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代表誠信?

General 更新 2024-06-06

什麼東西是可以象徵誠信的

誠信是心與心的交流,它排斥任何外在的物象。

誠信是什麼

誠信是什麼?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觸3

誠,即真誠、誠實;信,即守承諾、講信用。誠信的基本含義是守諾、踐約、無欺。通俗地表述,就是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人生活在社會中,總要與他人和社會發生關係。處理這種關係必須遵從一定的規則,有章必循,有諾必踐;否則,個人就失去立身之本,社會就失去運行之規。。哲人的“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詩人的“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民間的“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都極言誠信的重要。幾千年來,“一諾千金”的佳話不絕於史,廣為流傳。誠信是公民道德的一個基本規範,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有一個故事,說的是從前有一個國王沒有兒子,打算從民間遴選一個小孩做王子,於是給候選者每人一棵牡丹花種,看誰種的花最漂亮、花朵最多。到了評比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小孩都捧著鮮豔漂亮的牡丹花相互爭奇鬥豔,只有一個小孩捧著那棵種子傷心落淚,他沒有種出花來。但是,恰恰是他被選中了。原來,之前所有的花種都煮熟了,是不能成活的,國王用此來試驗他的繼任者的品質。這個故事說明,誠信不僅是一種良好的個人品質和一種契約精神下的道德垂範,更是一個可以改變現實的“技巧”。中國傳統文化講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誠信其實便是一個最好的例證。在產品日趨同質化的今天,誠信就是那把打開市場之門的金鑰匙,有了它,阿里巴巴的財富之門將轟然為這洞開。

由此看來,誠信不僅是一種品行,更是一種責任;不僅是一種道義,更是一種準則;不僅是一種聲譽,更是一種資源。就個人而言,誠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企業而言,誠信是寶貴的無形資產;就社會而言,誠信是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就國家而言,誠信是良好的國際形象。

然而,近些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衝擊、滌盪,人們發現,誠信在消退,拜金在滋長。利益取代了美德、誠信讓位於欺詐。在好多人的人生天平上,沉下去的那端是健康、美貌、機敏、才學、金錢、榮譽,唯有誠信這端高高翹起。誠信,變輕了!且不說商場上爾虞我詐,風譎雲詭;且不必說市場內小販們短斤少兩,以次充好;也不必說黑心米販汙油兌陳米,自來水摻甲醇;就是某一天天氣晴好,你也心情愉快,一不小心在馬路邊發現一個鼓囊囊的錢包:你敢撿嗎?且住!要是事情發生在××年前,你會樂呵呵地把它交給警察叔叔贏得人們稱讚,可是在今天,在人流如織的大街上,我客觀一點說,只要你手一觸到那包,麻煩就上身了。誠信之風將止將息,有識之士扼腕嘆惜。

我們始終堅持:誠信事業,是大家的事業,需要大家的努力,需要大家的合作。雖然前進道路上遇到了這樣那樣的挫折,但我們正在不斷地探索,進取。服務,會更加完善,功能,會更加強大。我們堅信:我們會做到更好!

誠實守信,重在實踐,貴在積累。在此,我呼籲所有人,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去小惡而從善,積小善成大德,這是提高公民誠信水平的必由之路,是一個企業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

什麼叫【誠信】 【誠信】是什麼?

誠信是一個道德範疇,是公民的第二個“身份證”,是日常行為的誠實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稱。即待人處事真誠、老實、講信譽,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諾千金。一、中國人的誠信觀1、概述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無論在過去或是現在亦或是未來,誠信對於建設人類社會文明都是極為重要的,我們將從以下幾方面為你一一闡釋。 2、誠信   誠信是一種人人必備的優良品格,一個人講誠信,就代表了他是一個講文明,講誠信的人,處處受歡迎;不講誠信的人,人們會忽視他的存在;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講誠信。 3、誠信是立人之本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認為人若不講信用,在社會上就無立足之地,什麼事情也做不成。 4、誠信是齊家之道   唐代著名大臣魏徵說:「夫婦有恩矣,不誠則離。」只要夫妻、父子和兄弟之間以誠相待,誠實守信,就能和睦相處,達到「家和萬事興」之目的。若家人彼此缺乏忠誠、互不信任,家庭便會逐漸崩潰。 5、誠信是交友之基   只有「與朋友交,言而有信」,才能達到「朋友信之」、推心置腹、無私幫助的目的。否則,朋友之間充滿虛偽、欺騙,就絕不會有真正的朋友,朋友是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 6、誠信是為政之法   《左傳》雲:「信,國之寶也。」指出誠信是治國的根本法寶。孔子在「足食」、「足兵」、「民信」三者中,寧肯「去兵」、「去食」,也要堅持保留「民信」。因為孔子認為「民無信不立」,如果人民不信任統治者,國家朝政根本立不住腳。因此,統治者必須「取信於民」,正如王安石所言:「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 7、誠信是經商之魂   在現代社會,商人在簽訂合約時,都會期望對方信守合約。誠信更是各種商業活動的最佳競爭手段,是市場經濟的靈魂,是企業家的一張真正的「金質名片」。 8、誠信是心靈良藥   古語云:「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只有做到真誠無偽,才可使內心無愧,坦然寧靜,給人帶來最大的精神快樂,是人們安慰心靈的良藥。人若不講誠信,就會造成社會秩序混亂,彼此無信任感,後患無窮。正如《呂氏春秋·貴信》篇所說,如果君臣不講信用,則百姓誹謗朝廷、國家不得安寧;做官不講信用,則少不怕長,貴賤相輕;賞罰無信,則人民輕易犯法,難以施令;交友不講信用,則互相怨恨,不能相親;百工無信,則手工產品質量粗糙,以次充好,丹漆染色也不正。可見失信對社會的危害何等大啊!   綜觀而言,誠信對於自我修養、齊家、交友、營商以至為政,都是一種不可缺少的美德,可見誠信在人類社會中是非常重要的。 編輯本段二、何為誠信    誠什麼是“誠”?   “誠”,是儒家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我們立身處世,當以誠信為本。宋代理學家朱熹認為:“誠者,真實無妄之謂。”肯定“誠”是一種真實不欺的美德。要求人們修德做事,必須效法天道,做到真實可信。說真話,做實事,反對欺詐、虛偽。   什麼是“信”?    信《說文解字》認為“人言為信”,程頤認為:“以實之謂信。”可見,“信”不僅要求人們說話誠實可靠,切忌大話、空話、假話,而且要求做事也要誠實可靠。而“信”的基本內涵也是信守諾言、言行一致、誠實不欺。   “誠”主要是從天道而言,“信”主要是從人道而言。故孟子曰:“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誠”本是自然固有之,效法天道、追求誠信,這是做人的道理、規律。二者在哲學上雖有區別,但從道德角度看,“誠”與“信”則是同義等值的概念,故許慎在《說文解字》雲:“誠,信也。”“信,誠也。”基本涵義都是誠實無欺,信守諾言,言行相符,表裡如一,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誠信的作用是什麼?

誠信的作用即是誠信的好處、意義。誠信對企業的作用:講誠信可以使企業在社會上生存,可以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有利於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從而贏得顧客的信賴,有利於企業的長遠發展。 誠信對國家,社會的作用:講誠信可以保障社會經濟秩序順利運行,促進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有利於建立良好的國際形象,在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這八年級書有啊。你蘊返距來體下啊。

誠信代表什麼?

講誠信,首先要有做人的良知,和對世間萬物的熱愛。有了這個前提條件,才能談什麼是誠信。誠,就是誠實、真誠、誠懇;信,就是講信用、守信義,這是中華民族的美德。誠信乃為人之本

誠信是什麼?

誠信,是公民道德的一個基本規範。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哲人的“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詩人的“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民間的“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都極言誠信的重要。幾千年來,“一諾千金”的佳話不絕於史,廣為流傳。誠信不僅是一種品行,更是一種責任;不僅是一種道義,更是一種準則;不僅是一種聲譽,更是一種資源。就個人而言,誠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企業而言,誠信是寶貴的無形資產;就社會而言,誠信是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就國家而言,誠信是良好的國際形象。誠信是道德範疇和制度範疇的統一,誠信是全體公民都應該遵循的基本道德規範。誠信可以是對社會、對他人的期望,但首先應該是對自己的要求。自己的誠信不能以他人的誠信為前提。對一個有責任感的公民來說,正確的做法應當是身體力行,影響周圍,而不能人云亦云,隨波逐流。樹立誠信意識要從每個人做起,只有自己做到了誠信,才能要求別人也這樣做。社會由個體組成,每個人都以誠信要求自己,社會就會成為一個誠信社會。自己的誠信與贏得他人的誠信成正比,自己越誠信,就越會贏得他人的誠信回報。人們都希望生活在一個誠信無欺的環境中,誠信環境的形成取決於每個人對誠信所持的態度。誠信建設是每個人的事,也是全社會的事。這就需要大家積極參與,添磚加瓦,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具體的事情做起。提高全社會的誠信水平,人人有責,人人有利,個個出力,個個受惠。如果你騙我一下,我騙你一下,騙來騙去,只能落個“兩敗俱傷”。如果等全社會所有的人都講誠信之後自己再講誠信,那是等不到的,那等於為自己的不講誠信尋找藉口,無異於推卸自己作為社會的主人在誠信建設中應當承擔的責任。“言必信,諾必誠”,“小信誠,大信立”。誠信教育必須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入手,從娃娃抓起,從日常生活抓起。要在全社會樹立誠信光榮、失信可恥的社會風氣和強有力的輿論氛圍。誠實守信,重在實踐,貴在積累。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去小惡而從善,積小善成大德,這是提高公民誠信水平的必由之路。

誠信的意思是什麼?

誠信是什麼?

誠信 是什麼?誠,即真誠、誠實;信,即守承諾、講信用。誠信的基本含義是守諾、踐約、無欺。通俗地表述,就是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人生活在社會中,總要與他人和社會發生關係。處理這種關係必須遵從一定的規則,有章必循,有諾必踐;否則,個人就失去立身之本,社會就失去運行之規。。哲人的“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詩人的“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民間的“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都極言誠信的重要。幾千年來,“一諾千金”的佳話不絕於史,廣為流傳。誠信是公民道德的一個基本規範,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有一個故事,說的是從前有一個國王沒有兒子,打算從民間遴選一個小孩做王子,於是給候選者每人一棵牡丹花種,看誰種的花最漂亮、花朵最多。到了評比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小孩都捧著鮮豔漂亮的牡丹花相互爭奇鬥豔,只有一個小孩捧著那棵種子傷心落淚,他沒有種出花來。但是,恰恰是他被選中了。原來,之前所有的花種都煮熟了,是不能成活的,國王用此來試驗他的繼任者的品質。 這個故事說明,誠信不僅是一種良好的個人品質和一種契約精神下的道德垂範,更是一個可以改變現實的“技巧”。中國傳統文化講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誠信其實便是一個最好的例證。在產品日趨同質化的今天,誠信就是那把打開市場之門的金鑰匙,有了它,阿里巴巴的財富之門將轟然為這洞開。

由此看來,誠信不僅是一種品行,更是一種責任;不僅是一種道義,更是一種準則;不僅是一種聲譽,更是一種資源。就個人而言,誠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企業而言,誠信是寶貴的無形資產;就社會而言,誠信是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就國家而言,誠信是良好的國際形象。

然而,近些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衝擊、滌盪,人們發現,誠信在消退,"拜金"在滋長。"利益"取代了美德、誠信讓位於欺詐。在好多人的人生天平上,沉下去的那端是"健康"、"美貌"、"機敏"、"才學"、"金錢"、"榮譽",唯有"誠信"這端高高翹起。誠信,變輕了!且不說商場上爾虞我詐,風譎雲詭;且不必說市場內小販們短斤少兩,以次充好;也不必說黑心米販汙油兌陳米,自來水摻甲醇;就是某一天天氣晴好,你也心情愉快,一不小心在馬路邊發現一個鼓囊囊的錢包:你敢撿嗎?且住!要是事情發生在××年前,你會樂呵呵地把它交給警察叔叔贏得人們稱讚,可是在今天,在人流如織的大街上,我客觀一點說,只要你手一觸到那包,麻煩就上身了。誠信之風將止將息,有識之士扼腕嘆惜。

我們始終堅持:誠信事業,是大家的事業,需要大家的努力,需要大家的合作。雖然前進道路上遇到了這樣那樣的挫折,但我們正在不斷地探索,進取。服務,會更加完善,功能,會更加強大。我們堅信:我們會做到更好!

誠實守信,重在實踐,貴在積累。在此,我呼籲所有人,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去小惡而從善,積小善成大德,這是提高公民誠信水平的必由之路,是一個企業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

誠信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誠信即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優良傳統美德。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資本主義腐朽思想的侵蝕,社會誠信度在逐漸下降。同時,這種現象也一定程度地影響到了青少年一代。為了準確瞭解中學生的誠信現狀,最近,筆者對臨湘市職業中專324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現將調查情況綜合歸納如下。

一、?中學生的誠信現狀

從調查問卷表中顯示,中學生的誠信現狀不容樂觀,主要是由於現代社會風氣不正,虛假事物過多,嚴重腐蝕了中學生的健康思想,使中學生對社會事物的誠信度逐漸下降。現從中學生對社會、學校、家庭三個方面的誠信現狀進行歸納總結。

1、中學生對社會的誠信現狀

在調查問卷表中,關於中學生對社會的誠信問題,共提出了10個小問題,其結果如下:

(1)如果你走在街上,發現乞丐或殘疾人在路邊討錢,你會不會向他(她)投錢?結果認為“會”的佔50%,認為“不會”的佔50%。

(2)如果你走在街上,突然有人走上前來,要你幫他(她)照看行李,你會不會幫他(她)照看?結果認為“會”的佔37%,認為“不會”的佔63%。

(3)如果你走在街上,突然有人走上前來,說自己遠在外省,錢都用光了,不能回家,要你資助他(她)車費,你會不會給他(她)錢?結果認為“會”的佔15%,認為“不會”的佔85%。

(4)如果走在街上,看到名目繁多的招工廣告、購物廣告等,你對它們的誠信度是多少?結果認為誠信度從70%——100%的佔14%,70%以下的佔86%。

(5)如果你在攤位上購物,與店主討價還價時,店主說你所購商品進價太高,沒有錢賺,實在不能再便宜了,你會不會相信?結果認為“會”的佔7%,認為“不會”的佔93%。

(6)你討厭不守信用的人嗎?結果認為“討厭”的佔100%,認為“不討厭”的佔0%。

(7)你有沒有在社會上受過騙?結果填“有”的佔65%,填“沒有”的佔35%。

(8)你認為你自己是個守信用的人嗎?結果認為“是”的佔93%,認為“不是”的佔7%。

(9)你認為現代社會的誠信度是多少?結果認為誠信度從70%——100%的佔32%,70%以下的佔68%。

(10)你認為產生以上結果的原因是什麼?結果大部分認為現代社會風氣不正,騙子較多,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較複雜。

2、中學生對學校的誠信現狀

在調查問卷表中,關於中學生對學校的誠信問題,共提出了4個小問題,其結果如下:

(1)你對你的班主任或任課教師的誠信度是多少?結果認為誠信度從70%——100%的佔70%,70%以下的佔21%。

(2)如果你班同學找你借錢物時,你會不會相信他(她)一定會還給你?結果認為“會”的佔88%,認為“不會”的佔12%。

(3)你相不相信學校的收費是嚴格按照物價部門核定標準收取的?結果認為“相信”的佔6%,認為“不相信”的佔94%。

(4)你對你所就讀的學校誠信度是多少?結果認為誠信度從70%——100%的佔48%,70%以下的佔52%。

3、中學生對家庭的誠信現狀

在調查問卷表中,關於中學生對家庭的誠信問題,共提出了4個小問題,其結果如下:

(1)你對你的親戚誠信度是多少?結果認為誠信度從70%——100%的佔87%,70%以下的佔13%。

(2)你認為你的父母對你信不信任?結果認為“相信”的佔93%,認為“不相信”的佔7%。

(3)你認為你父母會不會對你說謊?結果認為“會”的佔18%,認為“不會”的佔82%。

(4)你對你的父母誠信度是多少?結果認為誠信度從70%——100%的佔98%,70%以下的佔2%。

二、中學生誠信現狀的成因

從調查問卷結果來看,中學生對調查中的誠信......

什麼花代表誠信

紫花地丁的花語:誠實。 金銀花的花語:誠實的愛、真愛

誠信的定義是什麼?

誠信就是要求人們在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過程中,講究信用,恪守諾言,誠實不欺,在不損害他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

誠信自古就是人類社會活動的一個重要評駭指標。

誠信是中華民族長期提倡和頌揚的傳統美德。

誠信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條件,而市場經濟就是誠信經濟。現代市場經濟已經進入誠信時代,誠信已經成為企業的立足之本,發展之源泉。

無論古今中外,誠信都廣受推崇,眾多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經濟學家等都對誠信作出了非常精闢的闡述並廣為流傳。

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

民無信不立。——孔子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

誠信者,天下之結也。——荀子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誠信為人之本——魯迅

中國古代經商之道:誠招天下客,譽從信中來。

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自己要誠信。——莎士比亞

失信就是失敗。——左拉

欺人只能一時,而誠信才是長久之策——約翰·雷

工作上的信用是最好的財富。——池田大作

西方經濟學家:誠信是最好的競爭手段。

相關問題答案
什麼代表誠信?
沈從文是什麼代表人物?
內蒙古有什麼代表動物?
做生意為什麼需要誠信?
如果什麼代表快樂?
兔子為什麼代表中國?
什麼代表安全?
什麼代表快樂?
五行中什麼代表財?
什麼代表大自然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