蘸水面的面怎麼做好吃?

General 更新 2024-06-09

蘸水面的做法,蘸水面怎麼做好吃,蘸水面的家常做法

用料

主料

麵粉300g

番茄醬200g

雞蛋2個

調料

食鹽

適量

雞精

適量

適量

調和油

適量

五香粉

適量

芝麻

適量

蘸水面的做法

1.和麵,和好後放著醒10分鐘

2.然後在壓面機上開始壓面

3.把面壓成合適的厚度,放在一起

4.用刀子切成合適的寬度,待用

5.準備 西紅柿 大蔥 和雞蛋,洗乾淨待用

6.把西紅柿切成丁,雞蛋磕仔仔碗中 ,大蔥斜切段

7.上鍋熱油,加入大蔥爆香

8.在加入西紅柿翻炒片刻

9.加入合適的水和調料,大火煮開

10.最後加入雞蛋, 加上少許的雞精,即可出鍋

11.上鍋燒水,煮麵條

蘸水面的汁怎麼調好吃

材料:西紅柿 、蔥 、雞蛋 、蒜 、油潑辣子 、五香粉 、鹽 、雞粉 、高湯 、麵條 、芹菜葉

做法:

1、西紅柿去皮切小塊兒,蔥切絲……蒜搗碎,用熱油潑

2、鍋入油,加蔥炒香(大約5—10秒),加入西紅柿丁,五香粉炒到西紅柿成醬,加入高湯,慢火熬30—60分鐘

3、雞蛋打散,入西紅柿湯中成蛋花

4、大碗盛熱水,煮好的面和芹菜葉撈進大碗,小碗盛西紅柿汁,加入蒜泥,油潑辣子……開吃

蘸水面的湯汁怎麼做更地道?

蔥一根,一小部分切小段,就是蔥花,剩下的最好是蔥白部分刀拍一下切大段;西紅柿適量,去皮切片;雞蛋一個打散備用。上油鍋,油不要太多,油熱時下小段的蔥花熗鍋,然後下西紅柿翻炒,點入少許醬油,顏色不要太深了,再加入鹽,西紅柿出湯後放入蔥段開小火熬,熬一會加點水,熬一會加點水,我一般要加三次,湯的濃稠程度比一般的西紅柿雞蛋麵的那個西紅柿湯要稀,但絕對要比西紅柿雞蛋湯稠些,因為一會打了雞蛋花下去,湯還會稠的,不能成糊糊,但絕對要讓每根麵條能掛上汁。也就三四分鐘的樣子,熬得差不多了,調好味,鹽稍多些,以免蘸麵條時沒味,打入雞蛋花,切記,雞蛋汁不能打進去太多,一點一點往進加,覺得濃稠程度差不多了,就住手,別想著會浪費雞蛋就全倒進去結果毀了一鍋好好的湯汁,打入雞蛋後,略煮一會兒,這個時候千萬別攪鍋,等雞蛋花凝固成型後就關火,加入適量雞精,ok,大功告成,別忘了給碗里加入最最重要的油潑蒜泥。

蘸水面的做法

蘸水面的加工過程主要是合面和揉麵,這道工序全憑手工製作,許多好小夥因過不了揉麵這道關而被淘汰,因為它太費勁了。然後就是燒湯,湯是用西紅柿和蔥加各種調料熬製而成,油蒜泥最為吃香,前半年有苜蓿相伴,後半年主要是豇豆和菠菜等。面:用麥麵粉(以小燕六號最佳)製成,以求達到薄筋光,和麵揉麵最為重要,然後是在油漬漬的鐵皮案上拌麵,時間越長越好.因為這樣才能達到較好的口感.湯:首先湯要汪,就是說鮮湯要菜油多,湯內突出的就是油潑的生薑,大蒜泥和油潑鮮紅辣子,再加上鮮醋和炒熟的西紅柿雞蛋花. 材料材料:麵粉,西紅柿4個,水發木耳,適量雞蛋2個,小白菜或菠菜,辣椒麵,蒜,蔥,姜,十三香(或五香粉)。1、冷水中加一點鹽活面,面不要活的太硬,面上蓋一塊溼布醒著。醒好後將面切成條狀,加點油,繼續醒一會。為了防止面變幹,蓋了塊保鮮膜。2、將辣椒麵里加鹽和一點十三香或五香粉攪勻;另將蒜加點鹽搗成泥,然後加一點水;將燒開的油放置到八成熱時分別潑到辣椒麵裡和蒜泥裡。3、將蔥切段,姜切沫,西紅柿切小塊,木耳切成條;坐鍋點火,加入油燒熱,加蔥段姜沫炒香,注意不要糊了,加西紅柿塊炒出水,再加木耳條,十三香或五香粉,加入水燒開。嘗一下酸味夠不夠,不夠的話可加點醋(妹妹沒加醋,西紅柿的酸味已經夠了),加入鹽,讓鹽味蓋住酸味,將雞蛋打散倒入鍋裡,鍋再開後關火。4、開始下面了,鍋裡放水燒開,將條狀面壓扁一根根扯成長條,(稍厚一點,大概一寸寬)放入開水鍋裡煮,臨出鍋時加點小白菜。好了,將湯和麵一起盛到大盆子裡,可以上桌了。5、將酸酸的西紅柿湯盛入碗中,根據個人口味加入蒜泥和油波辣子,夾一根麵條放入碗中,開吃。 小麥經磨製加工後,即成為麵粉,也稱小麥粉。麵粉按加工精度和用途不同分為等級粉和專用粉兩大類:(1)等級粉:按加工精度不同可分為特製粉、標準粉、普通粉三類;(2)專用粉:專用粉是利用特殊品種小麥磨製而成的麵粉;或根據使用目的的需要,在等級粉的基礎上加入食用增白劑、食用膨鬆劑、食用香精及其他成分,混合均勻而製成的麵粉。專用粉的種類多樣,配方精確,質量穩定,為提高勞動效率、製作質量較好的面製品提供了良好的原料。麵粉中所含營養物質主要是澱粉,其次還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

蘸水面的面怎麼弄

用麥麵粉(以小燕六號最佳)製成,以求達到薄筋光,和麵揉麵最為重要,然後是在油漬漬的鐵皮案上拌麵,時間越長越好.因為這樣才能達到較好的口感.

做面高手請問楊凌蘸水面的蘸汁怎麼做

1.麵粉加入淡鹽水

2.用手攪成雪花狀

3.揉成光滑的麵條(不光滑也沒有關係)包上保鮮膜醒15分鐘

4.15分鐘後面團變軟了,變光滑了.再揉一次

5.麵湯的材料

6.小白菜洗淨切段,蕃茄切片,香菇切絲,蛋液打散

7.將麵糰搓成長條

8.切開成小段

9.盤上塗滿植物油,將麵糰的兩面都沾上植物油,放著醒面.(這個時間可以做麵湯了)

10.麵糰用擀麵杖,擀成長方形的片.(最上面一塊我用手拉過)

11.麵糰要醒二十分鐘,兩手各拉一頭,將麵糰拉成長麵條(沒人幫我拍照,沒法拉的很長拍)

12.鍋中熱油,放入薑絲,香菇絲爆香盛出

13.雞蛋液打入鍋內,煎至半熟即可盛出

14.鍋內再熱少量油,放入蕃茄塊略炒後,倒入清水煮至蕃茄軟化後放入事先炒好的雞蛋塊.這時把麵糰拉成長形麵條放入鍋內煮

15.放入少量蕃茄醬,少量糖,鹽,味精,胡椒粉,醬油膏調好味後,先放小白菜梗,最後再放葉子

16.最後臨出鍋前淋一些水澱粉勾芡即可.吃時可放適量香醋及香麻油

三鮮蘸水面的做法,三鮮蘸水面怎麼做好吃,三鮮

食材

主料

西紅柿

200g

土雞蛋

2個

麵粉

300g

輔料

適量

適量

五香粉

適量

油潑辣子

適量

香菜

適量

步驟

1.準備食材:適量的西紅柿和土雞蛋

2.把西紅柿在開水中泡一會,然後去皮切塊

3.兩個雞蛋打散

4.準備適量的麵粉,加上少許的鹽,和成麵糰

5.麵糰和好,醒10分鐘,然後切片

6.在蘸點麵粉

7.然後用壓面機開始壓面

8.把壓好的面片放整齊

9.然後切成自己喜歡的寬度,蘸水面的麵條要稍微寬一點

10.然後用手拽著兩邊,把麵條拉開

11.鍋中燒水,水開了,煮麵條

12.取平底鍋,等油熱了,加入大蒜爆出香味

13.加上西紅柿一起翻炒

14.加上適量的水煮開

15.加上適量的鹽調味

16.加上適量的五香粉調味

17.加上適量的油潑辣子調味

18.加上打散的雞蛋

19.盛出來,散上香菜葉,三鮮汁就做好了

20.然後把麵條撈出來,一根根蘸著吃

小貼士

適量的麵粉,加上少許的鹽,和成麵糰,麵糰和好,醒10分鐘。

蘸水面的面怎樣才筋滑

和麵時加些鹽

水面要怎麼做才好吃?

1、活面:準備麵粉若干,淡鹽水一碗,將水慢慢加入到麵粉中,再慢慢地揉捏,直到揉成一個比較光滑的麵糰,要“三光”哦,即面光、盆光、手光。

2、把麵糰放一旁,去準備其他材料,西紅柿、大白菜,木耳,洗的洗,泡的泡,切的切;

3、另外再剁一點蒜泥加少許鹽,少許辣椒麵(俺家沒有,俺就放了幾顆辣子雞裡挑出的紅辣椒),碗裝著備用

要十五分鐘左右就得去揉一揉麵

5、開始煮湯了!熱鍋下油燒滾,然後把少許熱油剷起澆到剛才準備的蒜礎裡,只聽得“吱吱數聲”,蒜泥立馬變色了,這個汁是後面備用的!

鍋裡剩下少許油,放入姜蔥爆香(我沒蔥),然後再把西紅柿放入翻炒,再放入木耳,再加水,加調料包括:鹽、醋、五香粉、花椒(我沒放),煮開後轉小火讓它慢慢熬

6、把麵糰切成小塊,再用擀麵仗壓扁成厚片,用手指在面上抹點花生油,貝老師提醒,這樣可使面更光滑(好象是~)

7、把面片扯長了放到鍋裡煮,再把青菜(大白菜)加入,滾二滾就行啦

8、把面撈起,放到裝了涼開水或礦泉水的盆中,貝老師說是為了讓它更勁道哦

9、剛才準備好的蒜泥汁,倒入麵湯中攪勻盛起

10、楊凌蘸水面,開吃啦!

楊凌蘸水面的做法

第一步:麵粉加入淡鹽水,用手揉成光滑的麵條,醒上十來分鐘再揉一次。第二步:小白菜、苜蓿或者芹菜等洗淨切好,西紅柿切塊,大蔥切丁,雞蛋打散。第三步:把面趕成一張大面片,切成3-5cm寬的麵條待用,蓋上溼布醒十來分鐘第四步:把蔥薑蒜等在鍋裡爆炒,加入西紅柿翻炒,待西紅柿略化開加入適量水,煮開加入鹽、味精、胡椒粉、醬油等。第五步:燒水下面條,下面條時用力拉麵條至原來的2倍多,再反覆的用力彈面,把面的韌性釋放,放入鍋中,鍋裡面第一次開鍋後,放入小白菜、苜蓿或者芹菜等,再次開鍋可以盛出;第六步:把做好的湯汁盛在碗中加入辣椒油和香油,麵條一根根撈到碗裡食用!楊凌介紹 楊凌過去不叫楊凌,叫楊陵,是隋煬帝的寢陵,關中產麥武功縣所轄,建楊凌農業示範區之際更名楊凌。也是中國傳說中的后稷教給人們種植莊稼的地方;稍早,是楊虎城和於佑任建國民西北農業高等專科學校;現在已經更名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內含院校七所,欲發展一個現代農業科學城,綠色硅谷。然地名的更迭及世事的滄桑,關中人吃麵的口味未曾更變,面是越吃越長,長到1.5-3米,也越吃越寬,寬到3-5釐米,這樣的面在楊凌就叫做蘸水面。楊凌麵館 楊凌多面館,去楊凌者,主人皆要請其吃麵,是唯面獨尊的一元化飲食格局,只有統一到唯面獨尊的飲食一元化,才有後續的種類繁多、風格各異的百面爭鳴之局面。今次又到了楊凌,原本是與CCTV做《麥子問題》的節目,麥子是要磨面的,吃麵就是吃麥子,故將面吃透了亦有必要,從面到麥子則是一種細緻入微的品味罷。陝人點菜請客,多為涼菜,少不得鳳翔臘驢肉,普集燒雞,西鄉牛肉乾,老童家臘牛肉,三原白封肉,寶雞葵花雞等,可以不上一個熱菜,冬天亦吃得鼻尖冒汗,而我卻若滿腹凝霜。於是,熱麵條浩浩蕩蕩上來了,之所以使用浩蕩二字,實因麵條是盛在小臉盆裡端上來的,在陝西這裡當然就叫面盆,是裝面的面盆而非洗面的面盆,在贛南則真的是叫的面盆,洗臉就叫洗面呢。麵條端上來,熱汽騰騰,菜青面白,又波清霧白,各人面前就上了一隻大碗,碗中就有湯,西紅柿、蛋花、姜、蒜、紅辣椒、口蘑、玉蘭片、海蔘、乾貝等,微酸,略辣,就從大面盆裡夾出寬厚且長的麵條,泡在湯中,然後夾著麵條一口一口地咬吃。面是強筋面,咬在口裡,滑潤,富彈性,是有張力的一種,像咬著三秦大地的月光。吃若干口面,就得吃一口麵湯裡青菜,這樣就又清爽上陣了。  住在楊凌若干天,方理解吃蘸水面的妙處,其實是圖個清爽。獨吃一根面,幾束青菜,碗中可叫湯也可以叫稍子,與油潑面的意境正好相反,那油潑面是糊面、重油、巨辣,全盤傲視川人的姿態,陝人說:川人是辣在嘴上,陝人是辣在心裡。意思是四川人吃辣椒,只是叫得響,而陝西人是吃得響。人真是各有各的可愛罷,如川人吃麵,曰擔擔麵,令人有籮擔之想,然細碗一握,面細如絲,恰是陝人吃麵的另一極端。然又有一發現,楊凌人吃麵,也包括西安人吃麵,皆大盆使之,其狀非魯智生不可比,然人且瘦,楊凌是一座瘦城,看上去西安也是一座瘦城,比之肥城北京,已經是俊秀若江南了,也許是城小一些的原因。  吃罷楊凌蘸水面,訪西北農林大學古農史家樊志民先生,獲知:西亞考古,小麥有史8千至1萬年,中國考古,甘肅小麥已有五千年,武功則有3千8百年。多數農史學家認定小麥由西亞傳入,先西北而黃淮地區種植,古時小麥不叫小麥,叫“來”,是繁寫的那個“來”,大麥且叫“麰”。巨獲益,坦坦然飽腹而歸。

相關問題答案
煮水餃的湯怎麼做好吃?
面哨子怎麼做好吃?
燉過湯的雞怎麼做好吃?
水煮蝦姑怎麼做好吃?
糯米藕的汁怎麼做好吃?
做餛飩的餡怎麼做好吃?
淡水無鱗魚怎麼做好吃?
清水疙瘩湯怎麼做好吃?
海蔘的筋怎麼做好吃?
胖頭魚的頭怎麼做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