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鳥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06-11

什麼是宛鳥芻鳥?

鵷雛(yuānchú)古書上指鳳凰一類的鳥。在傳說中都是瑞鳥。用以比喻賢才或高貴的人。

關於鵷雛的描寫最著名的要數:《莊子》

《莊子·秋水篇》:“惠子相樑,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於是惠子恐,搜於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鵷雛,子知之乎?夫鵷雛繫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於是鴟得腐鼠,鵷雛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樑國而嚇我耶?’”

惠施做了樑國的國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施說:“莊子到樑國來,想取代你做宰相。”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鵷芻鳥,你知道嗎 ? 鵷芻鳥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時貓頭鷹拾到一隻腐臭的老鼠,鵷雛鳥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鵷芻鳥,發出 ‘ 嚇 ’ 的怒斥聲。現在你也想用你樑國宰相的身份來嚇我吧 ? ”

⑴惠子 相 樑:名詞用作動詞,做宰相。 ⑵於是惠子恐,搜於 國 中三日三夜:國都、京城。 ⑶非梧桐不 止 :棲息。 ⑷ 於是 鴟得腐鼠:在這時

商隱以莊子和鵷雛自比,說自己有高遠的心志,並非汲汲於官位利祿之輩,但讒佞之徒卻以小人之心度之。

文中莊子不直言表露自己的想法,而借講鵷芻鳥 鳥的故事,辛辣地譏諷了醉心於功名利祿者的嘴臉,表現了莊子清高自守,視爵祿如“腐鼠”的態度。

鵷雛比喻志向高潔之士。鴟比喻醉心 利祿猜忌 君子的小人。莊子將自己比作鵷雛,以此鳥來比喻自己的驕傲,將惠子比作鴟,把功名利祿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和志趣,又極其辛辣地譏諷了惠子。莊子沒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講故事的方式繞著彎子罵人,收到既尖銳痛快又餘味不盡的效果。

《山海經》中的《南山經》之南次三經中也曾提到鵷雛。

"又東五百八十里,曰南禺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水……而東南流注於海,有鳳凰、鵷雛。"

經文的意思是說:

南禺山中有鳳凰和鵷雛,而鳳凰與鵷雛同屬一類鳥,鵷雛從南海起飛,往北海飛去,沿途不是梧桐樹不歇止,不是甘泉不飲。

而今世多謂鵷雛而一概論人以腐鼠者,每見而憤,作以自遣。

小鳥是什麼意思

芻鳥。

【(宛烏)(芻鳥)】;誰知道這兩個字怎麼讀嗎?

宛wan烏wu 芻chu烏wu

什麼是“賦”?

“賦”是介於詩歌和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屬於韻文。一、形成期(漢初---漢武帝)多為書寫悲憤之情的“騷體賦”,有賈誼《吊屈原賦》, 枚乘《七發》等二、全盛期(漢武帝---順帝)多為歌功頌德的長篇“大賦”,有司馬相如的《子虛·上林賦》, 班固的《兩都賦》和楊雄的《甘泉賦》等。三、轉變期(漢順帝---漢末)多為篇幅較小的抒情“小賦”,有張衡《二京賦》,蔡邕《述行賦》等。漢賦四大家:楊雄、司馬相如、班固、張衡上林賦(節選)·司馬相如  亡是公聽然而笑,曰:“楚則失矣,而齊亦未為得也。夫使諸侯納貢者,非為財幣,所以述職也;封疆畫界者,非為守禦,所以禁淫也。今齊列為東藩,而外私肅慎,捐國踰限,越海而田,其於義固未可也。且二君之論,不務明君臣之義,正諸侯之禮,徒事爭於遊戲之樂,苑囿之大,欲以奢侈相勝,荒淫相越,此不可以揚名發譽,而適足以貶君自損也。且夫齊楚之事,又烏足道乎!君未睹夫巨麗也?獨不聞天子之上林乎?左蒼梧,右西極,丹水更其南,紫淵徑其北。終始灞滻,出入涇、渭;酆、鎬、潦、潏紆餘委蛇,經營乎其內;蕩蕩乎八川分流,相背而異態。東西南北,馳騖往來:出乎椒丘之闕,行乎淵淤之浦;經乎桂林之中,過乎泱莽之野……  “於是乎背秋涉冬,天子校獵。乘鏤象,六玉虯;拖蜺旌,靡雲旗;前皮軒,後道遊。孫叔奉轡,衛公參乘;扈從橫行,出乎四校之中。鼓嚴簿,縱獵者;河江為阹,泰山為櫓。車騎雷起,殷天動地……然後揚節而上浮,凌驚風,歷駭猋,乘虛無,與神俱。躪玄鶴。亂昆雞;遒孔鸞,促鵕{義鳥}。拂翳鳥,捎鳳皇;捷鵷{芻鳥},掩焦明。道盡途殫,回車而還;消搖乎襄羊,降集乎北紘……  “於是乎遊戲懈怠,置酒乎顥天之臺,張樂乎膠葛之宇;撞千石之鐘,立萬石之虡;建翠華之旗,樹靈鼉之鼓。奏陶唐氏之舞,聽葛天氏之歌;千人唱,萬人和;山陵為之震動,川穀為之蕩波……  “於是酒中樂酣,天子芒然而思,似若有亡,曰:‘嗟乎,此太奢侈!朕以覽聽餘閒,無事棄日,順天道以殺伐,時休息於此;恐後葉靡麗,遂往而不返。非所以為繼嗣創業垂統也。’於是乎乃解酒罷獵,而命有司曰:‘地可墾闢,悉為農郊,以贍萌隸;隤牆填塹,使山澤之人得至焉。實陂池而勿禁,虛宮館而勿仞。發倉廩以救貧窮,補不足,恤鰥寡,存孤獨。出德號,省刑罰,改制度,易服色。革正朔,與天下為更始。’  “於是歷吉日以齋戒,襲朝服,乘法駕;建華旗,鳴玉鸞,遊於六藝之囿,馳騖乎仁義之途,覽觀《春秋》之林。射《貍首》,兼《騶虞》;弋玄鶴,舞干鏚,載雲{上‘罒’下加‘幹’},掩群雅;悲《伐檀》,樂‘樂胥’。修容乎《禮》園,翱羞乎《書》圃。述《易》道。放怪獸;登明堂,坐清廟。次群臣,奏得失;四海之內,靡不受獲。於斯之時,天下大悅。鄉風而聽,隨流而化;芔然興道而遷義,刑錯而不用。德隆於三皇,而功羨於五帝:若此,故獵乃可喜也。若夫終日馳騁,勞神苦形;罷車馬之用,撫士卒之精;費府庫之財,而無德厚之恩。務在獨樂,不顧眾庶,忘國家之政,貪雉兔之獲,則仁者不繇也。從此觀之,齊楚之事,豈不哀哉!地方不過千里,而囿居九百;是草木不得墾闢,而人無所食也。夫以諸侯之細,而樂萬乘之侈,僕恐百姓被其尤也。”  於是二子愀然改容,超若自失,逡巡避席,曰:“鄙人固陋,不知忌諱,乃今日見教,謹受命矣。”  《子虛上林賦》是司馬相如的代表作品,也是漢賦第一篇富麗之作。《子虛》和《上林》在《史記》與《漢書》的《司馬相如傳》中本為一篇,蕭統的《文選》始分為二。

"不知腐鼠成滋味"下一句是什麼啊?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鶵竟未休

李義山詩《安定城樓》中有句雲:“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鶵竟未休。”就其字面意思,是說自以為腐敗的死鼠也是美味,生怕鵷鶵搶吃而猜忌不已。這其實是用了《莊子·秋水》的中一個寓言故事。那寓言說:

惠子相樑,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於是惠子恐,搜於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鵷芻鳥,子知之乎!夫鵷芻鳥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於是鴟得腐鼠,鵷芻鳥 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樑國而嚇我邪?”

原來義山詩句和莊子的寓言都是說非高貴的梧桐木不居、非潔淨的竹實不食、非甘冽的泉水不飲的鵷鶵,是不屑於接觸腐鼠這種髒東西的。而把腐鼠當自己美食的鴟卻猜忌鵷鶵來搶它的腐鼠,豈不是可笑之至!莊子說那寓言是以鵷鶵自喻,以樑相為“腐鼠”,而鴟自然就是比擬唯恐莊子“欲代其為相”的惠子了。義山也是以鵷鶵自喻,以“腐鼠”喻權勢祿位,而以鴟比擬那些猜忌而怕他與之爭奪權位的小人。

莊子寓言中寫的“仰而視之曰:‘嚇!’”頗為形象生動,令人如聞其聲、如見其狀。整個寓言如果缺少這一句,全文的生動性就差多了。不過,莊子在這裡和在書中別處一樣,並沒有著力於生動的描寫,只不過惜墨如金地用寥寥數語略加點染而已。當然,略一點染便見生動,是需要藝術功力的。這類地方,不但可以見莊子的個人之風,也反映了先秦“文貴簡潔”的時代文風。

因為,雖然在中國文論中,歷朝歷代都一貫崇尚“文貴簡潔”,但對如何體現“簡潔”,卻因歷史演變而不盡相同。歷史的軌跡大致可說是由極簡之潔而漸趨於稍繁之簡潔,或者竟可以說是在簡潔的總要求原則下的由簡漸繁的“簡潔”。這趨勢之出現,與技術的進步有關聯,如書寫的由篆而隸而楷的愈益方便易寫,還有如紙張、印刷術的發明與進步所提供的方便條件等等。對此,這裡我們不去加以具體分析討論,僅就文章本身來看,例如元朝末年劉基寫成的《郁離子》一書,和先秦的《莊子》、《韓非子》等書相似,也有不少寓言。其中有一則與上引《莊子》鵷鶵腐鼠那則有點類似的:

蟾蜍遊於泱瀼之澤,蚵蚾以其族見,喜其類己也,欲與俱入月,使鼁酋黽 呼之。問曰:“彼何食?”曰:“彼宅於月中,身棲桂樹之陰,餐泰和之淳精,吸風露之華滋,他無所食也。”蚵蚾曰:“若是則予不能從矣。予處泱瀼之中,一日而三飽,予焉能從彼單棲於泬漻,枵其胃腸而吸飲風露乎?”問其食,不對。鼁酋黽覆命,使返而窺之,是方據溷而食其蛆,鹽糞汁而飲之,滿腹然後出,肭肭然。鼁酋黽返曰:“彼之食,溷蛆與糞汁也,不可一日無也,而焉能從子?”蟾蜍蹙額而咍曰:“嗚呼!予何罪乎而生與此物類也!”

這是說高潔的月宮蟾蜍見到人間長得和自己相像的蚵蚾,想拉它一把、把它帶到天上去,蚵蚾聽說蟾蜍在天上只是食清氣之精萃、飲風露之滋潤,覺得不如它在人間一天飽餐三頓食糞蛆、飲糞汁的好,不肯答應。蟾蜍聽後只能皺起眉頭嘆息自己不知遭了什麼罪,會生而與蚵蚾這種東西相像!

這篇東西不到二百五十字,也少贅詞,仍不失其為簡潔。但與《莊子》的鵷鶵腐鼠寓言相比,雖意蘊相同,而文字卻又繁於《莊子》了。生動的形象描寫顯然也更多了、更具體了:不僅有對話,也不像《莊子》中那樣只有一句“仰而視之曰:‘嚇’”,而是具體描繪了蚵蚾的“據溷而食”和食飽“肭肭然”心滿意足的樣子,以及蟾蜍聽到這情況後“蹙額而咍”的感慨等等。

比較不同時代的這兩則主題、故事相近的寓言,不但可以看到這種簡潔程度的差異、生動形象描寫多寡之不同,還可以看出它們在章法結構以至立意方......

有關鳥的謎語,成語,俗語,故事及基本常識

有關鳥的謎語:

1.來時沙磧已冰霜,飛過江南木葉黃.水闊天低雲暗淡,朔風吹起自成行.(歐陽修)

2.漢宮一百四十五,多下珠簾閉瑣窗.何處營巢夏將半?茅檐煙里語雙雙.(杜牧)

3.鮮鮮羽毛耀朝暉,紅粉牆頭綠樹枝.日暖風輕言語軟,應將喜報主人知.(歐陽修)

4.海上一隻鳥,跟著船兒跑.尋找浪中魚,從不怕風暴.

5.馳名中外一歌手,音韻委婉會多變.能學各種鳥兒叫,祖國內蒙是家園.

6.從南來了黑大漢,腰裡插著兩把扇.走一步,扇一扇,阿彌陀佛好熱天.

7.冬天住在山林裡,春天飛到天空中.從早到晚常不停,歌聲催人快播種.

答案:

1.大雁

2.燕子

3.喜鵲

4.信天翁

5.百靈鳥

6.烏鴉

7.布穀鳥

有個醫生技術高,尖嘴好象手術刀,啄開樹皮把病瞧,叼出蛀蟲一條條。 (啄木鳥)

有種鳥,本領高,尖嘴愛給樹開刀,樹木害蟲被除掉,綠化高山立 功勞。 (啄木鳥) 空中排對飛行,組織紀律嚴明,初春北方遊玩, 深秋南方過冬。 (大雁) 縱橫沙漠中,展翅飛不起,快走猶如飛,是鳥中第一。 (鴕鳥)

臉盤生的像是貓,身穿一件豹花襖,白天睡覺夜裡忙,為民除害立功勞。 (貓頭鷹)

遠看象只貓,近看是隻鳥,天天上夜班,抓鼠本領高。 (貓頭鷹)

小小姑娘滿身黑,秋去江南春來歸,從小立志除害蟲,身帶剪刀滿天飛。 (燕子)

性子像鴨水裡遊,樣子像鳥天上飛,遊玩休息成雙對,夫妻恩愛永不離。 (鴛鴦)

不走光跳,吵吵鬧鬧,吃蟲吃糧,功大過小。 (麻雀)

顏色有白又有灰,經過馴養很聰明,可以當做聯絡員,飛山越嶺把信送。 (鴿子)

頭帶三朵花,身披五彩紗。抖起花衣裙,誇耀自己美。 (孔雀)

腿細長,腳瘦小,戴紅帽,穿白袍。(鶴)

黑褂子,白前襟,站在枝頭報喜訊。 (喜鵲)

頭黑肚白尾巴長,傳說娶妻忘了娘,其實它受人喜愛,因為常來報吉祥。 (喜鵲)

夏前它來到,秋後沒處找,催咱快播種,年年來一遭。 (布穀鳥)

鐵嘴彎彎眼雪亮,海闊天空任飛翔,捕捉鼠蛇除禍害,不怕虎豹和豺狼。(鷹)

身上烏里烏,赤腳走江湖,別人看它吃飽,其實天天餓肚。(魚鷹)

人教版初二上學期語文書的後面的古詩,一共十首,有誰

八年級上冊語文課外古詩有10首:

【長 歌 行】(漢樂府)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野 望】(王績"唐)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早寒江上有懷】(孟浩然"唐)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遙隔楚雲端。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黃 鶴樓】(崔顥"唐)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送 友 人】(李白)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秋 詞】(劉禹錫" 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魯山山行】(梅堯臣"北宋)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低。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人家在何許,雲外一聲雞。

【浣 溪 沙】(蘇軾"北宋)蘭下蘭芽短浸溪,鬆間沙路淨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陸游)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相關問題答案
芻鳥是什麼意思?
標識青蛙鳥是什麼意思?
湖北九頭鳥是什麼意思?
大眾扎鳥是什麼意思?
夢見黑鳥是什麼意思?
鰹鳥是什麼意思?
懷孕夢到鳥是什麼意思?
麻將中抓鳥是什麼意思?
像一隻鴕鳥是什麼意思?
奮鬥吧鴕鳥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