導致的危險和有害因素。 4 分類原則和代碼結構 本標準按可能導致生產過程中危險和有害因素的性質進行分類。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共分為四大類,分別是“人的因素” 、“ 物的因素” 、“ 環境因素” 、“管理因素” 。 本標準的代碼為層次碼,用六位數字表示。共分四層。第一、二層分別用一位數字表示大類、中類;第三、四層分別用二位數字表示小類、細類。代碼結構見圖1. × × ×× ×× ──── 代碼 │ │ │ │ │ │ │ 第四層 細類 │ │ 第三層 小類 │ 第二層 中類 第一層 大類 圖1 代 碼 結 構 5 分類與代碼 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見表1。 表1 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表 代 碼 名 稱 說 明 1 人的因素 11 1101 110101 110102 110103 110199 1102 1103 1104 110401 110402 110403 110499 1105 110501 110502 110599 1199 心理、生理性危險和有害因素 負荷超限 體力負荷超限 聽力負荷超限 視力負荷超限 其他負荷超限 健康狀況異常 從事禁忌作業 心理異常 情緒異常 冒險心理 過度緊張 其他心理異常 辨識功能缺陷 感知延遲 辨識錯誤 其他辨識功能缺陷 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險和有害因素 指易引起疲勞、勞損、傷害等的負荷超限 指傷、病期等

生產過程中涉及哪些職業性危害因素

《GBZ/T229.1-2010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作業分級 第1部分:生產性粉塵》

《GBZ/T229.2-2010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作業分級 第2部分:化學物》

《GBZ/T229.3-2010工業場所職業病危害作業分級 第3部分:高溫》

《GBZ/T229.4-2012工業場所職業病危害作業分級 第4部分:噪聲》

生產性有害因素的主要類別有哪些

生產性有害因素 在生產勞動過程中,因生產需要或伴隨生產而產生的能對勞動者身心健康產生有害作用的因素。生產性有害因素按其性質主要可分為下述幾類:

1. 物理性有害因素:(1)不良氣象條件,如高溫、低溫、高低氣壓、高溼;(2)電磁輻射,包括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如x射線、γ射線、微波、高頻電磁場、紅外線、紫外線、激光;(3)噪聲、超音、振動等。

2. 化學性有害因素:(1)有毒物質,即能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的化學物質,如鉛、汞、苯、氯、一氧化碳、農藥;(2)粉塵,經呼吸道進入人體可以引起塵肺病,如矽塵、石棉塵、煤塵、有機粉塵等。

3. 生物性有害因素:常見的有炭疽桿菌、布氏桿菌、森林腦炎病毒等。

4. 其他有害因素:(1)勞動組織不合理,如作業強度過大、勞動時間過長、輪班制度和休息制度不健全或不合理;(2)強制體位,由於機器或工具不適合於人的解剖生理特點,引起個別器官或系統過度緊張;(3)生產場所的衛生技術設備不完善,如廠房面積不足、機器安放過密、缺少防塵和防毒設備、照明條件差等。

生產性有害因素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工藝過程的改革、以及防護措施的完善而不斷地得到改善,從而可以減少或消除生產過程中的有害因素,減輕或避免生產性有害因素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在生產勞動中產生的有害因素有哪些

人類要維持生存,生產勞動是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而在生產勞動過程中存在著各種職業危害凶素,這些職業危害因素與人的健康是息息相關的。如粉塵、噪聲、照明、有毒有害物質的存在,達到一定程度,並在一定條件下,使人發生職業性損傷,即為職業危害。生產過程中的危害因素就其作用性質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一、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學因素

(1)有毒物質如鉛、汞、苯、氯、一氧化碳、有機磷農藥等。

(2)生產性粉塵如硅塵O、石棉塵、煤塵、水泥塵、有機粉塵等。

2.物理因素

(1)異常氣象條件如高溫和熱輻射、低溫等。

(2)異常氣壓如高氣壓、低氣壓等。

(3)噪聲、振動、超聲波、次聲等。

(4)非電離輻射 如可見強光、紫外線、紅外線、射頻、微波、激光等。

(5)電離輻射如X射線、Y射線等。

3.生物因素

(1)炭疽菌如牲畜檢疫、紡織揀毛、皮革的坯皮準備、牧民、飼養員、獸醫等人員可能會導致炭疽病。

(2)森林腦炎病毒原木採伐、原木運輸、護林、松脂採割、松明採集、野生中草藥採集、狩獵等人員可能導致森林腦炎。

(3)布氏桿菌牲畜檢疫、牧民、獸醫、飼養員等人員可能導致布氏桿菌病。

二、勞動過程中的有害因素

①勞動組織和制度的不合理,如勞動時間過長、勞動休息制度不健全或不合理等。

②勞動中的精神過度緊張。

③勞動強度過大或勞動安排不當,如安排的作業與勞動者的生理狀況不相適應,或生產定額過高,或超負荷的加班加點等。

④個別器官或系統過度緊張,如由於光線不足而引起的視力緊張等。

⑤長時間處於某種不良的體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設備等。

三、勞動安全衛牛技術設施不良產生的有害因素

①生產場所設計不符合衛生要求或衛生標準,如廠房矮小、狹窄,車間佈置不合理(有毒和無毒工段安排在一個車問)等。

②缺乏必要的勞動衛生技術設施,如沒有通風換氣或照明設備,或未加淨化面排放汙水。

③缺乏防塵、防毒、防暑降溫、防噪聲等措施、設備或有不完善、效果不好。

④安全防護設備和個人防護用品方面有缺陷。

相關問題答案
生產過程中的有害因素?
資本主義的生產過程?
職業有害因素?
建設工程招標的過程中分為哪幾個階段,簡要介紹其包含的工作 ?
開發過程中據說的迭代是什麼意思 ?
生產危險指的是什麼?
生活中的轉基因食品?
生產性服務業有什麼?
下坡過程中熄火會怎樣?
生產管理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