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哪些名人的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05-28

說說你還知道哪些名人故事

愛迪生愛迪生髮明電燈

你知道哪些名人的故事

《周嗯來》——人民的好兒子

1910年春天,21歲的周恩來進銀岡書院讀書,一次,校長在課問大家為什麼讀書

時,周嗯來慷慨答道:“為了中華之崛起!”這一誓言,此後貫徹在他的一生中,他為中華民族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李小龍》——我是中國人

李小龍,在60年代時,國人地位不高,很多演員總是淡化自己的中國人身份,李小龍卻以身為中國人為榮,堂堂正正地說自己是中國人,最經典的一句話是電影《精武門》中的“中國人,不是

病夫”,帶動了香港電影的一片愛國熱潮,我們熟悉的《霍元甲》就是那個時代的電影。

《辛棄疾》——勵志救國

辛棄疾曾寫《美芹十論》獻給宋孝宗。論文前三篇詳細分析了北方人民對女真統治者

的怨恨,以及女真統治集團內部的尖銳矛盾。後七篇就南宋方面應如何充實國力,

積極準備,及時完成統一中國的事業等問題,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規劃。但是當時宋金議和剛確定,朝廷沒有采納他的建議。

《華羅庚》——毅然回國

大數學家華羅庚,在“七七”事變後,從生活待遇優厚的英國回到抗日烽火到處燃燒的祖國,不為金錢和學位,回國後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

1950年,他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第一流數學家,並被美國伊裡諾大學聘為終身教

授,但他毅然帶領全家回到剛解放的祖國。

《楊靖宇》——愛國英雄

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

衣裡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飢。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

烈犧牲。

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裡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

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

楊靖宇與敵人戰鬥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王偉》——海空衛士

2001年4月1日上午,王偉在執行對美軍用偵察機跟蹤監視的任務中,所駕駛的飛機

被美機撞毀後跳傘落海,光榮犧牲,年僅33歲。

這次在執行任務時,王偉堅毅果敢,沉著冷靜,英勇頑強,用生命譜寫了一曲愛國

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的壯麗凱歌。王偉犧牲後,中央軍委於2001年4月24日在北京

舉行了命名大會,授予“海空衛士”榮譽稱號和一級英模獎章,被海軍黨委批准革命

烈士。

《錢學森》——回國造科技

1955年初冬,剛剛衝破美國當局阻撓回到祖國的錢學森,來到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

參觀。院長陳賡大將問他:“中國人能不能搞導彈?”錢學森說:“外國人能幹的,

中國人為什麼不能幹?難道中國人比外國人矮一截?”

就這一句話,決定了錢學森從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生涯。他以其對中國火箭

導彈技術、航天技術乃至整個國防高科技事業的奠基性貢獻,為我軍武器裝備現代

化建設寫下了精彩絢麗的篇章。

《文天祥》——寧死不屈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敗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嚴辭拒絕了敵人的勸降。一

天,元世祖忽必烈親自來勸降,許以丞相之職,他毫不動搖,反而斬釘截鐵地說:

“唯有以死報國,我一無所求。”

臨刑前,監斬官湊近說:“文丞相,你現在改變主意,不但可免一死,還依然可當

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還說什麼鬼話!”

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義了,給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絃的《正氣歌》。

《李商隱》——年少愛國

李商隱年少有為,而且關心國家大事,目睹唐朝國運衰微,憂心如焚,在事業上更有遠大抱負。13歲那年,他看到朝綱不振,君臣昏庸,就寫了一首《富平少侯》詩。

詩中寫一個富平少侯張放,13歲就承襲侯爵之位,身居尊位,驕奢豪侈,醉生夢死,不憂國事。實際上並無其人,只不過是李商隱杜撰假託的人物。

很明顯,寫作的目的是譏諷那些不......

有哪些名人的故事(簡短)

名人趣言趣事

起鬨

喬治.費多是著名的法國戲劇家,特別擅長於寫滑稽劇,《馬克西姆家的姑娘》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可是該劇在首場演出時卻不被觀眾看好,但該劇演出時卻深深打動了觀眾,劇院裡的喝彩聲此起彼落。費多那天晚上也在看戲,而且也和其他人一樣大喊的叫。

“費多,你難道瘋了嗎?”朋友迷惑不解地問。

“沒瘋!”費多解釋說,“只有這樣我才聽不見觀眾謾罵的聲音,使自己不會因此而傷心難過。”

大衣

愛因斯坦成名之前,生活拮据,衣著隨便。有一位朋友曾勸他說,應該添置一件大衣,否則難以進入社交界。他笑著答道:“我本來就默默無聞,就是穿得再漂亮也沒有人會認識。”幾年後,成了大科學家的愛因斯坦和從前一樣,依然衣著簡樸。那個朋友再次提醒他,快去做件像樣的大衣,以便與自己的身份相符。他還是笑著回答說:“現在即使穿得更隨便些,同樣也會有人認識我。”

契約

俄國寓言作家克雷洛夫一生貧困,但卻生性樂觀。

一次,他與房東簽訂租房契約,看見上面寫有這樣一句話——“如果房客因為用火粗心大意,致使房子起火,必須賠償15000盧布”。

克雷洛夫不但沒有異議,而且在“15000”後再加上兩個“0”。

“1500000盧布!”房東大為驚喜地喊道。

“先生,不要大驚小怪,”他不動聲色地回答說,“我反正賠不起。”

玩笑

法國生物學家喬治.居維葉是比較解剖學的奠基人,對古生物學也很有研究。一天,他的學生和他開了一個玩笑。

當時,居維葉正在工作室裡忙於實驗。突然,門被兩隻犄角頂了開來。一個怪獸隨後衝了進來,張著血盆大口,獠牙又尖又長。居維葉聽到聲響,擡頭看了一眼,又低頭做事了。

事後,學生們好奇地問道:“先生,您怎麼一點也不害怕?”

“這很簡單,因為所有帶蹄子的動物都是食草動物。”他笑笑說。

你還知道哪些名人的小故事,把故事的題目寫在下面。

1.馬克思

經常有針對性地閱讀。每逢書中他自認為重要和有參考價值的地方,都加以摘要,並做筆記。馬克思的一生雖然顛沛流離,經濟經常陷入困境,生活十分艱難。但他依然克服各種困難,堅持讀書和科研。

2.魯迅

非常講究讀書方法。他提倡博採眾家,說:“書在手頭,不管它是什麼,總要拿來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讀幾頁內容。”有拓寬思路,增長知識等好處。對於較難懂的必讀書,他的看法是硬著頭皮讀下去,直到讀懂鑽透為止。他還提倡在“泛覽”的基礎上,選擇自己喜愛的書深入研究。在研究中,他主張要獨立思考,注意觀察與實踐相結合,用“自己的眼睛去讀世間這一部活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對看不懂的地方,他認為“若是碰到疑問而只看到那個地方,那無論看到多久都不會懂。所以跳過去,再向前進,於是連以前的地方也明白了”。魯迅十分重視運用“剪報”積累材料。曾說:“無論什麼事,如果陸續收集資料,積之十年,總可成一學者。”

3.魯迅嚼辣椒驅寒

魯迅 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4.諸葛亮

讀書方法是“觀其大略”。這個方法意味者他注重知識的全面性和開拓性。

5.愛因斯坦

他的成功,與他從小就有刻苦自學的習慣是分不開的。11歲時,他就讀完了一套通俗科學讀物,並對科學開始發生興趣。12歲時,他又自學了歐幾里得幾何。此外,和現代的孩子們相比,他特別重視哲學的閱讀,13歲時就開始自學康德的哲學了。 他還根據自身的特點、志向和興趣,把精力集中在物理學的學習上。結果他在物理學方面果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愛因斯坦在讀書學習時不搞不必要的死記硬背,經常愛和同學在一起討論,使他感受到互補的樂趣。

6.華羅庚

數學家華羅庚有一種奇特的讀書方法。他拿起一本書,不是從頭至尾一句一字地讀,而是先對著書名思考片刻,然後閉目靜思:設想這樣一個題目,如果要讓自己來寫應該怎樣寫……想完後再打開書,如果作者寫的和他的思路一樣,他就不再讀了。一本需要十天半月才能讀完的書,他一兩夜就讀完了。

7.蘇東坡

蘇東坡學識淵博,他有一種“各個擊破”的讀書法。他認為一本書每讀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個問題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讀,就能達到事事精通。一本書的內容是很豐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瞭解某一個方面。比如想探究歷代興亡治亂的原因,那麼就從這個角度去讀;要探究史實典故,就換另一個角度,再讀一遍。這個方法雖有些笨,但這樣讀過之後,各個方面都經得起考驗

有哪些名人成功人士的故事

名人成功的故事   《丁磊:我為什麼能成為首富?》   “人生是個積累的過程,你總會有摔倒,即使跌倒了,你也要懂得抓一把沙子在手裡。”  ——丁磊   美國《財富》雜誌推出的2003年全球40歲以下40位富豪的排行榜,中國內地有6位榜上有名,網易創始人丁磊位居第14位。在今年的《福布斯》“中國百富榜”中,丁磊以持有網易公司58.5%的股份(當前市值約合人民幣76億元),位居“2003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第一名。但丁磊依然過著簡樸的生活,據說,他一個月的生活開支很少超過4000元。   丁磊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讓我們探尋他成功背後的故事,他的經歷和經驗,相信對很多人而言,都是一種借鑑和無形的力量。   敢於挑戰的創業時代   大學畢業後,丁磊回到家鄉,在寧波市電信局工作。電信局旱澇保收,待遇很不錯,但丁磊覺得那兩年工作非常地辛苦,同時也感到一種難盡其才的苦惱。1995年,他從電信局辭職,遭到家人的強烈反對,但他去意已定,一心想出去闖一闖。   他這樣描述自己的行為:“這是我第一次開除自己。人的一生總會面臨很多機遇,但機遇是有代價的。有沒有勇氣邁出第一步,往往是人生的分水嶺。”   他選擇了廣州。後來,有朋友問他為什麼去廣州,不去北京和上海?他講了一個笑話:廣州人和上海人,其實就是南方人和北方人的比較,如果廣州人和上海人的口袋裡各有一百塊錢,然後去做生意,那上海人會用50塊錢作家用,另外50塊錢去開公司;而廣東人會再向同學借100塊錢去開公司。   初到廣州,走在陌生的城市,面對如織的行人和車流,丁磊越發感到財富的重要性。最現實的是一日三餐總得花錢吧?也不可能睡在大街上成為盲流吧?那時,丁磊身上帶的錢不多,他得省著花,因為他當初執意要打破“鐵飯碗”,現在根本不容許自己混到走投無路的時候還要靠父母接濟。那時,他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能找到一份工作,哪怕錢少一點,但總比漂泊著強。   不知道去多少公司面試過,不知道費過多少口舌,憑著自己的耐心和實力,丁磊終於在廣州安定下來。1995年5月,他進入外企Sebyse工作。   最初的日子是艱難的,後來,一位熟知丁磊的女性朋友說,他後來精湛的“廚藝”和“古箏”彈奏,從某種程度說,就是那段日子“苦中作樂”的明證,也可以說是這種樂觀和勤勞的性格,成就了今天的這位“首富”。   丁磊喜歡吃上海菜,但那時收入不高,不可能每天都能到館子裡去瀟灑,而且很多廣州做的上海菜都不是原汁原味,於是他親自到市場去買菜,親自下廚。平時工作很忙,他就利用週末時間,給自己做個“醉雞”或者清蒸鯽魚,算是犒勞自己。   在Sebyse廣州分公司工作一年後,丁磊又一次萌發離開那裡和別人一起創立一家與Internet相關的公司的念頭。在當時他可以熟練地使用Internet,而且成為國內最早的一批上網用戶。   離開Sybase也是丁磊的一個重要選擇,因為當時他要去的是一家原先並不存在、小得可憐的公司。支撐他的唯一信心就是,他相信它將來對國內的 Internet會產生影響,他滿懷著熱情。當時,除了投資方外,公司的技術都是他在做。也許是在1996年他還只有技術背景,缺乏足夠的商業經驗,最後發現這家公司與他當初的許多想法發生了背離,他只能再次選擇離開。   1997年5月,丁磊決定創辦網易公司。此後,在中國IT業,丁磊成了足以濃墨重彩的一筆。出名後的丁磊對於金錢的要求,還保持著當初到廣州時的艱苦作風。他說年輕人少花點錢,也許就少了一樣誘惑,但老人不同,他現在琢磨的是怎麼找個放心的人,教會父母花錢——因為他每次匯給家裡的錢,父母都給他存著,他們認為孩子在......

你還知道哪些名人勤奮學習的故事

魯迅嚼辣椒驅寒。

王亞南苦讀成才。

高爾基救書。

張廣厚吃書。

你還知道哪些偉人成功的故事呢

列寧小時候是一個認真學習的孩子。 列寧在學校裡,每門功課都學得很好。老師講課,他用心聽。老師留的作業,他認真做。他常常把書裡的故事講給別人聽。列寧十分愛護書。他從來不把書弄髒,也不把書到處亂扔。

相關問題答案
你知道哪些名人的故事?
名人的故事有哪些?
你知道哪些國際組織?
有哪些名人的勵志故事?
你知道哪些科學常識?
你還知道哪些愛國名言?
姓陽的有哪些名人?
你還知道哪些諺語?
姓莫的有哪些名人?
你還知道哪些科學常識?