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曆是怎麼算的?

General 更新 2024-05-21

中國的農曆是怎麼算的?

規則

農曆,一年一般為12個月,一個月天數依照月亮圍繞地球運行週期而定,為29或30天,閏年為13月,中國農曆年平年為353或354天,閏年為384或385天,平均每年約為365.2422天(即地球環繞太陽一週的時間)。

農曆可按如下方式推斷:當月亮運行到地球與太陽之間成一直線的那天,為每個月的開始,稱為(朔日)初一。一年中日最長的一天為夏至,日最短為冬至,根據這兩點將一年24等分,得到24節氣。通常,離立春最近的那個朔日(春節)所在的月,為正月。春節在公曆1月20日至2月20日之間。

[編輯]

置閏

農曆作為陰陽曆的一種,每月的天數依照月盈虧而定,一年的時間以12個月為基準;為了合上地球圍繞太陽運行週期即迴歸年,每隔一定時間,增加一個月,增加的這個月為閏月,因此農曆的閏年為13個月。

農曆沒有第十三月的稱謂,閏月按照曆法規則,排放在任一個月的過後重複同一個月,重複的這個月為閏月,如四月過後的閏月稱為閏四月。

農曆基本上以19年為一週期對應於公曆同一時間。如公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這個日子,都是閏四月初五。

閏月加到哪個月,以農曆曆法規則推斷,主要依照與農曆的二十四節氣相符合來確定。自冬至開始,逢單數為節氣,逢雙數為中氣,如輪到一個月只有節氣沒有中氣,即為上一個月的閏月。

農曆的閏月天數與正常月份天數一樣,為29或30天。

怎麼算農曆和陽曆啊 10分

陽曆日期推算陰曆日期的方法:前已述及陰曆日期是以月亮的圓缺為計月單位,其以逢朔為初一,以月望為十五(大月為十六日),以月晦為二十九日(大月為三十日)。然而目前記時通常用陽曆日期表達,如欲將陽曆日期換算成陰曆日期可以用以下兩種方法:其一是查《新編萬年曆》,如查1984年6月8日是陰曆幾日?翻開萬年曆6月10日是陰曆十一,則逆推6月8日是陰曆初九。其二可以利用公式推算陰曆日期:

設:公元年數-1977(或1901)=4Q+R

則:陰曆日期=14Q+10.6(R+1)+年內日期序數-29.5n

(注:式中Q、R、n均為自然數,R<4)

例:1994年5月7日的陰曆日期為:1994-1977=17=4×4+1

故:Q=4,R=1 則:5月7日的陰曆日期為:

14×4+10.6(1+1)+(31+28+31+31+7)-29.5n

=204.2- 29.5n

然後用29.5去除204.2得商數6......27.2,6即是n值,餘數27即是陰曆二十七日。 或者最簡單的就是

你找萬年曆

陰曆是怎麼算的?一年多少天啊

因朔望月較之迴歸年易於觀測,遠古的歷法幾乎都是陰曆。因為地球繞太陽一週為三百六十五天,而十二個陰曆月只有約三百五十四天,所以古人以增置閏月來解決這一問題。我國的歷法自古就是一種陰陽曆。因為每月初一為新月,十五為圓月,易於辨識,使用方便,所以通常稱這種曆法為陰曆。 閏月是一種曆法置閏方式。在亞洲(尤其在中國),農曆閏月特指農曆每逢閏年增加的一個月(為了協調回歸年與農曆年的矛盾,防止農曆年月與迴歸年及四季脫節,每2至3年置1閏,19年置7閏)。有時,閏月還指閏年中包含閏日的月份(特指公曆閏年的二月)。 農曆閏月是每逢閏年所加的一個月。陰陽曆以朔望月的長度(29.5306日)為一個月的平均值,全年12月,同迴歸年(365.2422日)相差約10日21時,故順置閏,三年閏一個月,五年閏二個月,十九年閏七個月。閏月加在某月之後叫“閏某月”,如剛剛過去的2009年農曆閏月為己丑年閏五月(2009年6月23日——2009年7月21日)、即將來臨的農曆閏月為2012年的壬辰年閏四月(2012年5月21日——2012年6月19日)等。

農曆的天數怎麼算啊?

農曆

農曆的歷月長度是以朔望月為準的,大月30天,小月29天,大月和小月相互彌補,使歷月的平均長度接近朔望月。

農曆固定地把朔的時刻所在日子作為月的第一天——初一日。所謂“朔”,從天文學上講,它有一個確定的時刻,也就是月亮黃經和太陽黃經相同的那一瞬間。(太陽和月亮黃經的計算十分繁瑣和複雜,這裡就不予介紹了)

至於定農曆日曆中月份名稱的根據,則是由“中氣”來決定的。即以含“雨水”的月份為一月;以含“春分”的月份為二月;以含“穀雨”的月份為三月;以含“小滿”的月份為四月;以含“夏至”的月份為五月;以含“大暑”的月份為六月;以含“處暑”的月份為七月;以含“秋分”的月份為八月;以含“霜降”的月份為九月;以含“小雪”的月份為十月;以含“冬至”的月份為十一月;以含“大雪”的月份為十二月。(沒有包含中氣的月份作為上月的閏月)

農曆的歷年長度是以迴歸年為準的,但一個迴歸年比12個朔望月的日數多,而比13個朔望月短,古代天文學家在編制農曆時,為使一個月中任何一天都含有月相的意義,即初一是無月的夜晚,十五左右都是圓月,就以朔望月為主,同時兼顧季節時令,採用十九年七閏的方法:在農曆十九年中,有十二個平年,為一平年十二個月;有七個閏年,每一閏年十三個月。

為什麼採取“十九年七閏”的方法呢? 一個朔望月平均是29.5306日,一個迴歸年有12.368個朔望月,0.368小數部分的漸進分數是1/2 、1/3 、3/8 、4/11 、7/19 、46/125, 即每二年加一個閏月,或每三年加一個閏月,或每八年加三個閏月……經過推算,十九年加七個閏月比較合適。因為十九個迴歸年=6939.6018日,而十九個農曆年(加七個閏月後)共有235個朔望月,等於6939.6910日,這樣二者就差不多了。

七個閏月安插到十九年當中,其安插方法可是有講究的。農曆閏月的安插,自古以來完全是人為的規定,歷代對閏月的安插也不盡相同。秦代以前,曾把閏月放在一年的末尾,叫做“十三月”。漢初把閏月放在九月之後,叫做“後九月”。到了漢武帝太初元年,又把閏月分插在一年中的各月。以後又規定“不包含中氣的月份作為前一個月的閏月”,直到現在仍沿用這個規定。

為什麼有的月份會沒有中氣呢? 節氣與節氣或中氣與中氣相隔時間平均是30.4368日(即一回歸年排65.2422日平分12等分),而一個朔望月平均是29.5306日,所以節氣或中氣在農曆的月份中的日期逐月推移遲,到一定時候,中氣不在月中,而移到月末,下一個中氣移到另一個月的月初,這樣中間這個月就沒有中氣,而只剩一個節氣了。

上面講過,古人在編制農曆時,以十二個中氣作為十二個月的標誌,即雨水是正月的標誌,春分是二月的標誌,穀雨是三月的標誌……把沒有中氣的月份作為閏月就使得歷月名稱與中氣一一對應起來,從而保持了原有中氣的標誌。

從十九年七閏來說,在十九個迴歸年中有228個節氣和228箇中氣, 而農曆十九年有235個朔望月,顯然有七個月沒有節氣和七個月沒有中氣,這樣把沒有中氣的月份定為閏月,也就很自然了。

農曆月的大小很不規則,有時連續兩個、三個、四個大月或連續兩個三個小月,歷年的長短也不一樣,而且差距很大。節氣和中氣,在農曆裡的分佈日期很不穩定,而且日期變動的範圍很大。這樣看來,農曆似乎顯得十分複雜。其實。農曆還是有一定循環規律的:由於十九個迴歸年的日數與十九個農曆年的日數差不多相等,就使農曆每隔十九年差不多是相同的。每隔十九年,農曆相同月份的每月初一日的陽曆日一般相同或者相差一......

陰曆年怎麼算的

【天干地支紀月】 干支紀月時,每個地支對應二十四節氣自某節氣(非中氣)至下次節氣,以交節時間決定起始的一個月期間,不是農曆某月初一至月底。許多曆書註明某農曆月對應某干支,只是近似而非全等對應。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大致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大致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大致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月大致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大致為甲寅。依照正月之干支,其餘月份按干支推算。60個月合5年一個週期;一個週期完了重複使用,周而復始,循環下去。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九年癸丑年(公元53年)冬至月(大雪至小寒的月份,近似農曆十一月)就是“甲子月”。有歌訣為證: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歲戊為頭;丙辛必定尋庚起,丁壬壬位順行流;更有戊癸何方覓,甲寅之上好追求。 下表是地支紀月時對應的節氣時間段、中氣、近似農曆月份、近似陽曆月份、以及年天干和月地支構成的月干支: 月地支 節氣時間段 中氣 近似農曆月份 近似陽曆月份 甲或己年 乙或庚年 丙或辛年 丁或壬年 戊或癸年 寅月 立春—驚蟄 雨水 正月 2月 丙寅月 戊寅月 庚寅月 壬寅月 甲寅月 卯月 驚蟄—清明 春分 二月 3月 丁卯月 己卯月 辛卯月 癸卯月 乙卯月 辰月 清明—立夏 穀雨 三月 4月 戊辰月 庚辰月 壬辰月 甲辰月 丙辰月 巳月 立夏—芒種 小滿 四月 5月 己巳月 辛巳月 癸巳月 乙巳月 丁巳月 午月 芒種—小暑 夏至 五月 6月 庚午月 壬午月 甲午月 丙午月 戊午月 未月 小暑—立秋 大暑 六月 7月 辛未月 癸未月 乙未月 丁未月 己未月 申月 立秋—白露 處暑 七月 8月 壬申月 甲申月 丙申月 戊申月 庚申月 酉月 白露—寒露 秋分 八月 9月 癸酉月 乙酉月 丁酉月 己酉月 辛酉月 戌月 寒露—立冬 霜降 九月 10月 甲戌月 丙戌月 戊戌月 庚戌月 壬戌月 亥月 立冬—大雪 小雪 十月 11月 乙亥月 丁亥月 己亥月 辛亥月 癸亥月 子月 大雪—小寒 冬至 十一月 12月 丙子月 戊子月 庚子月 壬子月 甲子月 丑月 小寒—立春 大寒 十二月 1月 丁丑月 己丑月 辛丑月 癸丑月 乙丑月 干支紀月法未普遍實行,主要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 推算實例:2004年大致是農曆甲申年。那次甲申年自2004年2月4日19時56分立春起,至2005年2月4日1時43分立春止。這裡的時刻是東經120度標準時。 丙寅月,2004年2月4日19時56分立春~2004年3月5日13時56分驚蟄 丁卯月,2004年3月5日13時56分驚蟄~2004年4月4日18時43分清明 戊辰月,2004年4月4日18時43分清明~2004年5月5日12時2分立夏 己巳月,2004年5月5日12時2分立夏~2004年6月5日16時14分芒種 庚午月,2004年6月5日16時14分芒種~2004年7月7日2時31分小暑 辛未月,2004年7月7日2時31分小暑~2004年8月7日12時20分立秋 壬申月,2004年8月7日12時20分立秋~2004年9月7日15時13分白露 癸酉月,2004年9月7日15時13分白露~2004年10月8日6時49分寒露 甲戌月,2004年10月8日6時49分寒露~2004年11月7日9時59分立冬 乙亥月,2004年11月7日9時59分立冬~2004年12月7日2時49分大雪 丙子月,2004年12月7日2時49分大雪~2005年1月5日14時3分小寒 丁丑月,2005年1月5日14時3分小寒~2005年2月4日1時43分大寒 【天干地支紀日】 干支紀......

農曆哪一天幾號怎麼算的?

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不查萬年曆,恐怕沒有哪位大師能立刻知道某日的農曆日期.為什麼這麼說呢,你聽我詳細講解. 要知道農曆日子,原理與推算八字相似.所以在這裡介紹一下怎樣從陽曆生日來推算生辰八字。 生年的天干地支表示最好找到。它的一年就是陰曆的一年,從初一到除夕。只要查一下年曆就可以了。也可用六十甲子表反推。如:逢8之年天干均為戊,逢3之年天干均為癸,地支用拇指點算。比如1993年是農曆癸酉年. 生月的天干地支也不難推算。陰曆以十一月為子月,十二月為丑月,一月為寅月,以下依次為二月卯月、三月辰月、四月巳月、五月午月、六月未月、七月申月、八月酉月、九月戍月、十月亥月。但相者所說的十二月有所不同,是以二十四節氣為標誌的。每年的立春之日至驚蜇之日為一月即寅月,驚蜇至清明為二月卯月,清明至立夏為三月辰月,立夏至芒種為四月巳月,芒種至小暑為五月午月,小暑至立秋為六月未月,立秋至白露為七月申月,白露至寒露為八月酉月,寒露至立冬為九月戍月,立冬至大雪為十月亥月,大雪至小寒為十一月子月,小寒至立春為十二月丑月。這樣,只要知道了生日是陰曆幾月,就知道了生月的地支。生月的天干怎麼辦呢?這裡有一個表,第一行是各年的天干,豎列是各月的地支,表中列出了各月的天干: 月 甲己 乙庚 丙辛 丁壬 戊癸 年 寅一 丙寅 戊寅 庚寅 壬寅 甲寅 卯二 丁卯 己卯 辛卯 癸卯 乙卯 辰三 戊辰 庚辰 壬辰 甲辰 丙辰 巳四 己巳 辛巳 癸巳 乙巳 丁巳 午五 庚午 壬午 甲午 丙午 戊午 未六 辛未 癸未 乙未 丁未 己未 申七 壬申 甲申 丙申 戊申 庚申 酉八 癸酉 乙酉 丁酉 己酉 辛酉 戍九 甲戍 丙戍 戊戍 庚戍 壬戍 亥十 乙亥 丁亥 己亥 辛亥 癸亥 子十一 戊子 丙子 庚子 壬子 甲子 醜十二 丁丑 己丑 辛丑 癸丑 乙丑 比如說甲子年、甲寅年等所有以甲為天干的年,則一月的天干是丙,為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等等,而天干為己的年如己巳、已卯等等的月的天干也與甲天下的年一樣。. 生日的天干地支的推算是非常複雜的。 它是由古代相者定下了某一天的干支,然後依次推下來的。要知道生日的干支,只能查萬年曆,而且是陰陽曆對照的萬年曆。如果不知道生日是陰曆多少,都可以查萬年曆。癸酉年乙卯月(二月)廿七日的日干支是己亥. 生時的干支可以由生日的干支推出來。古時把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對應十二地支,正好現在的兩個小時是一個時辰。深夜23點至凌晨1點是子時,1點至3點是丑時,3點至5點是寅時,11點至13點是午時,13點至15點是未時,15點至17點是申時,17點至19點是酉時,19點至21點是戍時,21點至23點是亥時。這些是生時的地支。生時的天干是由生日的天干推算出來的。有下面一個口訣: 甲己還加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起戊子,丁壬庚子居, 戊癸推壬子,時元定不虛。 這個口訣是用來算子時的天干的。就是說凡是生日天干是甲或己的,子時是甲子時,乙、庚為天干的日,子時是丙子時,丙、辛為天干的日,子時為戊子時,丁、壬為天干的日,子時為庚子時,戊、癸為天干的日,子時為壬子時。知道了子時的天干,其餘各時就可依照六十甲子表類推。如這一天的子時是庚子,那麼丑時就是辛丑時,寅時就是壬寅時,等等。己亥日8時(辰時)的時干支是戊辰. 如果你堅持認真的看到現在,而且還不迷糊,那也應該明白問題的答案了!

農曆的算法是怎麼算的? 5分

首先我複製粘貼的,還有就是算法複雜,如果你的心算能力強就會更快些!

陽曆日期推算陰曆日期的方法:

陰曆日期是以月亮的圓缺為計月單位,其以逢朔為初一,以月望為十五(大月為十六日),以月晦為二十九日(大月為三十日)。然而目前記時通常用陽曆日期表達,如欲將陽曆日期換算成陰曆日期可以用以下兩種方法:

其一是查《新編萬年曆》,如查1984年6月8日是陰曆幾日?翻開萬年曆6月10日是陰曆十一,則逆推6月8日是陰曆初九。

其二可以利用公式推算陰曆日期:

設:公元年數-1977(或1901)=4Q+R

則:陰曆日期=14Q+10.6(R+1)+年內日期序數-29.5n

(注:式中Q、R、n均為自然數,R<4)

例:1994年5月7日的陰曆日期為:

1994-1977=17=4×4+1

故:Q=4,R=1

則:5月7日的陰曆日期為:

14×4+10.6(1+1)+(31+28+31+31+7)-29.5n

=204.2- 29.5n

然後用29.5去除204.2得商數6......27.2,6即是n值,餘數27即是陰曆二十七日。

一、 推算年干支口訣

掌上推算年干支,支子花甲起根源。

陽支都是旬開始,天干為甲尾四年。

隔位逆推十年正,順推年尾五零三。

逐支加減六十數,掌上推算千萬年。

推算方法:“掌上推算年干支,支子花甲起根源。”此法是將地支排列在掌中,手掌上推算年干支的方法。 首先,在掌上將地支定位(圖一),然後以地支子位為花甲子的開始,可定為1864,1924,也可定為1984年???,其年都是甲子年。“陽支都是旬開始,天干為甲尾四年。”地支中的子,寅,辰,午,申,戌都是陽支,而且也是每旬的開始,天干都為甲,即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這些年的公曆尾數均為四。“隔位逆推十年正,順推年尾五零三。”天干十數,地支十二數,天干與地支組合天干每循環一次,地支總與下二支(旬空)。其中餘下的第一支便是下旬的開始。我們從地支子位開始,隔一位逆推,即從子位逆推隔亥到戌,恰是甲戌旬的開始,再逆推隔一位酉至申為甲申旬開始,------年尾數都為四,年間隔都是十年。在確定旬開始以後,以該年尾數四為起點,從下支開始挨位順推,其公曆年尾數分別是5,6,8,9,0,1,2,3,而後又是下旬的開始。“逐支加減六十數,掌上推算千萬年”掌握此法推算,如果將甲子年定為1984年,按口訣可知1994年為甲戌,2004年為甲申,2014年為甲午等。確定每旬開始的公曆年數後,可根據需要順推任何一年的干支,雖意性很大,可推千年萬年的干支。

二、推算月、時干支口訣

天干五合前為主,月時幹序一至五。

年幹隔數配寅月,日干配時本數身。

古往今來,年上起月,日上起時,是按天干五合的方法,分成五種情況,即甲、己之年(日)定月(時)的方法相同------。我們也採用這種方法,並一前一天干為主,即甲、己以甲為主,乙、庚以乙為主,------,配上序數甲為1,乙為2,丙為3,丁為4,戊為5(圖二),成為推算月、時的固定序數。“年幹隔位配寅月”,推算某年的月幹,先看該年干與何干相合,然後按“天干五合前為主”的方法,查出該乾的序數,並設此幹為零,按序數隔幹確定寅月的天干。如98年是戊寅,戊癸幹合,戊年與癸年的天干相同,屬於同一種定寅月天干法。五的序數尾5 ,從5 開始,隔己、庚、辛、壬、癸五天干到甲,就可以算出98年寅月的天干是甲,其他月的天干就好推算了。“日干配時本身數” ,此句推算方法與年幹定寅月天干發基本相同,只是在確定日干合幹以後,從合之乾的......

請問知道陽曆怎麼計算陰曆

1、沒有計算方法,只能一天一天排下來。因為農曆不象陽曆那樣固定一年大月就是1、3、5、7、8、10、12等12個月,它經常會出現潤月,而這個潤月又不是固定的,所以沒有計算方法

2、黃帝內經中的月份是農曆三海

3、現行陽曆即格里曆,又譯國瑞歷、額我略曆、格列高利曆、格里高利曆,稱公元。是由意大利醫生兼哲學家裡利烏斯(Aloysius Lilius)改革儒略曆制定的歷法,由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頒行。

陰曆和陽曆與公曆和農曆有什麼關係,時間上是怎麼算的?

簡單來說:陽曆是按太陽算的,地球繞太陽一圈是365天六小時,農曆(陰曆)就是月亮了,(如:每個月十五月亮都是圓的)繞太陽一週是355天,農曆一般比陽曆慢一個月左右,由於農曆每年比陽曆少了約十天,所以農曆走的快,這樣的話一年快十天,十年就是一百天了,為了達到陰陽曆平衡,所以嘛農曆就會隔幾年出現一個閏月,就這樣每六十年,太陽月亮地球就會回到原來的起點,干支計年稱一個“甲子”所以每隔六十年,農曆和陽曆就又對上號了,其實萬年曆只要有六十年就夠了。

農曆與公曆怎麼算的?比如一月份農曆怎麼算?有公式嗎?

陰曆陽曆轉換計算公式

1、陽曆日期推算陰曆日期的方法:

前已述及陰曆日期是以月亮的圓缺為計月單位,其以逢朔為初一,以月望為十五(大月為十六日),以月晦為二十九日(大月為三十日)。

如要知道1984年6月8日是陰曆幾日?可以利用公式推算陰曆日期: 設:公元年數-1977(或1901)=4Q+R

則:陰曆日期=14Q+10.6(R+1)+年內日期序數-29.5n (注:式中Q、R、n均為自然數,R<4) 例:1994年5月7日的陰曆日期為: 1994-1977=17=4×4+1

故:Q=4,R=1 則:5月7日的陰曆日期為: 14×4+10.6(1+1)+(31+28+31+31+7)-29.5n =204.2- 29.5n

然後用29.5去除204.2得商數6......27.2,6即是n值,餘數27即是陰曆二十七日 2.公曆換算為農曆

二十四節氣在黃道上的位置是固定的,但各年有平年和閏年之分,就使得迴歸年天數與實際天數不等,每年在日曆上可差一天。這樣可以將陰曆經過任意整迴歸年在現在的日曆上查到陽曆(陽曆一年相當陰曆的月數為 365.2422/29.530588=12.36827個月)。例如,可先在1995年的日曆上查得與(該年)陰曆對應的陽曆日期,這樣就找到了臨時落腳點,也就是找到了陰陽互換的關鍵。例如,可先以陰曆四月初一(日)為引數,在1995年日曆上查到對應的陽曆為4月30日。由於已經計算出經過的月數,將經過的月數的尾數(小數)化為日,加在4月30日上,就得到經過(1995-1070)整年數的陽曆日期,也就是起始陰曆日期對應的陽曆日期,即得到了待查的日期為4月30日加上0.64957×29.530588得到(1070年)5月19.1821840日。這樣就得到了所給例子的陰陽曆日期換算結果……”。 0.64957月的由來,

(1995-1070)×12.36827=11440.64957月

已知依澤公生於樑龍德二年(922)六月二十一日,依下表提供的2099年各月初一日的公曆月日數,可以算出龍德二年六月二十一日的公曆月日數 公元2099年農曆各月初一日的公曆月日

(2099-922)× 12.36827=1455.45379月

餘數為 0.45379月 × 29.530588日=13.4O日

因2099年五月初一日(包括該年闖二月)在公曆6月19日,加上計算所得的13日為龍德二年六月初一日的公曆月日,即該年7月2日,則該年農曆六月二十一日為該年7月22日。

3.計算結果的訂正

實際上上列公曆換算為農曆時常有較大的誤差,如熙寧三年四月初一日為公曆1070年5月13日,而不是5月19日。通過中國曆法所用的於支記日法求算所用兩歷的干支,對所求結果加以訂正。

如,馬依澤公生於回曆310年3月20日,自回曆曆元起算共歷日數為: 自回曆元旦至其3月20日,共歷79日。

自回曆元年元旦至309年元旦,共歷113個閏年196個平年。又回曆曆元在公曆622年7月16日,已知該日的干支序數為50,癸丑日,減1(因自甲子起算),餘49應加入下列算式中,

(309 × 354+113+79+49)÷60=1827.116667 ......

相關問題答案
陰曆是怎麼算的?
銀行流水是怎麼算的?
收視率是怎麼算的?
移動的積分是怎麼算的?
公積金是怎麼算的?
貸款利息是怎麼算的?
高速免費是怎麼算的?
五險是怎麼算的?
銀行年利率是怎麼算的?
公元前是怎麼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